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明自然养生心法正确的呼吸方法可以强气血除百病

觉明养生之道

<p class="ql-block">我们人体在各种生理活动中,呼吸是我们唯一可以用意识干预的。但是呼吸也不尽相同,有有利于健康的呼吸,也有不利于健康的呼吸,在人生数十年的光阴里面,呼吸效率的高低,对我们健康及寿命的影响是很大的。一般人的呼吸粗而短,不能细而长,急而浅,不能缓而深。这就不是良好的呼吸方式。生理学家实验证明,一个人在练习呼吸养生时,一呼一吸都会对神经系统产生不同的影响。呼气时,中枢兴奋扩展到全身的副交感神经,吸气时,中枢兴奋扩展到全身的交感神经。呼吸能够协调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平衡,因此学习良好的呼吸方式,对我们的健康至为有益。</p> <p class="ql-block">《黄帝内经.刺节真邪》说:“真气者, 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谷气” 是我们从食物中得来的,食物除了含有营养之外,还可以认定为生物能量。而来自天的“真气”,既然能与谷气混合成为充身之物,那么据此推理,真气与谷气必然是同类或相近之物,否则无法合流。至于真气为什么与谷气成分相似?只有一种解释合乎逻辑:我们所吃的食物,不论是动物或植物,其中所含的谷气及能量,都是来自“所受于天”的真气,换句话说,动物、植物吸收了天地之真气,然后转化为谷气,我们吃进食物吸收谷气,等于间接地摄取了天地的真气。透过人体的某种机制,真气可以转化成为生物能,用来养育我们的身体。</p><p class="ql-block">凡是练习“辟谷”的人不需要饮食就可以维持生命,大概就是因为摄取真气即可维持生命的运作。</p> <p class="ql-block">既然真气与谷气都可以用来“充身”,表示两者也都会消耗,必须随时补充。谷气与真气各自透过什么渠道进入身体?谷气来自食物毫无疑义,人一天不吃饭就浑身乏力即可证明:但是,“真气所受于天” 的补充渠道是什么呢?我认为舍呼吸别无他法。总之,《 黄帝内经》这段话透露一个讯息,人类摄取能量赖以生存的渠道有二:一为饮食,一为呼吸。</p> <p class="ql-block">《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一篇中说:“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无有终时。”《黄帝内经》既说“真气所受于天”可以用来充身,又说“呼吸精气”可以寿蔽天地,可见真气等同于精气,而呼吸则是摄取真气、精气的途径之一。道家也讲,有些修道之人在深山石洞中闭关,可以很长一段时间不进饮食,他们也是利用呼吸摄取能量维持生命。我们在追求健康之际,正确的饮食固然重要,但是人体摄能的另一渠道一呼吸, 却较少对其重要性深入研究。善用呼吸强化气血,实在是增进健康的治标治本之道。现在我们就来分析呼吸的功能,基本上呼吸有两大作用。</p> <p class="ql-block">其一;摄氧作用,我们将空气吸入肺部之后,借由肺泡与毛细血管的压力差进行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让身体能够维持一切的生理运作。 缺氧会导致血液携带氧气的功能减退以及毒素无法排出,并使免疫系统失调,这是所有疾病形成的一大原因。一般人的呼吸大都太浅,换气量不够充分,有些废气贮留在肺的边际角落,形成不能进行气体交换的死腔,以致身体老是处于轻微的缺氧状态,新陈代谢效率不佳,提高了罹患疾病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其二;摄能作用,人身的健康,有赖于“后天之气”的充分供应,后天之气即是经由呼吸所吸入的空气。气弱时为平旦之气,但是,气越养越壮,气壮时可以至大至刚,懂得养气的人,可以觉知自己身体气的强弱。呼吸时除了在肺部进行气体的交换之外,另有各种能量随着空气进入我们的身体,其中最主要的是电能,也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阳气。阳气借由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并透过口鼻、心脏、经络、穴位以及细胞加以摄取,发挥推动气血、营养全身的动能。我们的身体,大至肢体的活动、脏腑的营运,小至脑部的思考、神经的传达及细胞的工作,都需要电能的供应,换言之,人体必须经由呼吸不断的充电,才能进行正常的运作。</p> <p class="ql-block">在练习呼吸的过程中,有人问我,当我静坐约20分钟后,呼吸会越来越慢,渐渐进入好像没有呼吸的状态,可是久久又有在吸气,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我回答就是,这20分钟是你身心入静所需的时间,这时你的呼吸开始趋微,表示身体的能量改变了。练气的阶段,可以用呼吸的情形来切割,人活着就得呼吸,所以练功必须配合呼吸,在空气中摄取精气供给身体运作。“呼吸停断, 真息始生”,等到后天呼吸停止,进入胎息,那就是另外一个境界。但是,两者之中有一个“过渡能量”,因此会呈现“微徽呼吸”的现象。</p> <p class="ql-block">有氧运动以锻炼心肺功能为主要目的,许多运动如舞蹈、游泳、健走、单车、拳击等都属于有氧的范畴,但是经过研究,“氧化” 与“抗氧化”之间也存在着冲突调适的问题。中国的养生功以及导引术等养生法,性质比较偏向于 “身心运动”,例如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这类运动与有氧运动最大的不同在于“意念与动作结合”,并且还要搭配呼吸的调整,若以有氧运动的理念相较,此类运动可称为“有气运动”。</p> <p class="ql-block">自从近年来新时代运动兴起之后,许多人开始热衷于身心灵的修行,社会上出现了不少灵修团体,派别五花八门,像宇宙灵气、内观、超觉静坐等。有些人面对生活中的烦恼,不断以“上课程”来寻求心灵治疗,变成“灵修上瘾症”,反而使得人生变得更糟。修炼的原则应该是能量及意识的层次同步提升,如果只求改变意识,而忽视能量的锻炼,可能会产生一些难以控制的问题。修炼从呼吸吐纳、导引等锻炼能量的根基功法练起,才是安全稳当的步骤。</p> <p class="ql-block">练气的首要关键就是要获得正确的“心法”,心法即是“练功时意念的运用方法”。肢体运动的目的在于锻炼筋骨皮肉,运动的过程是在使用身体的能量,因此运动之后会感觉很疲劳,必须经过休息、睡眠补充能量之后才会再度精力充沛。但是,我们在运动的时候,如果能同时并用“意识指挥能量”的机制,一面耗气,一面补气,运动效率将大幅提高,古代侠士、战将的体能是一般人望尘莫及的,关键即在他们具有高超的用气功夫。导引术是配合呼吸吐纳的身心运动,是一种初步的功法,它可以借着肢体的运动而导引能量的流动,让我们的体能不致透支,越练越强。</p> <p class="ql-block">年轻人身轻体健,活泼好动;老年人身体笨重,行动迟缓,造成两者状祝相反的因素在于呼吸所得的能量不同。我们吃进的食物,经分解后成为葡萄糖进入血液,送往全身细胞后,再变成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产生能量这就是体力的来源。</p><p class="ql-block">但是,有谓“气饱不思食”的说法,许多长期练气的朋友都有一个感觉:平常不觉得肚子饿,但是精神、体力依然维持在很高的水平,可见气的能量与食物的能量为同类之物,《 悟真篇注疏》即说:“丹成气满, 自然绝粒。”我们不禁要做一个大胆的假设:丹田经过长期的锻炼,小腹肚皮细胞“转化能量”的功能已经超过寻常的细胞,当我们吸气进入丹田时,丹田的细胞就将气转化为身体所用。</p> <p class="ql-block">此即道家所说的“练气化精” 《黄帝内经》说:“膻中者,为气之海。”当我们呼吸的时候,宇宙中的能量也随着空气进入体内。因为我们的膻中本来就自始至终不停地旋转,旋转产生吸力,这时由呼吸带进身体的能量就有一部分会被膻中所吸收而成为心电,供心脏跳动、血液循环之用。《 黄帝岐伯.按摩十卷》说:“血行脉内, 气行脉外。我们全身遍布大小血管,血管壁的气脉与心电谐波共振,血管才有足够的压力将血液输送至全身顺利循环。</p> <p class="ql-block">急救术也被称为“心肺复苏术”,因为心与肺的运作是连动的,呼吸停止,心跳也告停止。这就指出血液循环与呼吸节律的关系,气为血之帅,呼吸不但吸氧入肺,同时也吸电入心,然后与血管脉搏谐波共振,以扩张、收缩血管,运输血液。总之,《黄帝内经) 所说的“气”.绝非单指现代医学上的氧气,它还包含了其他种种“能量”,这些能量左右着人类的体形、容貌、体能、疾病、寿命等一切生命现象。以解剖为理论根据的现代医学,因为没有能掌握“气”对身体所造成的影响,以致有许多疾病原因不明,无法对症医治。生命现象的维持有两个必要条件:营养的摄取以及垃圾的清运,在这两种人体生化过程中,都绝对缺少不了电能、热能,有这两种能量才能进行其他一切生理运作, 所以气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根本,而气血是以阴阳能量周流的方式运作,万病皆因能量循环受阻而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