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叫高娃,一名来自新疆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查干库勒乡中心校的美术教师。当得知有机会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培计划(2024)”能力提升研修小学美术教师培训时,内心的激动难以言表。这不仅是一次自我提升的契机,更是为我的小学美术教育探索新方向的使命之旅。</p> <p class="ql-block"> 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培训日子里,每一堂课都如同一束光,照亮我在美育之路上前行的脚步。尹少淳教授对美术课程标准大观念的深度解读,让我如梦初醒。原来,教学可以如此系统且富有深度,以大观念为核心,能够将零散的知识技能串联起来,编织成一张紧密的网,让学生在其中不仅学会画画,更能培养审美、创造与文化素养。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往的教学,意识到曾经的不足与局限。于是,在磨课环节,我像一位精心雕琢艺术品的工匠,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反复考量如何精准对接大观念,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核心意义;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不再局限于传统,而是大胆尝试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热情;教学素材的搜集更是煞费苦心,力求贴合教学主题且能引发学生兴趣;而教学过程的流畅衔接,则通过一次次模拟演练,不断优化调整。</p> <p class="ql-block"> 罗红胜教授的行书课程则为我打开了另一扇艺术之门。观看他现场示范行书创作,那笔触的流转、墨韵的挥洒,让我领略到行书独特的魅力。我深刻理解了行书在楷书与草书间的精妙平衡,它既有楷书的严谨框架,又有草书的灵动之美。这使我认识到,在美术教育中,不同书体就如同不同的艺术语言,我们应让学生多元感受,丰富他们的艺术表达。</p> <p class="ql-block"> 通过与指导老师曾素艳教授和其他学员的交流互动,我收获了满满的教学“宝藏”。我学会了用多元的视角去评价学生的作品,不再只看表面的像与不像,而是深入挖掘他们作品背后的创意与思考,给予他们更全面、客观且富有激励性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 我将带着所学、所悟、所感,以全新的姿态回归校园。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巧妙运用大观念构建教学体系,融入丰富的艺术元素,如行书的韵味、文化内涵等,让课堂充满活力与创意。我坚信,只要我不懈努力,定能为新疆的孩子们开启一扇通往绚丽多彩美术世界的大门,让他们在其中尽情感受美、大胆创造美、用心传承美。</p> <p class="ql-block">编辑:高娃</p><p class="ql-block">责任编辑:鲁同英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