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兹南,种种可能不假外求

璋琰

<p class="ql-block">音乐:詹姆斯·拉斯特 ( James Last ):《地上的毯子 Blanket On The Ground》</p> <p class="ql-block">平淡的生活总是千篇一律,短暂的旅行却有种种可能。‍</p><p class="ql-block">1923年7月2日,波兰著名诗人辛波斯卡出生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波兹南附近</span>的布宁小镇,在这里度过了她的婴儿时期。而此时,我就在大波兰省首府波兹南的土地上。透过车窗望去,波兰有着未经修饰的随性、自然的魅力。绿色的无边草原,道路旁野草肆意生长,向外延伸的是参差不齐的树木和纵陌交错的田园,偶尔点缀些蓝色的红色的灰色的农舍,像是衬着浓绿垫的宝石。时而细长时而蓬松的树,时而蓝色时而黄色地掠过。</p><p class="ql-block">辛波斯卡曾说:“在字字斟酌的诗的语言里,没有任何事物是寻常或正常的——任何一块石头及其上方的任何一朵云;任何一个白日以及接续而来的任何一个夜晚;尤其是任何一种存在,这世界上任何一个人的存在。”她以悲悯之心看待世界上的一切事物,这让我想起她的那首著名的诗《种种可能》。而在诗人的故乡,波兹南给于我的种种可能,同样不假外求。</p> <p class="ql-block">乡村小镇罗加林象是开着花的公园,树木林立,雏菊花三三两两摇摆着。一座普通的黑色雕花铁门似曾相识,在上海的“武安古镇”你一定能看到这种样子的门。硕大的草坪芳草萋萋,草坪的尽头耸立着的是罗加林宫殿。</p> <p class="ql-block">罗加林城堡位于波兹南南部罗加林小镇。卡齐米日·拉钦斯基 (Kazimierz Raczyński),即后来的大波兰省将军斯塔罗斯特 (Starost),于 1768 年收购了罗加林 (Rogalin) 及周边庄园。他在庭院和花园之间建造了一座巴洛克式的住宅。宫殿由中央的主楼和相邻的两个侧翼组成,它们共同构成了向东开放的用于阅兵的宽阔庭院的半圆形边界,就像我们在大门外“游客中心”小白房子前看到的罗加林城堡模型展示的是皇家阅兵式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这座宫殿平面呈长方形,正中央上方有拉钦斯基家族的徽章。花园前面毗邻一个半圆形露台。宫殿建筑从正面算起为两层,从花园一侧算起为三层。圆顶的双重斜坡占据了整个建筑的主体,位于中央部分,顶部有一个雕塑,上面有一个盾牌,盾牌上有缩写“KR”,意为卡齐米日·拉钦斯基(Kazimierz Raczyński)。</p> <p class="ql-block">1845 年爱德华·拉钦斯基 (Edward Raczyński) 不幸去世后,他的儿子和孙子爱德华·罗杰 (Edward Roger) 接管了罗加林的财产,后者在罗加林创立了绘画收藏。最后一位所有者爱德华·拉钦斯基(Edward Raczyński,1891-1993 年),政治家、波兰驻伦敦大使,自 1979 年以来流亡的波兰共和国总统,创立了罗加林基金会,并在其调解下移交了拉钦斯基家族的全部资产到波兹南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肖像画 阿塔纳齐·拉钦斯基(1788-1874)</p><p class="ql-block">卡尔·威廉·瓦赫Karl Wilhelm Wach (1787 – 1845)(德国)</p> <p class="ql-block">肖像画 康斯坦恰·拉钦斯基(1781–1852)</p><p class="ql-block">扬·赫兹西希尔·兰皮 (1751 - 1830)</p> <p class="ql-block">《爱德华和罗杰 Edward and Roger Raczyński 》 1897</p><p class="ql-block">亚采克·马尔切夫斯基(Jacek Malczewski)(1854-1929)</p> <p class="ql-block">城堡右翼现在是波兹南国家博物馆的一个分馆,展出了拉钦斯基家族收藏的 300 多幅画作。宫殿内的陈列是超乎想象的奢华,踏进宫殿的瞬间恍若穿越,眼前优雅的贵族皇室是那么真实。中央空间被两层楼的宴会厅占据,透过窗幔,法式花园的秀丽景色唤起对自然的亲密和向往,不禁感叹: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p> <p class="ql-block">《黄色连衣裙 (Żółta suknia)》</p><p class="ql-block">让·加布里埃尔·多默格(Jean Gabriel Domergue,1889 – 1962)(法国)</p> <p class="ql-block">《天鹅》 Lucien Hector Monod (1867-1957)(法国)</p> <p class="ql-block">《风景》 扬·费利詹·奥维茨基 (1852 - 1913)(波兰)</p> <p class="ql-block">《放牧》罗伯特-费尔南德·加斯帕里 (Robert-Fernand Gaspary )作于1909年</p> <p class="ql-block">宫殿后面是法式花园,穿过花园走上一个小山坡,发现整个城堡坐落在一片森林里,林间小路纵横交错,森林中橡树、柏树、白桦、山毛榉等葱绿苍翠,浓荫四覆。一些以圆形草地为核心的中央是沧桑的老橡树,它们的年龄是800年。</p> <p class="ql-block">在距离波兹南老城约2公里处,我们漫步在欧洲最大的市中心公园——波兹南城堡公园( Park Cytadela),这里原是普鲁士堡垒防御工事旧址,二战前是德国军事基地。远远望见城堡山的苏军英雄纪念碑,那是为了纪念1945年在波兹南同德军的战斗中阵亡的约1万名苏联士兵。公园内有波兹南军事博物馆和武器博物馆,陈列着二战时的坦克和战斗机。苏联英雄公墓和英军烈士公墓在公园一侧绿地里。</p><p class="ql-block">波兹南有种种可能。一位波兰话唠见到我们滔滔不绝,然而遇见我们的团友——复旦大学的姚教授也是一种可能,姚教授的调侃让波兰社牛得到回应的满足。隐约听出了一点意思,他说中国游客在当地很罕见;他曾经去过亚洲一些国家,但是很想去中国看看,他非常喜欢中国🇨🇳。遇到这样可爱的波兰人,我们的波兰社恐症也被治愈了。</p> <p class="ql-block">在大面积的绿地和花园的中心,我被一组铸铁群雕震撼了,112座无头人形似古树干一般深深扎根于土地上,这是波兰国际知名艺术家马格达莱纳·阿巴卡诺维奇(Magdalena Abakanowicz)完成于2002年的作品名为《无法识别》(又名《无名者》)。那高贵的头颅一定在风里,我想。</p><p class="ql-block">我偏爱无法识别的肢体变成树干与天空对话</p><p class="ql-block">胜于缺少双臂的女神变成石像立在风中</p><p class="ql-block">我吟出一句“种种可能”。</p> <p class="ql-block">沿着长长的石板街向波兹南老城方向穿行。古都波兹南是波兰重要的历史中心和河港城市,也是波兰开始的地方。早在波兰王国建立之前,位于瓦尔塔河畔的波兹南就是西斯拉夫人中波兰部落的文化和政治中心,当时的波兰部落主要聚集在瓦尔塔河周边后来被称为大波兰的区域,其中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大公梅什科一世开创了皮亚斯特王朝,于公元966年也就是我们宋朝皇帝赵匡胤重新统一中国的时候建立了统一的波兰,其子波列斯瓦夫在1024年成为首位波兰国王,定都波兹南。虽然1038年波西米亚的军队将这座城市踏平之后,波兰王国迁都克拉科夫,但重建后的波兹南依然维持了在大波兰地区商业中心的地位。</p><p class="ql-block">如今的波兹南多条铁路干线交汇于此,西经柏林可达巴黎,东经华沙可达莫斯科,北经波罗的海可达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往南可达巴尔干半岛各国。悠久的历史、便捷的交通、怡人的风光,欧洲著名的展会城市波兹南吸引着人们驻足流连。</p> <p class="ql-block">波兹南老市政厅(Ratusz)华丽典雅,是老城的标志性建筑,虽然曾被大火烧过、被闪电劈过、被飓风扫过,也曾在二战时期遭到战火的洗礼,但它依然是中欧最重要的文艺复兴式建筑。</p><p class="ql-block">老市政厅的另一大看点, 便是每天正午 12 时, 会有两只机械小山羊从塔楼上的小门跑出来,互相顶角 12 次为人们报时,充满童趣。据说当年市政厅在安装好报时钟后,准备向市长及议院展示,宴会厨师不小心把提前准备好的鹿肉烤焦了,于是在附近的草地偷了两只山羊打算做烤羊肉,结果两只山羊跑上了市政厅的塔楼,当它们在塔楼顶部撞头搏斗时正好被市长看见。就是这一幕让市长决定安装一组机械山羊在时钟上用来报时。波兰纪念国家独立100周年的时候专门出了一张纪念邮票,内容就是山羊撞钟。</p><p class="ql-block">时光已接近傍晚,我们错过了山羊撞钟。旧市政厅门前出现了2只羊,一只德牧犬冲上来一顿疯狂输出,羊们对狗笃定漠然,羊主人与狗主人莞尔一笑,看来波兰人对狗、猫、羊…是极宠爱的。来来往往的游人与羊合影,兹罗提随意。</p> <p class="ql-block">错过了山羊撞钟,网络图片看看过眼瘾</p> <p class="ql-block">寻着钟声找到波兹南的教区教堂——圣斯坦尼斯洛斯教堂,一座隐藏在街区深处粉色的巨大巴洛克式建筑,建于1651-1732年。这是全波兰最豪华的巴洛克式教堂。教堂内部古典、华彩、炫目,巨大古典式圆柱让人想起了古希腊的神庙;拱门上优美的曲线让人想起了法国的洛可可装饰风格。主祭坛宏伟精致得像是似一座幻境式舞台,身处天国的天使和圣徒们仿佛正在上演一出华彩的舞台戏剧;上方椭圆形穹顶的幻景式天顶画,是风靡于天主教欧洲区域华丽巴洛克风格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走过波兹南骑兵纪念碑下,一对恋人正甜蜜情浓。这座原建于1927年,二战后重建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波兹南第15骑兵团,他们在1920年和苏联红军作战,1939年和德国纳粹抗争。这里现在是举行各种仪式和爱国庆祝活动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广场四周的商店别具特色,这些漆着绚丽色彩、绘有不同花纹图案的建筑高而狭窄,据说这是因为中世纪时期,房屋的主人需要根据房子的宽度而交税,于是造就了这种有趣的建筑特色。尤其到傍晚时分加上灯光的装饰,那些餐厅、咖啡厅和酒吧显得气氛更加热烈。</p> <p class="ql-block">老城西北角一座不起眼的街边建筑墙上有一块牌子,上面雕刻着人像。仔细看,原来这里是显克微支故居,现在的显克微支文学博物馆( Muzeum Literackie Henryka Sienkiewicza),介绍了这个波兰文豪的生平事迹与他的主要著作,如历史小说卫国三部曲:《火与剑》、《洪流》及《星火燎原》,主要反映的是17世纪时波兰人民反抗外国入侵的故事;还有《十字军骑士》、《你往何处去》等。1905年他因作品《你往何处去》荣获诺贝尔文学奖。</p> <p class="ql-block">显克微支文学馆外景</p> <p class="ql-block">从文学家故居走出,热烈的动感音乐从市政厅广场传来,搭起高高的T台上,年轻的姑娘小伙欢快地随着节拍青春盎然地走秀,这是一场排练。夜幕降临时他们会穿上盛装上演一场时尚嘉年华。波兹南经常举办国际性活动,博览会、音乐会、博物馆、美术展等等,甚至成为一种文化,这让当地人从小被熏陶养成一种淡定优雅的习惯。</p> <p class="ql-block">在旧市场广场,Różany Targ 街和 Jana Baptysty Quadro 街的拐角处,有一口始建于1915年的井,上面是班贝尔卡的雕像。它是为了纪念 18 世纪初从德国班贝格地区来到波兹南的定居者。 雕像展示了来自德国班贝格族人的传统服饰,身着典型的班伯贝尔卡服装的女子,肩挑酿酒用的大罐子,姿态优美。波兹南在二战前是德国城市波森。</p> <p class="ql-block">转过一个街角远离人群嘈杂声,静静的街道深处,3位唐装少女翩然而至,裙袂飘飞似在水一方。3位少女立定也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你是中国人?”我们几乎同时出声,随后开心雀跃起来:“您是我们此行遇到的第一个中国人!”。原来,她们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学生,从上海到慕尼黑转机刚刚来到波兹南,第一次踏出国门暑期来波兰做游学项目,今晚将在老城广场做中国文化展演。可爱的女孩子们与我拥抱,我知道,这是我们内心深处在异国他乡对祖国情感的外在表露,这种表露是那么的直接又那么的自然。</p> <p class="ql-block">漫步波兹南街头,发现这座城市有着满街的德式建筑,大大小小的教堂、各式各样的咖啡馆和酒吧,十分热闹。旅行少不了寻觅当地美食,到了牛角包的故乡波兹南,怎能错过!旧市政厅对面有一座牛角包博物馆,可惜我们错过了开放时间。</p><p class="ql-block">听导游介绍,圣马丁牛角包是波兹南的特产,馅料要包含罂粟、香草、无花果、葡萄干、杏仁粉、橘皮等,重量每个不能超过250克。波兹南牛角包起源于1891年圣马丁节,得到欧盟地理标志保护。当时波兰牧师Jan Lewicki在街上呼吁人们尽己所能,帮助穷人。因为传说圣马丁在暴风雪之日将自己的衣服赠送给乞丐,所以圣马丁节有救济穷人的特殊寓意。一位面包师傅受到牧师的感召,决定免费分享他烘烤的牛角形面包。其他面包师傅纷纷效仿他的义举,于是圣马丁节吃牛角包的习俗自此流传下来。</p><p class="ql-block">在露天的餐厅点上一杯咖啡享受美好的时光,牛角包登场了,皮酥面糯味甜的牛角面包入口后,很快又被刚出炉的“波兰棍”吸引,人生第一次品尝烤酥的面包皮里面包裹着咸豆沙的波兰棍。波兰这个世界粮仓盛产小麦,一方水土一方人,波兰面包的原始麦香,足以满足我对面包的味蕾理解。</p> <p class="ql-block">老城广场通往老啤酒厂购物中心的步行街上,酒吧、花店、纪念品店、面包店、咖啡馆、特色商品店云集。十字路口,一座揭幕于2001年的铜像雕塑是人们喜欢的拍照景点:老马里奇Stary Marych靠在一辆自行车上,车把上挂着一只公文包,他向所有走近他的人们微笑着打招呼。这是一个虚构的文学人物,幽默而乐于助人,被塑造成波兹南的典型居民。那些鸽子们与人们一样随意地徜徉,这街当然也是它们的。</p> <p class="ql-block">波兹南地标性建筑老啤酒厂购物中心,是将古城风光与现代生活的交织碰撞,2008年曾获得过全球最佳购物中心奖。尽管老啤酒厂有它独特的历史,但斑驳的历史印记已不再是主旋律,商务与艺术的融合使它独一无二。这个集购物、休闲、观看展览甚至举行会议于一体的商场,包括了艺术博物馆,电影院,酒店,餐厅等设施。而漫步于老啤酒厂后面的开放式草地公园,三三两两的人们徜徉于夕阳下的绿地和树木间,仰望老啤酒厂,像是回到历史的往昔时光。</p> <p class="ql-block">身处热闹而安逸的波兹南,你很难会想象得出过去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激烈矛盾冲突。1956年6月28日,由于对于政府的高压控制和较低薪酬待遇的不满,波兹南爆发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游行队伍放火烧毁当地秘密警察总部,因此政府出动了400辆坦克和上万名军队前来镇压。这次示威事件造成了76人死亡,上千人受伤,是二战后波兰民众与亲苏当局最为剧烈的一次冲突事件。如今,当年那些冲突的痕迹早已经荡然无存,残暴的历史也随风而去,民众无不十分珍惜和享受现在的平和时光。</p> <p class="ql-block">约衡旅行俱乐部安排得非常贴心,选择波兹南安德西亚酒店(Andersia Hotel),可能是因为它的位置就在城市中心,没想到酒店房间的窗正对着1844年的老啤酒厂。那古朴的红砖表面与玻璃、钢材等现代元素的结合,彰显出独具特色的十九世纪工业化风格。 或许昔日的酒香已随时代变迁而渐渐淡去,但这韵味十足的建筑也许会让人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稍稍驻足, 在历史的醇厚中微醺。</p> <p class="ql-block">于是,在辛波斯卡的故乡波兹南的那个夜晚,在安德西亚酒店窗前,我望向老啤酒厂的烟囱,幸运的是,现代化的步伐止步于老城区外,这里依然得以保留其最为传统的古老风貌,让人得以目睹这座城市曾经的荣耀与繁华。</p> <p class="ql-block">历史并没有成为波兹南的负担,它在充满烟火气和现代活力的状态下自如地展示自己最美的一面。于是我提笔仿写《种种可能》,让诞生诗人的这座城市,以<span style="font-size:18px;">美好的种种可能不假外求,留存在</span>我的记忆中。</p><p class="ql-block">我偏爱旅行</p><p class="ql-block">我偏爱猫</p><p class="ql-block">我偏爱波兹南的夏天</p><p class="ql-block">我偏爱辛波斯卡胜过特朗斯特罗姆</p><p class="ql-block">我偏爱罗加林城堡老枯的橡树胜过葱郁的塔松……</p><p class="ql-block">我偏爱穿唐装的中国女孩</p><p class="ql-block">我偏爱异国偶遇</p><p class="ql-block">我偏爱默默流淌的感动却彼此珍惜……</p><p class="ql-block">我偏爱品尝落地的黄李果胜过品尝用它做成的果酱</p><p class="ql-block">我偏爱窗</p><p class="ql-block">我偏爱有特殊意义而不知名的小地方</p><p class="ql-block">我偏爱牛角面包</p><p class="ql-block">我偏爱波<span style="font-size:18px;">兹南</span>的黄昏……</p><p class="ql-block">我偏爱有轨电车当当而过</p><p class="ql-block">我偏爱无法识别的肢体变成枯树干胜于缺少双臂的维纳斯铸成石像</p><p class="ql-block">我偏爱看狗胜过看风景</p><p class="ql-block">我偏爱变幻无常胜过一成不变</p><p class="ql-block">我偏爱种种可能</p> <p class="ql-block">视频制作:曹时君</p> <p class="ql-block">后记:感谢视频作者曹时君先生;感谢胡佳希先生的导览讲解;感谢同行的团友给予的信任、关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