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蜀第一的青城山

复丁

<p class="ql-block">  可不是开玩笑,“青城山”这三个字深深地刻进了我的脑海里,还是1993年的事情。那一年国内热播港版电视连续剧《新白娘子传奇》,其中的插曲《青城山下白素贞》也随之传遍大街小巷,我特别喜欢这首歌曲,总跟着哼唱。现如今,30多年都过去了,只要这首歌曲的音乐响起,我还会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那时我曾想,令人恐惧的一条白色大长虫,竟能在青城山修炼成了活脱脱的一个倾国倾城的大美人,那青城山一定是一个极其富有仙灵之气的所在。说起青城山,绝大多数人都知道,是古今有名的地方。现在就更了不得了,它有着道教全真龙门派圣地、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十大洞天之一、五大仙山之一和成都十景之一等“头衔”,是世界文化遗产,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老早,我就有“问道青城山”之意,只是没得机会。今年11月5日,我才心愿得遂。应该说,去自己一直想去的地方旅行,实际就是一种“圆梦”之旅,兴致会更高的。早饭后,我们从都江堰市出发,感觉没有多大一会儿时间,就到了青城山景区的新山门。新山门是一座双层歇山顶状的大牌楼,古色古香,俊朗挺拔,其上有“青城乐道”四个字。牌楼两侧有白墙黑顶的两层建筑,而建筑的前后点缀着葱郁的绿树,构成了一幅很受看且令人感到舒适的画面。进入新山门,导游领我们登上了景区内的观光电瓶车,沿着两侧有绿草有大树的林间路,向老山门方向走去。当然,路上也有一些三五成群的游客,步行前往老山门。要说,暮秋当时,在北方已经是一派萧瑟景象了,可是青城山景区里依然葱绿处处,宛如春夏,只是鲜花没有春夏时多而已。或许就是草木葱绿的缘故吧,我感觉这里还真有灵气。</p> <p class="ql-block">  很快,电瓶车停靠在停车点,我们都下了车。从停车点到老山门,还有一段路需要我们步行。说说笑笑,我们来到了“西蜀第一山”牌坊前。这个牌坊全是木头的,看上去非常的质朴、简洁,还有些古朴,当然说陈旧也行。上有对联一副:“看三十六峰雨晴浓淡无章画;有百零八景行吟顾步少陵诗”。 据说,这副对联出自清代诗人王士禛的诗句,一方面表达了他对青城山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意,另一方面表达了他游青城山时吟诵古诗古词的雅士情怀。这副对联也直白地告诉我们,青城山有36座山峰、108处胜景,不过没有提及还有72洞。我还想呢,青城山的洞也很重要,特别是应该找到白蛇白娘子修炼成仙的那个洞,研究一下开发成景点,估计肯定能吸引不老少的人前去游览。</p> 在老山门边上,有一个古色古香的道观,叫建福宫,坐落在丈人峰下高大树木的林子中,光看宫门就很有气势。据说,建福宫是五岳丈人宁封子的修道处,创建于唐代开元十二年(724),那时叫丈人观,宋代改名“会庆建福宫”。现仅存两院三殿,均为清代光绪十四年(1888)重修。我们步入宫内,但见院落清新幽雅,配以假山,点缀亭台,宛如仙宫,再看殿宇金碧辉煌,灵光灼灼,蔚为壮观。进入第一殿我拜了拜慈航真人;进入第二殿我拜了拜宁封真君和杜光庭,杜光庭是唐代著名道士,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道教经文;进入第三殿(后殿)我拜了拜太上老君、东华帝君及华阳真人王玄甫和道教全真派的创立者王重阳。听说,建福宫里有一副394字的对联,被誉为“青城一绝”。可是我只顾拜神仙了,没有看见这副对联,不能不说留下了遗憾。 <p class="ql-block">  青城山的老山门,古朴壮观,飞檐翘角,还真有欲飞如仙之灵动神姿。我认为,进入老山门,才算到了真正的神仙之地了。据说青城山古名为天苍山,又据说轩辕黄帝走遍五岳,将天苍山封为“五岳丈人”,所以又叫丈人山。因为丈人山周身常年青翠,状若城廓,唐朝皇帝便颁诏改其名为“青城山”,还据说至今山上保留着这份诏书的全文。老山门的门前柱子上有一副对联,内容为“我爱阴符三百字,谁留清气一山幽”;门内迎面墙壁上刻有张爱萍将军提句,即“青城山幽子规啼”;门后有“青城天下幽”的横匾,高悬门上。不得不说,这联、句、匾,都强调一个“幽”字,既为青城山的老山门增辉添色,也尽显了青城山是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p> 进得老山门后,青城山就有坡要爬了。但我们是兴致极好的,立马就进入青山茂林,目见翠绿的芳草,感受清新的空气,还有林间特有的那种袅袅清香,自然而然也就融入到大自然之中。依我的感觉,可以印证“青城天下幽”,绝非浪得其名,因为时而能听见鸟的啾啾啼鸣和溪水的潺潺之声,即便是山路上有很多的游客,也难以掩盖这诱人的鸟鸣和溪音。我依稀记起了宋代白逊的《游青城山》:“青城山中云茫茫,龙车问道来轩皇”,这句诗通过描绘云雾缭绕青城山和传说中仙人驾龙车来访青城山的梦幻般的场景,来突显青城山的幽静与神秘,我也突然体会到这诗句中的秒中之妙。看来这“读书”还真得与“行路”结合起来,否则有些书中之意可能一辈子都感悟不出来。 <p class="ql-block">  我用“鸟鸣”和“溪音”,来衬托“青城天下幽”的应有之意,并非想象。这不是吗,在我们行走的山路左侧,就出现了山水溪流。看那清凌凌的山水,化作涓涓细流,顺山坡欢快地奔下,还在一个小小陡坡之处又化作小小的瀑布,而正是那小小的落差,让那潺潺的水声放大了悦耳的音量,可谓声声入耳矣。我不得不想,幽者,幽静也。“幽静”的意思就是指清幽寂静。据说幽静这个词,出自战国时期楚国宋玉的《神女赋》,形容一个地方非常安静,没有喧嚣和嘈杂。现在我理解,幽静光是没有喧嚣和嘈杂,不那么准确,而是没有人为的喧嚣和嘈杂才正确。所以,瀑布哗哗落水之处和晨昏群鸟争鸣之地,都可称是幽静所在。要不,可就真的少了许多诗情画意啦。青城山水化溪流,一路歌唱一路走。老翁闻听叹幽静,正是仙家所欲求。就是嘛,过去宫观寺庙等,本都选择幽静之地,便于清心修行,便于沟通神灵。可是如今一搞商业化,有些宫观寺庙等幽静之处,竟然成了“繁华闹市”了,坐地“化缘”,盆满钵满。</p> 我们经青城仙馆继续上行,不一会儿就来到月城湖畔。在青城山的自然景观里,湖泊当然是必不可缺的,月城湖也是青城山中的一个重要景点,清澈的碧水,围以幽静的山谷,可谓山水相连,山清水秀,而湖水与密林又相依相偎,相映成趣……这里显得格外的幽静,如果说这附近真的隐藏着什么神仙,我反正会相信,会前去拜访。就算没有遇见神仙,那也会有一种毕竟游了仙境的满足感。初来青城山,顿感有神仙。仙家居何处,月城湖岸边。实际上,月城湖并不大,水面约24000平方米。湖水源自青城第一峰的清溪水,在此汇成了一个山间的小湖。传说,唐代著名的道士张道陵曾在这附近的洞中修炼,留下了“月城洞天”之美名。我们在月城湖边乘上了开往对岸的游船,游船行进平稳舒缓,几乎悄无声息,能使人既静心又静气,而眼前那湖光山色和两岸美丽风景让人赏之如含怡,加上那清风拂面的感觉令人惬意至极。 也就3分钟左右,我们到岸了,向上走了不远,到了慈云阁。慈云阁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介绍说,慈云阁始建于唐代,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现在的建筑主要建于明代和清代。我是万万没有想到,在这以道教圣地而闻名华夏的青城山里,还有这么一座古老的佛教建筑。慈云阁的建筑风格,典雅庄重,恢宏大气,外观为三层木结构,内部则为石木结构。山门上悬挂三块匾额,中间是“慈云阁”,两旁分别是“普渡众生”和“国泰民安”,劵门中间的楹联,书写着“观大面丽如彩凤,望上清秀若云龙”。阁内供奉的是观音菩萨,游客很多,香火也十分旺盛。慈云阁是青城山佛教信仰的中心之一。介绍说,从慈云阁上俯瞰,可以看到青城山的美丽景色,包括山峰、峡谷、溪流和古村落等等,可惜当天是个阴天,山间隐隐被雾气笼罩,我只看见了笼罩在雾气中的山峰和峡谷的模糊影子,像溪流和古村落等等,楞是没有看见。 <p class="ql-block">  我似乎记得,路过了一座写有 “大道无为”的小石桥,又爬了一些台阶,上清宫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上清宫是青城山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门楼匾额上的“上清宫”三个正楷字,清朗规矩,落款为蒋中正,是1940年蒋介石亲笔题写的,彰显了上清宫在道教中的尊贵地位。大门两旁有于右任题联一副,联曰:“于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待圣人”。据说,这个上清宫始建于晋代,现存的殿宇则建于清代同治年间(1862—1874年)。进入上清宫,我才见这是一个很大的院落,主要建筑包括老君殿、三清殿、道德经堂、文武殿和玉皇殿等。这里供奉着多位道教神祇,有太上老君、纯阳祖师、三丰祖师、文圣孔子、武圣关羽、三清神和十二金仙等,充分体现了道教海纳天下圣贤而封神的机制和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宫内还有被传为麻姑浴丹处的麻姑池,以及鸳鸯井等名胜古迹。</p> <p class="ql-block">  穿过上清宫,我们继续沿着山间的路,向上攀爬。终归是处于山的更高处,从树木较为稀疏的地方,可以尽情放眼而望,不过山峦起伏,锁于雾中,也只能看见雄伟壮观的山峦轮廓。路上有一座木亭,说其古朴,不如说其破旧,开始我以为就是一座供游客小憩之所,可是见了旁边的牌子才知晓,这是青城山有名的圣灯亭,是古往今来游客夜观圣灯的最佳地点。何为圣灯?圣灯又称佛灯或神灯,是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表现为闪烁变幻的光点,飘荡山间,有时竟多达成百上千,形成一种壮观且神秘的景象。据说,在青城山、峨眉山和庐山等地,每逢雨后天晴的夏日夜晚,就会出现,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往探秘。关于圣灯现象的成因,有多种解释:一是磷火说,认为是山中的磷质或含磷地层释放出来的含磷物质在空中自燃造成的,可磷火通常贴近地面,光亮较弱,难以解释清晰地出现在高海拔地区。二是萤火虫说,认为是由一群萤火虫飞舞造成的,却无法完全解释这现象是出现在特定时间和地点,还很有规律性。三是折射说,认为是山下灯光的折射或星光在水田里的反射,也难以解释它显现在特定时间和地点。这种现象至今没有完美的解释,自然而然给青城山添加了神秘色彩,也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使这个地方成为了旅游胜地。我们没有看见这个神秘现象,因为这时是晚秋,既非夏夜也非雨后天晴。可欣喜的是,在此我们在路边摊儿上,买了几个据说是来自西藏高原的雪莲果,水分充足,清甜可口,我可是第一次品尝,算是意外收获吧。</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石径继续前行,不一会儿就到了大赤天宫。从下向上正面观之,宫门挺拔俊朗,巍峨壮观,翘檐飞角,古朴仙然。门上“大赤天宫”的匾额之上,还有一匾额上书“高台圣迹”,门前有对联两副,前联是“大道千年百派由来尊老子,高台万仞诸峰罗列似儿孙”,后联曰“放眼众峰低张袖平妆岷岭雪,举头双阙近剪云散作锦江烟”。大赤天宫又叫太极宫,传说是太清道德天尊居住的仙境,也是太清道德天尊修行的道场。太清道德天尊是公认的道教的始祖,也叫太上老君。大赤天宫是老君阁建筑群的一部分,其建筑规模不大,而四周则草木茂盛,古树参天,森森然也。一看便知,此处幽深寂静,一定是一个修身养性的极好地方。</p> 我们游览大赤天宫之后,沿着道路前行,在距离大赤天宫不远的地方,便是青城山的东华殿,这里也是青城山的重要景点之一。东华殿也属于老君阁建筑群的一部分,建筑风格古色古香,整体环境清静幽寂。殿内供奉着东华帝君、正阳祖师钟离权和纯阳祖师吕洞宾。东华帝君在道教中是全真道的始祖,是“北五祖”之一,据说他在神界的辈分和地位都高于玉皇大帝。东华帝君师承老子的弟子尹喜与西王母,并传授道法给钟离权,钟离权再传授给吕洞宾,吕洞宾又传授给刘海蟾,刘海蟾再传授给王重阳。因此,东华帝君被认为是全真教的直接嗣续者,由此显示了全真教正宗的传法法统。有人说,在东华殿敬上三柱香,祈福消灾,特别的灵验。 东华殿背后就是老君阁了。老君阁坐落在海拔有1260米的青城山最高点,而老君阁本身则高达33米,所以老君阁才是青城山的最高点,“高山绝顶我为峰”嘛。老君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道教建筑,据说始建于唐代,历经多次修缮,如今我们见到的是以清代建的为版本,于1992年重建的。老君阁占地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整个建筑以黄色为主色调,外观古朴典雅,给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感觉。老君阁的内部布局分为前殿、中殿和后殿三个部分。前殿供奉的是老君的神像,中殿供奉的是三清的神像,而后殿供奉的则是道教众多的神仙。老君阁不仅是青城山的核心景点,也是中国道教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我看老君阁,既有高耸挺拔的气度,又有神秘庄严的神韵,巍巍然犹如接天的宝塔,屹立于天地之间。若抬头望之,这座巍峨的六层楼阁式建筑,让人能感受到冲天的气势,彰显着“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意境。老君阁里拜老君,默言敬仙拳拳心。不辞山高路远长,如梦似幻或全真。 拜罢老君阁,我们在老君阁开放着的那层环廊上,放眼望群山。终归我们站的地方是群山的最高处,视线或远或近,尽是大好风景。不过山间雾气没散,笼罩着起伏的峰峦,使群山看上去隐隐约约、如梦如幻一般,而山上的树木依旧郁郁葱葱,以其墨绿之色装点着我们眼前的一切……此刻我看着老君阁四周朦胧的风光景致,叹息有一些遗憾,自然也生出了许多感慨:雾里看青山,青山如梦幻。高处谁人不豪迈,有心欲指点。起伏群峰峦,峰峦藏洞天。千年久传神仙境,隐居道家仙。好不奇怪呀,我突然发现,我所面对的一处起起伏伏的峰峦,在山雾朦胧之中,像极了一尊仰面而睡的睡佛。真的,越仔细琢磨,越感觉神似。我们是按原路返回的,从下山的角度观赏青城山的景致,依然是绿水青山,风光无限,美不胜收啊。还得说句老话,叫不虚此行。千里问道青城山,沿途沐浴秋风绵。登顶叩拜老君阁,宝塔六层入云端。久闻名,终相见,心满意足笑开颜。古来长生非刻意,得道成仙顺自然。<br><br>2024年12月6日<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