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吴福辉留给我的文字

小说吴晨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父亲吴福辉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学者。他生前著述很多,其中的扛鼎之作,是以形式闻名的《插图本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p> <p class="ql-block">  回首往事,父亲每次有新的著作问世,他都赠送给我阅读,并在扉页上为我题字。仅《插图本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一书,他就送给我三个版次,包括台湾的繁体字版。</p><p class="ql-block"> 父亲在北京赠送给我的最后一本著作的时间是2018年9月10日。那一天是教师节,我从我工作的北京鲁迅博物馆下班回家,父亲笑盈盈的,把写好了赠言的新书送到我的房间。那本书是《石斋语痕二集》。父亲写道:“晨儿,留存。你每天看到的小石居发出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捧起我手头的这些带着温度的书,父亲的题字,楚楚在目。他亲笔书写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我的文学创作的期望。这是他留给我的精神财富。它更为宝贵。它引领我在文学的路上远行。</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我父亲诞辰八十五周年纪念日。父亲留给我的书在我的书柜中生命依旧,父亲留给我的文字仍然在激励着我。睹物思人,见字生情。为了纪念父亲,我在他生前赠我的著作中选了九本,将他在书扉上留给我的珍贵文字恭录于此:</p> <p class="ql-block">一、《游走双城》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年1月北京第1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送给晨儿一读</b></p><p class="ql-block"><b> 海派之父赠以京派之女</b></p><p class="ql-block"><b> 这里有鲁迅的未庄鲁镇,有老舍的北京,张爱玲的上海,也有我们的祖宗之地延陵以及镇海河里头的老屋。女儿,别忘了那生我们养我们的故地。</b></p><p class="ql-block"><b> 福辉</b></p><p class="ql-block"><b> 2006.3.14</b></p><p class="ql-block"><b> 收到样书之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笔者注:我曾随父亲探访过浙江宁波镇海的吴氏老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说》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年1月第一版——</p> <p class="ql-block"><b>  晨儿留念存读</b></p><p class="ql-block"><b> 福辉 08.12.28</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插图本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1月第1版 2010年1月第一次印刷——</p> <p class="ql-block"><b>  晨儿存之 </b></p><p class="ql-block"><b> 望以砖引瓦也 父字</b></p><p class="ql-block"><b> 二〇一〇.一.廿一 小石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笔者注:父亲所题,以砖引之瓦者,是指我的长篇小说《乐天地》,后于2010年12月由内蒙古出版集团远方出版社出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多棱镜下》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年2月 北京第1版——</p> <p class="ql-block"><b>  世界处于多棱镜下</b></p><p class="ql-block"><b> 晨儿 留念</b></p><p class="ql-block"><b> 父字 </b></p><p class="ql-block"><b> 二〇一〇.二.十一 潘家园</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插圖本中國現代文學發展史》人間出版社 初版 2010年11月——</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嚐酸甜苦辣之味</b></p><p class="ql-block"><b> 讀文史哲理之書</b></p><p class="ql-block"><b> (贈吴晨)</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 以台灣繁體字插圖文學發展史引鞍山發展史的插圖本早日問世</b></p><p class="ql-block"><b> 父字</b></p><p class="ql-block"><b> 二〇一一.三.十二初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笔者注:我原定的写《乐天地•插图本》的计划,后来改为写《乐天地》修订本。)</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春润集》复旦大学出版社 (“三十年集”系列丛书)2012年6月第1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晨儿存之</b></p><p class="ql-block"><b> 企望三十年可以引出你的三本佳作</b></p><p class="ql-block"><b> 父字</b></p><p class="ql-block"><b> 二〇一二年七月十四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笔者注:当时我正在创作长篇小说《猫人》,后于2017年6月由天津出版传媒集团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石斋语痕》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4年12月第1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吴晨存之</b></p><p class="ql-block"><b> 福辉</b></p><p class="ql-block"><b> 二〇一五.一.廿.大寒</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八、《插图本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1月第1版 2015年4月第2次印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吴 晨</b></p><p class="ql-block"><b> 以此书完善本愿你的人生完满向善!</b></p><p class="ql-block"><b> 父 辉</b></p><p class="ql-block"><b> 二〇一五.四.十一</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九、《石斋语痕二集》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8年8月第1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晨儿 留存</b></p><p class="ql-block"><b> 你每天看到的小石居发出的声音</b></p><p class="ql-block"><b> 吴福辉</b></p><p class="ql-block"><b> 二〇一八.九.十教师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笔者注:小石居是父亲在北京华威北里48楼家里的卧室兼书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  以上九种。以九为大。</p><p class="ql-block"> 谨以此文表达对父亲的深切怀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吴 晨</p><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9日记于葫芦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吴福辉</p><p class="ql-block">1939年12月9日-2021年1月15日</p><p class="ql-block">浙江镇海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著名学者,研究生导师。曾任辽宁省鞍山市第十中学语文教师、教导处主任;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研究室主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