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山东潍坊坊茨小镇的历史缘由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殖民时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坊茨小镇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以胶济铁路坊子段为中轴线,逐渐形成了一个小镇。这个小镇的形成与德国和日本的殖民统治密切相关。1897年,德国借口“巨野教案”侵占了山东,并在1898年至1914年间在坊子修建了胶济铁路和坊子火车站,利用这里的煤炭资源进行大规模掠夺。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出兵山东,接管了德国在坊子的殖民地,继续进行煤炭资源的掠夺,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12。</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坊茨小镇的名称“坊茨”是德语“坊子”的音译,意为“小村庄”。小镇内有大量的德日式建筑,包括德军司令部、德军医院、火车站、修女楼、教堂和高级军官别墅区等,这些建筑见证了德国和日本在坊子的殖民统治历史23。这些建筑群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解放后,坊茨小镇经历了多次变迁。由于煤矿采空和铁路改道等原因,小镇逐渐沉寂。为了保护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潍坊市政府成立了山东华德城市投资有限公司,对小镇进行了保护和开发,使其焕发新生。如今,坊茨小镇已经成为一个集历史、文化和旅游于一体的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坊茨小镇的德国建筑象征着以下几个方面:</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一、殖民历史:是德国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对中国山东进行殖民侵略的实物见证,反映了当时中国遭受列强瓜分的屈辱历史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二、工业发展:德国在此修建铁路、开采煤矿等,促进了当地工业的兴起,这些建筑见证了潍坊近现代工业的开端,是潍坊近代工业文明进步的象征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三、建筑艺术:其建筑风格多样,有哥特式教堂、维多利亚式洋房等,体现了德国当时较高的建筑设计水平和工艺水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四、文化融合:德国建筑在当地落地生根,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坊子火车站的历史</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一、始建背景:1898年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取得胶济铁路独占修筑权和沿线矿山开发权。因坊子地区煤炭资源丰富,1902年,坊子火车站建成通车,最初为胶济铁路上的二等火车站,是当时最繁忙的四大车站之一,也是胶济铁路5个机车房之一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二、早期发展:作为胶济铁路重要站点,坊子火车站见证了坊茨小镇兴起,使其成为以掠夺性经济为主、民族工商业为辅的繁荣商业城镇,也促进了潍坊近现代工业发展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重大变革:1984年,煤矿停产,胶济铁路复线取直,火车不再绕经坊子,同年7月3日,最后一列客运车驶离,此后主要办理货运业务 。</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计划经济时期,供销社具有以下特点和作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一、重要地位</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供销社是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的中心,是中小城市尤其是农村物资供应的主要渠道,甚至是唯一渠道。</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二、统购统销功能</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承担国家计划产品的购销任务,负责从农民手中收购粮食、油料、棉花等重要农产品,同时向农民销售生活物资、农机化肥等必需品,使重要物资处于国家管控之下,将分散的小农经济纳入计划经济范畴,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经济效率,也为国家的工业化积累做出了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三、物资分配与供应</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人们需凭票证到供销社购买吃穿用住等各种商品,供销社按照国家计划和分配指标,对有限的物资进行统一调配和供应,以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求。</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四、价格调控</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供销社在稳定物价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其商品价格由国家统一制定,不存在市场竞争下的价格波动,这有助于维持物价稳定,保障社会经济秩序。</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五、服务网络</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庞大服务网络,从城市到农村,供销社的网点遍布各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流通体系,确保物资能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配和供应。</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六、促进城乡交流</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作为城乡之间物资交流的重要桥梁,一方面将农村的农产品输送到城市,另一方面把城市的工业产品引入农村,促进了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冰棍具有以下特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一、价格实惠</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通常只需几分钱一根,是当时孩子们喜爱的消暑零食,比如白糖冰棍一般五分钱,还有两分钱一根的更简易冰棍 。</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二、包装简单</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多为无包装或简易包装,部分有纸包装,无精美设计 。</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三、口味单纯</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常见口味有白糖、糖水味,靠糖精或甜蜜素增加甜味,有些带轻微奶香味 。</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四、形状多样</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有长方四菱形、圆柱形等,一头大一头小 。</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五、售卖方式传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小贩用泡沫箱子或木箱装冰棍,走街串巷或田间地头叫卖,箱子常盖棉被保温 。</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小表兄表弟合影是很温馨且有纪念意义的画面。两个小家伙带着纯真的表情,亲昵地站在一起,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和童年的美好。也许这样的合影可以成为日后回忆儿时相处时光的珍贵物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军功章是授予有军功的人员的荣誉证章。</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一、种类</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一)有通用型的,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奖章包括八一奖章、独立自由奖章、解放奖章等,分别表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有功人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二)还有针对特定战役、事件颁发的奖章,像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抗美援朝奖章,体现对参与特定军事行动人员的奖励。</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二、意义</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一)对军人来说,军功章是他们英勇作战、无私奉献的象征,是个人荣誉的体现,意味着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杰出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二)从国家和军队层面看,军功章是激励军人奋勇向前、保家卫国的重要方式,能够增强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也是铭记军人功绩的载体,承载着国家对军人的尊崇。</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石头雷是抗战时期敌后军民制造的一种土地雷 。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当时八路军军工部在太行山区等地因陋就简生产武器弹药,在铁制雷壳供不应求、瓦罐雷制造也有局限的情况下,群众开始将石头掏空做雷壳 。这种石头雷炸飞后杀伤力较大,且具有隐蔽性强、日寇探雷器材不易发现等优点,在敌后军民制造的各种土地雷中,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 。</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此对联的上联是“二三四五”,缺少数字“一”,谐音“衣”;下联是“六七八九”,缺少数字“十”,谐音“食”;横批是“南北”,意为没有“东西”。整副对联巧妙地运用了谐音和双关的手法,表达了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百姓缺衣少食、生活贫困,物质极度匮乏的状况,同时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是一幅无比温馨又饱含深情的画面。奶奶兼姥姥脸上满是慈爱,双臂稳稳地抱着孙子和外甥,两个小家伙在老人怀里或乖巧依偎,或好奇地张望着周围,一家人的亲情在这一刻满得快要溢出来,仿佛时间都定格在了这充满爱的瞬间,让人看了心里暖暖的。</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