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受《联合国友好画报》委派,这次就我感兴趣的“伏羲道学养生根文化传承”问题,到广东罗浮山轩辕庵对苏华仁道长进行访谈。此次访谈旨在探讨和弘扬中华伏羲丹道养生文化的重要意义,以及这一文化对全人类生命质量的提升和文明传承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苏华仁道长,道号:苏德仙,是中国非遗传统文化(老子道德经内丹养生修真之道)传承人,中华圣祖黄帝老子丹道当代高师吴云青(160岁)掌门弟子,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轩辕书院副院长,俄罗斯道家养生学会顾问,《中国道家养生与现代生命科学系列丛书》总主编。几十年从事丹道学习和修炼,已基本达先天境界...他对各种中国道家内丹养生理论和功法与《易经》预测有全面实修和真知灼见的精炼解释,是不可多见的理论与实修兼具、有正宗传承、用生命体证丹道绝学的当代高道和《易经》养生预测名家。</p> <p class="ql-block">此次罗浮山之行,在与苏道长亲切友好交流过程中,得知轩辕庵第一排,就是他精心安排供奉着伏羲的圣像,我是为弘扬伏羲文化而来,一下子就把我们两个人的心拉近了距离,真可谓是志同道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前二天,随苏道长上山练功,早上弯弯的月亮很美,特别是日出东方,形成了日月同辉的画面,美的着实让我激动了数天。</p> <p class="ql-block">我认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其本源于“根”文化,即家文化。家的立根之本是“孝”与“敬”,孝是传承之根,敬是立身之本。伏羲文化正是这样一种根植于家文化、注重传承与敬畏的文化。在新时期,种好人文始祖伏羲文化的“念”——连根、养根、深根固蒂,造好万姓始祖伏羲文化的“势”——万民团结,一心拥护文明传承,以及我们共同商量的“五个有利于或五个效应”,对伏羲文化有一个共同的认识,认为对于华夏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在我采访期间,罗浮山的蝴蝶、松鼠、喜鹊、昆虫等物种都与我见面交流对话,尤其是在我完成稿件,即将离开我国第七洞天罗浮山时,罗浮山给了我一个云龙戏珠,龙虎相恋的美景,让我想到‘云篆’二字,云篆被认为是仿照天上的云气自然结成,具有神秘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在采访期间,正值苏道长举办《老子道德经内丹养生实修班》,我们利用白天空隙和晚上时间,进行了多次的交流,多次劝苏道长早点休息,生怕影响正常上课。但他每天从早晨5点多到晚上9点多,都是精神抖擞,看不出有任何疲劳状态,让我钦佩,让我感动,更让我看到了伏羲丹道养生的神奇魅力。</p> <p class="ql-block">南朝 梁 陶弘景诗:“云篆龙章之牒,炳发於林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前蜀 杜光庭:“金科玉律,云篆瑶章,先万法以垂文,具九流而拯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宋 侯寘词:“帘卷湘鬟,香飞云篆,叵看轻别。”、“虹辉灿烂,云篆绸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衷心感谢苏道长、田小苗及团队众徒弟们的精心安排与热情接待,使我的采访任务及时顺利完成了。再见了志同道合的苏道长!再见了田小苗!再见了丹道养生实修班的学员!再见了神秘的岭南名山一一罗浮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胡银生顾问 于2024.12.4下午G1302高铁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