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进入冬季,天气越来越冷,各种病毒、细菌也簇拥而至,气候的骤变会让不少幼儿不适应,流行性感冒、支原体肺炎、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也成为这个季节的多发疾病。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有效预防各种传染病呢?</p> 了解冬季常见传染病 一、流行性感冒 <p class="ql-block"><b>主要症状</b>:潜伏期短,多数在18—72小时,有的甚至几小时发病。主要是突发高热,有明显肌肉酸痛、头痛等症状。</p><p class="ql-block"><b>传播途径</b>: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p><p class="ql-block"><b>预防措施</b>:经常开窗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避免飞沫传播。勤洗手,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合理膳食和休息,增强体质。</p> 二、支原体肺炎 <p class="ql-block"><b>主要症状</b>:以发热、咳嗽等为主要症状,一般咳嗽比较剧烈,而且在发热退后咳嗽还可能继续1-2周。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呼吸道感染、肺外并发症等。</p><p class="ql-block"><b>传播途径</b>: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p><p class="ql-block"><b>预防措施</b>:正确佩戴口罩,远离传染源,室内定期开窗通风,注意手部卫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足量饮水,充足睡眠,适量运动,以增强免疫力。</p> 三、流行性腮腺炎 <p class="ql-block"><b>主要症状:</b>潜伏期2—4周,主要症状是发热,两侧或一侧腮腺肿大、疼痛。</p><p class="ql-block"><b>传播途径:</b>主要通过身体接触或飞沫、唾液传染。</p><p class="ql-block"><b>预防措施:</b>注意个人卫生,开窗通风,早期隔离患者需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且病程至少达9天后才能上学。接触过腮腺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3周 。</p> 四、手足口病 <p class="ql-block"><b>主要症状</b>:潜伏期2—10天,手心、脚心、口腔出现疱疹,持续发烧,超过三天不退。</p><p class="ql-block"><b>传播途径</b>: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也能通过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感染。</p><p class="ql-block"><b>预防措施</b>:做好个人和家庭的卫生清洁,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常通风、晒太阳,如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出疹,伴有口腔、手、足、臀部和膝盖出现皮疹,需及时就诊,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p> 五、甲型流感 <p class="ql-block"><b>主要症状</b>: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热和疲劳等,个别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p><p class="ql-block"><b>传播途径</b>: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在说话、咳嗽、打喷嚏时,病毒很容易随着空气的流通散播开来。</p><p class="ql-block"><b>预防措施</b>:戴口罩、注意手部卫生、勤通风,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症状患者。</p> 六、诺如病毒性肠炎 <p class="ql-block"><b>主要症状</b>:潜伏期短,一般在24—48小时,最短12小时左右,最长可达72小时,常见症状有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等。</p><p class="ql-block"><b>传播途径</b>: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p><p class="ql-block"><b>预防措施</b>:手部卫生、环境消毒、食品和饮用水安全管理,在发病期间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p> 预防小贴士:校园 <p class="ql-block">(一)严格落实晨午检,发现在校师生出现发热/咳嗽/皮疹/腹泻等症状时,督促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积极治疗,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居家休息,避免在传染期内或排除传染病前在岗或就学。</p><p class="ql-block">(二)做好因病缺勤病因追踪与登记工作。对因病缺勤的学生了解缺勤原因、症状发生情况和就诊信息,若诊断为传染病,应在确定无传染性后复课。及时登记上报晨午检记录表。</p><p class="ql-block">(三)发现疑似传染病疫情报告辖区疾控中心。校医或保健老师在汇总全校结果后若发现异常应及时与班主任核实,疑似传染病疫情时及时上报学校主管领导和辖区疾控中心。</p><p class="ql-block">(四)加强日常开窗通风,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p><p class="ql-block">(五)进行日常清洁和消毒,做好环境清洁卫生工作,在卫生间、洗手池等场所设置充足的洗手液或肥皂等卫生用品。</p><p class="ql-block">(六)加强疾病防治教育,宣传疾病防控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养成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p><p class="ql-block">(七)对出现疑似或确诊的传染病病例的班级持续进行症状监测、病例管理并加强消毒、通风等工作。</p> 预防小贴士:学生 <p class="ql-block">(一)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注意手卫生,饭前便后或接触不洁物品后及时洗手等。</p><p class="ql-block">(二)出现身体不适时立即报告老师和家长,避免带病上课。</p><p class="ql-block">(三)增强体育锻炼,规律作息,合理膳食,提高免疫力。</p><p class="ql-block">(四)外出佩戴口罩,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p> 预防小贴士:家长 <p class="ql-block">(一)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皮疹/腹泻等症状时,尤其家中或孩子玩伴中出现类似症状时,及时就诊治疗,避免带病上学。</p><p class="ql-block">(二)加强日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p><p class="ql-block">(三)与孩子一起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