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故事》15-西城区韩家胡同(探秘北京八大胡同之三)

老虎影谈

<p class="ql-block">  ↑01-韩家胡同北口。</p><p class="ql-block"> 北京的八大胡同是指--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棕树斜街、朱茅胡同(朱家胡同)、大力胡同。</p><p class="ql-block"> 在探秘八大胡同之三的韩家胡同之前想说,尽管那是旧时京城花天酒地、醉生梦死、夜夜笙歌、放荡不羁、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地方(在此文中不作更多的文字表述,大家打开互联网查阅“北京八大胡同”,所有详情一目了然),首先应明确作为后人的我们是为了了解历史、正视历史。</p> <p class="ql-block">  ↑02-韩家胡同街景。</p><p class="ql-block"> 韩家胡同位于宣武区东北部,东起陕西巷,西至五道街。明朝时,有一韩姓大户人家在此居住,宅园里修建有大水潭,因而人们称之为韩家潭。位于大栅栏地区西南部,东西走向,东起陕西巷,西至五道街,其西口与铁树斜街、堂子街、五道街汇合相通。建国以后,改称为韩家胡同。</p><p class="ql-block"> 过去韩家胡同是妓院云集的"八大胡同"之一。所谓"八大胡同",是位于前门大栅栏附近,由八条胡同组成的妓院密集的地区。</p> <p class="ql-block">  ↑03-韩家胡同街景。</p><p class="ql-block"> 韩家胡同全长360米,均宽 5.7米。门牌1-57号,2-82号。明代此处地势低洼,凉水河一条支流在此积水成潭,故名寒葭潭。清代因内阁学士韩元少在此居住,改称韩家潭。 1965年改为现名。</p> <p class="ql-block">  ↑04-韩家胡同街景。</p><p class="ql-block"> 清康熙初年,戏剧评论家李渔寓居于此,建芥子园,后改为广州会馆。这条胡同还有浙江上虞会馆、梨园公会等。 四大徽班进京。其中以程长庚、徐小香、卢胜奎、杨月楼为主的三庆班就住在韩家潭。后有很多剧团和京剧名家也寓居于此。时有"人不辞路,虎不辞山,唱戏的不离百顺韩家潭"之说。</p> <p class="ql-block">  ↑05-北京八中附属小学。</p><p class="ql-block"> 20世纪50年代,以谭富英为团长、裘盛戎为副团长的太平京剧团驻在韩家潭。老北京的梨园公会就设在韩家胡同36号院。</p> <p class="ql-block">  ↑06-韩家胡同街景。</p><p class="ql-block"> 最初,八大胡同是伶人活动的地方。清朝禁止官员嫖娼,于是人们就找娈童,娈童大都出身梨园的旦角,其寓所就集中在韩家潭一带。庚子之乱以后,朝纲紊乱,官方已不管嫖娼之事,此时才有了真正的妓院。之所以私寓集中在这儿,就因为“徽班进京”。但"徽班进京"对京剧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个07-韩家胡同街景。</p><p class="ql-block"> 1790年乾隆帝为举办八十大寿,命浙江盐务大臣承办皇会。闽督伍拉纳命其子亲率安徽三庆徽戏班进京祝禧演出,便下榻在韩家潭。</p> <p class="ql-block">  ↑08-韩家胡同街景。</p><p class="ql-block"> 齐如山先生在《齐如山回忆录》中所说:"私寓又名相公堂子。在光绪年间,这种私寓前后总有一百多处。光绪二十六年以前四五年中,就有五六十家之多。可以说都是私寓。"这私寓指的就是娈童居住之所。</p> <p class="ql-block">  ↑09-韩家胡同南口。</p><p class="ql-block"> 而如今,八大胡同已经成为北京市的一个重要景点,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前来参观,青楼的历史是一段深刻的历史,但也从一个角度反映了老北京的过去。</p><p class="ql-block">欲知京城八大胡同故事,且听下回分解。</p> <p class="ql-block">图片摄影:老虎影谈</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2024年12月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