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聯姻又昨天 —我與張浩甜的廣州書畫展

梅宇國

<p class="ql-block">  今年我的最後一個展覽—-我與張教授的書畫聯展,昨天正式謝幕了。我也帶著展覽後的余緒今天踏上歸途,而剛剛開始一點一點地渺遠的昨天,也一幕一幕地在眼前浮現,催促著我以文字形式記錄下來,赤誠的坦露給同好。</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有人說,人生只是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小孩的昨天最少,而我們的昨天最多。咧,畫展一完,我不是又多了一個昨天了嗎?!人生在三萬多天的生活歷程上,我們輩的明天好像受到什麼擠壓似的,已經開始變得越來越少了,少到好像見底,由不得我們随便浪費!於是,如何讓有生之年精致些、更精彩,就變成了我們每個人面對的必修課。</p> <p class="ql-block">  下邊熱鬧的畫面,記錄著剛逝去的昨天,也許她是值得緬懷的、也許她也是一面鏡子,一面照映出自己的光采,一面也反射著自己的醜陋,鼓勵與鞭策同時作用著,以讓今天的腳步,可以更直接和自信地走向明天。</p> <p class="ql-block">從左到右:世界攝影名家梅健文、我、世界著名詩人梅振才、廣州著名書法家、教授林雅傑、教授張浩甜。</p> <p class="ql-block">  我的發言,只要是告訴大家這次自己沒有帶多少畫作,強調交流性質。自己畫畫時間也不是很長,這些作品全是疫情以後完成的。我年輕時曾在廣州地區當過老師,之前在北京展出過書法、山東展出過書法和國畫、在台山作過一個書畫大型展覽。回廣州展出純屬中西結合的國畫作品,自己有誠惶誠恐之感。</p> <p class="ql-block">  這次展覽張老師的學生特別多,展前展後張羅幫忙的。所以這次展覽的成功她們有一份大功劳。</p> <p class="ql-block">  廣州書畫專修學院院長朱仲民先生與各位嘉賓一起為畫展開幕式剪彩。</p> <p class="ql-block">  展覽由波士頓名詩人嶺南詞客朱紹昌先生二詩作代序一:遙賀廣州張浩甜、波士頓梅宇國羊城書畫聯展。</p><p class="ql-block"> 故人藝苑久飛聲,何況文名早有成。</p><p class="ql-block"> 聞道羊城書畫展,天涯頓起故園情。</p><p class="ql-block">代序二:張浩甜仁兄羊城書畫展再賦遙賀。</p><p class="ql-block"> 十年闊别久神馳,藝事遙聞萬丈飛。</p><p class="ql-block"> 陋室當年懸墨寶,蓬門今日閃淸輝。</p> <p class="ql-block">  張老師的書法,以魏碑為根基,挪入其他碑帖元素,顯現出雄強霸氣、騰挪飛躍,視覺衝擊力大,紛射整個展示空間,令人目不暇給;我的中西結合畫作,用色大膽而色彩豐富,五彩繽紛,畫面斑爛奪目,強烈的氣氛也彌漫展廳氛圍。書法墨色線條的飛揚跌宕、與畫作中西色彩融合的藝術調子互補,使展覽會場有一種美不勝收的氛圍氣息,讓觀者感嘆,沈醉在一種不一樣的美感之中。這就是這次雙人展的特色、波士頓與廣州兩地書畫交流碰撞出的令人興奮的火花。”中西合璧頌神洲”, 讓觀者發現另一種美。</p> <p class="ql-block">  我的畫作,無論材料、理念都是中西結合。西方畫材的夾克力、水彩顏料、中國水墨衝撞出來的結果,其過程结果充滿著不可預測性,色墨相融與相斥的過程與結果,變幻莫測,令人好奇與向往,一如人生的今天與明天,今天的努力、腳下步出的路子,正是通向希望的明天。這種令人對結果充滿向往的作畫方式,愉悅着作畫者的心智。</p> <p class="ql-block"> 而也正是我們廣東人創造出的所謂嶺南畫派”折衷中西, 融匯古今”的精神。廣東香港,這兩個面向西方的口岸城市,無時無刻不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與融匯,我們華僑身處西方社會,更是難逃出西方文化的圈子,西方的抽象、西方的哲學等等元素,始終作用著我們的生活、藝術的創作。只是我們自己,血液里流淌的是中華文化、儒家的哲學觀念。於是在我們創作時,受兩種文化的影響與指揮,自然也就在作品中顯示這種現象或趨向來。</p> <p class="ql-block">  西方畫壇的新潮流有所謂的”肌里畫派”, 我的作品里,就明顯有這樣的不少畫作,令人耳目一新,也許有些作品可令觀者嘆為觀止。顯然,這種畫作清新的口味,是很容易引起興趣的,也符合藝術創新的原則。這也是這次展覽,讓同行、廣東美術界人士評說”水平高”的其中一個原因。</p> <p class="ql-block">  這次二人聯展,以廣州書畫進修學院張教授出書法作品、我出畫作形式,其實我們二人都是書畫雙修者,我退休前曾在諸多大學任教中國書法課,現在作品還在波士頓代表中國書法家,參加一個名為”中日韓書法作品三人展”。張老師之前畫作也曾多次在廣州參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