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分 享 人</p> <p class="ql-block"> 姚岚:西北工业大学幼儿园高级教师。陕西省教学能手,西安市首批“卓越型”教师,西安市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p> <p class="ql-block"> 一根绳子、一个小球,本是幼儿身边最常见的材料,在这项看似简单的游戏任务中,需要保持高度专注,以及同伴间的默契配合。因为任务挑战,玩法升级,在这一学期成为了幼儿持续游戏,不断探索的快乐源泉。游戏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的探索: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阶段一:探索双人合作在绳子上滚动小球</span></p><p class="ql-block"> 幼儿尝试用一根绳子对折探索小球在绳上滚动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 这个看似简单的操作,实现起来并没有像幼儿想象的那么简单,一不留神,小球就会从绳子上掉落下去。幼儿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直面挑战,在偶尔的成功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分享成功的秘诀。幼儿总结出了:绳子两端要拉紧绷直,不能松松垮垮;轨道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窄;两端的宽窄要一致。</p> <p class="ql-block"> 探索分析掉球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 不久幼儿探索出了新的玩法,他们让小球在绳子上来回滚动。幼儿逐渐发现:想要让小球顺利完成往返的滚动,需要调整绳子与地面形成的坡度,坡度越大,球的速度越快,小球也越不好控制;改变斜坡的朝向,就能控制小球的行进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发现小球滚动速度和绳子坡度之间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 幼儿反思记录表征</p> <p class="ql-block"> 当幼儿又想挑战新的玩法时,教师出示了一个盒子作为接球器,一开始,幼儿把接球器放在绳子的中段下端,尝试让小球在行进的过程中的一瞬间恰好掉入接球器,但幼儿发现快速滚动的小球很难精准的落入接球器,总是失败。</p> <p class="ql-block">放置接球器位于绳子中段调整接球器位于绳子末端</p> <p class="ql-block"> 幼儿分析原因,总结经验,通过观察成功组的做法,进而总结出:绳子的坡度不要太大,要让小球的滚动的速度慢下来,能够更好的控制小球掉入接球器;同时,接球器的位置也很重要,把接球器放在绳子的末端位置,等球停稳之后,也更容易调入接球器。</p> <p class="ql-block"> 幼儿反思记录表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阶段二:尝试多组合作传递小球</span></p><p class="ql-block"> 幼儿尝试多组配合尝试让小球在不同的绳子间传递。他们制定了游戏规则:上一组的小球滚动后要平稳落入下一组的绳子上,依次向下在每根绳子上顺利滚动并完成衔接才算挑战成功。</p><p class="ql-block"> 开始尝试的时候,幼儿将绳子形成了“米”字形,小球垂直从第一根绳子不断掉落至最后一根绳子。看似挑战成功,但也有幼儿提出了质疑:这不符合游戏规则,因为小球并没有在每根绳子上滚动,只是直直的掉了下去。</p><p class="ql-block"> 于是幼儿重新规划调整绳子的拼接路线,将各组的绳子首尾相连,小球要在绳子上从头滚到尾,依次经过每一根绳子,最后成功落入接球器才算成功。这对一个小组之间同伴的密切配合,以及幼儿的耐心和专注度都是极大的考验。</p> <p class="ql-block"> “米”字型线路</p> <p class="ql-block"> 首尾相接线路</p> <p class="ql-block"> 幼儿不断在失败中分析讨论、总结经验、调整策略,比如,一定要等全组都准备好了再开始游戏,他们设计了口令,第一个放球的人询问,全组人齐声回答:“准备好了!”小球才开始在绳子上滚动;一组在结束后收绳时,一定要小心不要碰到下面的绳子;上下两根绳子不要挨的太近,影响上面的绳子传球;把容易掉球的小组放到最开始的衔接部分,防止在后期出现问题,减小损失。这些都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自主探索总结的经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阶段三:挑战设置障碍,长线路运送小球</span></p><p class="ql-block"> 当幼儿享受多人合作成功的喜悦时,教师又适时向幼儿提出新的挑战:能不能把小球从教室里运到户外去旅行?大家尝试全班一起,连成一条长长的路线,把小球运到户外。可是大家连到一起后才发现,连接好的路线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长,全部连接好后,大家还是都在教室里。这时有幼儿提出了:第一组完成传递后,可以衔接到最后一组,依次类推,用接力运球的方式延长线路,把小球运出教室。</p><p class="ql-block"> 这个想法立刻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大家接力拼接线路,最终把小球从教室穿过走廊,运到了楼梯口。</p> <p class="ql-block"> 全班合作接力运送小球出教室</p> <p class="ql-block"> 在接下来的游戏当中,幼儿开始挑战用接力运球的方式将小球运到终点。但是:有的小组将注意力放在了接球上,只顾追随接住滚动的小球,却忘记了任务目标,小球传递了半天还停留在原地,没有向目的地行进。</p><p class="ql-block"> 接着他们调整小球运送路线,一根绳子负责接球,另一根绳子不断向目标行进,用“T”字型行进线路接力运球,最终达到目的地。挑战成功的小组会继续为自己延长路线,丰富经验。</p> <p class="ql-block"> “T”字型行进线路</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组幼儿把接球器放进了花园的亭子上,通过上台阶完成挑战。这又一次升级了挑战难度,他们还分享了带着小球上台阶的经验:个子高的人站在下面的台阶,个子低的人站在上面的台阶;站在下面台阶的人可以把手举高,站在上面台阶的人可以把手放低,让绳子形成的坡度不要太大。</p> <p class="ql-block"> 挑战运送小球上台阶</p> <p class="ql-block"> 通过多次讨论、经验分享,幼儿反复尝试,完成了上台阶传球的挑战,这极大地增加了幼儿的信心,也带来了新的启示。接下来的游戏中,他们开始尝试自己设计并用积木搭建运球障碍路线,升级了游戏的玩法。</p> <p class="ql-block"> 设计障碍路线</p> <p class="ql-block"> 搭建障碍路线</p> <p class="ql-block"> 幼儿开始按照设计图用积木设置各种障碍路线,并且反复试验线路的稳固性和挑战性,继续升级运球难度,同时设计机关,有的让小球穿过积木隧道掉入接球器。</p> <p class="ql-block"> 完成挑战路线获得成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教师反思:</span></p><p class="ql-block"> 第一,在游戏过程中给予幼儿及时的支持和帮助,减少挫败感。这项游戏需要幼儿高度的耐心和团队的配合,有的组在游戏时可能会出现反复失败的情况。这时教师的及时介入,提示他们观察成功小组的方法,帮助他们思考问题所在,并梳理原因,帮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持续游戏的动力。</p><p class="ql-block"> 第二,引领幼儿反思、总结、梳理问题和好的经验,支持进一步游戏水平的提升。在游戏的过程中,对幼儿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如何减少掉球,如何让小球向目标行进等。老师将问题进行了集体反思,通过梳理问题、绘画记录表征、观看同伴游戏视频等方法,促进幼儿反思并分享经验,也有助于同伴间的相互学习。 </p><p class="ql-block"> 第三,理解并尊重幼儿与成人之间的思维差异,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探索。在第三阶段运球行进的过程中,幼儿对绳子拼接的行进线路是单一维度的“T”字型,这是幼儿当时能够想到问题解决和思维水平。教师尊重了幼儿的想法,并给予了他们更多的尝试和探索的时间,观察并等待幼儿顿悟时刻的出现。</p><p class="ql-block"> 下一步可以通过挑战最少掉球次数,挑战更快速度到达终点等方式,不断升级游戏挑战,这能促使幼儿进一步思考如何做好小组间的衔接配合,以及如何改进连接线路快速到达终点。同时,当幼儿的游戏水平达到一定的水平,还可以实现幼儿曾经提出的带着小球上下滑滑梯的想法,实现更高难度的路线挑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