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登上刘公岛 更要”发愤图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冬月即12月首日,位于山东半岛东端威海湾的刘公岛海风呼啸,冷意瑟瑟,但不顾严寒坐船离开陆地登上海岛的人摩肩接踵。竖立在刘公岛上的习近平总书记“发愤图强”题词,引人入胜,当听到讲解员讲到“日本倭寇1895年强行冲入威海湾打敗中国刚刚组建的海军,强占刘公岛并强迫清政府签二百多亿战争赔款,甲午海战让中国经济倒退了一百年……”后,让人深切地体验到国家和人一样,落后就要挨打,在强盗面前没有公理可讲。</p><p class="ql-block"> 刘公岛这个小岛南北向在最宽的地方大约1.5千米,而最窄处则仅有60米。一百多年前,在这里建立的中国最早海军和海战让海军全军覆没让人触目伤怀。清朝光绪十年(1884年),北洋水师进驻刘公岛。十三年,清政府确定在威海卫建设海军基地。翌年,北洋舰队编成,丁汝昌为提督,拥有战舰22艘,另有练舰、鱼雷艇等20余艘。同时开始修建北洋海军的指挥机关提督署及海岸炮台、铁码头、船坞、弹药库等军事设施,至光绪十七年(1891年),相继竣工。光绪二十年(1894年)九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翌年1月,日军分水陆两路围攻威海卫。北洋水师在刘公岛外海面与日军激战数日,损失惨重,退守港湾。陆战清军再败,刘公岛遂成孤岛。日军水陆两路配合,先后向刘公岛和港湾内北洋舰队发动8次进攻,均被击退。提督丁汝昌率北洋水师拼死抗争25个昼夜,最后在舰队洋员和主降将领胁迫下拒降自杀,刘公岛落入敌手。 经过日军占领时期(1895~1898),英国租借时期(1898~1930),日军第二次占领时期(1937~1945)及国人自管时期(1945至今),北洋水师的设施虽有部分改变,但多数保存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太平盛世的今天,刘公岛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吸引游客,更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闻名,踏上刘公岛大饱眼福的同时,也在接受着”发愤图强”深深的爱国主义教育……</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