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五天,来到了佳县的香炉寺。这是一个在黄河边上的小寺庙。这是佳县的古城墙。</p> <p class="ql-block">香炉寺,位于佳县城东200米的香炉峰峰顶,东临黄河,三面绝空,仅西北面以一狭径与县城古城门相通。峰前有直径5米,高20余米一巨石矗立,与主峰间隔2米,形似高足香炉,故而得寺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香炉寺素有佳县八景之一“香炉晚照”之美誉。每当夕阳西下时,太阳的余辉将孤亭的倒影投射在黄河水流中,如诗如画,当地人呼之为“小蓬莱”,誉为仙境。</p> <p class="ql-block">寺院主体建筑一组呈三合院式明代建筑,虽经破坏,但具有明代营造风格的几处建筑保存良好,建筑风格及石刻、书法艺术方面均有很大价值</p> <p class="ql-block">亭子内的“香炉寺”石碑。据寺内现存石碑记载,香炉寺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山峰上的正殿是圣母祠,左右有配殿,南边有山门、石碑坊等。</p> <p class="ql-block">香炉寺进门囗,首先看到的是城隍庙。</p> <p class="ql-block">香炉寺旁的古城墙与墙后的民宅。</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门旁的对联是:“万里人间祈子孙,九重天上朝圣母”横批。横批“保我子孙”。</p> <p class="ql-block">从这扇门洞中进入,就是香炉石上的庙,这是条悬空的通道。门洞的两边是一幅对联:“蓬莱勝迹有些诚意自可游,福地名山无点真心难到此”。以前陕北交通不便,要来这里真的不方便,能来到香炉寺的都是有缘人。</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在直径只有5米的巨石上建的庙,进入后,大家都忙着拍照。</p> <p class="ql-block">在香炉寺的庙里看到的黄河与黄河上的佳临大桥。</p> <p class="ql-block">从侧面看,这座庙是建在巨石上的。</p> <p class="ql-block">庙下的黄河与大桥。</p> <p class="ql-block">香炉寺的平安钟。</p> <p class="ql-block">香炉寺里的观音殿。</p> <p class="ql-block">1947年,毛泽东转战陕北时于10月18日曾在此游览。近年来,有很多电影、电视工作者慕名来在此选景拍片。</p> <p class="ql-block">出了香炉寺,沿着佳县的古城墙下的步行栈道绕到香炉寺旁,从不远处看香炉寺。</p> <p class="ql-block">香炉寺地势险峻,香炉石凌空而起,断桥惊险异常,置身其上,如凌绝空际,低头俯看,滔滔黄河激流而下,汹涌澎湃,佳临黄河大桥横贯东西,如龙卧波。</p> <p class="ql-block">距离产生了美,隔了一段距离后,再看香炉寺,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美,悬崖峭壁上的寺庙。</p> <p class="ql-block">黄河与黄河边的巨石。</p> <p class="ql-block">沿着步行栈道,到了刚才看见的巨石旁。这里是一个观景平台。从这里可看到不远处的香炉寺、黄河、黄河大桥。景色很美。</p> <p class="ql-block">这块巨石已面临着一分为二的状态。</p> <p class="ql-block">巨石上风化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这是佳县的古城墙,保存的还很完美。从香炉寺出来,去了不远处的白云山。</p> <p class="ql-block">白云观又称“白云山庙观”,是中国保存较为完整,规模宏大的明清古建筑群,也是中国西北地区著名的道教圣地。白云观位于中国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南部5公里黄河西岸的白云山上。这是白云山的大门口,一座宏伟的大牌坊。</p> <p class="ql-block">白云山又名。“嵯峨岭”,道教名山,山势西北东南走向,雄踞滔滔黄河西岸,山上松柏苍郁,重岩叠嶂,夏秋之季常有白云飘绕其间,远远望去若隐若现,素以“关西名胜”闻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据《佳县志》记载,明万厉三十三年(1605年),终南山道士李玉凤云游四方,来到白云山,观其山景秀丽,便结庐而居,采药治病,设化教民,普济众生,他医德高尚,医术高,一时间名杨四方,被百姓尊为玉凤真人。白云观便是在玉凤真人的主持下开始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道教的道长为弟子们讲道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鼓楼位于钟楼西侧,两楼遥遥相对。建筑格式与钟楼相仿。楼内悬挂大铜鼓一面。在这里,从古到今,道人总是晨击钟,暮击鼓,故有“晨钟、暮鼓”之说。</p> <p class="ql-block">二天门,硬山式带后廊建筑。左在供有开道神方弼、显道神方相,源于明代小说《封神演义》。院内南建有点墨廊,为卷棚歇山式建筑,建于1989年,陈列了现代书法家启功 、赵朴初等名人书的石刻。</p> <p class="ql-block">三天门,建于明代,硬山式,内供哼哈二将。</p> <p class="ql-block">七圣楼,七圣楼位于第二轴线南端,白云洞门之上,建于明代。楼内供有城隍、土地、财神、福神、禄神、山神、河神七尊地方神。</p> <p class="ql-block">这是白云山的石碑亭。</p> <p class="ql-block">赵朴初的“道法自然”。</p> <p class="ql-block">“关西名胜”</p> <p class="ql-block">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明神宗皇帝朱翊钧给白云山颁施对旨一道,亲赐《道藏》4726卷,从此白云山名声大震,当地大兴土木,营造道观,后经历代续建修茸,建成了以道为主兼有儒、释庙宇各类建筑100余处,占地200余亩的宏大宫观。成为全国著名道教圣地,为西北地区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供奉关帝,三国时期的蜀国名将关羽,因其忠、义、勇、威,被世人尊为神。庙建于明万历年间,硬山式建筑,灯笼式墀头。农历五月十三关圣帝圣诞之日,祭祀关帝,以求天降甘霖。</p> <p class="ql-block">正值吃中饭的时候,庙里的道士吃饭去了,庙门锁了,所以没进去。</p> <p class="ql-block">四天门,是真武殿的院门,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悬山式,内供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天神。</p> <p class="ql-block">矮小的通道,上面是道观。</p> <p class="ql-block">真武大殿,为白云观的主建筑,屋宇崇高,辉煌雄伟。前殿建于康熙年间,卷棚式。后殿建于明万历年间,歇山式。殿为供奉威镇北方的全真道的真武大帝,两面酸殿分别供奉全真道北方五祖及它的七位高徒。配楼南侧为钟鼓楼,其中铁钟铸于明万历34年。1947年秋,毛泽东主席等曾在这里和群众一起看过晋剧《反徐州》,还在大殿内抽签“日出扶桑”。今天到大殿内抽签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活动。</p> <p class="ql-block">财神庙,又名三灵侯庙,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内供财、福、禄三神。财神为掌管人间关卖钱财之神。福神,即木星,古时人们为求福星高照,福运绵长,福气洪厚而供奉的神。禄神则赐人以官位、薪金。</p> <p class="ql-block">钟楼,位于真武大殿东南侧,系四角躜尖式两层结构(即:下层土石结构、上层木质结构)。楼身呈金字塔型,楣题“金钟自鸣”字样。楼内悬挂巨钟一口,系大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八月铸造,钟实重9999.5斤,传说原本要铸一万斤,是铸造时为避“万岁”之讳而为之。钟声洪大,声音圆润,洪厚响亮。每击之时好似大地亦在震动,声音百里可闻,余音长达数分钟之久。因此,古人曾把“白云晨钟”列为古佳州八景之首(据佳州志载,佳州八景是:白云晨钟、香炉晚照、雁塔凌云、飞来踏雪、南河春柳、横岭秋月、鹿洞寻幽、滴水观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东岳大帝,即泰山神,为总管天地人间凶吉祸福、生死寿夭,宰幽冥地府十八层地狱之神。大殿建于明天启年间。</p> <p class="ql-block">玉皇阁,建于明万厉年间,为三滴水十字歇山式建筑,周围廊。阁分上下二层,上层为木结构,供奉着民间信仰中的最高天神玉皇大帝,下层为石拱窑洞,供奉太乙救苦大天尊。阁内壁画为《三十二天帝朝玉皇图》。阁西建有马王庙,内奉游牧民族的保护神马王、牛王及水草大王。阁南为琉璃九龙壁。</p> <p class="ql-block">琉璃九龙壁,壁之已面雕有九条彩龙,背面镌刻着《玉皇巡天图》。</p> <p class="ql-block">文昌楼,建于明万历年间,二层走马楼。文昌本指紫薇垣中的六颗星,古人视为神座星辰。文昌帝君为主宰功名、禄位之神,科举士子的保护神。其肋侍为天聋、地哑,所谓“闻者不能言,言者不能知,天机弗泄也。”楼前是明天启年间栽植的七颗柏树,名日“七星树”,以应天上北斗七星。</p> <p class="ql-block">藏经阁前的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藏经阁,又名瑞芝阁,因成阁之年九月初九阁上西南梁挺生灵芝九茎而得名。明万历四十六年,万历皇帝朱翊钧给白云山道观亲颁圣旨一道,亲赐御制《道藏》4726卷,并帑金建阁。阁成于明万历四十八年,为二层走马楼,“日月凤凰”琉璃墀头。院中立有圣旨碑,上刻圣旨全文,下刻《敕建道大藏经阁记》记。</p> <p class="ql-block">老子所写的“道德经”。</p> <p class="ql-block">三官殿,建于明万历年间,歇山式周围廊建筑。三官,指上元一品赐福天官、中元二品赦罪地官、下元三品解厄水官,为主宰人间祸福、考察校对凡人功过是非、从善作恶均会报应的天神。其信仰源于古人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殿为壁画为《三官出巡地狱图》图。殿前为通仙桥,桥后建有考校牌楼。两厢为六曹森严殿。殿后背墙镌刻有李智盛手书的《道德经》全文。</p> <p class="ql-block">天官赐福殿。</p> <p class="ql-block">三元考校,“三元考校木牌坊”正面书有“三元考校”四个大宇,取意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以考核人间的功过善恶,校对人死后在阴间应给予的赏罚。</p> <p class="ql-block">1947年10月,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央转战陕北到达佳县曾先后两次登上白云山,其中一次对陪同上山的县长李德玉和道长说:“像寺庙这种东西那都是历史文化遗产,是咱们民族的宝贝财富。一定得好好护着,要是毁了损失可大了。”还跟县长李德玉讲:“叫县里拿出点经费,把那庙修整修整。”,正是这句话,白云观的古建筑才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p> <p class="ql-block">三清殿,白云山最早的庙宇,创建于宋代,扩建于明崇祯癸未年(1643年)。硬山式建筑,鱼龙正吻。三清指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是道教的三位至尊天神。殿内壁画系明代你品,为《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图说》,是以连环画的形式再现了中国历史上代代相传的老子八十一化的故事。两厢配殿为南斗、北斗祠,它与民间传说“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有关。</p> <p class="ql-block">白云山现有大小建筑99处,庙宇殿堂54处,总占地面积12.1了羊方米,建筑面积4470余平方米。是陕西省也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这是新建的“元辰殿”。</p> <p class="ql-block">元辰殿,天干、地支纪年相配,六十年为一轮回,称元辰。人出生之年的值年太岁,为本命元辰。古有“求顺星,保平安”习俗,求顺星邵祈本命元辰。殿建于1995年,重檐歇山式建筑。内供斗姆元君及六十元辰。斗姆,北斗众星之母,道教中除恶佑人的女性尊神。殿前为四柱三门三楼汉向王牌楼,名日正大牌楼,建于1999年,由正大集团副总裁、当地女杰郑翔玲捐资修建。</p> <p class="ql-block">找到了自已所对应的值年太岁。。(用阴历找)。</p> <p class="ql-block">从白云山出来。沿着沿黄公里一直开,欣赏黄河沿岸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黄河东渡景区是国家4A级景区,位于吴堡县县城以北的丁家畔村,目前还在兴建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48年春,全国解放战争形势进一步好转。为统一指挥全国各战区的作战,党中央和毛泽东决定东渡黄河,向华北转移。经过综合考虑,最终选择群众基础好、水流平缓,且距杨家沟和西柏坡最近的吴堡川口进行渡河。</p> <p class="ql-block">东渡黄河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渡河时的小船。</p> <p class="ql-block">这是河面不是很宽,但水势很平稳。</p> <p class="ql-block">下午来到了吳堡石城。</p> <p class="ql-block">吴堡古城,又叫吴堡石城。位于吴堡县宋家川镇北2.5公里黄河西岸山巅。吴堡古石城是西北地区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千年古县城,它地处黄河高原之东陲,黄河中游之西滨,扼秦晋交通之要冲,头枕黄河,东以黄河为池,西以沟壑为堑,南为通城官道下至河岸,北门外为咽喉要道连接后山,真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地,它又坐落在黄河天险之石山上,所以被古人誉为“铜吴堡”。</p> <p class="ql-block">进入吳堡石城的进口。以前这里是个景区,现在已废弃了,连售票处也关门了,石城成了个免费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吴堡古城为北汉(951-957)时建,是一座石头古城,城墙用石头垒就,城门由石头搭成,房屋也是砖石构建的窑洞。</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房屋都带院子,围墙用碎石垒成,围出了小院子,也隔出了一条条短而窄的小路。岁月让一些家园变成了废墟,有些房屋稍加修缮过,还住着人,不过几乎都是老人,现在只有他们留守在这座古城</p> <p class="ql-block">山崖上的古城堡城墙。</p> <p class="ql-block">石城下的黄河。古城很小,就占据了那么一个山头,下面就是黄河。这里没有大红大紫、大富大贵过,一切都普通得甚至显得简陋。</p> <p class="ql-block">当年石城作为旅游景点时的小卖部,现在人去楼空。</p> <p class="ql-block">房子全部用石头砌起来的。</p> <p class="ql-block">石城的街道上,几乎没有当地人,只有零散的游客在闲逛。</p> <p class="ql-block">石城里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石城的墙上贴着广告。</p> <p class="ql-block">石城的中央,这里曾是广场,现在也没有人。</p> <p class="ql-block">当年改造好的窑洞,可供游客住宿。</p> <p class="ql-block">石城私塾,当年这里是孩子受教育的地方。现在已废弃。</p> <p class="ql-block">住宿的窑洞,现在也关门了。</p> <p class="ql-block">千年石城饭店,以前生意很好,现在几乎没有人。</p> <p class="ql-block">守城用的抛石机械。</p> <p class="ql-block">冷兵器时代,打仗用的弓驽。</p> <p class="ql-block">城堡里的了望哨所。</p> <p class="ql-block">我们今晚住在吴堡县城里,从旅馆的窗口看出去,就是奔流不息的黄河。</p> <p class="ql-block">今晚就在吳堡县城的这家小店吃晚饭了。</p> <p class="ql-block">第六天一早,就出发去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p> <p class="ql-block">乾坤湾景区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乾坤湾镇黄河西岸,总面积32平方公里,是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区域,也是中国的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水利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九曲黄河,裂地而来,在秦晋峡谷延川段蜿蜒曲折,形成了闻名遐迩的世界地质奇观——黄河蛇曲地貌群,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园”。</p> <p class="ql-block">乾坤湾黄河蛇曲七湾相连,构成黄河晋陕峡谷一段最完整的龙形蛇曲地貌景观。乾坤湾自北向南依次形成的七个弯道,湾湾相连,道道相随,自然天成,是水动力环境下雕凿并遗留的系列曲流地貌景观,记录了黄河蛇曲由北向南自然演化的过程,无论从宏观地貌到微观现象,都具有自然完整的特点。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四观景平台上看到的乾坤湾全景。</span></p> <p class="ql-block">沿着石阶可以下到下面的观景台看乾坤湾。</p> <p class="ql-block">相传伏羲曾仰观天象、俯察地理,悟阴阳鱼、太极图,创立太极八卦和阴阳学说,从而开创了中华文明的先河,而乾坤湾因天地、日月、阴阳、刚柔、天地之象犹如一幅天造地设的太极图而得名,是古黄河秦晋峡谷上的一处自然奇观。</p> <p class="ql-block">乾坤湾是地理意义上的龙之源,专家推断,伏羲部落是在乾坤湾旁的高山之巅,看到龙一样的黄河在眼前呈现,据此勾画出了龙的形象。伏羲部落的图腾由此诞生,并逐步演化成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黄河对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孕育,在乾坤湾里得到最为直接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4号观景台位于黄河320度转弯处。</p> <p class="ql-block">乾坤亭。</p> <p class="ql-block">来到三号观景平台看乾坤湾。由于角度不同,看到的乾坤湾与四号观景平台看到的乾坤湾略有不同。</p> <p class="ql-block">3号观景台位于乾坤湾正西侧,可以观赏到太极八卦图中的阳眼,黄河S形弯道环绕其间,呈现出山环水抱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从三号观景平台出来,再走上一段路,来到二号观景平台。</p> <p class="ql-block">鹰嘴石,远观其石尖曲如喙,绵延的山崖陡壁好翅膀向两侧延伸,犹如鲲鹏展翅,与鹰嘴石连起来正像是一只展翅欲飞、博击长空的雄鹰。</p> <p class="ql-block">母亲石。</p> <p class="ql-block">2号观景台位于乾坤湾西北侧,是欣赏的最佳位置,是黄河中央一个天造地设的水上之洲,留有伏羲女娲的爱情传说,因此得名,因其形状像一个巨人的左大脚印,也称鞋岛。</p> <p class="ql-block">在二号观景平台看到的乾坤湾全景。</p> <p class="ql-block">巨蛇观岛,此石由当地农民在开山取石时发现。形态酷似大蛇,横卧于悬崖,眺望着“在河之洲”定情岛。蛇是民间神化和崇拜的动物之一,称之为“小龙”,此石也被人付当作祈福的吉祥之石。现用玻璃保护起来。</p> <p class="ql-block">从乾坤湾景区出来乘景交车到清水湾景区。</p> <p class="ql-block">清水湾景区。</p> <p class="ql-block">清水关栈道,连接清水关观景台与清水关码头的景观步道,全长约800米,行走其间。秦晋峡谷之壮美景色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黄河在清水关下静静地流淌。</p> <p class="ql-block">黄河卫士,石壁上突出的岩石,如一群身穿铠甲、手握长枪的士兵,当地人称之“黄河卫士”。三叠系沙岩层由于风蚀作用形成洞穴,与岩石垂直节理巧妙地组合形成。</p> <p class="ql-block">母子情深,由地质变化形成的象形石。外观似顽皮的小猴子伏于母亲背上嬉戏,呈现出母子情深的温馨场景。</p> <p class="ql-block">清水关古城墙,清水关两侧山峰上原建有军事要塞,民用塞堡,后随岁月变迁坍塌成残垣断壁。2015年在原址之上修复重建军事要塞,墙体上部分古城残墙依稀可见。</p> <p class="ql-block">清水湾全景。清水湾是仅次于乾坤湾的第二大河湾,曲率为305度。据说这里在古代有衙门,官员们像孩子一样爱护人民,此外,黄河在这里接纳了一汪清泉,“一鸿清水绕衙门,爱民如子显清风”是古代名臣在此为官清廉的写照,也是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清水衙门”就由此而来。清代道光时期,清水湾曾是黄河西岸的重要渡口,故又称“清水关”。</p> <p class="ql-block">下面就是清水关渡囗。中国明清时期熙熙攘攘的清水关渡口,店铺林立,商贾云集,茶楼饭馆客栈鳞次栉比,古渡码头各路行船、盐运、马匹等经济贸易往来十分频繁。1936年5月2日,毛泽东率领东征部队回师陕北就是在这里上的岸。</p> <p class="ql-block">秦晋大峡谷,全长726公里,落差达607米河床宽为200---400米河谷深切300---500米,沿岸悬崖峭壁,黄河奔涌其中,这里是毕夏文明和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九龙戏珠”地貌,受风力堆积、流水侵蚀形成的沟壑纵横、梁峁相连的黄河蛇曲地貌形态。因其中凸起,与四周延伸的九条支脉形成了“九龙戏珠”之势,被堪舆人士誉为风水宝地。</p> <p class="ql-block">从清水湾景区出来,再乘景交车到第三个景点:会峰寨。</p> <p class="ql-block">会峰寨,位于延川县乾坤湾镇牛家山村,是一座天然古村落。村东临黄河,三面环水。村里的人工舍利建筑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古人依托惠丰山的自然险象,修建了城墙、城门、岗楼,形成了“虎占龙盘,坚如金汤”的风潮。它已成为陕北现存最早的军事防御工事之一,在陕北被誉为“小华山”。</p> <p class="ql-block">这下面就是会峰寨,一个建在悬崖上的村庄。三面环水,仅西北方向有一小道与村子相连。由于下去要绕很大的一圈,所以我们就不下去了,只在上面看看。</p> <p class="ql-block">此寨沟深垒高,山环水抱,形如虎踞,势若龙盘,易守难攻,固似金汤。会峰寨东南侧岩壁有处背斜褶皱,岩层呈波状弯曲,是地质构造运动形成的陕北单斜翘曲构造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山寨存留残房、破庙、石碑、石桥、石碾、石磨等遗迹遗物,是先民藏身避难之所的明证,是古代战乱频仍的明证。</p> <p class="ql-block">典型的黄土高坡。</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秋色很美,树叶都变成金黄色了。</p> <p class="ql-block">结束了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的游玩,顺路来到了梁家河知青点。原先这里默默无闻,由于习近平当年曾在这里插队,这里红了起来。这里不需要门票,但是必须花20元/人坐电瓶车进去</p> <p class="ql-block">苹果上贴上梁家河的标签就卖的贵一点了。</p> <p class="ql-block">当年打的井</p> <p class="ql-block">当年知青居住的窑洞。</p> <p class="ql-block">习近平做大队书记时住的窑洞。</p> <p class="ql-block">这是6个人的房间,最早一批知青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打的沼气井。</p> <p class="ql-block">梁家河村史馆。</p> <p class="ql-block">梁家河村大事记。</p> <p class="ql-block">从梁家河出来,驱车来到了延安市,今晚我们住在清凉山旁的如家酒店。</p> <p class="ql-block">沿着延河,慢慢走,欣赏清凉山的夜景。</p> <p class="ql-block">延州二道街夜市。</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夜市很热闹,人也很多,大多是烧烤与小吃。</p> <p class="ql-block">延安市的新华书店。</p> <p class="ql-block">清凉山的夜景也很美。</p> <p class="ql-block">延安的夜景,后面就是宝塔山上的宝塔。</p> <p class="ql-block">延河边的万达广场。</p> <p class="ql-block">第六天早上,我们来到了黄河壶口瀑布。</p> <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瀑布东濒中国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中国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黄河奔流至壶口,将山西和陕西东西分割,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壶口瀑布旅游区规划总面积116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34.3平方公里,是黄土高原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融为一体的AAAAA级风景名胜区。</p> <p class="ql-block">来时查了资料,说是山西一带看壶口瀑布比较好看,山西这里地势低,看瀑布的水势比较大,更壮观一些。我们就来到了山西这一边。</p> <p class="ql-block">现在正下着大雨,黄河壶口瀑布的水势比平时大了许多,很壮观,隆隆的轰呜声,震耳欲聋。</p> <p class="ql-block">对面是陕西一侧,看瀑布有些从上往下看,效果没有山西这边好。</p> <p class="ql-block">“群龙戏浪”是壶口瀑布最为壮观的景象。滔滔黄河水,由300多米骤然收束为50米,倾泻在落差30多米的石槽中,形成了一条条狂龙,跃入壶口,释放出无穷的神力,激起了千百水浪,沿十里龙槽咆哮翻滚,犹如群龙昂首翘尾,排江倒海,腾云覆雨,直奔龙门。</p> <p class="ql-block">谷涧生雷,壶口瀑布坠落深潭,波涛汹涌、争先恐后,冲击岩石发出轰鸣,浪花翻卷阵阵怒吼,方圆十里均能听到,如雷贯耳,被称为“谷涧生雷”又称为“雷首雨穴”。</p> <p class="ql-block">“水里冒烟”是壶口瀑布的独特景观。滚滚黄河奔流到壶口,急剧收束,倒悬倾注深潭,水浪翻卷激荡,水雾轰然而起,飘散空中,迷罩两岸,犹云似烟。远运望去,恰似袅袅烟云在上空盘旋,游人在烟云笼罩中看壶口瀑布,如同进入梦幻世界,神秘多彩,遐想万千。</p> <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的上游水面在不足500米的距离内,河宽迅速由300米,压缩成20-30米,之后从20多米的陡崖以每秒钟1000立方米的水量落下,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彩桥通天”是壶口瀑布的又一奇妙景观。瀑布飞流直下,注入龙槽,水珠飞溅,云雾腾生,经阳光照射,便会看到一道赤、橙、黄、绿、青、蓝、紫颜色界限分明、轮廊清晰、绚丽夺目的七色彩虹悬在瀑布之上。现在正下着大雨,这一奇妙景观是看不见的。</p> <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的四大奇观:水里冒烟、彩桥通天、谷涧生雷、群龙戏浪。</p> <p class="ql-block">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人民音乐家洗星海的一曲《保卫黄河》,气势磅礴、撼天动地,"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咆哮的黄河就是黄河壶口瀑布的真实写照,站在壶口瀑布岸边,让人生畏而震撼。</p> <p class="ql-block">大气中水雾迷漫开来,让人有一种朦胧的感觉,震耳欲聋的响声,让人不知道自已身处何方。</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雨下的大了点,瀑布的水势溅起的水雾把衣服都淋湿了,虽然身穿雨衣也不的幸免,但能看到如此震撼的瀑布场景也值了。</p> <p class="ql-block">从黄河壶瀑布出来后,沿着山西的一号旅游公路(也是山西的沿黄河公路)。来到了黄河龙门。</p> <p class="ql-block">黄河龙门是黄河的咽喉,相传为大禹治水所凿,亦称禹门。位于韩城市北30公里处,是黄河秦晋大峡谷出口,是华北通往大西北的咽喉要道,古称龙门天堑。黄河龙门又是“鲤鱼跃龙门”典故的出处所在。</p> <p class="ql-block">龙门,最早记载于《尚书·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传说龙门就是大禹治水的地方,故又称禹门。“鲤鱼跳龙门”指的就是禹门。《名山记》载:黄河到此,直下千仞,水浪起伏,如山如沸。两岸均悬崖断壁,唯“神龙”可越,故名“龙门”。越过龙门的锂鱼就变成了龙,越不过的仍是锂鱼。</p> <p class="ql-block">过了黄河龙门,就到了今天第二个景点:黄河大梯子崖。</p> <p class="ql-block">山西黄河大梯子崖旅游景区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地处黄河龙门大峡谷,紧邻龙门上口,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又名黄河天梯,天梯龙门,这里有北魏时期人工开凿的挂壁天梯,同时又是鱼跃龙门的发生地,是传说中登天梯,跃龙门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北魏古道-梯子崖,梯子崖为1600年前北魏时期军事古栈道,北魏孝文帝曾西巡至此,并立碑纪念,从空中鸟瞰梯子崖,宛如在一块巨大的悬崖竖石上雕刻出的365个石台阶,堪称“天下黄河第一挂壁天梯”!</p> <p class="ql-block">在售票处买了门票与电梯票开始上山。</p> <p class="ql-block">景区门口的雕像,一个工匠在凿石开山。</p> <p class="ql-block">乘坐观光电梯来到了半山腰。</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个雨天,现在雨刚停了,但山中的雾气很大。不远处的龙门隐隐约约可见。</p> <p class="ql-block">这是电梯出口的平台,可看到不远处的龙门。</p> <p class="ql-block">出了电梯才知道,我们只到了山腰,到山上还要走一个多小时的路。沿着山上的路向上爬。</p> <p class="ql-block">在黄河对面的山峰之中,有一个特别的心形区城市酒店格外引人注目。这个心形是由植被、岩石和其他自然元素巧妙组合而成,为这幅山地景观增添了一抹浪漫与温馨。它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柔情与爱意,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和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山下的黄河,对岸的观景台与不远处的龙门。</p> <p class="ql-block">沿着悬崖边的栈道一点点走过来,这是我们刚才乘坐的观光电梯。</p> <p class="ql-block">在此将有二条路道,一条是买票走玻璃栈道,一条是向上爬,从山上绕过去。我们选择了爬山。</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路高低不平,台阶也不平,有些地方还很陡,有时需要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p> <p class="ql-block">虽然上山之路有些陡,但有铁链,还是比较安全的。</p> <p class="ql-block">这里已可清晰地看到龙门了。</p> <p class="ql-block">鱼跃龙门:相传很久以前,黄河水泛滥成灾,舜启用鲧的儿子大禹继承父业治理水患,大禹决定采用疏浚的方法治理洪水,历时四年,终于在龙门山凿出了一个巨大的豁口,成功将洪水疏导,同时居住在黄河上游的鲤鱼们却被冲出了豁口,骤然跌出了十多丈深的大瀑布,鲤鱼们因此无法溯流而上,返回故乡,便与大禹夫妇理论,大禹的妻子说:“能跃上此豁口者,马上化为飞龙,腾云上天……”。</p><p class="ql-block"> 从那以后,每逢暮春季节桃汛之时,就有无数的金色鲤鱼循着黄河逆流而上,聚在外形酷似两扇大石门的豁口之下奋力跳跃,偶有一跃而过者,便化为苍龙,腾飞九天之上。之后化龙飞升之处就被大禹命名为“龙门”。</p> <p class="ql-block">月蟾石,相传,黄河石门处原是一座青石大山相连,高达千仞。大禹治水到此处时,得用刀斧凿开河道。工程浩大,艰巨异常,大禹率众夜以继日,奋斗不息,然而月有阴晴圆缺,每当夜黑时,施工就会极不便利。但大禹的精神感动了上苍,仙女嫦娥妙手一挥,便在山西与陕西两岸的青石山上各放一只蟾蜍,蟾蜍夜放月光,使得黑夜如白昼一般,照亮了晋陕两岸,加快了施工速度</p> <p class="ql-block">状元亭,这座巍峨大山,山势雄伟,形态独持,从远处望去整座山峰形似一只巨大氏神龟,缓缓伸出了头,气势磅礴,宛如一只巨鳌,守护在黄河岸边,这座亭子傲然矗立在鳌头之上(寓意独占鳌头),就像巨鳌之冠,俯瞰着下方的鱼跃龙门之地。仿佛承载着千年以来对金榜题名、功成名就的美好期许,因其独特的地理形态私深厚的文化内涵,这座亭子得各:“状元亭”戊“鳌冠亭”。</p> <p class="ql-block">对岸的山崖上曾经有人居住。</p> <p class="ql-block">大梯子崖顶上的观景平台,也是玻璃栈道的终端。</p> <p class="ql-block">爬上千年古栈道,道旁出现一块巨石,形成一个相对封闭而宽敞的空间。悬崖壁上有个不足一尺深的石洞,里面是一尊石雕观音像,标志为“观音庙”,上刻“慈航普渡”,洞两边刻了一幅对联“云梯万丈天台近,雪浪千层紫竹通”。庙旁的石壁上有一个酷似脚印的坑,标志题“大禹的脚印”。一千多年过去了,古迹仍完好无损,清晰可辨。一</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将军台,位于梯子崖军事古栈道顶端的一个石台,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军事遗迹。栈道峭壁与台上凿痕,尽显古代工匠之艰辛与智慧。此台曾为北魏军事城堡倚梯城的守关将军观察敌情、指挥你战之要地,雕凿而成的休息处虽简陋,却满载历史厚重。立于台上,峡谷壮丽景色尽收眼底,让人不禁缅怀当年北魏勇士的豪情壮志。</p> <p class="ql-block">我们没去倚梯城,就此沿着大梯子崖下山了。</p> <p class="ql-block">现在沿着梯子崖开始下山。虽然石阶很陡,又高低不平,但石道靠外的地方,均有护栏,还安装了绳网,还是较安全的。</p> <p class="ql-block">手脚并用,一点一点地往下挪。</p> <p class="ql-block">据相关资料记载,梯子崖年代久远,最早可追溯到北魏时期。是在悬崖边依地势人工开凿的“之”字形古栈道。鸟瞰大梯子崖的整体形态,宛如一条修在绝壁上的“天梯”,险峻震撼,传说中登天梯,跃龙门。</p> <p class="ql-block">这是看龙门的又一个最佳的观景点。</p> <p class="ql-block">相传当年大禹治水时,在龙门山附近遇蛟龙阻扰,工程无法进展。大禹无计可施,便凿出通天石梯(梯子崖),登上天庭,向天帝告状。天帝遣天兵天将收服蛟龙,令其协助大禹治理水患。</p><p class="ql-block">随后大禹率民众昼夜奋战,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在龙门山凿出了一个像两扇石门一般的豁口,使漫漫洪水奔涌而下,得以疏通黄河,治理水患,百姓安居乐业。</p> <p class="ql-block">梯子崖由365个石台阶呈"之"字形从山底盘旋至山顶组成,全程共168米,垂直高差约99米。</p> <p class="ql-block">北魏时期,这是黄河大梯子崖有明确记载的最早开凿时期。它是人工开凿的军事古栈道,距今约1600年。当时此地地理位置特殊,处于战略要地,梯子崖的修建对于军事防御、军队调动等具有重要意义。其工程体现了较高的标准,岩壁上精致而细密的凿痕,不仅可以有效减少落石的风险,并且使工程更为精美。北魏孝文帝曾西巡至此,视察军情,祭祀大禹,修缮禹庙,并立碑纪念。</p> <p class="ql-block">艰难的下山。</p> <p class="ql-block">还算好,现在雨停了,雾也散了不少,不远处的龙门已可清晰看见了。龙门大桥也看见了。要是下大雨,真不知道怎么爬下去。</p> <p class="ql-block">现在马上要到山脚下了,这是竖立着一尊武士雕像,说明古代时,这里有卫兵把守。</p> <p class="ql-block">“黄河龙门”天下第一挂壁天梯。</p> <p class="ql-block">这是梯子崖的一个观景平台。</p> <p class="ql-block">大家在这个观景平台上休息、拍照。</p> <p class="ql-block">“梯子崖”三个红色大字。这里是梯子崖开始向上的地方。我们是从上往下爬,正好反过来。这样可以省点力。</p> <p class="ql-block">守卫梯子崖的士兵。</p> <p class="ql-block">夹人巷。如果是从下往上爬,过了夹人巷,便是大梯子崖了。</p> <p class="ql-block">一个人侧身勉强可通过。</p> <p class="ql-block">"禹开石"是梯子崖上半山腰一块巨大的岩石,高约5米有余,中间有一条巨型缝隙,可容一人上下攀登。相传大禹前往治水地查探水情时,途中巨石阻断,无法前行,只见他将手中来耜置于巨石一小裂缝中用力一撬,霎时地崩山裂,一条巨缝惊现,随后众人由巨缝攀爬而下,抵达治水地。从此过往民众亦从中上下通行,后为纪念大禹,便将此石被命名为"禹开石"。</p> <p class="ql-block">终于有惊无险地下山了。</p> <p class="ql-block">“一登龙门,则身价十倍”。多么诱人的广告。</p> <p class="ql-block">从黄河大梯子崖景区出来,驱车来到了韩城市。</p> <p class="ql-block">今晚在韩城这家酒楼吃了晚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