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琴并茂-徐波大提琴宋晓花女高音 ‍一场感恩节周末的音乐会笔记

Eve Zhang

<p class="ql-block">这场由徐波和宋晓花两位音乐家策划的音乐会,融合了西方古典音乐的优雅与东方音乐的深邃,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作为大提琴演奏家,徐波以她深情的演奏将西方经典乐曲的细腻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声乐艺术家宋晓花则用她的动情的歌声,将东方音乐的独特韵味和西方歌剧艺术完美地传递给每一位观众。</p><p class="ql-block">在感恩节周末这个充满感恩与团聚的时刻,这场音乐会不仅让湾区的华人音乐爱好者欣赏到高水准的演出,还通过音乐的语言,搭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观众们陶醉在音乐的怀抱中,感受到来自旋律深处的温暖与感动,也再次体会到音乐所具有的跨越文化、连接心灵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这两张精美的书签式VIP票,是徐波在音乐会前几周寄来的,她不仅是徐波老师真挚邀请,精美的书签门票承载了某种冥冥中的寓意,它仿佛提醒我,这场音乐会将成为记忆书本中无法忘却的一页。而这份记忆的起点,可以追溯到我与徐波老师相识的2013年底。</p><p class="ql-block">那一年,我经历了失去母亲的巨大悲痛。为了安抚内心的伤痛,我加入了南湾一个合唱团,希望从音乐中找到疗愈的力量。在那个合唱团中,我第一次认识了徐波老师。那是,她是我们的指挥,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徐指挥”。当时的我还以为她的专业是指挥,但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对音乐教学的专注与责任感,她的音乐热情感染着合唱团的所有成员。</p><p class="ql-block">第二年,南湾的新世纪舞蹈学校开设了成人芭蕾课程,校长陆老师邀请史老师担任芭蕾老师,而徐波老师则第一个积极报名参与。她的到来,不仅为成人班注入了活力,也吸引了一批合唱团的团员加入了舞蹈班,给这个新团体带来了更多的欢乐与生机。徐波老师不仅是一位热爱音乐的优秀音乐家,也是一位用行动感染身边人的生活艺术家。</p><p class="ql-block">‍2014年,为纪念母亲,我筹办了一场追思音乐会。这场音乐会不仅是对母亲的深切缅怀,更是一次用音乐疗愈心灵的尝试。在这段充满情感的旅程中,徐波老师给予了无私的支持和帮助,她的付出让我至今铭记在心。</p><p class="ql-block">徐波老师不仅担任了合唱团的指挥,还主动承担起音乐会筹划的重任。她联系湾区的作曲家杨老师,为小弦乐队特别创作了伴奏谱,确保整场演出能够以最动人的形式呈现。她的专业能力、对细节的关注以及对音乐的热爱,让音乐会每一个环节都井然有序、充满温情。</p><p class="ql-block">这场音乐会之所以如此感人,离不开徐波老师的辛勤努力。从排练到表演,她都倾注了无数心血,为大家带来了温暖和力量。这不仅是一场音乐会,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次心灵的交流。在音乐的陪伴下,我感受到母亲的爱依然环绕,也感受到身边友人用心付出的真情。徐波老师无疑是这场追思音乐会的重要灵魂人物之一,她用音乐和行动将思念化作了永恒的记忆。</p><p class="ql-block">多年后,再次在这场音乐会中见证她的才华,我不仅深感荣幸,更在心中翻涌起一股暖意。这不仅是一场音乐会,而是徐波老师多年来对艺术与生活热爱的延续与升华。</p> <p class="ql-block">音乐会一开场,徐波与宋晓花便以舒伯特的《致音乐》(An die Musik)为观众呈现了一段极为动人的二重奏——大提琴与女中音的深情对话。这首由舒伯特为音乐献上的赞美诗,是无数音乐爱好者心中的经典,而两位艺术家的演绎更是为这场音乐会定下了高贵而深刻的基调。</p><p class="ql-block">两位女性艺术家风度翩翩,她们的表演不仅展现了技艺的纯熟,更传递出对音乐深切的热爱与理解。徐波的大提琴演奏音色饱满、细腻柔美,宛如低语的呢喃,而宋晓花的女中音则温暖深沉、饱含情感。琴声与歌声完美交融,仿佛在诉说音乐如何抚慰灵魂、提升人生。</p><p class="ql-block">这一开场曲目,如同一份郑重的宣言,将音乐会的艺术高度瞬间拉升。它不仅展示了两位艺术家深厚的艺术造诣,也让观众感受到音乐超越语言的力量。整个演奏过程如诗如画,让人沉浸其中,仿佛感受到舒伯特本人对音乐那份纯粹的敬意与感动。这样的开场无疑为整场音乐会奠定了辉煌的基础。</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徐波老师身穿一袭天蓝色的蝴蝶袖长裙,(演出前我先生史老师帮她改过)看上去肩和背都非常服帖,仿佛一只优雅的蝶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然而,当她演奏奥芬巴赫(Offenbach)的经典大提琴曲《杰克琳的眼泪》(Les Larmes de Jacqueline, Élégie)时,那轻盈的舞姿转化为深沉的情感倾诉,大提琴低沉的旋律如泣如诉,触动了每一位观众的心灵。</p><p class="ql-block">这首曲子以其悲伤却优美的旋律,像是一段孤独灵魂的低语,倾诉着内心深处难以言喻的情感。她的演奏深情而真挚,每一个音符都似乎在诉说着生命中的悲欢离合,那琴声仿佛化作泪水,滴落在听众的心间。</p><p class="ql-block">当曲终之时,灯光映照着她的脸庞,她的双眼似有水光,伴随着最后一个音符的渐变,她缓缓低下头,我看见她低帘的睫毛下藏着一滴泪,这一幕突然触动了我,随着我的眼中一滴泪珠滑落了。</p> <p class="ql-block">坐在我旁边的颖秋,是多年未见的合唱团老朋友。她看着舞台上的徐波老师,低声感叹道:“徐波怎么活得越来越像一个少女?”,我告诉她,徐波老师还一直在坚持学芭蕾,这应该是音乐艺术的滋润吧。确实,徐波老师从容优雅的气质仿佛被音乐和舞蹈所洗涤,而她对音乐的专注与热爱,更为她增添了一种内外兼修的美。音乐不仅是她的事业,更是她生活的全部,她有着过人毅力,同龄人选择了舒适自在的生活旅游,而徐波还在孜孜不倦地追求音乐和艺术,这份深情与热忱,也许正是她保持青春活力的秘密所在。</p><p class="ql-block">中场休息这一刻的闲聊,既是对徐波老师的欣赏,也是对音乐赋予人生命力的真切感叹。音乐的确有一种奇妙的力量,它不仅能愉悦听众,也能滋养演奏者的心灵与生命,让人活得更加鲜活与丰盈。</p> <p class="ql-block">有关对徐波音乐会印象,分享老朋友【徐振亚部分精彩的感言】</p><p class="ql-block">‍“朋友演出,一声“祝贺演出成功”!合情合理合规,却会落了俗套,有点品味的人一般不这么干。可总有例外,此时我就想对徐波说一声“祝贺演出成功!” 当然是由衷地,自然也只是站在个人认知的角度。的确会对咱徐家的妹子有所偏袒,也是真情所动。 </p><p class="ql-block"> 一进场就得到一本设计不俗的节目单,封面色调比较纯粹,用沉稳深色基调,配足够淡色调的留白,没有华人惯用的眼花缭乱的炫丽;基本没有不着边际的渲染文字,有话说话,一目了然简单明了。</p><p class="ql-block"> 演出开始,徐波的装束当然是一大看点,依然是清晰简洁,一淡一深,一白一红,简到不能再简,素到无法再素,而内涵尽显于细节中。微透的白沙下隐现着淡蓝,多重褶皱形成中灰视觉呈现,就像阳光下拿掉了刺眼高光的海水波澜,自然、顺眼。至于服装的合身度更是无可挑剔,因这是经过艺术家史钟麒之手调制而成,无多余缝隙宛如天衣。还有这上身效果,合身就不只是指尺寸大小,其气质神韵格调的组合搭配十分巧妙。但凡熟知徐波的人都知道她是活泼开朗热情奔放的小仙女型,配上这冷色调的长裙,整个气场散发着一种充满喜悦的宁静,她甜美的笑容是这种宁静中的波动,暖与冷、动与静, 有铺垫有点睛,有伸展也有留白,整体舒适得体和谐有致,再配上那不长不短的发式,可谓舞台穿着装束的经典之作。</p><p class="ql-block"> 有冷就有暖,深谙艺术审美的徐波自然不会疏忽,上半场冷色调可以说是一种铺垫,烘托这场严肃音乐的基调和氛围,让音乐更具有理性和庄严感。这一驰的低调,自然是为了引出那一张的巅峰,让下半场的暖色调来得更加水到渠成顺理成章。</p><p class="ql-block"> 当然是红色,热烈奔放性感喜庆的红色。千万不要以为是你懂的那种红,那太血淋,太具有政治色彩,那绝不会是徐波的口味。不是绛红不是粉红也不是紫红,有点勃艮第和红宝石的中间色,热烈而不艳,醒目却不扎眼,欢快而不轻浮,也与徐波的天性气质完美切合相得益彰。这种红让人即刻联想到翩翩起舞的华尔兹,直扣下半场轻快欢乐的主题,完美烘托了压轴曲巴托克罗马尼亚舞曲的热烈气氛。</p><p class="ql-block"> 不得不提的是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圆舞曲,更不得不提的是这首经典舞曲里在Peter Pan的吉他配合下呈现时而珠落玉盘,时而委婉连绵,这般高档起伏无疑是整场音乐会一个亮点。</p><p class="ql-block"> 徐波以徐波的方式把徐波的美演绎得淋漓尽致难以复制。徐波的天生丽质应该没人质疑,而那只是上帝的眷顾,而徐波更愿意以她自己的方式来诠释美,一种只有徐波才有的独特的美。</p><p class="ql-block"> 犹抱琵琶半遮面是世人熟悉的中国古典美,羞涩矜持半推半就,很静,静得让人想伸手拨拨看是否会动,简而言之是国粹式的审美。那时候白居易还不知道世上有种物件叫Cello,能发出与琵琶极为不同的美声,且以极为不同的身姿来演奏。不必再那么矜持的半推半就,尽可坦荡潇洒,挥杆甩头。</p><p class="ql-block"> 很抱歉聊音乐会却没太围绕音乐与声音,除了自己不太胜任聊音乐外,实在也因为徐波的音乐会不谈整体视觉是说不过去。但凡是直接面对听众的舞台演出,视觉展示就大比率地参与审美,而徐波的演绎更是把这种视觉美推向一个只有徐波才能企及的高点。”</p> <p class="ql-block">徐波是史老师的最得意的芭蕾学生,在合唱团,她是我们的老师,我们之间亦师亦友。分享一段【史老师的美篇文字】</p><p class="ql-block">‍“徐波对乐曲情感的拿捏尤为动人。她以极细腻的音色变化,将观众带入了杰奎琳故事中的悲剧情境:低音区的厚重如泣血的呐喊,高音区的明亮则如天光乍现,仿佛在黑暗中透出希望的微光。她并未过分渲染悲剧,而是以一种克制的表现手法让音乐充满内在的力量,听者既感到哀伤,又深受安慰。</p><p class="ql-block">这是晚会中另一首单曲,肖邦《辉煌的波兰舞曲》</p><p class="ql-block">在技术层面,徐波对细节的处理展现了她极高的演奏造诣。右手运弓的灵活切换与左手指法的精准无缝结合,使得乐句流畅而富有层次。她对乐曲中的颤音与连音段落进行了精妙的处理,赋予旋律鲜活的生命力。特别是在长音的演奏上,她的控制力令人赞叹,可以感觉到她的弓在弦上不同的力度,从而让每一个音符都像在诉说一个完整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徐波不仅是一位演奏家,更是一位音乐的讲述者。她的表演不是单纯地展示技巧,而是用音乐构建起了一个令人沉浸的世界。在她的琴声中,我们仿佛听见了杰奎琳的哀叹,看见了她流下的眼泪,也感受到她内心深处的挣扎与坚韧。”</p> <p class="ql-block">这次音乐会中,一段由吉他与大提琴合奏的肖斯塔科维奇《第二圆舞曲》别具一格,让人忍不住莞尔一笑。往昔,我们常在朋友家的客厅里,听他们即兴演奏。而这次,Peter Pan 也似乎随着徐波,从客厅里玩到了古典音乐的舞台。</p><p class="ql-block">随着徐波老师的大提琴潇洒流畅地奏出旋律,琴音张弛有度,自由自在,仿佛在舞池中翩翩起舞。而吉他,则像个害羞的“小媳妇”,在角落里轻声应和,用柔和的伴奏为大提琴增添了一层温暖的色彩,这一主一辅的默契演绎,幽默有趣。</p><p class="ql-block">听着听着,我仿佛回到了那个熟悉老潘家的客厅,朋友们随性而自在地玩音乐,笑声与旋律交织在一起。虽然身在音乐厅,但这份亲切感让人感到格外温暖。台上的艺术家们虽然身处聚光灯下,却依然保持着那份生活化的随和与真挚,把整个音乐会氛围拉近到了客厅音乐沙龙般的亲密,让人由衷感到愉悦与满足。</p> <p class="ql-block">就在前一周,大提琴演奏家朱亦兵的音乐会上,他加演了法国作曲家弗雷(Fauré)的经典名曲《梦醒时分》(Après un Rêve, Op. 7-1),这首优雅而充满梦幻色彩的乐曲深深打动了人心。而在徐波和宋晓花此次音乐会中,这首作品也作为加演曲目再次出现,带来另一种别样的韵味。</p><p class="ql-block">当徐波的大提琴与宋晓花的歌声交织在一起,琴声与人声的碰撞仿佛点燃了夜空的绚丽光彩。每一个音符都充满情感,诉说着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微妙感受。在那一刻,我不禁感受到音乐家与观众之间某种深刻的心灵感应——这种音乐火花超越了语言,直接抵达内心深处。</p><p class="ql-block">这样的表演无疑是一种艺术的奇迹,将每一位聆听者都带入了音乐创造的瞬间。那种纯粹的美,不仅让人陶醉,更让人感受到音乐在心灵深处激起的无尽回响。真的太美了,仿佛在梦中徘徊,却又被琴声和歌声唤醒,久久无法忘怀。</p><p class="ql-block">‍有关朱亦兵老师的音乐会,我会单独出一篇感言。</p> <p class="ql-block">宋晓红老师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声乐艺术家,多年来一直活跃在湾区的音乐舞台上。她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p><p class="ql-block">宋老师与才幸美老师合作,每年几乎都会组织制作两场歌剧演出,为硅谷热爱声乐的理工科人士提供舞台,参与经典意大利歌剧的表演。多年前,我有幸参与了她们制作的威尔第歌剧《游吟诗人》的合唱演出。排练过程中,亲身感受到宋老师在刻画歌剧人物时的专业精神以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她感人至深的演唱不仅赋予角色灵魂,还深深打动了台下的无数观众,我有几次被她表演的角色流泪。她的先生也是歌唱艺术爱好者,排练时夫妇俩带着年幼的女儿一起来,有时太晚了孩子在剧场的长凳上睡着了。</p><p class="ql-block">‍这次音乐会宋老师为观众带来了中西方不同风格的艺术歌曲,深刻的诠释了中西方的文化精髓,用歌声给观众本上了一堂生动的艺术大师课。</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这次担任演出MC的赵夏阳老师,同样是湾区资深的声乐教师,多年来在教学和舞台上都非常活跃。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歌者,更在疫情期间通过网络教学为许多因封闭而孤独的中老年人提供音乐治疗,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和陪伴者。他的努力不仅丰富了许多人的生活,还培养了一大批热爱歌唱的音乐爱好者。</p><p class="ql-block">本次音乐会的导读台词全由赵老师亲自撰写,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对音乐的理解。在宴会结束时,我与赵老师开玩笑说:“我一直知道您会唱歌,但没想到您写得也这么好!”这句玩笑话,也映射出赵老师多才多艺的一面。</p> <p class="ql-block">宋晓花老师带领湾区的一群爱乐歌友,为观众献上了一场令人难忘的声乐小合唱—Giulio Caccini 的 Ave Maria。歌曲一开口,便一把揪紧了我的心。晓花老师与颖秋的女高音宛如教堂上空回荡的圣洁回声,清澈而悠远,令人心生敬意。四声部的完美融合,展现了合唱艺术的无穷魅力,将每一个音符都化作情感的桥梁。在那一刻,我的心完全沉醉在这神圣而美妙的音乐之中看见了天堂。</p> <p class="ql-block">我曾经也是这个“蓝裙子”合唱团的成员之一。</p> <p class="ql-block">看这小小的剧场坐满观众,来晚的甚至站在后排看。</p> <p class="ql-block">音乐会一结束,我们的Marsha 同学第一批跑上台给两位音乐家们献花。</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和许多徐波的芭蕾同学们也纷纷加入献花合影的行列。</p> <p class="ql-block">一群帅哥都在美女音乐家的粉丝们。</p> <p class="ql-block">Amy 是新加入芭蕾课的同学, 她是中央音乐学院郭淑珍的学生,史老师的门下汇集了一大群才华横溢的女生们。</p> <p class="ql-block">因为音乐会见到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p> <p class="ql-block">每次见到Angela大姐,她总会给我几句温暖的话,感恩。</p> <p class="ql-block">这一溜的女生都与芭蕾有缘分。</p> <p class="ql-block">徐波平时欢乐气氛感染了身边的友人,这股艺术家的力量赢得了众多观众,现场气氛热烈,大家一起来捧场聆听美好的音乐多了一分感恩节周末的精彩。</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还是忍不住落入俗套,说一句:“祝贺两位艺术家演出成功。” 但如果不认真写几句肺腑之言,那就真的辜负了这场古典音乐的盛宴,以及艺术家们为这次音乐会付出的匠心与热情。音乐是净化心灵的力量,而这场充满深度的音乐会,再次洗涤了我的心灵,让我在旋律中感受到纯粹与美好。这样的音乐体验,不仅是听觉的享受,更是一次灵魂的升华。</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Eve 张意 12/7/2024 </p><p class="ql-block">‍完成于旧金山湾区观云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