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客家第一村——龙南关西围,燕翼围, 乌石围

控江老丁

<p class="ql-block">这里是世界客家第一村——醒目的宣传牌匾上赫然写着“世界客家第一村”。走进这片土地,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了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这块大石头不仅是关西园的标志,更承载着无数游客的美好回忆。四周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一个农家小院映入眼帘,竹篱笆围起的小园子里挂满了各种蔬菜果实,上方悬挂着红纸黑字的对联,“关西围”。这里不仅是一个农家小院,更是客家文化的一个缩影。走进小院,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泥土香和饭菜香,让人倍感温馨。</p> <p class="ql-block">一扇展示古代建筑风格的大门出现在眼前,那厚重的木门仿佛诉说着过往的故事。门上的雕刻精美绝伦,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匠人的智慧与匠心。站在这扇大门前,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遥远的时代,感受到了古人的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世界围屋地图,标记了客家人在世界各地的散落地。</p> <p class="ql-block">首先感受夯土迷宫很有趣。弯弯曲曲、困难重重,只为寻找正确的出路。关西围如果像迷宫一样,古代有没有迷宫?没想到竟然藏在这些地方。</p> <p class="ql-block">关西围景区的入口处,三个大字“关西围”以金色字体醒目地立于门头上方,并配有一卡通形象作为点缀。走进这里,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每一步都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关西围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了解客家文化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关西围景区位于龙南市关西镇境内,景区内有关西新围,西昌围,鹏皋围,田心围,圳下围,大书房等六座古围,其中核心景点关西新围始建于清嘉庆三年,竣工于清道光七年,迄今己有200多年历史。关西新围呈长方形,主体建筑长83.54米,宽92.16米,高10米,厚壁1米,整个围屋占地面积7426平方米,建筑面积11477平方米。关西新围是关西富商徐名均所建,据说花了二十九年才建成,共有二百八十二间房,仅是烧制建围屋所用的砖瓦就花了十九年的时间。关西新围与旁边徐家祖辈修建的老围“西昌围”相对映,因此被称为“新围”。围屋墙体用三合土夯筑而成,四角建有炮楼4座,墙上有许多炮孔和梅花枪眼,整个防御系统极为严密。其整体结构像个巨大的″国″字,被誉为"东方的古罗马城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方形围屋,创造了吉尼斯记录。关西围的建筑风格独特,充满了客家文化的魅力,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透露着历史的厚重感。走进关西围,就像走进了一个迷宫,曲径通幽,圆形拱门一个接一个——</p> <p class="ql-block">一个古色古香的大门入口吸引了我的目光,上方悬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关西新围”,两侧各有一副对联。走进这里,仿佛进入了一个宁静的世界,远离了尘世的喧嚣。这里的每一处景致都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梅花书院的景象让我驻足良久,这里的每一处建筑都充满了诗意,仿佛每一块砖石都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梅花书院不仅是一个学习的场所,更是一个心灵的港湾。</p> <p class="ql-block">一个古色古香的大厅内部场景展现在眼前,中央悬挂着一块牌匾,“进士”的字样清晰可见,两侧则挂着红灯笼增添喜庆气氛。站在这里,仿佛能感受到古代学子们刻苦攻读、追求功名的决心与毅力。这里的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传统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古宅内部的一角,庭院与传统家具的完美结合,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气息。这里的每一处设计都充满了智慧与美感,仿佛能让人暂时忘却外界的纷扰,享受片刻的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一条狭窄的小巷子,两侧都是传统的民居建筑,小路是由鹅卵石铺就而成。走在这样的小巷中,仿佛能听到历史的脚步声,感受到时光的流转。这里的每一处景致都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让人倍感亲切。另据说这一围的道路基本上是当时下人走的道路,徐老四为了防止下人偷懒,特意铺的路。当时都是穿布鞋,鞋底较薄,踩在鹅卵石铺的道路会格外硌脚,下人们就会加快脚步。佩服徐老四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围屋主体建筑有大小房屋124间,分为下厅、前厅、中厅、上厅,集家、祠、堡三大功能为一体。百余间房屋布局合理,结构严谨有序。无论是采光、通风还是排污都考虑得十分周到,且还具有安全防卫、防风抗震和冬暖夏凉等功能。</p> <p class="ql-block">这座城墙上布满了岁月留下的痕迹,砖石已经风化剥落,显示出历史沧桑之感。站在这里,仿佛能感受到古城的脉搏,听到历史的回响。这座城墙不仅是城市的守护者,更是历史的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西昌围俗称“老围”,位于关西镇关西村,始建于明末清初,是关西新围创建人徐名均(俗称“徐老四”)的祖居地,是其祖辈、父辈及其兄弟们逐渐建起来的一座不规则形围屋,位于关西新围的东北部,直线距离不到500米,故又名“老围”。</p> <p class="ql-block">关西新围的建筑风格独特,每一砖每一瓦都凝聚着客家人的智慧与汗水。</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每一栋建筑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每一处景致都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走进这里,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客家人的智慧与勤劳。关西新围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了解客家文化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龙南太平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石拱桥,位于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杨村镇北面的太平江上‌。</p> <p class="ql-block">太平桥最早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由南赣巡抚王守仁(王阳明)为纪念平定“三浰”之乱而建,寓意“四方平安,天下太平”‌——。现存桥梁为清嘉庆年间(1796年)由赖氏宗亲选址重建‌!</p> <p class="ql-block">太平桥为两孔三墩、四拱双层重叠组合的石拱桥,全长50米,面宽4米,通高约17.2米——</p><p class="ql-block">桥体造型奇特,上层是砖木结构的四通梁亭,下层为石拱结构,两层之间形成“品”字形结构‌。桥上有四通凉亭,方便行人览胜和憩息。</p> <p class="ql-block">燕翼围位于龙南市杨村镇圩镇中心鲤鱼寨下,始建于清顺治七年(1650年),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竣工,为杨村富户赖福之所建。燕翼围高14.3米,墙厚1.45米,长41.5米,宽31.8米,外墙厚实坚固、笔直矗立,如千仞陡壁。</p> <p class="ql-block">墙上布满火枪眼,东南西北四座炮阁交相呼应,可形成无射击死角的火力网。进围内须经过围门,围门设有外铁门,中闸门和内木门,只要围门一关,外人莫想进来。楼上有米仓,院内有水井。相传,墙面是用糯米粉、红糖和蛋清搅和粉刷上去,没东西吃时,可剥下来用水煮充饥。</p> <p class="ql-block">乌石围,位于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市杨村镇,系赖景星所建,因围屋门前有一块状似蟾蜍的乌石得名,是赣南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围屋。始建于明代万历十年(1583年),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完工,历时28年。</p> <p class="ql-block">乌石围位于杨村乌石村,又称盘石围,始建于明代万历十年(1582年)。</p><p class="ql-block">乌石围占地约4500平方米,围屋正面长约60米,至后围圆形底部约70米,围墙高约8米,分2—3层楼。围屋正面左右两角对称,建有高达15米的方形炮楼,炮楼的四面墙上分布许多枪眼和炮洞,围屋坚固异常,具有较强的防御能力。</p> <p class="ql-block">乌石围外墙和角堡构造十分坚固,墙厚90至60厘米,使用卵石、片石砌筑外壁,用土坯砖砌筑内壁。围墙高约9米,周围设四个炮楼,围前有禾坪、照壁及日月形池塘。围内木刻、砖雕、山墙做工精美,屋脊翘角上的狮、象灰塑栩栩如生,无论围屋的建构方法还是装饰手法都带有赣派建筑风格,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龙南围屋集家、祠、堡于一体,住在围内的居民,都是某一个共同祖先的后裔。围屋内的人相见。互以宗亲长幼相称。因此,围屋的第二大特点,就是“血缘性”。维持这种血脉关系的纽带,便是每年定时进行敬宗祭祖活动,故围屋内必设有“祖堂”这一公共建筑。围内实行族长管理制,统一管理围内诸如交通、卫生、排水、纠纷等。他们平时各为家政,祭祖行礼时,便是一个大家庭,遇到外敌入侵,则整个围民又是一个统一的战斗集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