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湾潭便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文:穆萨</p><p class="ql-block"> 湾潭便桥,它位于柳林河(解放前称南河)湾潭河畔,它的前生是由永兴巷出口的木板钢索吊桥演变而来。</p><p class="ql-block"> 钢索吊桥,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未1970年竣工通行,当时的造桥背景是,地名为“黑屏墙”有一所解放初期建的学校,即刘家场中学,它处于爱国大队土地之上。那时柳林河水清澈见底,在没有自来水之前,这条河的水便是居民群众主要的生活用水来源。</p><p class="ql-block"> 在没架设钢索吊桥的岁月里,平时,学生入学和教职员工以及周围居住的农民上街购物,都得步行下河,从水中的石埠头上踩踏而过。雨季来临,河水间涨过河的学生必须卷着裤腿,手提鞋子淌水而过。如遇山洪暴发,湍急的河水就更加汹涌咆哮,由于河面没有架桥,学校教室里的学生总是熙熙攘攘,听课生大都缺少一半,严重影响了学生正常上课,也给人们上街购物带来了及大不便。</p><p class="ql-block"> 为此,刘家场镇政府根据实情决定架设钢索桥,给予两岸通行方便,解决河道有始以来没有桥的历史。1968年至1975年刘家场区的主要领导有刘维柏、余林成、杜在德,刘家场镇的书记镇长是蔺朝福。在这些实干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经充分准备后于1970年正式动工造桥。地点选址于人行往返最多的老街永兴巷出口处,架设桥的原材料,钢筋、钢缆是经镇主要领导到松宜煤矿化缘赞助而来,建设单位是街道铁木社,镇政府聘有技术人员监工,负责质量和施工指导。钢索桥建成之后,方便了学生到校上课,爱国大队采摘的集体蔬菜也能及时运送到蔬菜公司,保障了三线建设的工矿食堂和街上居民一日三餐的生活供应。这也是柳林河上段的第一座简易方便桥。人们根据桥形便称它为“吊桥”它大大的解决了两岸居民群众往返不便的困苦。</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中期,刘家场镇的工农业,如火如荼的迅猛发展,根据工业重镇人口增多,各工矿企业和镇办企业以及街道企业的不断扩大,按照发展规划蓝图,在湾潭建设了十多亩地的万人大会广场。(湾潭是一个地名,清朝以前真正的柳林河水是由山溪口桃树而下,经人民大道流入湾潭,与南河水汇合后东下洛溪河。历经岁月的沧桑,使之将现副食大楼处的河床淤泥叠加逐渐阻塞,水流不畅,造成了在同治年间的一场倾盆大暴雨,使之在现二建公司与社区地段的薄弱环节处冲出一条口子,将河改道,原来的湾潭也就成了一个大面积的回水塘)。</p><p class="ql-block"> 当时刘家场是工业重镇十分繁华,在那个年代,街上人来人往,马路宽敞,夜色灯火辉煌,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一时被称为“小上海“成了无数青年梦寐以求向往来当工人的地方。广场建成之后,从新江口方向来刘家场镇新街(人民大道八十年代冠名)的客人们,一眼便能在湾潭看到宽阔的广场,那个时候的广场召开过好几次公审大会,它不但能聚集万人开大会,同时还是足球场,学生玩乐的好去处。从此湾潭之地慢慢开始发展。</p><p class="ql-block"> 鉴于山镇的兴旺腾飞,刘家场镇人民政府为适应发展服务,在七十年中期的1975年11月至1984年2月期间,在政府工作的领导有蔺朝福、黄远荗、裴光奇、沈继源和易法新在此任职,刘家场镇街道负责人有夏光荣刘家乾。他们一心为民,为了集镇有更大的广阔发展前景,加上那时刘家场中学在不同年限中有四六一电厂、矿机厂、供电所、东风工具厂、松宜煤矿、松宜铁路早期建设的三线工人子弟在此就读,爱国大队的蔬菜人挑肩扛也远远供应不了需求,于是经研究决定拆除钢索木板吊桥,依照发展蓝图规划的要求,在湾潭广场河畔堤坝上,再造一座水泥石墩便桥。它既能解决钢索桥不能载重行驶非机车辆的缺陷,还解决了物质稀缺给吊桥年年换钢丝绳、换木板、除锈上漆的维修成本困难。</p><p class="ql-block"> 决议生成之后,建设时由镇委领导,分派各生产大队组织精壮劳力上工地,为他们记工分,即:和平大队、同升大队、高峰大队、红旗大队、园艺大队、爱国大队、试验站、城镇相关单位供应物质,来完成河中八个石墩立柱的任务。</p><p class="ql-block"> 虽然是便桥,造桥的科学数据必须要实地勘测,依照河面65米的宽度,来设计桥的总长度,计算桥墩间距的跨度,桥面的2.2米宽度,中间桥墩6米高要保证与桥两边的高度平行,才能符合洪水流量和人行与马车行驶的要求,施工期间,所有工程中的奠基,开挖土石方,宽度、深度、高度都是由石匠木匠根据图纸要求,用人工土法上马来施工完成。</p><p class="ql-block"> 当时学校非常支持,非常重视,高级物理教师高文阁老师参与了设计并带领高年级学生参加过义务劳动。</p><p class="ql-block"> 石墩便桥建成通行后,由此湾潭也开始了他辉煌的时期,镇办企业和街道企业的预制厂、镇建筑队、油漆厂、草帽厂、木材带锯厂、文化站、月峰酒厂、印刷厂、南街餐馆纷纷在当年属于试验站的湾潭土地上落户。历经岁月的洗礼变迁,又有烟草公司、教育中心学校、幼儿园、地税局、物质公司在这设立了办公和经营场所,广场也随之被这些单位所分割。</p><p class="ql-block"> 五十多年来,湾潭石墩便桥和钢索吊桥都为培养学生和物质的输出运入作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 如今,刘家场镇的街道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黑屏墙也被河道上的三座桥,城建桥、北街桥、炳炎广场桥连接一片,成了一条主要街道,被命名为园丁路。但湾潭便桥依然是人们行走不可缺少的桥梁之一,</p><p class="ql-block"> 在历经了五十多年时跨之中,便桥现在却成了老旧斑驳、摇摇欲坠的危桥。每遇洪水暴涨,刘家场镇政府和所辖的柳林河社区都非常重视,两及领导干部带头专门组成以党员、退伍军人、志愿者为勇士的应急队伍,疏散群众现场值班值守,随时准备抢险救灾。</p><p class="ql-block"> 为了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负责,刘家场镇人民政府将便桥纳入了维修改造计划,于2023年10月在上级各部门的审批下,该项目经镇委研究,由柳林社区负责做好该项目前期工作的交办事宜,预计总投资概算为49.74万元,项目名称“湾潭人行桥维修加固工程”,工程费用为48.61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13万元,由“湖北筑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承建。排除桥面铺装,护栏拆除重建,实行河床钢筋混凝土铺砌,工期为45天。项目管理单位,刘家场镇人民政府。社区执行质量管控及安全管理,于2024年11月9日开始封桥动工。</p><p class="ql-block"> 我们期待便桥修缮加固之后,让它成为服务广大居民群众的方便之路、致富之路、幸福之路,开启更加壮丽美好的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