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上添花的美篇

锦上添花

<p class="ql-block">安徽省第一届“徽风皖韵”小语八市联合教研————心得体会</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5日之合肥,似乎提前披上了节日的盛装。朝阳初升,云蒸霞蔚,霸都新沐,高楼林立,来自皖境内八城市七百余小语人云集于此,共赴第一届“徽风皖韵”之盛会。</p><p class="ql-block"> 本次八市联合教研以“新课标视域下基于学习任务的课堂教学实践”为主题,由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小盒教育科技公司承办,在人文气息浓郁的清华附中合肥学校隆重拉开帷幕。参与盛会者,大多来自一线的行家里手,并在此领域颇有见识。我有幸亲临现场,一睹名师风范,深感机会实属难得,于是乎怀着无限敬畏之心,全神贯注地聆听了九节课的全程。不敢说收获满满,但内心确乎掀起了阵阵波澜。听完安庆市人民路小学碧桂园校区方芳校长的《坐井观天》之后,我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只“井底之蛙”,在狭小滞后的乡镇区域内,29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之实践,曾几何时,让我盲目自负,真是惭愧之至。</p> <p class="ql-block"> 纵观此次九节课,无不体现匠心独运之设计,单元主题与核心素养之水乳交融,育人导向与生本理念之拔节生长。在教学方法上最让我怦然心动的就是——以读为本,独占鳌头!现撷取印象深刻的几点谈谈感受。</p> <p class="ql-block">其一,精准解读,精妙设计。</p><p class="ql-block"> 老师们对教材的精准解读,对教学活动的精妙设计,给人一种踏雪无痕教育的美感。如江苏南通戴年明老师执教的《夜宿山寺》,在学生读正确读熟练之后,老师没有采用直译法——以词解词,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而是勾连前面学过的语文要素,边读边想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说出“一座很高很高的山,山顶上有一座寺庙,夜空星辰闪烁”。戴老师适时板书勾画,没有机械的解释,没有抽象的说教,廖廖几笔简笔画,把整首诗的框架生动地呈现了出来。看似随意 ,实则匠心独运,因为二年级的孩子生动具象的画面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老师对学情的敏锐洞察,对教材的精准解读,对教学活动的精妙设计,无痕地落实在教学活动之中。</p> <p class="ql-block">其二,以生为本,平等对话。</p><p class="ql-block"> 纵观本次九节课,无不体现了“以生为本,平等对话”的理念。还是以《夜宿山寺》为例,师:“读着读着,你就会读出很多很多问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李白的吗?请用‘李白呀李白——————?’的句式去问。”这样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被充分激活了。有的说:“李白呀李白,这座楼真的有一百尺高吗?你量过吗?有的说:李白呀李白,站在楼上真的可以摘到星星吗?有的说:李白呀李白,天上真的有仙人吗等等”。南宋理学家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戴老师从二年级就开始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训练,真是教育的有心人。提出了诸多问题,老师又引导学生进行了梳理,然后让学生化身小李白,小组研讨尝试解决问题。你就是小李白,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老师根据学生的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点石成金地归纳板书。师:原来夸张的写法,丰富的想象都是为了体现这座楼的(生答)——高!在讲到丰富的想象力时,师:李白写诗,常常写着写着就写到了天上,如,又疑瑶台镜,(生说:飞在青云端);飞流直下三千尺,(生答:疑是银河落九天);仙人如爱我,(生答:举手来相招)。所以孩子们看,李白的诗总有一股仙气,所以后人称他“诗仙”、“谪仙人”。戴老师深入浅出地引导点拨,不仅让我深切体会到了无痕教育的魅力,更给人一种举重若轻的洒脱之感。作为一线的老师,我深知能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不易,再带着学生浅出文本更是难上加难,这一深一浅之间,折射出的无不是老师的实力和底气。</p> <p class="ql-block">其三 读占鳌头,层层推进。</p><p class="ql-block"> 纵观九节课,无论是古诗教学,文言文教学,还是寓言教学,散文教学等等,均采用了“以读为本,读占鳌头,层层推进,步步为营”的策略。学生从开始读得坑坑巴巴,到读得流利,再到结课时读得声情并茂,让人真实地感受到了孩子们生命的拔节生长。如铜陵市实验小学副校长陈红娟老师的《铁杵成针》,课堂就四大板块:初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再读:积累方法、读懂文意。精读:把握内容,讲好故事。品读:感悟品质,体会成长。“读”似一条绚丽的彩带,串联起整节课。朗读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是理解和感悟的过程,也是积累内化和迁移的过程。陈老师通过品读感悟,轻松地把课堂推向了高潮。如聚焦“欲作针”,领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时,设置了很多真实的学习情境。师:听到“欲作针”这三个字,小李白心里会怎么想?生1说:老婆婆这么粗的铁杵,什么时候才能磨成绣花针呀?生2说:老婆婆真有毅力呀,我应该向她学习;生3说:……师总结:是呀,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生活中,只要功夫深,生:铁杵也能磨成针。师:这一磨就磨出了一个伟大的诗仙,师适时拓展了李白写诗的相关资料。接着老师又为学生营造了真实的成长情境,师:“欲作针”像种子一样在小李白的心田扎根了。在以后的日子里,当他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他会说:“大鹏一日同风起,(生答:扶摇直上九万里)”;当他身处困境或遇到挫折时,‌他会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生答:直挂云帆济沧海);当他人生失意,不被重用时,他会说:天生我材必有用,(生答:千金散尽还复来);当他终于战胜了困难,实现目标时,他会说:两岸猿声啼不住,(生答:轻舟已过万重山)。语文教学不能只以课本为本,故步自封,应当适当适时地拓展相关内容,提升文化底蕴。此环节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层层递进式地朗读,紧扣单元要素,带领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的扎实训练,进一步凸显了人文主题,让“文化自信”在学生的心田里生了很,发了芽!</p> <p class="ql-block">其四 “ 教——学——评”一体化。</p><p class="ql-block"> 22版新课标强调“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在本次活动的课堂互动中,欣喜地看到老师们都特别善于引导学生去评价,如读准了字音——得一颗星;读出了节奏——得一颗星;读出了韵味——得一颗星。评价写字时,字迹端正——一颗星;结构匀称——一颗星;大小合适——一颗星。读书仿写时,展示交流——评星。不仅有同伴评价,小组讨论互评,还有自我评价,并且有具体的评星标准。在自主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判断和评估,还能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自我调整和改进。这种自我调控和自我管理的过程正是自我教育的核心,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  一言以蔽之,本次八城市展现的课例,各有特色,亮点纷呈。虽也有些许瑕疵,但瑕不掩瑜,为我们今后的教学引领了方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吾虽年近半百,但对教育的情怀未改,对孩子的热爱未减。不敢狂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但对教育教学地不懈追求,一直未曾停步,正如司马迁所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p><p class="ql-block"> 寿县安丰小学 张兴锦 </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