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海交大,是我上初中时就听说过的一所国内挺有名的大学。那时,县中就听老师们说:我校只有陈俊考上了北京大学,在河北工作,还有一位同学江民繁考上了复旦大学,也在上海工作。后来,我初中毕业,进了九江师范学校。由于自己天资不足、勤奋不够,没有机会考上大学。但对别人上名牌大学,心里还是挺羡慕的。</p><p class="ql-block"> 这次到上海,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参观了校内教学楼、办公室、各院系的建筑设施和校园各处景点。上世纪五十初年代,江泽民同志考上了上海交大,还到苏联留过学。他曾任上海市长、市委书记,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还是上海交大的老校友。</p><p class="ql-block"> 在交大老校区,我们还看到了钱学森同志资助的校图书馆。钱学森,出生于上海,也是交大的老校友,是中国著名的航天科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他还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家,他为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作出了历史性的杰出贡献。</p><p class="ql-block"> 在学校广场上矗立着一座庆祝建校百年的纪念碑,上面镌刻着江泽民同志在百年建校庆典前的题词:“继往开来勇攀高峰,把交通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当我们转到纪念碑后面的第二排长长的老建筑群时,发现其中有一座不同凡响的三层欧式建筑,中间大门上方铸有“工程馆”三个硃红的大字。</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建校初期,老一辈交大创建者筹资建立的工程馆。工程馆诞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现在傲然矗立九十余载,是名符其实的工程师的摇篮。走进里面宽敞的过道,两边有介绍建馆的专题文字、图片展的版面。主题词是:“知行安泰 纵横前行 ”,内容有:孙科、黎照寰两位校长的图片、文字的简介。孙科校长(1928一1930年在任)。黎照寰校长(1930一1944年在任)。1926年,在学校30周年时,众多新老校友热心筹得了部分款项,但离建馆所需要资金尚有缺口。1930年,时任铁道部长孙科任校长,有感于培养工程人才对于国家的重要,决心设法早日建成工程馆,于是费尽周折,从铁道部筹得一笔款项,并聘请著名建筑师邬达克设计。</p><p class="ql-block"> 在“培养英才的摇篮”的展版图片、文字中,工程馆纪录了近现代工科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在这座以机械、机电工程为主教学楼里,涌现一批批心怀国家、不负韶华的有志学子。著名校友江泽民、钱学森、张光斗等学子在此楼内做过许多试验,听过许多教授的讲课。</p><p class="ql-block"> 1930年12月20日,学校举行工程馆破土动工典礼,时任校长黎照寰执锄。工程馆造型平实,细部简约、外墙饰肋钢纤的装饰肋,采取竖线条划分,富有动感、有视觉延伸的效果,渐进形的衬框门廊相立衬映,厚重中又不失轻盈,敦实中又见英挺。建筑手笔多有独到之处,使工程馆的外观与其名称十分相称。</p><p class="ql-block"> 从建筑艺术价值上看,它在上海近代建筑史上有着显著的地位,是艺术装饰风格的早期代表。</p><p class="ql-block"> 在工程馆左侧有一座玻璃门面装饰的老式建筑,它就是建于一九三〇年的俗称“玻璃房子”。此房子原为铁木工厂,前校长孙科为其题名,建筑面积共九百五十六平方米。建国初期为材料力学实验室,后为机器人研究所和CIMS实验室。裸露在右侧的基石外面刻有“铁木工厂旧址 中华民国十九年二月 校长 孙科 ”。</p><p class="ql-block"> 在上海交大校里一处又一处的近代建筑群里,我们转了又转,反复观察。这些老式建筑无论建筑面积大小,都具有上海老式中西合壁的建筑特色。这些楼房设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气势恢宏、风格独特、经久耐看。这些建筑虽历经百年风雨岁月,但却设计风格犹存。</p><p class="ql-block"> 我们到学校运动场上时,己是下午三时半,我们观看了环运动场跑道上的师生们长跑锻练,以及足球、兰球场上的比赛。心想,我们年轻时,也经历了同样的学生时期,却是那个年代里,不知不觉中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年华。</p><p class="ql-block"> 走出运动场,我们来到东边的宽广草坪区,可惜四周有钢丝网围拦,没有进入实地体验。在草坪四周是高大的香樟树、银杏树,校园的横竖通道两旁是高大的梧桐树,只有极少的树叶挂在树梢上。冬天的草坪依仍绿草茵茵,但是银杏枝叶光里透,随风飘落满地黄。</p><p class="ql-block"> 校园的南边一隅,有两棵红叶树丛之中就是上海交大的烈士陵园。交大学生史霄雯、穆汉祥二烈士就是在上海解放前夕,参加交大学生保护上海,保护学校的革命斗争中英勇牺牲。在一九四九年五月廿日交通大学师生为俩位同学立碑纪念。让上海交大的一代代莘莘学子永远记住烈士的英名。</p><p class="ql-block"> 来自江西的这些普通都昌人,庄重地赡仰烈士陵园纪念碑,心中充满着崇敬之意。我们也和许多来到上海交大的游客一样,向烈士纪念碑献上自己带来的鲜花或水果,并深深地向烈士纪念碑三躹躬。尔后,我们离开了上海交大美丽的校园。</p><p class="ql-block"> 上海交大的参观之行,时间虽然只有三个多小时,但给我们却留下了永难磨灭的永久记忆。</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