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南风知我意,吹梦到都江”。白天看罢四姑娘山的美丽风光,晚上再到都江堰寻“蓝眼泪”。这里是24年成都的网红打卡地--仰天窝广场</p> <p class="ql-block">南桥,这座被誉为“天府源头第一桥”的古桥,始建于清代,名叫普济桥,后经洪水冲毁后,于1959年重建,更名为南桥。</p> <p class="ql-block">南桥不仅是工艺精湛的艺术长廊,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p> <p class="ql-block">夏季时它成为当地居民的避暑胜地,展现出一派热闹的生活景象。</p> <p class="ql-block">南桥下的蓝眼泪?</p> <p class="ql-block">灯火阑珊的南桥,一片蓝色为奔腾不息的岷江赋上静谧的诗意。</p> <p class="ql-block">城门上挂着都江堰的原名:灌县</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上去看历史上的水利壮举。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一项历史悠久且功能多样的水利工程,距今已有二千多年,是世界上最神奇,至今仍在使用的时间最长的超级水利工程</p> <p class="ql-block">秦堰楼,因都江堰建于秦国而得名。秦堰楼依山而建,雄峙江岸,结构精巧,峻拔壮观。未建之前,这里是观景台,又称“幸福台”。后因毛泽东主席在1958年3月21日曾站在这位置,仔细观看了都江堰,作为纪念才于1992年建了此楼。</p> <p class="ql-block">登上秦堰楼极目远眺,都江堰三大水利工程、安澜桥、二王庙、古驿道、玉垒雄关、岷岭雪山、青城雄峰尽收眼底,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鱼嘴、内外江一览无余</p> <p class="ql-block">下游一目了然</p> <p class="ql-block">秦堰楼里陈列的当年做水利的木桩、滚石笼示范</p> <p class="ql-block">摸到了玉垒山的大石头</p> <p class="ql-block">来到二王庙</p> <p class="ql-block">二王庙依玉垒山麓,是纪念古代水利名家李冰父子的祀庙,现今是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历代名家裱匾传颂</p> <p class="ql-block">古代岷江时常泛滥成灾,战国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及其子率众开凿都江堰,调控江水,使整个成都平原既得灌溉、舟楫之利,又免水患、干旱之苦。 二王庙是百姓所缅怀和敬仰李冰父子之处</p> <p class="ql-block">二王庙顺应玉垒山势,设计者集巧思,转换山门前序院落空间,偏置入口,形成极有特色的“山门院落”。2018年,二王庙古建筑群灾后抢救保护工程获国家文物局授予的“优质文物保护工程特别奖”,还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p> <p class="ql-block">邓小平题:造福万代</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水利的口诀、真言</p> <p class="ql-block"> 李冰设计建造水利工程总结出了“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6字诀和“遇湾截角、缝正抽心”的八字真言。其他字体都是黑色的,唯心字是白的,寓意其他刻字能涂黑,唯“心”不能黑。</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灌溉成都平原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修造安澜桥的何先德的夫妇塑像</p> <p class="ql-block">安澜索桥东起分江亭,西至堰功亭,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全长286.5m。最早称绳桥或竹藤桥,明朝末年毁于战火。</p> <p class="ql-block">清嘉庆八年,何先德夫妇倡议修建竹索桥,以木板为桥面,二旁设护栏。两岸行人可安渡狂澜,故更名“安澜桥”。民间为纪念何氏夫妇,又称“夫妻桥”或“何公何母桥”。它是沟通内、外江两岸的交通要道</p> <p class="ql-block">安澜桥头</p> <p class="ql-block">鱼嘴是修建在岷江江心的分水堤坝,它把汹涌的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流向成都平原进行灌溉,外江继续向下游流去,起着既能防洪又能灌溉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飞沙堰:又名“减水河”,是泄洪道。具有泄洪排沙的显著功能,是都江堰的关键要害。作为都江堰三大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它巧妙地运用了自然规律与人工智慧,展现了古代水利工程的鬼斧神工。体现了“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理念,以及古人对水利工程的精湛技艺和无私奉献。</p> <p class="ql-block">离堆是在开凿宝瓶口时从玉垒山山体中分离出来的孤堆。其存在使得江水在进入宝瓶口后能够按照人们预期的方向和流量进行分配,从而实现防洪,灌溉和水运等多种功能。离堆的东侧是内江的进水口,俗称宝瓶口,具有节制水流的功用。</p><p class="ql-block">宝瓶口是都江堰的咽喉,位于玉垒山与离堆之间,形状独特,像是一个巨大的水龙头,精准的调控岷江的水流,确保成都平原的万亩农田灌溉,同时促进了航运和城市用水。在洪水季节通过与飞沙堰的配合,巧妙的控制内江进水量,防止洪水涌入,确保了成都平原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离堆上的伏龙观始建于晋代。伏龙观相传为二郎神降服孽龙之处,孽龙就被锁在离堆下面的深潭里。也是灌阳十景之一“寒潭卧伏龙”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整个都江堰水利工程,网上有一段视频表述很清楚,我把它抄进美篇。很多专家说都江堰是比长城更伟大的工程</p> <p class="ql-block">离堆公园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喷泉运用了当时水利工程的工具模型,颇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余秋雨专为都江堰题词:拜水都江堰,问道看城山</p> <p class="ql-block">问道都江堰,清幽在心田,水深潺潺处,时光轻轻延。</p> <p class="ql-block">又见南桥,位于都江堰保亭口下侧的岷江内江上,桥头有木雕、吊爪、龙头、过江花板…白天看着更精致、壮观</p> <p class="ql-block">桥面木雕挂落,屋面铜瓦铺就,各类走兽、人物点缀。桥亭圆柱上有书法楹联,左右两廊内壁上,还有精工绘制的山水风景和神话传说壁画。整座廊桥就是诗书画和璧的艺术长廊,不仅保持了古桥风貌,而且建筑艺术十分考究。</p> <p class="ql-block">南桥是南街与阜新街之间的一座雄伟壮丽的廊式古桥,故被誉为天府源头第一桥。现在是都江堰的一处旅游胜景,有“水上画楼”、“揽胜台”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白果巷是都江堰古城区的一个有名小巷,由巷内长着一颗千年古银杏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现在是都江堰文旅精心打造的一个文创小巷,连接着天和盛世商圈和景区。</p> <p class="ql-block">巷内墙上有各种立体浮雕</p> <p class="ql-block">充满了浓浓的怀旧气息</p> <p class="ql-block">离开白果巷,结束了我们的都江堰之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