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回乡

牛卫忠

<p class="ql-block">  坐上回乡的长途客车,老张的心有了莫名的悸动,是兴奋、期待还是忐忑?老张自己也说不上来。来省城几年了,每日照看孙子干家务,老张感觉自己如省城上空的雾霾,老是在上面漂着,回家成了他们的奢望。他知道,自己终将跟随儿子生活,要在省城消磨尽余生。</p> <p class="ql-block">  每次回到老家,心里总是激动不已。可以在自己盖的房子里睡几晚,可以坐在祖坟前回忆父母,可以看看熟悉的乡邻。然而,也会看到许多的陌生,而且这种陌生会越来越多,直至自己成为老家的陌生。</p> <p class="ql-block">  有粮父亲没了,老张是回乡吊唁的。和许多离乡进城的人一样,老家有孩子成家老人去世的,村里的微信群一发,大家都会回来帮忙庆贺或送别逝者。</p> <p class="ql-block">  老张和有粮是邻居,两个人一块长大。老张记得,有粮的父亲猪儿,勤勤恳恳种地的好手,生产队集体劳动时家里只有猪儿一个劳力,粮食经常不够吃,傍晚大家坐在门口大树下纳凉,有粮和弟弟有田拿一大块馍在啃,大伙就会笑着说两个后人把猪儿吃了。好在分田到户后吃饭不愁了,有粮念完了初中,有田念到小学毕业都不再上学打工帮衬家里了。</p> <p class="ql-block">  老张回到家的时候,过事的席棚已经搭好,几张大圆桌孤单地摆开,帮忙的邻居和吊唁的亲戚不时出进。灵堂就设在大门旁的院子南墙,有粮拐着腿穿着一身白孝服和老张打招呼,扶着老张跪在老人遗像前点着了纸钱,火光映红了黑白遗像,猪儿叔似乎望着老张在笑。老张赶紧深深磕了三个头,纸钱的火光熄了,猪儿的遗像不再向老张笑了,焚着的香袅袅烟气腾腾上升,带走了猪儿叔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  接过有粮递过来的香烟,老张礼貌地询问老人去世。</p> <p class="ql-block">  有粮叹了口气:“连续住了两次院,最终还是去了。”</p> <p class="ql-block">  老张安慰有粮:“你们兄弟俩尽孝了,老人年龄大了,是喜丧。”</p> <p class="ql-block">  有粮唉声叹气:“住院费一万多元,全是我一个人承担。”</p> <p class="ql-block">  老张说:“合疗报销后,花不了多少钱的。”</p> <p class="ql-block">  有粮摇摇头:“老人以往身体好不住院不吃药,合疗涨的一年比一年多,家里人口多,缴合疗要花不少钱,想着合疗缴了也没用,今年就没缴合疗,谁想真遇到事了,唉!”</p> <p class="ql-block">  老张知道有粮困难,没敢再往下说。</p> <p class="ql-block">  老张坐在席棚下喝水,陆续有帮忙的乡邻过来。老张打招呼,发烟,一连串的问候。有乡邻邀老张去家里休息喝茶,老张婉谢了,他要在这里见到更多的乡邻,听到更多的乡里轶事。更重要的是,想多帮有粮一把,毕竟经常不在家里,有粮替自己照看屋舍。</p> <p class="ql-block">  妇女们在灶上择菜切菜。距离下葬还有几天,待客的大厨还没来,村上的妇女们带上自家厨具切菜做饭,招待前来的亲戚乡邻。也有上年龄的老婆婆过来,被大家劝坐在一边,看年轻妇女们轻快下刀。老婆婆也不闲,抓起一把菜叶择了起来。乡村延续下来的帮忙习惯,村里的每个妇人都会延续下去。</p> <p class="ql-block">  男人们除了二狗在大锅旁生火烧水,其他人围坐在席棚下大桌子边高谈阔论,互相讲述城市高涨的物价,讲述孙辈上学的辛苦,回忆往昔的点点滴滴,勉励着保重好身体。有两圈扑克牌摔的很响,看客的争执与哄笑不时传播开来,尤其是过白事,麻将与扑克是少不了的,一直陪到主家守灵结束。</p> <p class="ql-block">  村长辛龙这次依旧是大总管。辛龙向大家介绍白事安排,明确了压面买菜招待对外联络诸项事宜,最后压低声音郑重告诉大家:“按乡里常规,大厨来之前要请帮厨做饭菜款待乡邻,有粮兄弟这几年困难,就由乡邻义务帮忙做饭,不上菜,面条管饱。各人都要认真帮忙不可懈怠。”</p> <p class="ql-block">  众人纷纷说,有粮一家在村里人缘好,给大家也没少帮忙,这次打破常规不要求什么,让猪儿叔安然走好。</p> <p class="ql-block">  老张当然知道,由于猪儿叔在,有粮一直在家照管父亲。前些年有粮开三轮车收粮,虽然吃力,每日进帐还可以。有一次车子翻了,有粮压断了腿,便不再收粮,跟着乡里小建筑队打小工。这几年农村建设少,家里的地也流转出去了,没有事可干,只好零星干活度日。有粮弟弟有田,念书少,过去在收粮点扛麻袋,讨个外地媳妇,生个娃便离家出走,如今有田心脏有问题干不了多少活,孩子去外地打工也没有了音讯。</p> <p class="ql-block">  老张把有粮的事当自家的事,前前后后张罗。给客人发烟,递过第一支烟后便不再给人发烟;盯着席棚下坐着的人数嘱咐大锅下面条的妇女按人下面不要吃不了剩下浪费了。安葬前两天大厨到了,老张私下向大厨介绍有粮的窘况,嘱咐大厨不要浪费事完后收费需要优惠。所有的物资取用老张全部管理,尽量不出现跑冒滴漏。</p> <p class="ql-block">  正式吊唁这天到了,在外的乡邻能回来的都聚在搭好的席棚里。尚未到午时,摆开的饭桌周围聚集了全村的男女老少,丧事喜办,大家热闹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  老张坐在席棚前,看看乡邻们随礼,清点亲戚送来的吊唁祭品。</p> <p class="ql-block">  村里人心齐,离乡在外的大都和老张一样回乡送别。在市上开歌厅的四娃远远停下车,头顶的小辫高高竖起,小红西服显得上身短下身长。四娃见人发烟握手,叔长姨短不亦乐乎。四娃和烧锅的二狗是堂兄弟,四娃向二狗点点头就和别人招呼去了,二狗依然在支起的两口大锅旁烧火。</p> <p class="ql-block">  人们打趣四娃:“你身边美女如云,二狗是你哥,给介绍个媳妇。”</p> <p class="ql-block">  四娃哈哈大笑:“就二狗,还想媳妇……”</p> <p class="ql-block">  四娃止住了笑,二狗的父亲,他的伯父就在旁边看着。四娃赶紧向伯父递烟,快速跑向席棚下人群中去了。</p> <p class="ql-block">  老张拉二狗的父亲坐下。二狗父亲喃喃着对老张说,给娃介绍个对象,城里也买房了,三十多岁了,也不挑捡,带个娃的也行。</p> <p class="ql-block">  老张安慰二狗父亲:“二狗诚实肯干,会找到媳妇的,只是姻缘未到。”</p> <p class="ql-block">  二狗父亲不抬头:“村里几个和二狗一样的,年龄大了都没媳妇。我们一家子不敢出去打工,守在家里等人说媳妇儿。”</p> <p class="ql-block">  老张问,二狗在家里干啥活。</p> <p class="ql-block">  二狗父亲哭丧着脸:从城里市场批发蔬菜在乡街道卖,有空了也去收废品,每月要还两千多元房贷,娃不敢歇下来。</p> <p class="ql-block">  老张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打听几个不认识的年轻人是谁家的后人谁家的媳妇。年轻人不认识老张,也不和老张招呼,他们挤在一堆嘻嘻哈哈。老张问一个年轻人,知道猪儿吗?年轻人搔头笑了:“还有叫这个名字?只知道家里有老人去世,该回来送一程。”</p> <p class="ql-block">  曲终人散,猪儿叔也入土为安。老张同龄的有几个没有回来,和老张一样,到远方追随儿女去了。老张知道,越往后,回乡认识的就会越少,自己的家会被荒草覆盖淹没,在自己生活几十年的老家自己会被当成外人。</p> <p class="ql-block">  老张锁好了宅院大门,背起包,向车站走去,去儿子的家,成为省城的一粒尘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