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题记:赵县,古称赵州,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位于河北省中南部。 秦,置宋子县。 见于文献记载已有2500多年历史,作为郡治、州治时间长达1800多年。现有赵州桥、永通桥、柏林寺塔、陀罗尼经幢等国保文物6处、省保文物6处。拥有“赵州扇鼓”“背灯挎鼓”“范庄龙牌会”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项、市级9项。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4年12月1日。我终于走到了这座著名的桥——赵州桥。它横跨在洨河上,是一座千年古石桥,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的那篇选入小学课本里的文章《赵州桥》这样描绘到:“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直白而质朴的文字,却勾起了许多久远而温情的记忆,以为已经忘记的,却在岁月中沉淀下来,越来越淳厚、清晰。</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一次知道赵州桥是在小学的课堂上,竟然还想得起我那时候的百无聊赖或者说懒洋洋——我把这篇课文当作一篇说明文去读。是我最不喜欢的文体。于是在懒洋洋的午后,心中悄悄打着一个又一个呵欠,慢吞吞地翻开老师指定的那一页。老师说这座桥在河北省赵县,老师说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可惜那时没有听懂,因为它远不及村头简单的石灰桥来得亲切,那座桥不但连接着我家和大姑的村子(那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去处)。而且每到枯水期,大人们都会去水渠里捉鱼,而小孩子们都站在桥上,热切地盼望着自家大人捞到鱼的喜讯。那几天家家都会飘出炖鱼的香味儿,像过年一样喜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写到这里竟然咽了口水。突然就想起前几天聊到的《庄子·外篇·秋水》中的“夏虫不可以语冰,井蛙不可以语海,凡夫不可以语道”。见识确实限制了我们的认知与想象,那时候我还没有走出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我以为的世界就是我的村子和大姑家的村子,现在再想起来有些奇怪。</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庄生晓梦迷蝴蝶。</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一次以到赵州看桥的名义出行是2020年12月13--14日。是值得纪念的好日子🌺 是我到历史学院后第一次参加历史专业的调研活动,一行10人浩浩汤汤去了石家庄赵县柏林禅寺、赵州桥、正定隆兴寺、鹿泉土门关、井陉于家石头村等地调研拔尖人才教学实习实践基地。</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走出去了,才发现这是一个如此和谐有趣强大的团队。大家性情虽然各异,但凑在一起却也分外有趣:高冷范的博士生导师衣教授,冷门绝学国家项目主持人张教授。熟悉水系,研究河道治理的(不知道我是不是听错了)博士生导师吕教授。幽默睿智、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顾大师(学生评语),研究燕赵文化声音洪亮的彭老师,更有懂得好几门外语还能读希腊古语还是埃及金字塔古语的孙老师,还有从教学秘书队伍起家,读了博,主持国家社科项目的刘老师。毕业于南开大学研究家族史的范老师,同样毕业于南开大学属学院新人行列的左老师……这支团队里只有我是最”差劲儿“的一个,却也大大方方混进知识分子群里,指挥、调度,做好调研团队后勤保障工作(。ò ∀ ó。)——俨然大将一枚。我这一路最操心的就是吃什么住哪里?一路走来,团队充满了欢声笑语。导师们负责看石碑、看古董、看家谱、采访调研、慧眼识珠看宝贝,我就负责拍拍拍,吃吃吃,瞬间化身假装在认真听却总没听进耳朵里的“人生赢家”。拍的照片都笑哈哈的。也许我是这团队里最忙碌也是最开心的一个吧。</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事实证明,我们的团队所向无敌。通过这次调研和接下来的一系列活动,凝结着老师和学生们心血的调查报告集在两年后终于结集出版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回想与桥有关的经历,不禁也会想起叶嘉莹先生的灵魂发问:”聚的那一刻,生的那一段,你好好地享受了吗?“随着大师的离世,更有一种无端的情愫包围着我,弄得自己总是泪眼婆娑的。也许这是一个告别的时代了。欧阳修的“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通过叶先生的解读我忽然明白了,人要带着情谊解读诗词,这样我们会学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我们的人生吧?这样,相聚的时刻才开怀,离别的时候才洒脱,不论遇到什么,始终带着情谊和热爱奔赴前程,也许才会让这段归途显得不那么孤单和单调吧,虽然每个人最终都要学会独处,但是聚的那一刻,生的那一段,我们是快乐的,我们是享受的,也是感受到温暖的,至少在离别的时候,心就会是安然的。</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虽然,我们那年的调研,至今让我迷惑到底去了一座怎样的桥(显然是找错了地方),但没有人去追究了。就让它成为一段无法忘却的记忆吧。虽然有人真的永远离开了,但曾经的一切也激励着我带着爱与珍惜,好好的走下去。</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一次——2024年12月1日,和雨哥儿和巍哥一起走到了真的赵州桥。站在桥上,向已经走到对岸的两人挥手的瞬间,脑海里忽然又浮现出卞之琳的《断章》里的诗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到底是怎样的缘分,才让我们一个地方去了又去。</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桥看上去很普通。比我想象的宽大而长,像一道彩虹稳稳地横跨在洨河上,关键是千年以来无论地震与洪水他都稳稳站立,没有变化,让你误以为这是一座年轻的新的石拱桥。已经走到近前了,我仍然在怀疑它的真实性。</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直至看到桥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正像茅以升在课文中描述的:”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 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二龙戏水</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是呀,所有的龙都像活了一样,竟然给人一种生动而神秘的美感,给这座千年古桥增加了灵性与流动的美。</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沿着河边走过去,看到了乾隆皇帝题字的御碑。拍照时心中不禁有些感叹,乾隆皇帝真是一个旅行爱好者,足迹已经遍布每个角落了,要知道那是交通极不发达的古代呀!</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时听见巍哥喊我去拍照。真是难得这么积极主动地给我拍照片,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河岸边江泽民题字的赵州桥三字真是熠熠生辉呀。于是跑过去拍下了这张美丽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回望石桥,桥面已经被磨得光滑了,虽然走在桥面上有些打滑,但从我这个角度逆光回望,这座千年石桥更加的壮观、雄伟了,令人心中肃然起敬。</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走下石桥竟忽然哼唱起一支小时候的民谣:“赵州桥什么人儿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么人推车轧了一道沟?赵州桥鲁班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河北民歌《小放牛》的歌词,它是根据当地民间传说编成的,广泛流传到今天。其实,赵州桥并不是鲁班修建的,它的设计和主持建造者是李春。好久没有唱过这曲子了,记得最近一次就是哄雨哥儿入睡的摇篮曲了,如今他也早已成年,一晃真的过去了好多年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知道你会来,所以我会等。友友们,我在低调的河北等你😀</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茅以升是中国现代桥梁之父,他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2018年去武汉出差。我和老高、石头夜游黄鹤楼,下来就是武汉长江大桥,于是念叨着孩子们高考一定要加油,一路走去户部巷吃饭,念叨着去蹭大桥的灵气,毕竟是茅以升设计建造的嘛。结果是我和老高穿着高跟鞋走完武汉长江大桥的1637米。脚疼得要死了。回了酒店就和老高放了一浴缸的水,然后坐在缸沿上泡脚,还哇啦啦聊得挺嗨。要问后来孩子们是否沾到了灵气我不知道,反正都没考上武汉大学,哈哈。</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初再次走到武汉,拍下了这段视频。</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