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海角

無為

<p class="ql-block">  天涯海角游览区距三亚市区约23公里,地处三亚湾之间的岬角,背靠马岭山麓。青山、礁石、碧海、篮天、白沙、椰林、渔帆浑然一体,构成了南海边特有的椰风海韵。著名的天涯石、海角石、南天一柱石、海判南天石、日月石等景点闻名遐迩,雄峙海滨,热带滨海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遗迹得以完美融合,美不胜收。在历史长河中,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对"天涯"与"海角"的构词情有独钟,展现不同的心境与感怀,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经典,因此在华人心中深深植下了"天涯海角"的文化情结,也就使"天涯海角"成为运用最为频繁的成语之一。"天涯海角"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天涯"、"海角"的物化载体,受社会普遍认同,逐渐成为了"天涯藐藐,地角悠悠"的心理地标,成为了人们慕名而来的动力,人们不但企盼"情定天涯海角,相爱白首到老"的相守;希望"同为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相遇;"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相知;更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相惜。"天涯海角"是海南旅游的代名词和标志性人文景区。</p> <p class="ql-block"> 这块石刻于1994年,赵朴初老先生被天涯海角壮美景观所折服,欣然题词:"不知何处有天涯,四季和风四季花;为爱晚霞餐海色,不辞坐占白鸥沙"。</p> <p class="ql-block">  这是天涯海角最早的摩崖石刻,1714年11月,康熙派钦天监苗受、绰尔代及法国科学家汤尚贤在此剖立,为清代地理子午线的"午"极所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经纬度测量的《皇舆全览图》留下的唯一大地测量标志。</p> <p class="ql-block">  "南天一柱"四个苍劲阳刚的大字,为清代宣统元年崖州最后一任知州范云梯所题。是景区著名标志之一,出现在被誉为"国家名片"的第四套人民币2圆背面图案。</p> <p class="ql-block">  "吉祥石象"由一大两小的具有象造型的巨石自然形成,左边隐约是一头大像的侧面,大象下面这块石头又像只小象。(眼拙,没找到像象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天涯"石是天涯海角标志和象征,方中呈园,面朝东方,坚如磬石。雍正五年,崖州知府程哲在一块巨石上写下"天涯"二字,字左有"程哲"属名,正是因为他题写"天涯"二字,天涯文化情结最终有了特定的物化载体,寄托着古往今来人们的丰富情感。天涯石右边侧面的"天涯海角游览区"石刻是郭沫若先生所题的。</p> <p class="ql-block">  "天涯树"是一棵奇特的榕树,其树根和树干都被压在巨石之下,却不肯向命运低头,而是在巨石的重压之下寻找缝隙顽强生长,并枝繁叶茂。何宝森教授题诗:"天涯一棵树,阅尽人生路,白发堪回首,绝境逢生处"。</p> <p class="ql-block">  天涯海角游览区作为一张国家旅游名片,是海南旅游的代名词,因拥有美丽迷人的热带滨海风光,流光溢彩的天涯文化,特色鲜明的民族风情,浪漫神秘的摩崖石刻而闻名于世。天涯海角因此被誉为中华文化孕育的情感诗篇,诗词歌赋铸就的文化丰碑,华夏儿女堆砌的心灵圣地,文人墨客的灵感乐土。有梦不觉天涯远,扬帆起航正当时。</p> 天涯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