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五月份这个没风没雨,不冷不热的时候,跟上访古老师,去山西看古迹是最好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五月份山西访古,分为三个部分:大同浑源一组,跟的是“历史讲坛”;太谷探秘一组,跟的是刘勇老师;中间的衔接部分在太原,跟发小同学一起。</p> <p class="ql-block">五月份跟爱好古迹的朋友一起参团游大同,浑源</p> <p class="ql-block">大同城筑邑历史悠久,早在作为北魏拓跋氏的都城时就已经修筑有规模宏大的城池。现存城墙是明代大将军徐达在汉、魏、唐、辽、金、元旧城基础上于明洪武五年增筑而成。</p> <p class="ql-block">2008年开始,由于耿彦波市长的到来,大同市古建筑、城墙在内的古迹命运突然峰回路转,原先改造旧城的规划等被推翻,城内的各种古迹开始大规模修缮、复建,连只剩一个塔的法华寺也被复建,南城墙善化寺段内侧在2008年做为试点对夯土城墙进行包砖修复,2009年5月东城墙夯土城墙开始包砖修复,该年底主体工程近于完工,较真实复原了城墙的辉煌,2010年5月,大同市开始大规模修复南城墙,在该市的长远规划中,北、西两面的夯土城墙也整体包砖修复。</p> <p class="ql-block">2008年,大同市围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复兴,历时8年的大同古城墙实现全面合拢。修复后的古城墙,南北边长达到1.8公里和1.82公里,周长7.4公里,面积3.28平方公里,以巨大的条石为基础,城墙内芯为三合土夯筑,外包每块重达17斤的青砖,城墙高14米,比西安古城高2米,最宽处16.6米,比南京古城宽6.6米。垛墙上又砌长5米、高0.8米、厚0.5米的砖垛,垛间距0.5米,共580对垛子,据说代表了大同当时所辖的村庄数。城墙雄伟壮观,特别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古城夜景分外迷人,流光溢彩的灯光,使古城墙楼阁俊俏秀丽,伟岸的轮廓更具魅力。</p> <p class="ql-block">俯瞰善化寺</p> <p class="ql-block">这座寺庙起源于唐,金代重建,是现存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辽金时期建筑。其中辽代的大雄宝殿、三圣殿和金代的天王殿、普贤阁,三座庑殿顶、四座辽金建筑保存于一寺之内,国内也找不出第二处。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回辽金时代</p> <p class="ql-block">据庙碑记载: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称开元寺。五代后晋更名大普恩寺。金代圆满和尚主持重修重建。正统十年(1445)明英宗赐名善化寺,一直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善化寺,曾被梁思成先生誉为“伟大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华严寺,始建于辽清宁八年(1062年),是中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也是中国现存三大辽代寺院之一。</p> <p class="ql-block">大殿中的雕像。现在可以随便拍照了,只是禁止使用闪光灯。</p> <p class="ql-block">华严寺建筑依东西轴线布局,总占地面积66000平方米,整体分为上下两寺。上寺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分为两院,下寺以薄伽教藏殿为中心。</p> <p class="ql-block">除两座主殿为辽金时期建筑外,其余皆为清朝时期重建。华严寺集中了辽金建筑、小木作天宫楼阁、彩塑、壁画等各类文物,均居同类作品中的上乘,在中国建筑史、宗教史和艺术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薄伽教藏殿是华严寺下寺的主殿,作为藏经殿,始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大殿台基高阔,月台敞朗。殿身面阔五间,进深八椽,单檐歇山顶。殿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檐柱生起显著。</p> <p class="ql-block">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内佛坛上供奉有辽代塑像三十一尊,整体分成三部分。以释迦牟尼佛为主尊的彩塑位于中间一组,以过去燃灯佛为主尊的雕像位于左边一组,以未来佛弥勒为主尊的彩塑位于右边一组,均为中国现存辽代彩塑艺术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其中尤以一尊合掌露齿的胁侍菩萨为最,其上身微裸,体型丰满,线条流畅,双手合十,置于胸前,两面嘴唇微微一笑 ,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轻抬左脚,重心移向右腿,被郑振铎誉为“东方维纳斯”。</p> <p class="ql-block">华严寺地宫位于总高43.5米的藏经阁之下,藏经阁全部用木料建成,规模仅次于应县的佛宫寺释迦塔。藏经阁下近500平方米的千佛地宫,采用100余吨纯铜打造而成,从天花到地板、从墙体到楼梯,全部用铜制造,是一处名副其实的铜宫殿,也是全国最大而且纯粹的铜造地宫。光是殿内大到3米、小到33厘米的铜佛造像,就达到1000尊。大同华严寺铜地宫于2011年9月底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地宫整体成正方形,四面分别供奉着观音,普贤,文殊,地藏王四位菩萨,地宫中部铜柱上浮雕着释迦摩尼的一生经历,地宫正中心位置是供奉高僧舍利的灵塔,地宫里大小佛像有一千多尊。</p> <p class="ql-block">廊柱上都是佛教故事</p> <p class="ql-block">华严寺地宫的具体建造年代可以追溯到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年),这表明它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此外,华严寺地宫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其建筑风格和材料使用均体现了古代建筑的特点,如采用纯铜打造的地宫,显示了古代建筑工艺的高超水平。</p> <p class="ql-block">最美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华严寺</p> <p class="ql-block">漂亮的藻井</p> <p class="ql-block">朔州崇福寺,古名林衙院,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东大街北侧。占地面积23400平方米。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年),由鄂国公尉迟敬德奉敕监造。</p> <p class="ql-block">崇福寺坐北朝南,规模宏大,其主要建筑位于寺院中轴线上,在平面轴线上沿南北纵向延伸,是一座殿阁群居的古寺庙。</p> <p class="ql-block">朔州崇福寺弥陀殿的装修尤为引人注目,前檐五间隔扇门、后檐明、梢间设板门、隔扇及横披上的棂花图案,玲珑剔透,镂刻精美,有三角纹、古钱纹、挑白球纹等纹样达十五种之多,极富装饰效果。大殿前檐下悬有“弥陀殿”竖匾一通,是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的原物。</p> <p class="ql-block">弥陀殿内设有宽大佛坛,供奉主像三尊,正中阿弥陀佛,两侧的观世音和大势至二菩萨。塑像比例适度,服饰精致,面型丰满,神态端庄,有唐、宋造像之风韵,是金代塑像中的上品。殿内四壁满绘壁画,内容以说法图为主,大都属金代原作。</p> <p class="ql-block">现存建筑中除弥陀殿、双音殿为金代遗构外,皆为明清建筑。</p> <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正式名称为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p> <p class="ql-block">这座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并在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且最高的木塔之一。释迦塔不仅因其建筑艺术和历史价值被誉为“世界三大奇塔”之一,还于2016年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成为世界上最高的木塔。</p> <p class="ql-block">释迦塔的高度达到67.31米,底层直径为30.27米,采用纯木结构,没有使用一颗铁钉,全靠木构件互相卯榫咬合而成。整个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外观五层六檐,实际上有九层,展现了高超的建筑技艺。木塔的建筑材料主要为红松木料,总重量约为2600多吨,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工艺水平。</p> <p class="ql-block">木塔一层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p> <p class="ql-block">佛宫寺释迦塔现存壁画约260米,大部分集中于一层内槽墙壁上。有辽代原作,也有经历代修补重新彩绘过或覆盖重画的,基本保存完好。其中一层内槽南北门额上绘有六个供养人,南为三女像,北为三男像。内槽上墙壁绘制的六幅巨大佛像,据专家考证为建塔时的原作[14]</p> <p class="ql-block">木塔门口</p> <p class="ql-block">佛宫寺释迦塔内保留着许多历史名人题记,其中有明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祖朱棣书“峻极神功”匾额,明正德三年(1508年)明武宗朱厚照题“天下奇观”匾额。</p> <p class="ql-block">木塔后边的净土寺,创建于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p> <p class="ql-block">净土寺主殿大雄宝殿,重建于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深广各三间,平面略成方形,单檐歇山顶,屋顶平缓,斗拱疏朗,侧角升起显著,虽经历代修葺,仍保持原貌。殿内藻井及天官楼阁造型美观,构思繁复,结构玲珑。为金代精致的建筑模型和工艺美术品,是研究金代建筑规制和造型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殿顶覆斗形天花板,以房梁划为9格,分作9个藻井,数当心间的藻井最大,传说中间那两条金色的浮雕双龙会在深夜飞舞,光照大殿。</p> <p class="ql-block">现在景区把木塔和净土寺整合在一起,看完木塔就可以走到净土寺门口</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后期(491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悬空寺”建筑极具特色,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呈“一院两楼”般布局,总长约32米,楼阁殿宇40间。悬空寺的总体布局以寺院、禅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关帝庙、鼓楼、钟楼、伽蓝殿、送子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千手观间殿、释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纯阳宫、栈道、三教殿、五佛殿等。</p> <p class="ql-block">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岩壁上书写了“壮观”二字。悬空寺现存建筑是明清两代修缮的遗物。</p> <p class="ql-block">南北两座雄伟的三檐歇山顶高楼好似凌空相望,悬挂在刀劈般的悬崖峭壁上,三面的环廊合抱,六座殿阁相互交叉,栈道飞架,各个相连,高低错落。全寺初看去只有十几根大约碗口粗的木柱支撑,最高处距地面50来米。</p> <p class="ql-block">远观</p> <p class="ql-block">徐霞客曾经到过这里</p> <p class="ql-block">浑源圆觉寺塔,全称为圆觉寺释迦舍利砖塔,俗称小寺塔,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圆觉寺中,是金代的古建筑遗址。</p> <p class="ql-block">圆觉寺塔建于金正隆三年(1158年),塔高九层,密檐飞拱,通体砖砌,平面呈八角形,全仿木结构建筑。塔基座四周是砖刻浮雕,总计有舞乐人像40个,塔身除第一层外,其余各层均无梯级可攀登。</p> <p class="ql-block">圆觉寺,寺内现仅存一座金代仿木构砖塔,塔顶还保留着国内仅存的一只塔刹候风鸟。</p> <p class="ql-block">第一层四面辟门,唯正南为真门。</p> <p class="ql-block">永安禅寺俗称大寺,始建于金,现存除大殿为元代原构外,其余建筑皆为明清遗构。而整座寺院最大的看点也都集中于元殿「传法正宗殿」内外。</p> <p class="ql-block">传法正宗殿为单脊庑殿顶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采用减柱法。殿顶以黄色琉璃瓦覆盖,大殿左右两侧分别写有「庄」、「严」两个大字,殿背面书有「虎啸龙吟」四字砖刻,整座大殿庄重气派。</p> <p class="ql-block">殿内壁画是元明时期遗存</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的开山鼻祖~昙曜大师</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走进去</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Yungang Grottoes),原名灵岩寺、石佛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州山南麓,是中国著名的石窟群之一。</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的开凿始于北魏时期</p> <p class="ql-block">第二十窟是云冈石窟最具代表性的旷世佳作,将拓跋鲜卑的剽悍与强大、粗犷与豪放、宽宏与睿智的民族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出神入化,给人以心灵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楼上观望</p> <p class="ql-block">有专业的人领着,可以上楼</p> <p class="ql-block">第5窟位于云冈石窟群中部,与第6窟是一组统一设计、建造的双窟,属于云冈中期洞窟。窟外各有一座清顺治八年加盖的四层五间式木构阁楼,清代号称“云冈佛阁”或“石窟摩云”,为云中八景之一。这对竖式设计的双子佛阁,既亭亭玉立,又合璧庄重,体现了我们祖先工匠对石窟寺殿宇的精准理解,也是目前云冈石窟仅存的古代窟檐建筑。它除了具有佛殿功能外,同时还起到遮风挡雨作用,特别是保持了窟内温湿度的相对恒定,使得第5、6窟的造像雕刻保存状态远优于其它无窟檐的洞窟。</p> <p class="ql-block">阁楼上看大佛</p><p class="ql-block">主尊坐佛高17.40米,是云冈的第一大佛。这尊云冈的最高佛像,从头到脚均敷泥施彩,面部与胸部贴金,螺发与长眉绀蓝。大衣两裾由双肩垂直落下,飘逸自然,裹腹裤腰中央对称皱褶,齐整美观。服装宽大合体,下垂感强,似以质地优良的丝绸布料做就,体现了高超的泥塑水平。东西两壁的胁侍佛像高达8米。</p> <p class="ql-block">号称最美佛像,一般人看不到</p> <p class="ql-block">空中廊道,连接五、六两窟</p> <p class="ql-block">看正在修复的第六窟</p><p class="ql-block">洞窟形制为中心塔柱窟,中心塔柱高约14.4米,分为上下两层,直抵窟顶。洞窟整体设计,中轴贯穿,两侧对称;壁面规范整齐,龛像上下分层,叙事左右连续,是云冈石窟中规模最大、设计最完整、内容最丰富、雕刻最精细、最为富丽堂皇的洞窟,也是保存状态最好的洞窟之一。</p> <p class="ql-block">阁楼上看外面</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的开凿历时约150年,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等朝代,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9000余尊,是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中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作为中国第一个皇家授权开凿的石窟,反映了北魏王朝的政治雄心。与我国诸多石窟寺比较,云冈石窟最具西来样式,即胡风胡韵最为浓郁。其中既有印度、中西亚艺术元素,也有希腊、罗马建筑造型、装饰纹样、像貌特征等等,反映出与世界各大文明之间的渊源关系,这在中华艺术宝库中是独一无二的,对后世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第12窟中前室雕刻的各类手持不同乐器的音乐伎特别引人入胜。前室北壁最上层的天宫乐伎,是一个以壁面通栏形式塑造的由十四个圆拱联龛排列组成的乐伎形式。</p> <p class="ql-block">音乐窟</p> <p class="ql-block">中心柱窟</p> <p class="ql-block">富丽堂皇</p> <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云冈石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2001年,云冈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活动结束,在太原盘桓几日。我的发小带我去市中心航拍</p> <p class="ql-block">汾河边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迎泽公园,因位于古太原城迎泽门外而得名。北靠迎泽大街,东依青年路,南接南沙河,西临解放南路;是太原市大型的综合性公园,也是山西省城人民休息游览、节日集会、文娱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p> <p class="ql-block">迎泽公园</p> <p class="ql-block">迎泽公园景观以植物造景为主,结合传统山水园林格局,运用古典元素和传统造园手法,兼顾景观风格、传统文化和市民游园需求,形成一个鲜活又富有记忆感的城市公园。</p> <p class="ql-block">迎泽公园</p> <p class="ql-block">古建筑精品望月阁、观澜阁、望远阁、天象台等明清风格的园林建筑及院落,彰显浓厚的明清风格特色。搭配湖景山景,植物障景,高低错落,层次分明。游客漫步其中赏小桥流水,庭院深深,或登高望远,赏全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太原纯阳宫是一座集庙宇、园林风格为一体的五进院落,院内亭台楼阁。门前有四柱三楼木牌坊,造型、色彩均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纯阳宫,原来的山西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宝物比比皆是。西侧墙边碑廊,嵌有古碑二十余通,汉唐时期石佛、石兽、石经林立。</p> <p class="ql-block">涅槃变相碑是临猗县大云寺的遗物,雕刻于武周天授二年(691年)。</p> <p class="ql-block">纯阳宫是道教建筑文化中别具特色的优秀范例,具有鲜明的道教建筑特色,为研究中国道教建筑道教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p> <p class="ql-block">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年),道士高炼昌增筑巍阁三层。现为山西省博物馆二部。为山西省出土文物和其他文物专题陈列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太原纯阳宫创建年代不详。相传长春真人弟子宋德芳曾主持过该宫观。因此始建年代不会晚于元世祖忽必烈时代。现存建筑为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晋藩朱新场、朱邦祚兄弟二人扩建。</p> <p class="ql-block">山顶上的关公骑马铜像,为明代塑造</p> <p class="ql-block">2013年3月5日,太原纯阳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020年4月13日,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山西古建筑博物馆)在太原挂牌,地址设在太原纯阳宫。</p> <p class="ql-block">壁画刚刚翻新过</p> <p class="ql-block">太原文庙始建于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明代重修并扩建。太原文庙为祭祀孔子的场所,太原文庙严格按照孔庙建制修建,是国内存量极少的省府文庙之一,是山西境内布局完整规模较大的文庙,也是太原市区内最大的文庙。</p> <p class="ql-block">当天不开门,只能飞起来看看</p> <p class="ql-block">太原崇善寺,里边正在修缮。</p> <p class="ql-block">太古探秘。太谷与平遥榆次祁县比肩,公筑晋商辉煌之地,昔日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北方的旱码头。</p> <p class="ql-block">曹家大院又称三多堂,位于山西省太谷县城西南5公里的北洸村,傍依108国道。三多堂是明清时期晋商巨富曹氏家族的一处宅院,占地10638平方米,建筑面积6348平方米,保存着明、清、民国三代的建筑群。三多堂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成为一处重要的文物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三多堂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南北方建筑的特点,并吸收了欧洲建筑文化的元素,具有高耸、厚重、古朴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三多堂寓意:多子多福多寿</p> <p class="ql-block">整体的布局呈“寿”字形。被誉为“中华民宅之奇葩”。</p> <p class="ql-block">1999年被辟为三多堂博物馆。博物馆有房屋277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完成于咸丰年间。整座宅院东西共六条轴线,分为正院、书房院、厨房院、戏台院、墨庄院、西偏院和东、西花园等8个院落,现存单体建筑共33座</p> <p class="ql-block">西花园</p> <p class="ql-block">民国十九年(1930年),孔祥熙以2万银元购得,略加修缮。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蒋介石到此地居住时,重新油漆彩绘,添增陈设。</p> <p class="ql-block">县城</p> <p class="ql-block">太谷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00年前,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和扩建。</p> <p class="ql-block">鼓楼是太谷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历经数百年风雨洗礼,依然屹立不倒。鼓楼高耸于方形砖券台基之上,台基高达8米,主体为二层三重檐的楼阁式木构建筑,高达20米,展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美学价值。</p> <p class="ql-block">太谷无边寺,又名白塔寺、南寺、普慈寺</p> <p class="ql-block">无边寺始建于西晋泰始八年(272年),历经多次修葺和改建,最终在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复名为无边寺。</p> <p class="ql-block">无边寺白塔是太谷县城的标志性建筑,高43.6米,七层八角形砖木混塔,每层都有出檐和平座,檐座下面装饰有砖雕斗拱,塔内有九层,设有木构楼梯供攀登</p> <p class="ql-block">现存白塔是宋代建筑。2007年,对白塔塔刹、楼梯、内壁、外壁进行了整修、粉刷。</p> <p class="ql-block">校园里的宋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安禅寺,原名南禅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安禅寺巷太谷师范附属小学院内,占地面积209平方米,始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p> <p class="ql-block">安禅寺藏经殿是保存较为完整的早期木结构遗存,是山西中部地区宋代木构建筑中的典型实例,在艺术性与技术性方面均体现出突出的代表性,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p> <p class="ql-block">太谷净信寺~藏在村庄里的寺庙。</p> <p class="ql-block">戏台</p> <p class="ql-block">钟鼓楼</p> <p class="ql-block">净信寺,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阳邑乡阳邑村西南,创建于唐开元六年(714年)。</p> <p class="ql-block">殿内发现唐代碑刻</p> <p class="ql-block">殿堂里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净信寺内保存有76尊彩塑和180平方米壁画,是古代造型艺术遗存,以佛教和民间信俗为主要内容,与平遥镇国寺、双林寺、清凉寺等晋中地区几处重要的画塑遗存共同构成了山西古代佛教造像艺术的演变序列,而净信寺彩塑的民间信仰色彩和审美趣味更为浓厚,具有非常重要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是明代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琉璃剪边,殿内五架梁通长,室内无柱,有如来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像。</p> <p class="ql-block">三多堂的主人在郊外建的别墅</p> <p class="ql-block">曹家青龙寨,原来叫迁善庄。</p> <p class="ql-block">独居一个山头,面积很大</p> <p class="ql-block">对面山头上的建筑,不知主人是谁</p> <p class="ql-block">刘老师探秘发现的石窟,白大石石窟。</p> <p class="ql-block">雕凿清晰,有点儿风化</p> <p class="ql-block">刘老师分析,可能是东魏时期</p> <p class="ql-block">真圣寺,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范村镇蚍蜉村,占地面积670平方米,始建于金正隆二年(1157年),后经明清多次修葺。</p> <p class="ql-block">真圣寺坐东北朝西南,一进院落格局,中轴线现存建筑有石窑和正殿,以及东西耳房和东西配殿。</p> <p class="ql-block">真圣寺自修建后,所在地点未发生变化,不仅与蚍蜉村整体环境融为一体,而且也是村落布局、交通和生活中心,显示出寺院选址和布局原则的充分预见性。</p> <p class="ql-block">千年的枸杞树干</p> <p class="ql-block">刘老师在村外发现的石塔,与龙山童子寺燃灯塔形制近似,时代应在北朝后期或隋唐初。</p> <p class="ql-block">小飞机起飞,从高处看得更清楚</p> <p class="ql-block">上安村三面沟壑,易守难攻。如今村中一条石板路通南北。南部的街口处是三益堂,
号称两面戏台。</p> <p class="ql-block">将军院</p> <p class="ql-block">古村古宅众多,西北独立高墙大院是晋源堂,西南一院是将军院,东南是牛天痹总兵院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范村圆智寺</p> <p class="ql-block">正在修复</p> <p class="ql-block">期间参观了几个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晋中市的壁画起源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完整复原的墓门和墓道</p> <p class="ql-block">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山西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藏品丰富,档次高</p> <p class="ql-block">这个行程收获颇多,感觉山西的古迹随处可见,偏僻的山村都有保存良好的寺庙。到山西看古迹不仅局限于大城市,乡村旅游大有可为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