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3+1”做成了“ >4 ” —— 老顽童欢聚在津门小记

公能轩主(张立民)

<p class="ql-block">  3+1=4。看似一道简单的数学题,最近却被我们一群老顽童,做成了“&gt;4”。这其中的缘由和故事,请听我娓娓道来。</p> <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4日-5日,在北京工作和居住的王宪举偕夫人李东生,专程来天津看望罗兰、郑桂香和张立民三家老朋友。我们一起<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津门度过了两天快乐的开心时光。</span></p><p class="ql-block"> 五十五年前的1969年6月,我们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屯垦戍边,在内蒙古通辽市(原哲里木盟)的金宝屯胜利农场邂逅。我们在科尔沁草原相识相知,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随着岁月的流逝,一直延续了半个多世纪,日久弥新。</p> <p class="ql-block">  这次我们在天津小聚:</p><p class="ql-block"> (1)尽情地怀旧和叙旧。</p><p class="ql-block"> (2)愉快地交流养生和慢病养老的经验。</p><p class="ql-block"> (3)慷慨地分享晚年生活的心得和体会。</p><p class="ql-block"> (4)开心地品尝天津本帮特色菜肴。</p><p class="ql-block"> (5)快乐地游览南开大学的有关历史人文景点。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由于天津的“三”加上北京的“一”,无论从其有形的还是无形的结果,都已经超过了四,恭喜<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四家给这道数学题做出了一个“3+1&gt;4”的好答案。</span></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一、我们在“大铁勺”“炒”新津菜</b></p><p class="ql-block"> 12月4日中午,我们在天津大铁勺新津菜迎水道店为宪举、东生夫妇接风洗尘。</p> <p class="ql-block">  虽然“大铁勺”这个名字听起来显得有点土,但体现了“哏都”人民的风趣和幽默,比较接地气。这是一家以经营天津本帮菜为特色的连锁餐饮企业,<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仅传承了天津菜的精华,而且还时有创新。这里的</span>人气比较旺,回头客不少,需要提前预订。</p> <p class="ql-block">  “大铁勺”的招牌菜有铁勺鲽鱼配果子、铁勺凤爪、八珍豆腐、黑椒蒜子牛肉粒、铁勺酥皮烤鸭、宫保虾球、草原风味烤羊排、铁勺莲藕排骨汤等,应有尽上,个个都是津菜的精品和硬菜。</p><p class="ql-block"> 我们八个人,每人两个,一共“炒”了冷热十六个菜。</p> <p class="ql-block">  铁勺鲽鱼配果子是一道颇有特色的风味菜。<span style="font-size:18px;">天津人把油条称作果子,</span>在红烧鲽鱼中配上果子,这种做法在其他菜系里并不多见。</p> <p class="ql-block">  服务员当场娴熟地把香脆可口的特大油条剪成小段,一段一段地放在红烧鲽鱼上。她一边操作一边念叨着讨彩头的吉祥话语:</p><p class="ql-block"> 一帆风顺,二龙戏珠,三阳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平八稳,八仙过海,九九归一,十全十美!</p><p class="ql-block"> 一个温馨的就餐氛围顿时显现。</p> <p class="ql-block">  聚餐上的第一道菜是“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  接风宴开始,立民作了开场白。</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为友谊举杯</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为健康祝福</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为平安祈祷</p> <p class="ql-block">  大家一边用餐一边交流</p> <p class="ql-block">  向北京来的客人敬酒</p> <p class="ql-block">  罗兰的先生金世雄曾经是金宝屯原种场的知青。他祖籍浙江绍兴,是我们群里一个酒量好、酒风好和酒德好的三好学生。</p><p class="ql-block"> 我为津门的浙江老乡斟满酒,必须滴!</p> <p class="ql-block">  宪举即席发言</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聚会最抢眼的,要数我们四位精神焕发的老大姐。</p> <p class="ql-block">  她们的高雅气质彰显了新时代中国老人的精气神,如果我不说恐怕很少有人能想到她们已逾古稀之年。</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二、我们在“巴依”做“老爷”</b></p><p class="ql-block"> 宪举夫妇下榻在南开大学西门外“天开高教科创园”的喆啡酒店。</p><p class="ql-block"> 12月4日傍晚我们徜徉在天开园的马路上,闲庭信步,走马观花。</p> <p class="ql-block">  天开园的夜景美美哒!</p> <p class="ql-block">  天开园周边聚集了南开、天大、天津医大等多所国内著名高校和一大批重量级的科研院所。 “天开高教科创园”是天津市委、市政府科教兴市的重大战略举措,殷切期待和衷心祝愿天津经济振兴腾飞,重振北方和环渤海经济中心的雄风。</p> <p class="ql-block">  南开大学西门外的大学道上有一家“巴依老爷”新疆菜馆。</p> <p class="ql-block">  “我在新疆很想你”的牌子很醒目,与其说新疆很想我们,倒不如说我们很想吃新疆菜。</p> <p class="ql-block">  新疆菜馆整洁干净、环境优雅。壁画上古丝绸之路上的驼队,仿佛使我们穿越时空,时光流转。</p> <p class="ql-block">  宪举<span style="font-size:18px;">对中西亚各国颇有研究,</span>不久前他刚从中亚五个“斯坦”国旅游归来。说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域风情、人文历史,他</span>如数家珍、滔滔不绝。</p> <p class="ql-block">  我们愉快地品尝着风味独特的新疆菜,荣幸地在“巴依”当了一回“老爷”。</p> <p class="ql-block">  这个餐厅很时髦,送菜的小妹是一个机器人。</p> <p class="ql-block">  巴依老爷,亚克西!</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三、我们在南开园里访先贤</b></p><p class="ql-block"> 12月5日上午,我和老伴陪同宪举、东生夫妇游览了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p><p class="ql-block"> 南开大学是享誉海内外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985”和“双一流”建设的重点高校。虽然宪举夫妇已经多次到访过这里,但他们一直深爱着南开。</p><p class="ql-block"> 南开园里访先贤,特别是想去看一看不久前刚刚逝世的叶嘉莹先生生前工作和生活的“迦陵学舍”,是宪举夫妇此行天津的一个愿望。</p><p class="ql-block"> 以下按我们参观游览南开园的顺序进行展示和介绍。</p> <p class="ql-block">  南开园里的“西南联大纪念碑”,它凝聚着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誓死抗击日寇,刚毅坚卓,西迁昆明,为国家保存文脉烟火,生生不息的历史功绩。</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周总理是南开引以为自豪和骄傲的杰出校友。</span>南开校父严修先生慧眼识英才,他认定周恩来有宰相之才。南开创始校长张伯苓先生曾经说过周恩来是南开最好的学生。南开教育培养出周恩来这样的国之栋梁,是对我们国家对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一主楼前的周恩来总理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  与南开最杰出的学子周恩来总理合影,倍感自豪。</p> <p class="ql-block">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p> <p class="ql-block">  宁园 —— 国际数学大师、“微分几何之父”陈省身先生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  南开创始校长张伯苓先生纪念亭</p> <p class="ql-block">  迦陵学舍 —— 中国古典诗词的女儿、穿裙子的“士”叶嘉莹先生的故居 。</p> <p class="ql-block">  宪举怀着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叶嘉莹先生。</p> <p class="ql-block">  思源堂 —— 1937年日寇炸毁南开大学后唯一幸存的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  拜谒“南开校父”严修先生。</p><p class="ql-block"> 严修,名范孙,祖籍浙江慈溪。我和宪举作为慈溪人,拜谒这位慈溪籍先贤、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的爱国教育家,倍感亲切。</p> <p class="ql-block">  拜谒中国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南开创始校长张伯苓先生。</p><p class="ql-block"> 张伯苓先生毕生教育救国,他创办的南开系列学校办学功绩卓著。他提出的“爱国三问”,至今仍振聋发聩。</p> <p class="ql-block">  矗立在马蹄湖半岛的周恩来总理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大中路南侧的南开校钟</p> <p class="ql-block">  爱大会馆 —— 宪举夫妇五年前来南开时曾经住过的宾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  四、我们在宴宾楼里宴宾朋</b></p><p class="ql-block"> 12月5日中午,我们在宴宾楼里宴宾朋。宴宾楼是天津一家著名的清真菜馆,坐落在天津奥体中心附近。著名的“飞碟”(天津体育馆)和“水滴”(天津奥林匹克体育场)就在一侧。</p><p class="ql-block"> 我们四家都来得比较早,为的是有更多的时间相聚。</p> <p class="ql-block">  为了把美好的瞬间记录下来,聚餐前罗兰组织大家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下面是我们四家的大合影,如果要为这张照片起个名字的话,我觉得把它叫做“八仙过海”比较贴切。</p> <p class="ql-block">  虽然有了大合影,小合影还是不可或缺。</p><p class="ql-block"> 王宪举和李东生夫妇:</p> <p class="ql-block">  金世雄和罗兰夫妇:</p> <p class="ql-block">  袁裕生和郑桂香夫妇:</p> <p class="ql-block">  张立民和赵英夫妇:</p> <p class="ql-block">  虽然拍了不少照片,大家还是意犹未尽。那就变着花样继续“战斗”!</p><p class="ql-block"> 四位女生的谈笑风生:</p> <p class="ql-block">  四条汉子的一本正经</p> <p class="ql-block">  上午11:30,“宴宾”正式开始,罗兰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p> <p class="ql-block">  宾至如归,亲如一家</p> <p class="ql-block">  哥儿仨,觥筹交错</p> <p class="ql-block">  罗兰和立民,杯酒言欢</p> <p class="ql-block">  世雄打开了金贵的话匣,侃侃而谈</p> <p class="ql-block">  宪举和裕生亲切交谈</p> <p class="ql-block">  东生和赵英,浅斟低酌</p> <p class="ql-block">  道一声感谢,赵英为两位姐斟茶。</p> <p class="ql-block">  敬酒的礼仪 —— 看谁的杯子举得更低。</p> <p class="ql-block">  记者出身的宪举手勤脚快,为大家拍了不少好照片。</p><p class="ql-block"> 丰盛的清真风味午宴:</p> <p class="ql-block">  烤乳鸽</p> <p class="ql-block">  大麻花</p> <p class="ql-block">  牛肉馅儿饼</p> <p class="ql-block">  宪举和东生开心地品尝“大麻花”,吃得有滋有味。</p> <p class="ql-block">  裕生自豪地向宪举夫妇介绍天津的餐饮和风味小吃,说到天津的早点时他眉飞色舞、手舞足蹈。“下次我请你们去西北角吃嘎巴菜、豆腐脑、打卤面、大饼卷一切,要嘛有嘛,保管您啦吃个够!” 感谢老袁说出了我们天津三家的心里话。</p> <p class="ql-block">  相聚时难别亦难,下午三点此次我们四家在天津的小聚圆满结束,大家互道保重,依依惜别。</p><p class="ql-block"> 临别我们有个约定:在走向夕阳红的道路上,互相搀扶,努力争取把“3+1&gt;4”这道数学题做得更好。</p><p class="ql-block"> 2024.11.6,写于天津寓所</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