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向往 彩云之南(八)

淡淡的心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云南之行第五站――泸沽湖</b></h1>   今天是云南之行第八天。我们要去传说中的东方神秘女儿国--泸沽湖。   泸沽湖,位于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与云南省宁蒗县交界处,为川滇共辖,湖东为盐源县泸沽湖镇,湖西为宁蒗县永宁乡。湖泊略呈北西—东南走向,湖泊面积50.1平方公里,湖水库容量为22.52亿立方米,是中国第三深的淡水湖,<div>  泸沽湖属高原断层溶蚀陷落湖泊,属长江上游干流金沙江支流雅砻江支流理塘河水系,为小金河上源,经雅砻江流往金沙江。</div>  泸沽湖湖盆区坐落于永宁盆地,是中国第三大深水湖泊,湖内有一小岛。泸沽湖周边主要居住着摩梭人、彝族和普米族,沿岸居住有蒙古族7种民族,约1.3万人。<div>  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奇特的民族风情,使这里成为著名的旅游景区。<br></div><div>  泸沽湖,古名勒得海、鲁枯湖,纳西族摩梭语“泸”为山沟,“沽”为里,意即山沟里的湖。又因西岸盐源县元、明、清三代设左所土司千户所,解放后设左所自治区,又名左所海,俗称亮海,泸沽湖。</div>   早晨,我们从丽江向泸沽湖出发。旅游大巴车在崇山峻岭中穿梭,山路十八湾中盘旋上山顶,最高处海拔近4000米,又盘旋而下。途中,在树底金沙江边停车休息。我们在这里看到了金沙江的另一面,与我们前天看到的虎跳峡完全不同。<div>  虎跳峡中,江水似脱缰的野马,奔涌咆哮。这里看到的金沙江平静如处子。水面平静,泛着细碎的波纹,两岸高山倒映水中,清晰如镜中。左边是金沙江大桥。一会我们通过此桥到对岸,再经盘山公路上山。</div>   经过几个小时,我们终于到达泸沽湖。在观景台远眺泸沽湖全景。<div>  远处是格姆女神山,海拔3754.7米,是泸沽湖四周最高的山峰。形似一美丽女子躺在那里,沉静优雅。</div><div>  在摩梭神话传说中,此山是格姆女神的化身。转山节期间,摩梭人都要上女神山祭祀女神。<br></div>  中间是后龙山,是楔入泸沽湖心的一个长岛,长达4公里。后龙是摩梭神话传说中的男山神,他与格姆女神是一对至爱情侣。他俩化为山岛,白天隔海相望,晚上“走婚”共度良宵。<br>   近处山上层林尽染。   初冬的泸沽湖,在群山环抱中,蔚蓝宁静。从遥远的西伯利亚迁徙来越冬的候鸟红嘴鸥等鸟类,在此栖息,飞翔盘旋。      我们坐着泸沽湖特有的猪糟船在湖面游览。<div>  红嘴鸥围绕着猪糟船盘旋,俯冲,跃升,争食游客提供的鸟食。</div>   摩梭人撑着猪糟船在湖心自由的穿梭。   给我们撑船的摩梭人,两位阿哥在船头用力划桨,一位阿妹在船尾掌舵。船头的一位阿哥,年纪五十多岁,他与别一位阿哥齐心协力,奋力地划着。一推一拉,充满着力量感。   情人滩。情侣们坐在海滩上,一边沐浴着落日余辉,一边观赏鸥鸟,惬意自在。   里格半岛,在宁蒗一侧,位于湖心,距离湖岸落水村2500米,是南来北往的候鸟、野鸭的栖息之处,是昔日永宁土司阿云山总管的水上行宫,美国学者洛克曾旅居于此。   摩梭人,中国一个特殊的群体,不在56个民族之内。原属纳西族一支,经过多年努力,在广大摩梭干部群众强烈要求下,他们现在在身份证的民族一栏,不再标为纳西族,而是摩梭人。<div>  摩梭人生活在云南省西北,四川、云南交界处风光秀丽的丽江市泸沽湖畔,人口约五万,有自己的本民族语言,但没有文字。宁蒗境内摩梭人口15000多人,主要聚居在泸沽湖畔的永宁坝子。<br></div><div><br></div>   摩梭人以独特的婚姻文化在著称于世。那就是走婚。<div>  摩梭人于13岁就视为成年,女性行穿裙礼,男性行穿裤礼。成年后即有资格走婚,但一般在16岁后才开始走婚,不少摩梭男女更推迟至20岁后才首次走婚。</div><div>  直到现在,泸沽湖畔仍保留着母权制家庭形式,被人们称之为“神秘的女儿国”,这是让中外学者和游人最感神秘、最感兴趣的摩梭文化现象之一。<br>  母系家庭中母亲主宰一切,女性在家庭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家庭里的成员都是一个母亲或祖母的后代。家庭中无男子娶妻,无女子出嫁,女子终生生活在母亲身边。男子夜晚去女阿夏家,清早回自己母亲家生产生活,这叫摩梭人的“走婚”。而女子在家,夜晚等男阿夏来走访,家庭成员都是母性血缘的亲人,没有父亲血缘的成员。财产按母性继承,家庭成员的血统完全以母系计算,家里没有翁婿、婆媳、妯娌、姑嫂、叔侄等关系。家庭里姊妹的孩子都是自己最亲的孩子,不分彼此。母亲的姊妹也称作妈妈,对自己的生父则称为“舅舅”。<br>  母系家庭的特点之二是“舅掌礼仪母掌财”,这是母系家庭权力分工的形式。家庭的喜庆祭典,较大的交换或买卖,除婚姻爱情以外的社会交往,都由舅舅或其他有本事的男性成员作主,家庭财产的保管使用、生产生活安排、一般家务及接待宾客则由母亲或家庭中聪明能干有威望的妇女作主。摩梭人有句格言:“天上飞的鹰最大,地上走的舅舅最大”。从格言可看出舅舅的社会地位。摩梭母系大家庭的男女成员是平等的,而且体现了家庭成员的合理分工。他们认为,整个社会的合理分工必然会使社会安定发展,一个家庭的合理分工必然促进这个家庭的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br>  母系大家庭的第三个特点是,摩梭人认为,由于家庭全部成员都是同一母系血缘。加之摩梭人显著的道德意识,即崇母观念的流传弘扬,全部家庭成员亲切和睦,尊老爱幼、礼让为先,宽怀谦恭。摩梭人地方的社会风尚从纵横关系来看,都讲文明礼貌,养成了摩梭人从小就温柔热情,举止端庄规矩,女子豪爽而重义,男子多情而内向,社会团结、和睦。<br>  其第四个特点是:母系家庭一般不分家或很少分家,母系家庭一般来说人口较多,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人多了有利于家庭劳动的分工,可以从事各方面的工作,家庭容易富裕。在摩梭人的传统观念中,分家意味着对祖辈老人的不恭,意味着争财产,这是十分耻辱的事,会受到世人训斥。所以,即使是几十人的母系大家庭,也充满了欢乐祥和的气氛。孩子们有着欢乐的童年,得到众多母亲的爱,老人们安度晚年,无愧地享受天伦之乐。<br></div>   晚上,我们来到一处大院,观赏摩梭人的歌舞。<div>  摩梭人能歌善舞,较为流行的是“甲蹉舞”。“甲”为美好之意,“蹉”便是跳舞的意思,意即为美好的时辰而舞蹈、美丽的舞蹈。<div>  摩梭舞蹈,多姿多彩,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摩梭舞蹈色彩和浓郁的民族特色。有句俗话说,是摩梭人就会跳七十二种舞,说明摩梭人的舞蹈种类是丰富的。</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