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为全面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育人质量,切实把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2024年12月6日下午,宣化区财神庙街小学特邀请到张晓慧、张岩红两位河北省特级教师为老师们带来精彩的课例和独具匠心的备课指导。学校全体行政领导、语文学科教师以及宣化区第一实验小学教学领导和十位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课堂教学观摩活动。</b></p> 观摩名师课堂 领略名师风采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两节课充分展现了特级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教学技艺,让我们看到了特级教师的匠心。大德无形,大教无痕。两位老师的课堂中没有华丽的外衣,也没有所谓扣人心弦的导语,朴实自然,却又令人回味无穷。</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张晓慧</b></p><p class="ql-block"><b>阁西街小学校长 、河北省特级教师</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张晓慧老师执教的是一年级上册识字写字单元第7课《小书包》。张老师坚守着语文的精神家园,立足学情,充分挖掘教材,精心设计各环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张老师教学生字时关注汉字的特点进行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运用读图想象识字、读图联想识字、积木法识字、部首归类,举一反三、朗读法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科学有趣地分析汉字,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积极性,让儿童站在识字的中央,让汉字滋润童心,让学生感悟汉字的雅趣与真情。让观摩的老师对如何运用新教材进行有效的母语启蒙教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智慧和启发。</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张老师的字清秀、大方、气质高雅,她在黑板上写上的汉字,不仅是一个符号,更是一颗颗精神的种子,是一座座精美的汉字“建筑”。张老师结合汉字思维,培养儿童的字感,整堂课上,让积极思维活动参与到识字过程中,让汉字形神兼备,滋养童心。让我们想到了于漪老师的那句话,“语文老师就是为了传承和弘扬祖国的语言文字、中华文化而努力奋斗的”,所以,母语影响的是孩子一辈子,作为语文老师,再难再苦也要迎难而上。</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老师给语言支架,同桌交流练习说话,老师注重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不仅要学会把长话短说,还要学会把短话说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张岩红</b></p><p class="ql-block"><b>宣化区建国街小学副校长,河北省特级教师、河北省先进工作者、河北省首届学科名师。</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张岩红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借助资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篇老课文,在“双新”背景下,张老师</b> <b style="font-size:18px;">这节课带领学生们走进一处遗址,倾听了一段历史,整堂课的</b><b>设计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守正创新的典范。</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张老师守住了一个语文老师的本:对于这样一篇历史背景较为深厚的课,张老师从单元入手运用学生课前自主搜集资料,老师课上补充关键资料,课末教学生运用资料三个层级来落实单元语文要素。</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张老师守住了一个语文老师的根:张老师用语文的方式来解决语文的问题,让课堂实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效融合。整堂课上张老师用朗读、圈画、讨论、交流、想象、写作这样最朴实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表达密码,实现读者与作者的对话。</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老师沉到文本中,板书方方正正,规规矩矩,大大气气,每个字都如沐春风,她将课教到了学生身上,教到了学生心里,整堂课上得一清如水,令人回味无穷。</b></p> <p class="ql-block"><b> 这是一堂“动态生成”的课堂。老师倾听学生回答,捕捉信息,巧妙点拨,让我们看到了水到渠成的课感。如:读完圆明园毁灭一段时,老师让学生表达想法和看法。有学生回答读到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内心中充满了仇恨时,张老师这样评价:比仇恨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反思、反思再反思。听课的老师们无不佩服老师语言的高度、深度以及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渗透。</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参加本次观摩活动的教师以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态度,认真地听课,并满满地记录着本次活动课程的收获。老师们不仅看到了学生之间思维火花的激烈碰撞,更领略到名师的课堂把控能力,和专业教学研究能力。</b></p> 研海无涯 且行且思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教研是且行且思的专业成长,是心灵相契的思维碰撞。两节课后,以“‘双新’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样态”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深入开展,教务处于智主任主持了本次教研活动。</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本次教研活动采用沉浸式卷入方式,两位特级教师分别从新课标、新教材的解读与深悟,教育理念在课堂上的精准落实等方面,分享了自己对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向老师们剖析一节好课背后的“秘决”,展现出名师的风范——清简、厚实、睿智。让大家真切地感受到心之所向,行之所致,学无止境。</b></p>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两位老师与大家真诚互动,耐心解答老师们提出的关于教育教学和个人专业成长中的问题,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大家体会到原来名师成长的道路是站在儿童的视角,回归教育的根本教儿童学语文,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让课堂表现出应有的张力。</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最后王慧芳校长为本次活动作总结,王校长首先对两位老师表示感谢,叮嘱教师们要牢记“心中有课标,脑中有教材,眼中有孩子,处处有课程”,备课要有九个意识:课标意识、教材意识、单元意识、课后问题意识、目标意识、策略意识、问题意识、训练意识、板书意识,上课要力求语言准确、关注和评价学生、有效互动、智慧应对课堂生成,关注单元整体,强调系统思维;聚焦语文要素,强调目标任务;用好课后思考练习,守正语文教学的底线;情境任务驱动,突出学科实践;转变教学方式,建设课堂生态。</b></p> 结 语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专家引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师德远而学无涯,善若水需孜孜不倦,本次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让老师们学有所长,研有所得,感悟良多。老师们纷纷表示要以本次活动为契机,精研新课标,深耕新课堂,走进新教材,在学习中思考。</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听君一堂课,回来尚需下苦功,因为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拔节需要不断地历练,采他山之石以攻玉,纳百家之长以厚己,相信大家能够采撷本次活动收获,在专业成长的路上不断汲取并蓄积能量,深耕在小语的沃土上,精准施教,真正让学生处于主动学习地位,让儿童沉浸在语文学习中,在井然有序的课堂中扎扎实实读书,切切实实习得语文知识,提高学习能力,让文本中的静态语言知识,跨越为学生的动态语言经验,真正建构有价值的课堂。</b></p> <p class="ql-block"><b>摄影:张静</b></p><p class="ql-block"><b>撰稿:成玉英</b></p><p class="ql-block"><b>审核:王慧芳 于智</b></p><p class="ql-block"><b>审批:胡志强 张莉</b></p><p class="ql-block"><b>时间:2024年12月6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