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本书以明代怀德堂出版的《重镌绣像牡丹亭还魂记》为底本。它是歙县朱元镇(玉亭)的校本。《歙县志》上不载他的姓名。可能他就是一个书商。原书插图的作者端甫、吉甫、鸣岐、一凤、出黄等,大都是新安虬村黄氏。他们是万历年间的著名刻工。现存的明万历刻本《青楼韵语》里的插图有端甫的作品,顾曲斋刻本《古杂剧》的插图有鸣岐、端甫、吉甫的作品。流传下来的《牡丹亭》的刻本很多,怀德堂本是较早的一个刻本。校勘证明,它是现有的最可靠、最接近原本的一个版本。它和别的版本的差异处,大都它是正确的。别的版本都不免有删改,我们在校勘中却没有发现它有任何删改的痕迹。它一向就是影响最大的一个版本。通行的光绪同文书局的印本就以它作底本。甚至每页的行数、每页的字数都一样。它的插图为暖红室覆刻清晖阁刊本和同文书局印本所沿用。不同的只有一点,这两个本子的插图没有印上刻工的名字。</p><p class="ql-block">本书曾以下列六种版本作了校订:</p><p class="ql-block">(一)古本戏曲丛刊初集影印明朱墨刊本。</p><p class="ql-block">据插图题字"庚申中秋写",当为明光宗泰昌元年(1620)刻</p> <p class="ql-block">本。茅瑛(远士)评点。</p><p class="ql-block">评点者虽然反对臧懋循对《牡丹亭》的删改,但是事实上本书的删削。修改处也多。不过,不像臧懋循那样大刀阔斧而已。它没有较大</p><p class="ql-block">(二)毛晋编六十种曲本,明末汲古阁刊行。</p><p class="ql-block">毛晋江苏常熟人。生于1598年,卒于1659年。</p><p class="ql-block">本书有大的删改。</p><p class="ql-block">(三)格正还魂记词调。</p><p class="ql-block">金闯逸士钮少雅勘正定本,康熙三十三年(1694)由循斋胡介祉重刊。据通行刻本。</p><p class="ql-block">本书不载介、白。</p><p class="ql-block">(四)吴吴山三妇评本。</p><p class="ql-block">康熙三十三年刊。据通行刻本。</p><p class="ql-block">吴吴山,名仪一,字舒凫。《长生殿》作者洪昇的友人。三妇指他的未婚妻陈氏,妻谈氏,续娶妻钱宜。</p><p class="ql-block">本书没有大的删削,但有个别的修改。</p><p class="ql-block">(五)暖红室覆刻冰丝馆重刻还魂记。清代翻刻本。</p><p class="ql-block">冰丝馆又据清晖阁本覆刻。</p><p class="ql-block">有清晖阁谑庵居士作于明熹宗天启三年(1623)的叙。清晖阁主人、谑庵居士都是王思任的别号。王思任,浙江山阴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明亡,弃家入秦望山卒。年七十二。</p><p class="ql-block">本书除避清代忌讳的一些地方外,无较大的删改。</p><p class="ql-block">(六)光绪十二年(1885)同文书局印本。</p><p class="ql-block">本书可以看作是明怀德堂本的覆刻本。只有个别的文字上的改动。</p><p class="ql-block">我们知道本书至少还有下列几种版本:沈璟改本(据王骥德《曲律》)、臧懋循改本(以上两种被重刻清晖阁批点牡丹亭凡例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为"临川之仇")。硕园(徐日炅)改本四十三龅,见六十种曲刻本。墨憨斋冯梦龙改本(易名为《风流梦》)、柳浪馆本(重刻清晖阁批点牡丹亭凡例斥它"疏于校"、"临川之仇")-﹣以上为明代刊本。清代有叶堂全谱本、删去第十五、四十七两峋的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呈订本。这些都没有校勘的必要。</p><p class="ql-block">补记:此文写成后,得读郑振铎先生《劫中得书记》。其中有一段说到怀德堂本的来源,兹引录如下,以供参考。</p><p class="ql-block">余旧有万历间石林居士本牡丹亭还魂记二册,为独得其真,甚珍际之。此本版片,至明清间似犹在人间。歙县朱元镇尝得版,重加刷印。朱印本虽较模糊,然流传颇广;惟去石林居士序,并于题下多"歙县玉亭朱元镇校"数字为异耳。按,此书现存台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