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周易》被称为养生之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贵人重生的思想基础</p><p class="ql-block"> 《易传·系辞下》中“天地之大德曰生”以及《易传·系辞上》中“生生之为易”,都蕴含着贵人重生的朴素哲学思想,这种思想是中医养生理论体系建构的基础,强调了生命的宝贵以及生命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人们应把握规律、顺性而通、适时而变来保持健康、延年益寿。</p><p class="ql-block">居安思危的预防理念</p><p class="ql-block"> 《易传·系辞下》提到“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卦辞中也有“君子思患而预防之”,这种居安思危的预防思想影响了后世医家和养生家,形成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重要养生理论,强调了未病先防的养生意义。</p><p class="ql-block">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p><p class="ql-block"> “天人合一”是《周易》的理论精髓,指人与自然相统一。自然界的变化会影响人体,人体也必须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如《内经》中“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等都是天人合一观的体现,在此基础上中医养生把顺应自然作为重要准则,如“顺四时而适寒暑”.</p><p class="ql-block">中和协调的养生境界</p><p class="ql-block"> 《周易》强调中和协调,如《易传·乾卦·彖传》中“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中医养生理论受此影响,强调“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将人体的阴阳和调确立为养生总则,认为维持自然界、人体内以及人体内外之间的中和协调是养生之首务。</p><p class="ql-block">注重道德修养</p><p class="ql-block"> 《周易》重道德修养,强调自立、自强、自谦、自省等,认为积善不积恶是养神的根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种道德修养观念与养生紧密相连, 良好的道德修养使人内心坦荡快乐,有利于养生。</p><p class="ql-block">提供养生方法指导</p><p class="ql-block"> 《周易》的阴阳平衡、五行调和等理念为养生方法提供了指导 。如食物有阴阳属性,需合理搭配;五脏六腑与五行对应,可据此调节饮食、情志等维护脏腑健康。此外,其卦象也蕴含养生启示,如“乾卦”鼓励人们自强不息但要适度,“坤卦”提醒人们保持心态平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