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案例:‍‍‍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赤峰二中国际实验学校 高凤艳

高凤艳

<p class="ql-block">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此句出自南宋诗人朱熹所写的《观书有感》,告诉我们只有持续汲取新知、不懈追求学习,才能达到人生中的一种新境界。随着2022版新课标的颁布,一连串的问题也应运而生:核心素养怎样在课堂中有效落实?学习任务群怎样处理现有教材?在“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如何开展?新课标理念下的作业如何设计……正在一筹莫展之余,我有幸获得了这次宝贵的机会,能够参与“内蒙古自治区卓越教师 领航校长”为期三年六期的项目培训(到今天已经参与了第四期)。这两年的培训犹如一股清流,持续地往我教书育人的池塘里注入甘甜清冽的泉水,滋养着池内盛开的莲花,使其愈发娇艳动人、虎虎有生气。</p><p class="ql-block">一、不畏浮云遮望眼——卓培路上有打开眼界的窗口</p><p class="ql-block"> 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教育集团的宋运来老师,在其题为“魅力课堂:从教学技术走向教学艺术”的讲座中,以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方式,深入探讨了如何从教学技术层面升华至教学艺术的方法和策略。在讲座中,他声情并茂的语言让全场笑声不断,足以彰显大家风范。宋运来老师还分享了他在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如何通过具体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帮助他们提高写作能力。例如,他提倡使用“内容在前,方法在后”的教学理念,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写作的要点,并给出具体的表达句式,使写作变得不再枯燥,让在场听课的教师大开眼界。此外,宋运来老师的成长经历也值得关注。他从一个自卑的“差生”成长为特级教师的过程,彰显了不断自我挑战和持续进步的精神。他的成功经验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最后,全场教师共同起立,重温习总书记的做“四有好教师”的誓词,让我们再一次熟知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这四方面的素质是成为一名卓越教师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p><p class="ql-block">二、举一纲而万目张——卓培路上有解读课标的航标</p><p class="ql-block"> 浙江省温州市教师教育院的何必钻老师,进行了题为“情景任务统领下的单元整体教学”的精彩讲座。大单元教学,意味着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语文学习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意味着语文教师要站在一个系统的视角看待每篇课文的学习,每个语文知识点的获得、每项语文能力的形成都是连贯的过程,不能单一、碎片、孤立地教学。对大单元教学进行整体架构设计,并在教学中实施,可以相对理想地落实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课程功能;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郭磊老师的“基于新课标评价理念的语文课程评价实践”,让我们明白了: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成长,在进行教学语文的课堂评价时,应当注重新课标核心素养的立意,注重学生成长的需求。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发展性评价的理念来规范评价行为,使得评价目的最终指向学生的个体成长;也可以充分使用数据化手段,借助深度学习评价框架,结合自身情况,构建出学生个体发展模型,真正地将评价的教育功能落到实处;杭州市萧山区金山小学的黄吉鸿老师的“语文教学与思维发展”,黄老师以语文教学和“思维训练”展开引发在场老师思考的讲座。通过“语文课必须关注学生的思维”、“小学语文思辨课偏少现象”和“思辨型课堂的特征”三个方面讲解语文教学和思维训练的关系。强调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要多关注学生的高阶思维,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做到语文课的主要任务——训练思维、训练语言。</p><p class="ql-block">三、方林旧叶催陈叶——卓培路上有教育技术的灯火</p><p class="ql-block"> 济南林志芳教授的讲座名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在讲座中,林教授谈到了智能时代的语文教育,她指出:AI时代的语文教育再次陷入技术焦虑,但是如果语文教学仅仅停留在技术运用、教学手段更新层面,将不会出现颠覆性改变。最后,她提出“人机协同时代,语文何为”的问题,鼓励大家“思者先行,行者无疆”,引发了与会教师的广泛共鸣。老师们通过聆听专家讲座和会后的交流研讨,进一步明确了教育数字化转型时代的研究新方向,增强了研究动力,并将以此为契机,深入推进儿童阅读推广的智能升级与融合创新发展。</p><p class="ql-block">四、阅尽好花千万树——卓培路上有名校学府的底蕴</p><p class="ql-block"> 11月19日,扬州市维扬实验学校的王超群老师为三年级的学生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整本书导读课——《小巴掌童话》。王老师巧妙地运用谈话激趣的方式,引领学生们步入奇妙的童话世界。课程伊始,他引导学生们仔细观察书封面,挖掘其中的信息。之后,通过一系列富有趣味性的活动,如看书名猜测名称由来、看插图推测故事情节,以及学生讲故事、教师讲故事、师生共讲故事、创编故事等环节,逐步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王老师巧妙地将昨天下午南京宋运来教授在“从教学技术走向教学艺术”专题讲座中提到的“意外 意外 再意外”、“创设教学矛盾”以及“留下教学悬念”三种教学方法融入课堂,将其体现得淋漓尽致,使得整堂课既富有教育性又充满艺术魅力。王老师的名字起得也好啊!超群的课堂机智,超群的课堂把控,超群的故事讲述,生成出了一堂卓尔不凡的好课,听了过瘾的一堂好课!“书香汶河 赓续千年文脉”11月21日,绵绵细雨中我们来了扬州汶河小学,学校共三个校区,我们有幸来到了最漂亮最有文化底蕴的北柳校区,在这里,富有导游气质的朱老师带我们参观了底蕴深厚的校园。学生可以在充满书香的环境中学习,感受千年银杏树的独特魅力,同时能够接受“实”字校训的熏陶,向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生目标迈进。</p><p class="ql-block"> 接着,万蓉平校长为我们做了题为《基于生命关爱的语文课堂建设》的讲座。扬州市汶河小学,创立于1912年,是辛亥革命后扬州首批新式学堂之一,历经百年,始终坚守先进的教育思想,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成为一所崇文重教、充满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名校。</p><p class="ql-block">五、脚下有山河万里——卓培路上有家国情怀的夙愿</p><p class="ql-block"> 扬州历史悠久,我们住的酒店对面就是扬州的文昌路,“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说的就是文昌路。文昌路是一条东西向贯穿扬州城区的主干道,同时也是一条通古达今的历史长街,沿途可见各个历史时期的名胜古迹。在文昌路中心地段,可见一座唐代木兰院的石塔。石塔东侧,有千年银杏树一株,为古木兰院的遗物。文昌路中段南侧的莲花街坊,有一口宋代古井,开凿于南宋嘉熙四年(公元1240年)。过解放桥,紧邻古运河边,有始建于南宋德佑年间的普哈丁墓园。马可波罗纪念馆位于文昌路北侧的东关街口。馆内陈列着元代马可波罗旅行中国有关资料。明代的文昌阁矗立于文昌路的中心地段,为扬州市地标性建筑。文昌路与国庆北路的交叉处,可见明清时期管辖两淮(淮南、淮北)盐务的两淮都转盐运使司扬州人俗称为运司衙门文昌路向东走进江都区境内,可见当代扬州人建设的江都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是中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江苏省江水东引北调工程的起点,被誉为“江淮明珠”。扬州不仅有这些古迹,还有李白、白居易、欧阳修、苏轼等许多文人墨客,都为扬州的历史文化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今年第三次来扬州,不同的是,这次只为了参与卓越教师培训而来。诗里说“烟花三月下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我觉得那是说扬州的春夏秋。这次重游故地,恰逢初冬时节的阴雨天,让我这个北方人彻头彻尾的感受到了扬州的冷啊。幸好有福建教育学院的老师们邀请的资深专家,为我们传经送宝、解答疑惑,在此过程中,我们感知到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同时也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几位老师还无微不至的照顾着我们的饮食起居,让我们心生无限暖意。这些经历让我感到十分庆幸,有卓越教师培训这样的专业平台,为我们教师发展提供持续的助力。</p><p class="ql-block">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虽然我已人到中年,但在未来的卓训之路上,我仍愿自己矢志不渝,保有少年之心;行而不辍,永存青衿之志,坚持立德修身以树典范,潜心治学以求精进。我将致力于引来一泓清澈甘甜的智慧泉水,滋养内蒙学子的求知心田,为他们的梦想插上双翼;同时,也为红山教育的振兴与繁荣,贡献我的全部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