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何以敦煌”展

方文玄

<p class="ql-block">  冬月初六大雪,我们兄弟姐妹妯娌相约,来到中华艺术宫,观看“何以敦煌”艺术大展。老年人了,去不了甘肃看敦煌,搬到上海的敦煌艺术大展可不能不去看。</p> <p class="ql-block">  9月20日,“何以敦煌”敦煌艺术大展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拉开帷幕。展览以“文物+复刻经典洞窟+壁画彩塑”的形式呈现,调集了敦煌研究院168件/套具有代表性、稀缺性的一二级珍贵文物及临本,实现观众身临其境的观展感受。</p> <p class="ql-block">  何以敦煌?敦者大也,煌者盛也,观其盛大,叹其蔚为。中华艺术宫的敦煌艺术大展于金秋九月开馆,冬月二十日闭馆。</p> <p class="ql-block">  看高大上的敦煌艺术大展,展示壮士抱戈泣胡笳,僧侣渡劫摇经筒。丝路美人撒花雨,古道商旅枕冰霜,大漠驼铃,西风马铛。其千年的历史知识不是一般人能看得懂,还是要有高人点拨,始看懂其文化源泉、守护敦煌瑰宝之理念。</p> <p class="ql-block">  不懂就问,请高人指点。</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观展顺序:“丝路·敦煌”,“石窟·净土”,“遇见·藏经洞”,“坚守·传承”。</p> <p class="ql-block">  除了国人来观展,也有外国观众前来观展,拿了手机除了拍摄,还仔细用手机对照查阅。我发现他观看的这一部分,刚好介绍外国人骗购敦煌文物的部分,你说好巧不巧。</p> <p class="ql-block">  这是敦煌石窟顶壁画,用一个成语词形容就是“美轮美奂”。</p> <p class="ql-block">这是石窟穹顶画。</p> <p class="ql-block">  敦煌艺术大展以文物、经典洞窟复制和壁画临摹的形式,给人们带来一场视觉盛宴,与莫高窟相隔数千里的上海也能近距离地一睹敦煌艺术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  这次展览中,比较多的是手工临摹的敦煌壁画,虽然是复制品,但同样珍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敦煌壁画原作肯定离不开当地;而且,手工临摹的壁画在博物馆级的灯光下展示,观赏效果极佳;再者,几代敦煌守护者的精心临摹,能看得出他们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付出的巨大心力,本身也是敦煌研究院的珍贵藏品。</p> <p class="ql-block">  北魏刺绣佛像供养人于1965年在莫高窟125窟和126窟前崖壁的石缝中发现,这幅残缺品绸底满绣,佛坐于莲台之上,莲台下方列一男四女五位供养人,旁边绣有发愿文。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佛教绣品。</p> <p class="ql-block">  几代敦煌守护者的手工临摹壁画也是珍贵的文物艺术品。敦煌研究院第一、第二代院长常书鸿、段文杰等先生的临摹的敦煌壁画,已经被海关作为文物不能出境了。</p> <p class="ql-block"> 这次在上海复制的六个洞窟,代表了敦煌洞窟从早期到晚期这1000年的营建成就。为了更好地保护洞窟中的珍贵壁画,平时这些洞窟不对普通游客开放,只有研究者在做学术考察时才有机会入内。展方借助数字化技术,通过高清摄影、3D建模等手段,让整窟壁画原样复制,观众进入复制的洞窟,宛如进入真实洞窟。通过灯光,呈现出更多精彩细节,让观众真切感受到敦煌艺术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万神之殿,西魏第285窟纵877厘米、横923厘米、高479厘米,此窟被敦煌研究院原院长段文杰称为“融汇多元的万神殿”,因为洞窟内既有佛、菩萨、飞天、力士等,又有伏羲、女娲、雷神、雨神、婆罗门教诸神、西方的日月神等,中西方不同的神灵济济一堂。举目四望,密集的壁画不留空隙,令人感到十分震撼。</p> <p class="ql-block">  中唐第158窟,位于莫高窟南端。此窟平面横长方形,石胎泥塑涅槃佛像身长15.8米,右胁而卧,神态安详,唇含笑意。展厅里对此窟一比一完整复刻,也复刻了观者邂逅此窟时的震惊。与此涅槃像相呼应,洞窟南、西、北壁的壁画描绘的是弟子与世俗人物的举哀图,涅槃佛周围壁上绘有侍女搀扶着的头戴冕旒、身穿大袖裙襦的汉族帝王,以及吐蕃、突厥、回鹘等各族和南亚、中亚等国的王子,反映出唐朝民族关系的密切和国际交往的广泛。</p> <p class="ql-block">  敦煌塑像名满天下,现场展出的几尊塑像都经过精挑细选,非常多样,其中不乏稀世文物。</p> <p class="ql-block">  比如北宋的《观音木雕像》就非常特殊。由于开凿敦煌石窟的崖体为砂烁岩,不适于雕刻,所以石窟中的佛像、菩萨像等,往往都采用泥塑彩绘,很少有其他材质的雕像。而在敦煌藏经洞内出土的文物中,有几尊木雕佛像,都曾遭劫掠。如今在沪展出的这尊木雕观音菩萨像,头部和手臂等有残损,但其他部分相对完整。木雕材质为一整段的黄杨木,从残存的手臂分析,其应为八臂十一面观音,极为珍贵。</p> <p class="ql-block">李君莫高窟佛龛碑</p> <p class="ql-block">  元至正八年(1348年)敦煌僧守朗立,碑身上额阴刻“莫高窟”三字,中部刻四臂观音像,像的周围用六种文字刻写真言,汉字为“唵、嘛、呢、叭、咪、吽”。</p> <p class="ql-block">  敦煌石窟文化艺术的保护薪火相传,从1944年起,成立研究院距今八十年,几代研究者的不懈努力,敦煌艺术的研究保护和弘扬取得了辉煌成就。</p> <p class="ql-block">  上海与敦煌远隔千山万水,上海各界对敦煌艺术的关爱,观众乃至市民对敦煌艺术大展的点赞,足可见上海的城市文化底蕴,<span style="font-size:18px;">海纳百川,有容乃大。</span></p> <p class="ql-block"> 观展后结束语</p><p class="ql-block"> 华贯彻润千数世,历经百辈,</p><p class="ql-block"> 夏秋之交与沪上,披光显耀。</p><p class="ql-block"> 文观辄止有余味,思量难断,</p><p class="ql-block"> 化一尊飞天伎乐,饱览浦江。</p><p class="ql-block"> 顶七尺弥陀圆光,上临珠塔,</p><p class="ql-block"> 流连煌梦方觉浅,定再相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