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习近平</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生爱读书,我们才有未来;教师爱读书,教育之树才会长青。为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引导教师在读书中增长智慧、涵养师德,营造书香校园,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12月5日,新生路小学数学组开展了读书交流活动。</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陈英主任分享的是《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不经意间就陷入暴力沟通的陷阱,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给他人带来伤害,也让自己陷入负面情绪中。而《非暴力沟通》教会我们一种全新的沟通方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它强调先倾听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不急于评判。这让我想到在与学生的相处中,当他们犯错时,若能先耐心倾听他们的理由,往往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同时,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也至关重要,用平和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抱怨和攻击。</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非暴力沟通让我明白,语言是有力量的,可以用来传递爱与理解。让我们都努力践行非暴力沟通,用温暖的话语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让生活更加美好。</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碧莹老师分享了读华应龙教育随笔《我就是数学》。华应龙老师的一篇教育随笔《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令人感触颇深。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真的是件很踏实、很幸福的事儿。农民种地,“从来不强迫庄稼按照“一个模式生长”、“为每一棵庄稼按照自己的方式尽情地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像农民选种子那样千方百计精选良种,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像农民精耕细作田地那样设计问题情境;要像农民在耕作的过程中不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地调整那样,实施自己的教学预设,教学环节,要因材施教,尊重生成性的课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我将用这篇文章鼓励自己,用农民种地的精神鞭策自己,努力做一个简单,平实和勤劳,快乐的教育人。</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万多老师分享的是《世上最划算的教育》。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需要不尽相同,我们能教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学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紧,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意义更大一些!我们努力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快乐的心情,做个阳光老师。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做个不抱怨的老师,我们会快乐很多,做个不抱怨的人,我们会快乐一辈子。</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肖美擎老师分享的是《教师的语言力》,这本书中融合了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指导,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沟通方法。书中将沟通分为5个类别,提供了21种场景实例,讲解了50种方法。其中5个类别为:夸奖、批评、提问、鼓励、反向激励;21种场景涉及了:学生不做作业、迟到、无人举手回答问题等教师会遇到的实际问题;50种方法包括:目标法、选择法、想象法、发现法、扩大法、收束法、原因法等,在每一种方法中,都配有场景漫画图、对话实例和具体的语言用例。</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张悦老师分享的是魏智渊老师的《高手教师》。魏老师结合自身的多重教育身份和多样化的教育实践,为一线老师开辟了一条迅速成长的捷径。比如:我们要管理行为,而不是管理学生。职业发展,专业发展,都必须从小事开始。家校沟通不沉溺于是非对错,保持方向感。“教育不是万能的”,我们要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更有价值的部分中去,用我们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寻觅那些隐形的桂冠,进而实现自己的价值。不要暴躁,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读书是滋养生命最好的方式,帮你遇见更好的自己。</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刘晓曼老师分享的是老舍的一部代表作</b><b style="font-size:18px;">《茶馆》,书</b><b>中通过对老北京茶馆的刻画,描绘了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变迁。在这部作品中,老舍用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将读者带入到那个时代,让读者能够亲身体验那个时代中的风云变幻。</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读完这本书,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茶馆》不仅能够感受到历史上的社会变革与文化传承,也深刻地挖掘和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深层的思想与价值观。对于当今社会文化与价值观的挑战,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与反思。</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李爽老师分享的是《听听孩子的心里话》。身为一名教师,我常常站在讲台上,心中满怀着将每一个孩子都教育好的壮志豪情。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历程中,我渐渐察觉到,仅仅凭借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权威的姿态,根本无法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更难以有效地引领他们茁壮成长。就在此时,《听听孩子的心里话》这本书恰似一盏璀璨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使我对教育方式有了全新的感悟和认识。</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让我们做和善而坚定的教师,让教育成为一场修行,在这个修行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成为幸福而温暖的人。</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