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们 这 一 辈

林墨艺术(拒闲聊

<p class="ql-block">几天来,陆陆续续拜读了《张庸文学艺术作品选》样稿中多篇文章,书中真实而清晰的人和事让人倍感亲切,感慨万千。画里话外既见到了熟悉的面容,又感有些陌生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几番风雨几度春秋。几年,几十年,一些令人难以忘怀的生活墨迹,在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里,让作者绘出了精彩绝伦的章页。特别是那篇《难以忘怀的记忆》如同涟漪勾起了我无限的追忆……</p> <p class="ql-block">我和华忠是1975年同时下乡的,我在禹谟区禹谟公社沙坝大队知青点,何华忠在岩孔箐口干田沟知青点。</p><p class="ql-block">张庸兄弟和华忠都是岩孔区的知青(当年他们不认识,之后一段时间也没有交集),上面那老张照片就是当年他们岩孔区知青参加全县知识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记得,1975年8月的一天,金沙县城体育场(如今的鼓韵广场)锣鼓宣天人山人海。来自城关各学校的初高中毕业生,胸佩红花身背统一背包,排着整齐而有序的队伍聚集在一辆辆贴着“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大红标语解放牌货车旁。</p> <p class="ql-block">喇叭里“世界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希望都寄托在你们身上……”。歌声燎亮而铿锵,恰似在为我们这些知青奔赴广阔天地的激情鼓掌。一个个家庭中亲人们双双饱含泪花的目光,一幕幕千叮咛万嘱咐临行前的担心和教导,还真让人有了一些不舍和惆怅,谁知车轮一动,以后脚下的路究竟有多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李菊梅老师夫妇与儿子瞻仰毛主席故居</span></p> <p class="ql-block">随着岁月的洗礼,几番风雨几度春秋。广阔天地里成长的我们都各自奔向了不同的岗位,人生轨迹中有很多缘份,我和华忠成了夫妇、同事,张兄弟和我爱人又走进同一战壕,后来工作在同一个办公室,这也许就是人们所说的缘分吧!</p><p class="ql-block">这张化了妆的照片,是我被从三中抽上来和他们代表教育</p> <p class="ql-block">系统一起参加1990年金沙县委宣传部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69周年文艺汇演的部分人员的纪念照。时光飞逝,转眼间当年照片里的俊男靓女们已有7个离开了我们,其余的今非昔比已全是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老人了。</p> <p class="ql-block">岁月悠悠青春已过,但生命的美丽和风采,早已定格在我们那难忘的站台。发黄的老照片纪录了生活中太多太多的传奇色彩。</p><p class="ql-block">忆往昔,我们当年青春无悔!</p><p class="ql-block">看今朝,人生舞台上,我们又将展现出夕阳下更多优雅的光彩!</p><p class="ql-block"> 2022.10.</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87mbe73" target="_blank">重阳年年有 今年最不同</a></p> 多彩的退休生活 <p class="ql-block">李菊梅老师的晚年生活之一</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3x3424" target="_blank">平淡人生 青春无悔</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8bxaa4u" target="_blank">短暂的知青生活 难忘的岁月记忆</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