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洛邑古城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九都路柳林街口,是一个集游、玩、吃、住、购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旅游观光区。洛邑古城创建于西周初年,是洛阳古时的旧称,历经十三朝古都,被誉为文化圣城。景区总面积为2平方千米,总规划面积约0.91平方千米,包含多个历史时期的保护建筑,如文峰塔、河南府文庙、妥灵宫、四眼井、金元古城墙遗址等,洛邑古城以唐、宋、元、明、清、民国各时期的建筑风格为建设主基调,结合旅游、餐饮、住宿、娱乐等综合业态,形成了一个历史文化古城。景区内的文峰塔是标志性建筑,周围有许多仿古建筑和店铺,形成了独特的古风商业园区13。截至2024年8月,洛邑古城已接待游客超过4000余万人次,洛邑古城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还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河南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老君山(The Laojun Mountain),“天下无双圣境,世界第一仙山”。位于十三朝古都洛阳的栾川县县城东南三千米处。是秦岭余脉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海拔2200米,原名景室山。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人文历史,是道教中历史最长的山脉。春秋时期,被公认为道教始祖的老子李耳到此归隐修炼,使之成为“道源”(道教起源地)和“祖庭”(祖师之庭)。北魏始于其上建老君庙以纪念。唐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派尉迟敬德重修景室山铁顶老君庙,并赐名为“老君山”。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明神宗诏谕老君山为“天下名山”,并发帑金建殿,成为是历史上唯一被皇封为“天下名山”的中国山脉。老君山景观区6处、有景点179个,太清宫、十方院、灵官殿、淋醋殿、牧羊圈、救苦殿、传经楼、观音殿、三清殿、老君庙等庙宇16处。马鬃岭南侧有三千余亩石林景观对游人开放,被地质学者称为“北国石林”。老君山现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中国北方道教信众拜谒圣地,中原山水文化杰出代表。2014年,老君山老子铜像被世界基尼斯总部输录为 “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世界最高的老子铜像”。亦是当代仙侠影视剧热门取景地,《诛仙·青云志》《天乩之天帝传说》等皆曾于此取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老君山(The Laojun Mountain),“天下无双圣境,世界第一仙山”。位于十三朝古都洛阳的栾川县县城东南三千米处。是秦岭余脉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海拔2200米,原名景室山。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人文历史,是道教中历史最长的山脉。春秋时期,被公认为道教始祖的老子李耳到此归隐修炼,使之成为“道源”(道教起源地)和“祖庭”(祖师之庭)。北魏始于其上建老君庙以纪念。唐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派尉迟敬德重修景室山铁顶老君庙,并赐名为“老君山”。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明神宗诏谕老君山为“天下名山”,并发帑金建殿,成为是历史上唯一被皇封为“天下名山”的中国山脉。老君山景观区6处、有景点179个,太清宫、十方院、灵官殿、淋醋殿、牧羊圈、救苦殿、传经楼、观音殿、三清殿、老君庙等庙宇16处。马鬃岭南侧有三千余亩石林景观对游人开放,被地质学者称为“北国石林”。老君山现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中国北方道教信众拜谒圣地,中原山水文化杰出代表。2014年,老君山老子铜像被世界基尼斯总部输录为 “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世界最高的老子铜像”。亦是当代仙侠影视剧热门取景地,《诛仙·青云志》《天乩之天帝传说》等皆曾于此取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洛阳水席是洛阳一带特有的传统名宴,属于豫菜系,它始于唐代,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迄今保留下来的历史最久远的名宴之一。下面是对洛阳水席的详细介绍:“水席”有两个含义:一是全部热菜都有汤,即热菜中菜菜见汤,汤汤水水,丰富多样;二是热菜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像流水随注相角一样不断地更新,上菜如行云流水。洛阳水席的起源与洛阳的地理气候密切相关。洛阳四面环山(也有说法为三面环山),雨水稀少,气候干燥寒冷,民间饮食多用汤类,喜欢酸辣以抵御干燥寒冷。当地习惯使用淀粉、莲菜、山药、萝卜、白菜等制作经济实惠、汤水丰盛的宴席,就连王公贵戚也习惯把主副食品放在一起烹制,久而久之逐步创造出了极富地方特色的洛阳水席,并逐渐形成“酸辣味殊,清爽利口”的风味。洛阳水席全席共设24道菜,包括8个冷盘、4个大件(也称为4镇桌)、8个中件、4个压桌菜,冷热、荤素、甜咸、酸辣兼而有之。上菜顺序极为考究:冷盘:先上8个冷盘作为下酒菜,每碟是荤素三拼,一共16样。大件与中件:待客人酒过三巡,再上热菜。首先上4大件热菜,每上一道大件,跟上两道中件(也叫陪衬菜或调味菜),美其名曰“带子上朝”。压桌菜:最后上4道压桌菜,其中有一道鸡蛋汤,又称送客汤,以示全席已经上满。牡丹燕菜:原名“假燕菜”,因武则天而改名。相传武则天称帝后,洛阳百姓将关外长出的一超级巨大白萝卜当作宝贝献给了女皇。御厨们将众多山珍海味和加工后的萝卜混在一起烹制,武则天品尝后喜笑颜开,发现味道不输给平日滋补的极品燕窝。从此,这一锅乱炖的萝卜宴被赐名“假燕菜”。后来,在一次宴席上,名厨用鸡蛋精心制作了一朵牡丹花放在燕菜上,周总理看了非常高兴,说“洛阳牡丹甲天下,菜中也开牡丹花”,从此“假燕菜”便改称“牡丹燕菜”。葱扒虎头鲤:鲤鱼以孟津黄河所产的长须鲤鱼为上品,装盘作张口昂首上扑状。鱼头所向必是上座的尊者、长者,或贵朋,由坐在上座的人先动筷子,表示一种尊敬和礼貌。云罩腐乳肉:相传当年武则天所生四子皆令她不满,唯独对太平公主颇为赏心。后来太平嫁给薛绍为妻,送女儿出嫁时武氏以自己的乳汁涂于肉上叫女儿吃下,让女儿莫忘了老娘的一片心。此外,还有海米升百彩、燕菜、快三样、五柳鱼、鱼仁、鸡丁、爆鹤脯、鱼翅插花、金猴探海、开鱿争春、碧波伞丸(丸子)等菜品,每一道菜都有一个传说故事。洛阳水席以其精美的造型、丰富的品种和严格的菜序,令人耳目一新,事之不忘。它不仅是洛阳地区各类宴席中的上乘之选,用以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还与洛阳的传统牡丹花会和古老的龙门石窟并称为洛阳的三大独特风情,成为这座古都的骄傲所在。2008年,洛阳水席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如果您有机会来洛阳,一定不要错过这道传统名宴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少林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为了安顿印度高僧跋陀而兴建的一座寺院。因其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少林寺不仅是禅宗的发祥地,还是中国功夫的发祥地,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功夫以其独特的武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2010年8月,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在内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现任方丈是曹洞正宗第47世、第33代嗣祖沙门释永信。释永信方丈自1981年进入少林寺以来,全面主持寺院事务,并带领少林僧团进行佛法传播和文化交流,为少林寺的发展和少林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此外,少林寺在历史上曾多次参与战争并屡建功勋,明朝时期更是成为皇家门堂,多次奉诏组成少林僧兵参与护国战争,赢得了“誉满天下,威震华夏”的美誉。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多次拨款维修,使少林寺重振雄风,特别是1982年电影《少林寺》的上映,使少林寺和少林功夫风靡世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少林功夫表演:</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