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去的纽约,在曼哈顿炮台公园的黄昏望向大海,依晞可见自由女神的影子。这次利用来东部的机会,专程和宾州、北卡的两个同学一起赶到泽西市(Jersey City),从自由州立公园(Liberty State Park)乘渡轮先参观埃利斯岛(Ellis Island),然后再上自由岛与从炮台公园乘渡轮前来的同学在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下会合。 从曼哈顿南端炮台公园看到的埃利斯岛和自由女神像(2016年)。 新泽西州与纽约州毗邻,泽西市则是新泽西州的一个小城,自由州立公园位于哈德逊河畔,是一处可以眺望曼哈顿摩天大楼景致的好地方。 眺望曼哈顿摩天大楼。 自由州立公园曾是新泽西一个已停止使用的火车站,铁路直接连接到渡轮码头,是历史上重要的海陆交通枢纽。1900年前后来自欧洲的移民从这里或纽约进入美国新大陆,码头曾是他们在美国新生活梦想的起点。后来车站停止使用,一度成为瓦砾堆集的荒地。<br> 1976年新泽西州投资建成公园,原车站大楼保留,现为自由州立公园的渡轮候乘点。<br> 自由州立公园里《空旷的天空》(Empty Sky Memorial)纪念碑,前面是世贸中心的残骸,后面是两面高9.11米、长64米(原世贸中心大楼的宽度)的不锈钢墙体,墙上刻着911事件中遇难的746名新泽西居民的名字。墙体间花岗岩铺设的石路,正对着河对岸世贸中心双子塔曾经矗立的地方,如今只剩下“空旷的天空”。这个纪念碑的设计在视觉上将新泽西与河对岸纽约的天际线连为了一体。 埃利斯岛,它那平坦、规整的形状一看就是人工岛。 位于上纽约湾的埃利斯岛曾是堡垒和火药库,1892年成为美国主要的移民检查站。从1892年到1954年,超过1200万移民通过埃利斯岛进入美国,埃利斯岛被视为美国移民的象征。 埃利斯岛国家移民博物馆(Ellis Island National Museum of Immigration)。我和我的同学可能对这个博物馆感受不同,她们本身是移民,移民对她们来说曾是新生活的开始;对我来说则意味着失去和分离,所以它是少有的、我不太感兴趣的博物馆。 球形屏幕。 行李室。许多美国人的祖先是移民,他们下船后挤进这个房间,托运行李,接受检查,穿过这个岛屿分散到美国各地。每天有数千人经历这一过程,追踪行李成为一个重大的物流挑战,行李丢失成为人们普遍担心的问题。 主楼大厅。 现在的主楼大厅1912年是移民登记室。 这张图片从政治、经济、宗教角度分析了移民潮产生的原因,包括16世纪开始的西欧和北欧的移民;19世纪非洲、亚洲、南欧和东欧的移民。指出美国是来自其他大陆大规模移民的受益者,北美广阔的地理区域为容纳移民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这张19世纪中叶的明信片展示了加利福尼亚至俄勒冈段承运公司(California & Oregon Stage Company)的一辆马车满载乘客奔驰在北加州沙斯塔山脚下的路上,乘客中包括妇女和中国移民。 这张图片讲关于限制非法移民的立法历史变化。直到19世纪末,很少有法律限制移民进入美国,因为那个时候移民对美国的工业化发展进程至关重要,可能只有对公众健康构成威胁的人才被禁止入境。而今天,颁布了越来越多的移民法,“非法移民”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大。 这张图片讲美国对领土的扩张。在19世纪,美国从美洲原住民、法国、西班牙、英国和墨西哥获得了目前的大部分领土,有时是和平的,有时是暴力的。许多美国人坚信美国有上帝赋予的在整个大陆扩张的权利;也有人反对扩张,担心这将导致奴隶制的蔓延、与美洲原住民的冲突,并可能引发与墨西哥的战争。图片回顾了墨西哥战争失败被迫于1848年签订《瓜达卢佩·伊达尔戈条约》,割让加利福尼亚州和现在的新墨西哥州、亚利桑那州、内华达州和犹他州,以及1845年德克萨斯州的建州过程。 安妮·摩尔(Annie Moore)——爱尔兰的安妮·摩尔于1892年1月1日成为通过埃利斯岛的第一位移民。 这幅画是不是描绘当年上岸后滞留在埃利斯岛上的那些移民的生活? 埃利斯岛的整体布局。除了右侧的主楼博物馆外,其余建筑包括中间1930年代渡轮大楼、左侧的医院、太平间、传染病病房、办公室、住宅等只能通过导游参观。 埃利斯岛左半部分。 渡轮离开埃利斯岛,驶向自由岛。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在自由女神像下会合。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又名自由照耀世界(Liberty Enlightening the World),是纪念《美国独立宣言》发表100周年法国赠送给美国的礼物,法国著名雕塑家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特勒迪(Frédéric Auguste Bartholdi)设计。这座古罗马神话中的女神右手高举火炬,左手拿的板上有用罗马数字书写的美国独立宣言签署日期,脚下还有断裂的锁链。自由女神像1886年落成,建筑大师古斯塔夫·埃菲尔(Gustave Eiffel)建造,他的另一座著名作品我也有幸亲眼目睹,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埃菲尔铁塔。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自由女神像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称这座塑像是“人类精神的杰作”。 自由岛导览图。 登塔参观。自由女神像的基座建在伍德堡遗迹的顶部,这个堡垒建于1808年至1811年间,呈十一角星形,是纽约市及其重要港口防线中的一环。1883年修建自由女神像,伍德堡的星形堡垒变成了女神像的周边结构。 <div>伍德堡遗迹:防弹房间的外墙和砖砌拱顶。</div> 自由女神的内部构造。 回望埃利斯岛和纽约的高楼大厦。 自由岛的花园里有一组塑像,是美国马里兰州雕塑家菲利普·拉特纳(Phillip Ratner)的作品。第一尊雕像是自由女神像的设计者巴特勒迪,巴特勒迪因设计自由女神像当选为纽约市荣誉市民和法国荣誉勋团指挥级团员。 第二尊是法国政治家及作家爱德华·勒内·德·拉布拉耶(Edouard Rene de Laboulaye)。拉布拉耶的童话集收录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童话故事,中译本叫《小灰色人》。法国在美国建国100周年之际赠送一尊代表自由的雕像,是拉布拉耶提出的建议。 手捧埃菲尔铁塔的当然就是自由女神像的建造者古斯塔夫·埃菲尔。 第四尊和第五尊雕像分别是美国人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和爱玛·拉札勒斯(Emma Lazarus)。普利策是著名的普利策奖和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创办人,1883年在他 本人和《纽约世界报》的策动下,发起迎接自由女神像筹款运动,为自由女神顺利竣工做出了巨大贡献。女诗人拉札勒斯以描绘自由女神像的十四行诗《新巨人》闻名于世,这首诗被刻在塑像底座的一块铭牌上,其结尾写道:给我,把那些疲惫的、贫困的、蜷缩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众,那些被无情抛弃、拥挤于彼岸、饱受颠沛的人们一起交给我。我站在金门旁,高举着自由的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