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区天心寺被誉为重庆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如今,围绕天心寺而建的天心佛文化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老宋

<p class="ql-block">天心寺是重庆四大古寺之一‌。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与华岩寺、罗汉寺和慈云寺并称为重庆四大佛教圣地‌。</p><p class="ql-block">巴南区天心寺的名称与莲花山的自然景观和佛教文化密切相关。‌天心寺位于巴南区天星寺镇的莲花山,山势自然形成莲花形状,与佛教中的莲花佛台有着某种契合,因此得名天心寺‌。</p> <p class="ql-block">从重庆主城区出发,约38公里,驾车约1小时即可到达。建议使用导航设置“巴南区天心寺”‌。</p><p class="ql-block">前往巴南区天心寺的公交路线主要有以下几种‌:</p><p class="ql-block">‌乘坐915路公交车‌:在条心寺站下车即可到达天心寺‌。</p><p class="ql-block">‌乘坐950路公交车‌:在天心寺站下车即可到达‌。</p><p class="ql-block">‌乘坐951路公交车‌:在惠天路口或佛果站下车,然后步行至天心寺‌。</p><p class="ql-block">‌换乘方式‌:</p><p class="ql-block">从重庆主城区出发,可以乘坐6号线到长生桥地铁站,然后换乘172路公交车到长生桥镇,再换乘159路公交车到巴南惠民街道。在惠民街道乘坐950路公交车,约8:50定点发车,可以直接到达天心寺‌。</p><p class="ql-block">也可以选择从长生桥轻轨站打顺风车,大约30元即可到达天心寺‌。</p> <p class="ql-block">天心寺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天心寺在清同治六年(1867年)进行了维修并建有关帝殿,民国时期又增建了大雄宝殿和法堂‌。天心寺曾是重庆地区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现存主要建筑包括山门、大雄宝殿、藏经阁和古井等‌。</p> <p class="ql-block">巴南天心寺的修复工作始于2012年6月‌,主要针对寺内的千年银杏树进行了修复。这棵银杏树因多次雷劈和火灾而受损,但在修复后当年重新发芽,第二年更加茂盛‌。此外,天心寺的整体建筑也得到了修复和保护。现存的上殿和中殿保存基本完整,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搭配青砖绿瓦、飞檐斗拱,充满了历史韵味‌。</p> <p class="ql-block">天心寺的建筑特色也与莲花密切相关。寺庙坐落在莲花山的“莲花瓣”中,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对自然景观的尊重,也寓意着佛教中的莲花象征——纯洁和智慧。寺庙内的建筑布局和装饰也常常以莲花为主题,增加了寺庙的宗教氛围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莲花山,山势自然形成莲花,与佛教莲花佛台有着某种契合,莲花之奇,重庆市绝无仅有。天心寺庙其名“天心”更有深不可测的佛意。</p> <p class="ql-block">天心寺周围环境优美,莲花山山势自然形成五瓣莲花状,天心寺坐落于正中,山门正前方直视可见一尊睡佛,这种奇景在重庆是绝无仅有。</p> <p class="ql-block">天心湖是重庆市境内天心寺的景点,天心湖以莲花山为背景,以“湖’为核心。</p><p class="ql-block">天心湖是佛、古刹、人三者间的天然纽带,是天心寺修旧如旧的重要依凭。人、寺、佛、魂融汇合一的审美境界。</p> <p class="ql-block">巴南天心寺的山道,蜿蜒曲折,仿佛一条巨龙匍匐在葱郁的山林间。石阶两旁,古木参天,绿叶婆娑,阳光透过树梢,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给这幽静的山道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宁静。山风轻拂,带来阵阵松涛和远处的梵音,让人心旷神怡,仿佛步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佛国净土。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回响,每一眼都能望见岁月的沧桑,天心寺的山道,不仅是一条通往寺庙的路,更是一场心灵的朝圣之旅。</p> <p class="ql-block">天心寺四面观音菩萨像高八米,采用汉白玉阴刻工艺,四面各具特色,象征着慈祥、端丽、庄重、典雅、恢弘和智慧。据传,四面观音像的奠基仪式上,天空突然变暗,出现一团火球和龙云,显现出四面观音座像,之后天空又亮了起来。人们相信这是真龙天子亲自定位的结果,求子者在此祈求都能如愿以偿‌。</p><p class="ql-block">四面观音像不仅是天心寺的重要景点之一,也是当地佛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工艺和传说故事吸引了众多信徒前来朝拜,成为修身养性、静心养老的绝佳胜地‌。</p> <p class="ql-block">观音菩萨有八个不同的名讳,主要是因为不同译经家在翻译经典时的风格和依据的不同蓝本导致的。</p><p class="ql-block">这些不同的名讳不仅反映了不同译经家的翻译风格和宗教理解,也体现了观音菩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多样形象和功能。例如,“观世音”强调其观察世间声音、寻声救苦的功能,“光世音”则强调其救苦救难的功能。这些不同的称谓不仅丰富了观音菩萨的形象,也满足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信仰需求。</p> <p class="ql-block">寺内有一棵千年银杏树,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极为罕见的雌雄同株银杏树,几经雷劈火烧仍生机勃勃与寺庙风雨相伴‌。此外,天心寺还保留了马帮古道,见证了昔日的繁华‌。</p><p class="ql-block">此外,天心寺门口的千年银杏树也是游客关注的焦点,银杏落叶搭配着青砖绿瓦,构成了一幅古韵十足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天心寺的佛僧与银杏树有着深厚的渊源和密切的关系‌。</p><p class="ql-block">这棵银杏树不仅是天心寺的标志性景观,还象征着佛法的长久和坚韧。银杏树的寿命极长,被誉为“活化石”,与佛教的教义和象征有着惊人的契合。银杏树的叶子形状像一颗心,寓意着慈悲和智慧,这与佛教强调修心养性、以清净无染的心去观察世间万物的教义相吻合‌。因此,这棵银杏树不仅见证了天心寺的历史变迁,也成为了佛教信仰和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银杏落叶搭配着青砖绿瓦,一步一景,皆是古韵。抬头望去,金灿灿的树叶随风飘扬,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空中俯瞰,千年银杏与古朴的寺庙建筑相得益彰,展现出昔日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脚下是满地的银杏叶,挺拔的树干、金黄的叶片构成了一幅秋意盎然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穿越历史的长河,古寺和银杏一同见证了岁月的沧桑,把美好的记忆永远镌刻在心中。</p> <p class="ql-block">在天心寺,游客们忙着打卡拍照,镜头里定格的不仅是古刹的幽静与庄严,还有他们脸上洋溢着的探索喜悦和心灵的片刻宁静。</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称正殿或大殿‌。大雄宝殿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是释迦牟尼佛的德号,大者包含万有,雄者慑伏群魔,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称他为大雄。宝殿的“宝”是指佛法、僧三宝,都是缺一不可的宝贵之物‌。</p><p class="ql-block">‌山门是天心寺的主要入口‌,通常设有三门,象征“三解脱门”。山门不仅是游客进入寺院的第一个印象,也是僧众和游客进入修行和参访的起点。山门的建筑风格和装饰往往反映了寺院的历史和文化背景‌。</p> <p class="ql-block">‌寺庙法堂供奉的主要对象是经律论三藏和佛法经典‌。法堂是禅宗盛行后的佛寺建筑,主要作为供奉经律论三藏与讲法的地方,象征三宝中的法宝。法堂位于大雄宝殿后面,是演说大法、传戒集会的场所,平时常作为佛事所用。‌</p><p class="ql-block">法堂在佛教寺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禅林传宗演教的地方,相当于讲堂,通常位于大雄宝殿的后方。由于各寺院大小和地势不同,法堂的位置也有所区别,但一般都位于大雄宝殿的后面,丈室的右方。法堂的建筑一般有两层楼,上层为藏经楼,供奉经典,下层为讲法的地方。堂内中央设一高台,名为狮子座,为禅师代替佛陀说法时所居。</p> <p class="ql-block">天心寺天王殿供奉的主要对象是弥勒菩萨、韦驮菩萨和四大天王‌。具体来说,天王殿正中供奉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像后供奉韦驮菩萨,东西两侧则供奉四大天王‌。</p><p class="ql-block">弥勒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被称为未来佛,象征着未来佛法的传承。在中国文化中,弥勒菩萨常被描绘成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形象,象征着宽容和慈悲‌。韦驮菩萨则是佛教的护法神,负责守护寺院和僧众,象征着威严与力量‌。</p><p class="ql-block">这些供奉对象不仅体现了佛教对护法和传承的重视,也为信众提供了一个朝拜和祈福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四大天王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他们各自守护不同的方位和人民,象征着佛教的护法力量‌。</p> <p class="ql-block">大愿堂不仅继续其宗教功能,还通过认领牌位、参与超度法会等方式,为信众提供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例如,檀香寺提供每日诵经回向往生者、举办小型超度法会和大型超度法会等服务,欢迎信众参与‌。这些活动不仅满足了信众的宗教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区的凝聚和文化传承。</p><p class="ql-block">在佛教中,“云来集”一词常用于形容大菩萨众多聚集得像天上云一样广大,都来随喜赞叹参加法会。例如,在讲经法会中,常会念到“南无云来集菩萨摩诃萨”,意味着十方世界的菩萨都来了,形容前来听经的菩萨数量众多‌。</p><p class="ql-block">此外,有些寺庙会在特定日期举行庙会,吸引众多信众前来参与,这种场合也可以被称为“云来集”。庙会通常设在寺庙内或其附近,是佛教信仰者交流和庆祝的重要活动‌。</p> <p class="ql-block">念佛堂是僧众参禅念佛、修行的场所,通常用于早晚课的修行、参禅打坐等活动。念佛堂的名称和功能在不同寺庙中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同觉寺的念佛堂名为“念闻堂”,主要用于早晚课的修行和参禅打坐,意在提醒大众修行时反念念自性,静心凝志‌。</p><p class="ql-block">念佛堂的设施和布置也非常讲究,通常会有供奉的佛像、香炉、法器等,布置精美庄严,营造出一个宁静修行的环境。例如,等慈禅寺的念佛堂内正中悬挂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三像,下置供桌,准备有香、花、灯、衣食、珠宝、法宝等“六尘妙供”进行供养‌。</p> <p class="ql-block">一缕缕香火如同心中蜿蜒的思绪,升腾在庙宇之间,诉说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故事,使人们产生共鸣和情感交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香气四溢的香火,伴随着钟声和祈祷声,让整个庙宇充满了神圣的气息。</span></p> <p class="ql-block">寺庙的钟声悠扬深远,仿佛能穿透心灵的尘埃,唤起内心的平静与安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深沉浑厚的鼓声在寺院中悠扬回荡,节奏分明而庄重肃穆,宛如从天上或地心传来,穿透人心,净化灵魂,似乎在呼唤着迷路的灵魂,引领回归家园,让人们感受到佛法的庄严和神圣,让人们沉浸在一种深深的冥想之中。</p> <p class="ql-block">禅房不仅是僧人修行的重要场所,也是佛教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宗教意义和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禅房花木深”的隐晦含义主要体现在其象征的隐逸情怀和对空门禅悦境界的领悟。‌‌</p><p class="ql-block">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p> <p class="ql-block">最初,“方丈”指的是一丈见方的面积。例如,《孟子•尽心下》中提到“食前方丈”,形容餐桌有一丈见方,菜肴罗列得多。据《维摩诘经》,维摩诘居士所住卧室一丈见方,但容量无限,因此“方丈”逐渐用来指寺院住持的住所‌。</p><p class="ql-block">还有就是“方丈”来源于古代神话中的“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其中一座山就叫方丈,后来逐渐演化为寺院领导者的称呼‌。</p><p class="ql-block">‌在印度,僧房一般以一丈为形制,因此称为“方丈之室”。唐代以后,“方丈”成为禅林寺院中住持的居室或客殿的称呼,并逐渐转指住持本人‌。</p><p class="ql-block">‌在禅宗丛林中,“方丈”既是寺院建筑名称又是僧职名称,指住持人的居所‌。随着时间的推移,“方丈”不仅指住持的居室,还指住持本人,成为一种职务的称谓‌。</p><p class="ql-block">这些历史背景共同构成了“方丈房”在寺庙中的称呼和含义。</p> <p class="ql-block">斋堂,汉语词语,供斋戒用的房屋,也指施主供祭祀前斋戒用的房屋。</p> <p class="ql-block">“心即是佛”是佛教禅宗的一个重要概念,强调通过内心的觉悟和修行可以达到成佛的境界,这句话意味着心和佛是内在统一的,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佛本是一体。‌心即是佛的禅意在于提醒修行者不要向外寻求佛性,而是要返观内照,从自己的心中寻求答案‌‌</p><p class="ql-block">在佛教经典中,如《华严经》提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意思是心、佛、众生三者没有差别,只是迷悟程度不同。前念不觉为凡夫,后念觉悟即为佛。‌众生修行时容易陷入向外求的误区,而忽略了内心的清净和觉悟‌‌</p><p class="ql-block">此外,“即心即佛”与“非心非佛”并不矛盾。前者强调通过内心的觉悟达到成佛的境界,后者则提醒修行者不要执着于“即心即佛”,以免迷失于一念之中。‌两者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强调在修行过程中要保持内心的清净和觉悟‌。是佛教禅宗的一个重要概念,强调通过内心的觉悟和修行可以达到成佛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这八个字“明君宏道中华昌盛”的原作者是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之一,他在位期间创作了许多书法作品,其中《鹡鸰颂》是其传世书迹之一,被誉为“人间瑰宝”‌。</p><p class="ql-block">现在的这幅字不过是后人临摹的。</p><p class="ql-block">如今掛在寺内的名人字帖不仅是书法艺术的体现,更是历史文化的传承。通过展示这些字帖,寺庙不仅展示了其丰富的文化底蕴,还为研究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p> <p class="ql-block">在天星寺附近的芙蓉村,完整地保留了一段古道,它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夕阳古道。</p><p class="ql-block">古时,重庆对外交通有四条要道:成渝古道、嘉陵古道、川鄂古道、川黔古道。其中,川黔古道起于朝天门,经过海棠溪,然后通过黄葛古道去往贵州。而夕阳古道位于川黔古道的支路之上,东南连南川、綦江,西北接黄葛古道。</p><p class="ql-block">夕阳古道用石板砌成,最宽处有2米多,最窄处仅0.7米。</p><p class="ql-block">“夕阳古道”题刻位于芙蓉村学堂堡社,开凿在一块砂岩上,长2米、宽1.6米,坐北面南。</p><p class="ql-block">夕阳古道在公元1500年左右就已经存在。那时,这里商贾云集,马帮成群结队穿梭往来。如今,这里已成为一段历史。</p> <p class="ql-block">重庆天心寺的夕阳古道四个字是由王尔鉴所写‌‌。王尔鉴是清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方志学家,他在《巴县志》中记载了夕阳古道的相关信息。夕阳古道位于巴南区天星寺镇芙蓉村,题刻隐藏在苔藓荒草里,是文物工作者一点点抠去苔藓显现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巴南区天心寺红旗渠的由来‌主要与当地的历史背景和农业发展需求有关。红旗渠是建国后农业大学大寨高山饮水建农田的真实建筑,是当年大兴水利时,天心寺农民修建的一条数十里长的引水干渠,主要用于农业灌溉‌。</p><p class="ql-block">红旗渠依山而建,缠绕山体,迂回曲折,穿行于群山之中,风景优美,每走几步都能看到不同的景色,形成了独特的景观‌。这条水渠不仅在农业灌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成为了当地的一个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p> <p class="ql-block">石河塔原名石河字库位于天星寺镇芙蓉村石河社,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修建于清代嘉庆八年,为石结构七级楼阁式六脚塔。是古人专门用来焚烧字纸的建筑。</p><p class="ql-block">石河塔塔尖拆除现存六级。塔身呈六边形层层上收顶为圆锥形,残高8.88米、底座周长6米。塔身镌刻有大量文字,为研究巴南区清代地方史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p><p class="ql-block">由于受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其基座、塔身出现表面污染、生物病害、粉化剥落、空鼓、表面风化等现象严重威胁到石河塔的长久保存</p><p class="ql-block">为了延缓并阻止石河塔的进一步破坏已迫在眉睫,目前天星寺镇石河塔文物保护修缮,及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已启动。预计近期就可完工。</p> <p class="ql-block">天心寺的天心古井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明代崇祯年间。</p><p class="ql-block">天心古井作为天心寺的一部分,见证了寺庙的兴衰变迁。古井的存在不仅为僧侣和游客提供了饮水之源,也成为了寺庙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到寺庙内的禅意和僧人们的修行精神。天心寺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个让人心灵得到净化的好地方。寺庙内的园林设计精巧,充满了自然之美,漫步在园林中,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和宁静,让人心情愉悦‌。</p> <p class="ql-block">巴南中泰天心佛文化旅游区‌位于天星寺镇,总占地3300余亩,是一个以中、泰两国佛文化为核心的旅游胜地。景区周围五山环绕,形如莲花,环境优美,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适合修身养心、静心养老‌。</p><p class="ql-block">景区内有多个主要景点,包括天心古刹、四面观音、千年古银杏、泰佛殿、天心湖、红旗水渠、生态园林和夕阳古道等。此外,景区还引入了泰国数百家正宗产品,包括文化旅游产品和手工制品等‌。</p> <p class="ql-block">巴南区天心寺与泰国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主要体现在文化交流和宗教交流方面。</p><p class="ql-block">天心寺于2016年作为“中泰天心佛文化旅游区”入世,该景区并未对古刹进行改建,只是在寺庙附近打造了天心茶园,在北边的地带修建了佛文化广场、静心禅修院、商业街、禅修公寓、儿童沙滩公园等。</p> <p class="ql-block">在2014年,天心寺为了表达中泰两国佛文化交流诚意,将汉白玉四面观音像赠与泰国皇家寺庙。</p><p class="ql-block">泰国皇室礼尚往来,将精雕细琢的官佛金像送给了天心寺,目前官佛就供在古刹内的泰佛殿。</p><p class="ql-block">天心寺与泰国皇室有着深厚的文化交流历史。这使得天心寺不仅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加深了中泰文化交流的象征意义‌。也是中泰文化交流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泰国高圣披帕高孙作为回赠将精雕细琢的官佛金像送给了天心寺,佛像全身金光灿烂,庄严、肃穆。目前官佛就供在古刹内的泰佛殿。作为中泰佛文化交流的一个里程碑的見证。</p><p class="ql-block">去过泰国旅游的朋友都知道,佛教是泰国代代相承的传统宗教,也是泰国人的生活重心。据说全国有3万多所寺庙,曼谷更被称作佛庙之都。</p> <p class="ql-block">虽然冠有4A景区名头,但由于地处较为偏僻,加之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不高所以知道的人不多,去玩的就更少了,据去年才去玩过的朋友说,虽然说不用门票,还是没有什么游客,商业街也没商铺开门。</p> <p class="ql-block">最初构想要打造集佛文化、泰文化、茶文化、禅修、康养等于一体的综合景区,目前来看,作为景区,开发是不太成功的,可以说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资料图片來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