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眼的阳光的美篇

耀眼的阳光

<p class="ql-block">美丽的丹东(2024年8月)</p> <p class="ql-block">丹东是一座红色的城市 ,在鸭绿江边,仰望英雄们出征的地方。在安东老街,看看历史留下的记忆。在宽甸河口,欣赏燕红桃丰收的美景。登虎山长城,感受历史的沉淀与传承。</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断桥位于中国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江岸路鸭绿江畔,是原鸭绿江大桥被炸毁后的残余部分。国家AAAA级景区,抗美援朝战争遗迹景观,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p> <p class="ql-block">聆听《英雄赞歌》“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断桥上一遍遍地播放着这首歌。当这熟悉的旋律在耳畔响起,每一个音符都仿佛是英雄们的心跳。每一句歌词都是他们的誓言。</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是一条发源于长白山南麓的河流,流经吉林和辽宁,江水清澈碧绿,有着秀美的自然风光。鸭绿江现为中朝的界河,且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不以主航道为界的界河,国界在双方的岸边。</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燕窝铁路桥,又名鸭绿江浮桥,俗称燕窝浮桥,位于丹东市东鸭绿江街道燕窝村江段。燕窝铁路桥是现鸭绿江沿线仅存的一处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修建的浮桥遗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0年多前,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浴血奋战,谱写了壮丽诗篇。</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浮桥遗址,只能看到横跨鸭绿江矗立着一排深褐色的木桩桥墩。虽然经过七十多年的洪水冲水刷,仍然稳立鸭绿江中。随着潮涨潮落,默默地带人民走进那段硝烟弥漫的难忘岁月。</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浮桥是一座木桩结构的列柱式铁路便桥,与中朝友谊桥约6千米。在抗美援朝期间为了保证志愿军渡江和运输作战物资,经安东铁路分局勘测,东北地区工兵部队负责修建,于1951年1月1日动工,同年5月30日建成投入使用。</p> <p class="ql-block">丹东桥头岸建主题雕塑两组:《送别亲人》和《告别祖国》,再现了祖国亲人送别志愿军战士赴朝作战、保家卫国的历史场景。</p> <p class="ql-block">右边一座雕塑是志愿军战士赴朝作战的历史场景。有一位战士胸前还佩带着大红花。另外一位战士脖子上佩戴着红领巾。</p> <p class="ql-block">位于志愿军对面的这组雕塑,就是他们的亲人,小男孩手上还捧了几个鸡蛋。而且大人和小孩脖子上都佩戴着红领巾。</p> <p class="ql-block">我们坐在车上,遥望鸭绿江对面的朝鲜。朝鲜人民劳作回家。</p> <p class="ql-block">虎山长城位于辽宁省丹东市东北鸭绿江畔,因修建于虎山而得名。虎山长城始建于明成化五年,即公元1469年,(古称东边墙)是由当时的辽东副总兵韩斌督建,是明万里长城东端起点。虎山长城主要是为了防御建州女真人的侵扰。</p> <p class="ql-block">努尔哈赤称王后,虎山长城被拆除。现在的长城是1992年在原址上修建的,全长1250米,烽火台是虎山最高处。虎山长城风景区与朝鲜的于赤岛和古城义州相望。</p> <p class="ql-block">虎山长城景区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城东12.5公里,地处中朝界河,鸭绿江畔,是我国万里长城的最东端起点,西与甘肃的嘉峪关相连,是国家级鸭绿江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区、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虎山长城隔江与朝鲜的于赤岛和古城义州相望,是绝好的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虎山长城位于辽宁省丹东市东北鸭绿江畔,因修建于虎山而得名。虎山长城始建于明成化五年,即公元1469年,(古称东边墙)是由当时的辽东副总兵韩斌督建,是明万里长城东端起点。虎山长城主要是为了防御建州女真人的侵扰。</p> <p class="ql-block">每年春季河口村及附近漫山遍野桃花盛开,姹紫嫣红,与碧绿的鸭绿江水相映妖娆,因此河口村又称桃花岛。这里春有桃花,秋有红叶,冬有白雪,而夏天有的是凉爽。二十多年前,蒋大为的一首《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曲将这里介绍给了全中国,河口桃花岛由此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河口燕红桃,产自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河口村。燕红桃是上世纪70年代由原下河口村果树技术员自北京燕山引进的,也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这个视频是经过桃花盛开的地方的牌楼是录的 没有添加背景音乐。</p> <p class="ql-block">每年春季河口村及附近漫山遍野桃花盛开,姹紫嫣红,与碧绿的鸭绿江水相映妖娆,因此河口村又称桃花岛。这里春有桃花,秋有红叶,冬有白雪,而夏天有的是凉爽。二十多年前,蒋大为的一首《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曲将这里介绍给了全中国,河口桃花岛由此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岸英广场是为纪念毛岸英而修建。有很多单位和个人援建,援建的第一位就是刘思齐思奇同志,在广场右侧是毛岸英的雕像。在广场的对面是毛岸英学校。</p> <p class="ql-block">19号国门界碑竖立在鸭绿江中朝友谊桥边。这是一条铁路桥,最早是侵占朝鲜的日本人修建,为了掠夺财富,他们在朝鲜修建了工厂,造船厂,铁路及桥梁等。美军侵入朝鲜后,日军不得不撤退,撤退时仓促炸毁了铁路和桥梁。我国抗美援朝志愿军入朝后及时抢修铁路和桥梁,将其做为战场补济生命线,但是多次被美军飞机炸毁,铁路工人为了保护火车头,机智的在涵洞中与敌机周旋……修桥修路牺牲了很多战士。现在做为中朝友谊桥保留下来,已经停止使用,国界碑就竖立在桥边。</p> <p class="ql-block">为了纪念这条抗美援朝最重要的运输补给线,2017年,由沈阳铁路局出资对桥梁进行了维修,并在铁路桥中方一侧修建了国门。</p> <p class="ql-block">在丹东,有两座鸭绿江断桥,除了丹东市内的鸭绿江断桥外,还有另一座断桥,就是“河口断桥”。河口断桥位于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桃花岛东北端,</p> <p class="ql-block">河口断桥,原名青城桥,是连接中朝两国的公路桥,中国一侧位于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河口村。在抗美援朝时期,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出国作战的一条重要通道,也是支前和物资运输的主要线路。1951年11月中旬,该桥部分被美国飞机炸毁。</p> <p class="ql-block">1950年10月19日,当时被任命为赴朝志愿军司令员的彭德怀,身边仅带了一名参谋,两名警卫员和一部电台,乘坐一辆吉普车从这座桥奔赴朝鲜战场。</p> <p class="ql-block">1951年3月29日,美军出动了6批次、30余架飞机轮番轰炸,将清城桥炸断。</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从此过江。战争开始后,这里成为支前和作战物资运输的重地。</p> <p class="ql-block">站在断桥尽头遥望鸭绿江的河面,看到被美军炸毁的桥梁,留下了一个个桥墩。</p> <p class="ql-block">70年后的今天,这里碧波荡漾、桃花飘香,断桥连同周边的自然风光和红色遗迹,已形成国家AAAA级旅游区和本土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夜晚我们又来看鸭绿江断桥的夜色。<span style="font-size:18px;">霓虹灯变幻着颜色闪烁着。</span>不得不说鸭绿江的夜景也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丹东这座位于祖国东北边陲的“英雄城市”,在抗美援朝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境内的鸭绿江燕窝浮桥是志愿军渡江运送作战物资的重要通道。为了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抗美援朝的辉煌历史,1958年在丹东修建了抗美援朝纪念馆,这是全国唯一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历史的专题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走进纪念馆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雄伟的纪念碑,直插云霄,仿佛在诉说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碑前广场上,不时有游客驻足沉思,或许他们和我一样,在此刻被这庄严肃穆的氛围深深触动。</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纪念馆犹如一部立体的史书,静静地向人们讲述着那段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历史。走进馆内,庄严而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丰富的展品、详实的资料,将我们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丹东舰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053h1型导弹护卫舰,1985年开始服役,先后服役于北海、南海舰队,2021年正式退役,为祖国和人民保驾护航30余载。</p> <p class="ql-block">一踏上这片神圣之地,仿佛能听到海浪与战舰的低语。丹东舰,这艘退役的钢铁巨兽,静静停泊在鸭绿江畔,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p> <p class="ql-block">从驾驶室到武器库,每一处都保留着当年的风貌,让人瞬间穿越。</p> <p class="ql-block">丹东舰,不仅仅是一艘船,它是时间的见证者,是英雄的赞歌。在这里,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与震撼。</p> <p class="ql-block">这次辽宁丹东之旅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沉淀和自然的魅力。这里的每一座城市、每一片森林、每一座山峰都诉说着自己的故事,让人流连忘返。无论是喜欢历史文化的游客,还是喜欢自然风光的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乐趣。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到丹东,感受这里的魅力,留下自己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1950年10月16日晚间,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先头部队从吉林集安的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和水下桥率先渡江入朝,这里由此成为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部队的最早出征地,被称为“抗美援朝第一渡”。今天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4周年纪念日,吉林省集安市社会各界群众和外地游客来到桥上,回顾历史,缅怀英烈,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