<b>图/文</b> 雷美法 <h1> 我的大姨,1938年7月出生,2024年12月7日溘然长逝,享年八十七载春秋。</h1><p class="ql-block"> 自我记事起,父母便时常提及城关有一位在县交通局工作的大姨,而我依稀记得,与大姨的初见大约是在1985年的高中毕业之后,那时我已年满十八。或许有人会疑惑,为何直至如此年纪才初次相见?这其中的缘由,一是交通极为不便。从乡下老家通往城关有两条约12公里的路程,一条需经过一座由四五根原木拼搭而成的木桥,其桥面至坑底的高度约有三四十米,桥面没有围栏,即便是如今回想起来,仍令人心生寒意。另一条则需乘船过河,过河后虽有班车可乘,但那时家境贫寒,面对从眼前疾驰而过的客车,除了无尽的奢望,别无选择。二是父母常叮嘱,我们家境贫寒,大姨家亦不易,不可轻易去麻烦人家。</p><p class="ql-block"><b> 大姨长相很美</b>。虽未曾亲眼见过她年轻时的模样,但从如今已年长的她身上,依然可以窥见她年轻时的风采。她外表清秀、思路清晰、遇事清醒、处事清楚,具有一种处变不惊的从容风范。姨姨舅舅们都说,大姨的长相极像外婆,我深以为然。不仅形似更神似,仿佛外婆的灵魂在她身上得到了延续。</p><p class="ql-block"><b> 大姨威望很高</b>。作为七个兄弟姐妹中的老大(不含夭折的一位舅舅,每位兄弟姐妹相差三岁),她语言表达清晰明了,做事雷厉风行,深受家族成员的尊敬。我妈和她的弟妹们都很喜欢和她交往。</p><p class="ql-block"><b> 大姨一生坎坷</b>。她需要长期照顾健康状况一直不佳的婆婆,这份孝心令人动容。更为不幸的是,姨夫在三十一年前的1993年离世,而非常孝顺的表哥也在2021年1月先她而去。这一连串的家庭变故,对大姨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但她却以惊人的毅力,负重前行。</p><p class="ql-block"><b> 大姨待我很好</b>。转业回到福州后,我参加外公外婆家活动的次数越来越多,与大姨见面的机会也随之增多。尤其是最近几年,我几乎每年都会陪老妈去看望她二三两次。她每次见到我都激动不已,笑容满面,分别时更是依依不舍。那份深情厚谊,让我倍感温暖。</p><p class="ql-block"><b> 大姨时常牵挂着我家</b>。我妈在家中排行老二,打小成为小山拗里的童养媳,没上过学。大姨与家人常念叨着我家的不易,那份关怀与同情,让我深感感动。记得1980年的国庆(那天恰逢中秋),我最小的亲弟弟因脱水不幸夭折,我妈伤心欲绝到大姨家住了几天。回家时,大姨送给了表哥穿过的依然干净且没有破损的上衣。在当时朝不保夕的年代,这份礼物无疑是一份厚重的情谊。</p><p class="ql-block">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大姨于2024年7月15日早起时不慎摔跤而住院,从此在病床上度过了整整145天的黑暗时刻。她不能动弹、不能辗转、后期不能说话,全靠家人和保姆的悉心照顾。那段日子,对大姨来说无疑是痛苦的。</p><p class="ql-block"> 好人终有福报。大姨在临终的那一刻,家人不约而同地齐聚在她的身边,陪伴她度过了人生的最后时刻,她把满满的仁爱和福报毫无保留的传递给了晚辈。她走得如此安详,这份宁静与从容,体现了大姨一生好善乐施、宽广胸襟和勇毅顽强的优秀品质。</p><h1> 大姨,愿您一路走好!愿您在天堂不再受病痛的折磨。您的音容笑貌,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h1> ▲2012年12月于樟城镇后垅路 ▲2015年11月于塘前乡岭头村 ▲2023年2月于樟城镇后垅路 ▲2024年1月于樟城镇后垅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