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消毒知识培训

三十里堡中心幼儿园

<h3>8.1 适用范围: 本操作规范适用于本市各类幼儿园、托儿所的消毒。<br>8.2 教室(活动室)表面消毒<br>8.2.1 消毒方法<br>(1)教室(活动室)表面主要包括墙面、地面以及可以搬动的小型器物和不宜搬动的大型家 具表面,每天进行湿式清洁,室内地面采用湿式清扫法。<br>(2)饭桌每次在开饭前 15~30min,用 250mg/L 含溴消毒剂擦拭,待干后使用。<br>(3)定期或当发生传染病时可对教室(活动室)四壁、门窗、地面、桌椅、围栏和大型家具 的表面用 250~500mg/L 含氯、含溴消毒剂擦拭,消毒时可直接将消毒液喷洒到物体表面, 并由左及右,由上及下顺序进行,作用 30min 后用清水洗净。<br>(4)耐热的小型器物可用煮沸法消毒 15~30min,不耐热的小型器物可用 500mg/L 二溴海因 或二氧化氯等消毒剂浸泡 30min 处理。<br>8.2.2 要求 教室(活动室)表面细菌菌落总数应≤15cfu/m2,并不得检出大肠杆菌、致病微生物和乙型肝 炎表面抗原。 <br>8.3 玩具和用品的消毒 <br>8.3.1 玩具的消毒 </h3> <h3>8.3.1.1 消毒方法<br>(1)玩具和大型玩乐器械的表面应定期用清水清洗,可以使用洗涤剂或抗菌清洁剂与温水清24 洗,以加强污垢的去除效果,有缝隙的玩具还可用刷子刷洗。<br>(2)被传染病病孩污染过的玩具,要用化学消毒处理法处理,可根据玩具的制作原料选择适 宜的消毒方法: ①塑料、橡皮、木器玩具可用 250~500mg/L 有效溴的二溴海因消毒剂浸泡 20~30min,消毒 后用清水将残留药物冲净。 ②纸质、长毛绒等玩具可用臭氧熏蒸,可选用有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的臭氧消毒器,并按使 用说明书操作使用。<br>8.3.1.2 要求 玩具表面细菌菌落总数应≤15cfu/cm2,并不得检出大肠菌群、至病微生物及乙型肝炎表面抗 原。 <br>8.3.2 体温表的消毒:<br>8.3.2.1 消毒方法 体温表消毒主要是采用浸泡消毒法,方法如下 <br>(1)过氧乙酸浸泡消毒:先用 1%过氧乙酸浸泡 5min,然后再放入另一个 1%过氧乙酸溶液 中浸泡 30min,消毒后体温表应用冷开水冲净或用酒精擦干后备用。<br>(2)二氧化氯浸泡消毒:使用浓度 1000mg/L,消毒方法同过氧乙酸。<br>(3)含溴消毒剂浸泡消毒:使用浓度 1000mg/L,方法同过氧乙酸。<br>8.3.2.2 要求:体温表使用中消毒液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0cfu/ml。<br>8.3.3 图书消毒: 图书消毒主要采用物理消毒方法,可采用的措施如下: <br>(1)太阳曝晒:将图书翻开后放在太阳光下曝晒 8h。<br>(2)微波消毒:将图书用湿布包好,至微波炉内,在 650W 功率下作用 4~7min。<br>(3)紫外线消毒:用高强度便携式紫外线灯距书 3cm 照射 5~30s,翻转后再用同法照射另 一面。<br>8.4 室内空气的消毒 <br>8.4.1 消毒方法 <br>(1)开窗通风,每天至少二次,每次打开门窗通风 15―30min。<br>(2)当有呼吸道传染病发生时,对发病班级室内空气可用以下方法消毒:<br>①有效含量 1000mg/L 二溴海因溶液进行喷雾或超声雾化消毒,也可用有效氯含量为 1000mg/L 含氯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用量为 15ml/m3,喷雾后密闭 30min 再开窗通风。 ②紫外线消毒:应选择低臭氧紫外线灯,在灯管上装上铝制反光罩,悬挂于天花板下,离地 2~2.5m 处。也可用移动式紫外线灯装置。消毒时灯的功率以每立方米不少于 1.5W 计算,每 次照射时间≥30min,消毒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并在无人情况下使用,紫外线灯使用寿 命一般在 1000h。<br>(3)空调系统消毒:在对空气消毒处理后还应对空调滤网用消毒液浸泡或擦拭消毒,消毒后 用清水冲净、晾干。参见本规范第 17 执行。<br>8.4.2 要求 幼托机构室内空气细菌菌落总数应≤2500 cfu/cm2(平板暴露采样法)。<br>8.5 餐、茶具的消毒方法和要求:<br>8.5.1 消毒方法 餐、茶具应严格执行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清洁消毒顺序,当发现传染病时, 餐、茶具的清洁消毒则应采取消毒―清洗―再消毒的顺序进行。消毒方法如下 <br>(1).煮沸消毒法:将碗、筷、茶杯、奶瓶全部浸入水中,碗、杯等应灌满水竖立放置,并 且中间留有间隙,待水沸腾时开始计时,持续 15min,消毒完成后倒干沸水,放在洁净的碗 柜或冰箱冷藏室中备用。<br>(2)餐具消毒箱:将碗、筷、茶杯等放于消毒箱内消毒。<br>(3)消毒后的餐、茶具不能用抹布擦干,沾附与碗筷上的水分,可让其自行干燥或用经消毒 处理后的洁净抹布擦干。<br>(4)营养室的熟食盛器、用具等,可采用流动蒸汽消毒 20min~30min<br>8.5.2 要求 餐、茶具表面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不得检出大肠杆菌和致病微生物。<br>8.6 婴幼儿衣物、手的消毒方法和要求:26 <br>8.6.1 织物消毒方法: 婴幼儿使用的毛巾、衣服、被褥、尿布等织物必须消毒,可选用以下方法: <br>(1)煮沸消毒:婴幼儿使用的毛巾、尿布一般情况下应专人专用,使用后分类清洗消毒,可 用洗衣粉清洗后再煮沸 10min,晒干即可备用。当婴幼儿有腹泻、肠炎等症状时,煮沸时间 应延长至 10~20min。<br>(2)消毒剂浸泡消毒:毛巾、尿布、被褥等可使用 500mg/L 含溴消毒剂、二氧化氯浸泡 30min 后再清洗,在传染病发病班级,毛巾、衣服、尿布应与其他未发病班级分开清洗消毒,并延 长浸泡时间至 1 小时。对不能清洗的被褥等可用床单位消毒器消毒,在没有条件时也可将外 面的布套和内里的棉絮分别处理,布套用上述消毒液浸泡,棉絮污染较轻的可放在日光下曝 晒,污染严重的先用上述消毒液喷雾后再放日光下曝晒或丢弃。<br>(3)床单位消毒器消毒,按使用说明书操作。<br>8.6.2 手的消毒方法: 幼儿的手在饭前便后可用肥皂或抗菌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洗手时要充分搓洗手背面、手 掌面及手指间各个部位。当有传染病发生时,可在 250mg/L 有效碘的消毒液中浸泡 1~2min 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擦手毛巾要专人专用。 8.7 饮用水的消毒方法和要求: <br>(1)婴幼儿不能直接饮用生水。取自来水在常压下煮沸,待水沸腾后,方可食用。<br>(2)饮用桶装净水的,应加强饮水机的消毒,定期用 250mg/L 的二氧化氯进行冲洗消毒, 消毒后应用清水冲洗干净。<br>8.8 工作人员的清洁消毒方法和卫生要求: <br>(1)建立幼托机构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定期体检。<br>(2)工作人员工作时应穿工作服,工作服每周清洗 1―2 次,如被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清 洗,接触食物时应加带口罩和帽子。<br>(3)营养室工作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勤理发,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工作前及便后 要用肥皂流动水冲洗双手。<br>(4)经常用肥皂在流动水洗手,接触排泄物等污物后应用 250mg/L 有效碘的消毒液浸泡 1~ 2min 消毒。<br>(5)从事消毒工作的人员必须经消毒知识和技能培训后方能上岗工作,并定期接受卫生知识27 业务培训。<br>(6)工作人员、营养员手表面细菌菌落数应≤300cfu/只手,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br>8.9 隔离观察室消毒方法和卫生要求 <br>(1)隔离观察室不能同时隔离 2 种不同病种的患儿。室内用品必须专用,使用后须经过彻底 的消毒后方可带出室内。<br>(2)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室,必须穿上隔离衣(或以专用工作服代替),出室时必须脱下隔离 衣,挂在固定处,隔离衣应单独清洗消毒,可用 500mg/L 二氧化氯或二溴海因消毒剂浸泡 30~ 60min,然后用清水漂洗。<br>(3)隔离观察室的环境、物体表面平时应加强消毒,当患病幼儿离开隔离观察室后必须对观 察室的墙面、地面、家具等物体表作彻底的消毒处理,可用 1000mg/L 有效氯消毒剂拖檫、 浸泡,作用 1 小时。<br>(4)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时应作空气消毒,可用紫外线灯照射 1 小时或用 3%过氧化氢,按 15ml/m3 计算用量,在无人情况下熏蒸 30min。<br>(5)工作人员做好手的清洗消毒。<br>8.10 卫生间的消毒、便器的消毒方法和要求 <br>(1)卫生间的地面每天用清水拖擦清洁,当发现肠道传染病流行时可用含有效溴 500mg/L 的含溴消毒剂拖擦,每天 2 次。<br>(2)幼托机构公用痰盂、蹲板必须消毒,对疑为肠道传染病病孩以及肠道传染病发病观察班 级使用的专用痰盂,必须单独消毒处理,痰盂可用 0.5%过氧乙酸或用 1000mg/L 有效溴或氯 消毒剂浸泡 30min,粪便可用有效溴含量 5000mg/L 的二溴海因消毒粉消毒 1~2h 后倒入化粪 池。<br>(3)清洁工具应分班专用并每天清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