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白土村,一个坐落在山峦之间的宁静村落,公元二0二四年十二月二日,农历甲辰年十一月初二日显得格外热闹。</p><p class="ql-block"> 清晨,阳光透过云层的缝隙洒在这片土地上,给整个村庄披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光辉。村民们早早地起床,开始准备迎接一个重要时刻的到来——武平县白土蓝氏开基始祖嫩一郎公神主牌重安暨嫩一郎公墓地重修敬香仪式。</p> <p class="ql-block"> 白土蓝氏第一届理事会为白土蓝氏开基始祖-<<嫩一郎公>>重上神位牌,并自清乾隆丁亥年仲秋(公元1777年),迄今为止247年以来为公重修墓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视频</span></p> <p class="ql-block"> 吾先祖,白土蓝氏嫩一郎公生于元朝至正年间,公自长汀坪岭水口先迁武平山嶺水口,后移白土开基,仡今有六百余年的历史,已繁衍25代,裔孙约八千人,后裔主要分布于闽、粤、赣、浙、湘、桂、台等省及美国、英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 </p><p class="ql-block"> 天地之间,人事之繁,宗族之有祠堂,如叶之有根,枝之有干,源之有流,宗祠,乃我族人缅怀先祖、凝聚族心、传承文化之地,是祭祀先祖、明礼修德、启迪后人之所。然岁月流转,风雨侵蚀,昔日之祠堂神位牌已破损,不能应族人之祭祀祈愿,今我蓝氏族人, 欣逢盛世,安居乐业,薪火旺盛,子孙聪慧,永受厥福,世代绵长,实乃上天之功,祖宗之德也,后人岂不思先祖之护佑,不感祖宗之恩泽呼?</p><p class="ql-block"> 故而於公元2024年12月2日(甲辰年农历十一月初二日),武平白土蓝氏第一届理事会组织本村蓝氏族人及外迁赣(修水蓝玉明等、兴国蓝连生等、永新蓝先锋,湘(耒阳蓝开华、蓝秀杰等)浙(金华剑辉、蓝鑫淼等)宗亲共计300多人为白土蓝氏开基始祖“嫩一郎公”举行重上神位牌庆典,并隆重举行嫩一郎公坟墓重修告竣敬香仪式(自清乾隆丁亥年仲秋(公元1777年),仲一,民一两房子孙为公重修坟墓后,迄今为止已247年,现后裔再次为嫩一郎公重修坟墓。 </p><p class="ql-block"> 重安祖先神位牌及重修祖坟,是光耀先祖之德,承传家族之魂。我白土蓝氏自开基以来,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历经无数磨难与辉煌。世世代代之努力,铸就今日之辉煌。重安神位,非仅为祭祀先祖,亦为弘扬我家族之精神,承传我家族之文化。愿我族人共襄盛举,齐心协力,以重安神位及重修祖墓为契机,一则缅怀先祖之功德,弘扬家族之传统;二则凝聚族人心力,共谋家族之发展;三则启迪后生,传承文化。</p><p class="ql-block"> 愿我族人齐心协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以重安神位及重修祖坟为契机,共创蓝氏家族之美好未来!是为序。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公元2024年12月2日嫩一郎二十一世孙瑞华薫沐敬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视频</span></p> <p class="ql-block"> 夹门口道路旁,一条红色横幅格外显眼,上面写着“热烈欢迎白土蓝氏外迁宗亲、外出乡贤回村祭祠敬祖!”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欢迎词,更是村民们对先辈的敬仰和对家族血脉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 外迁蓝氏宗亲组成的队伍缓缓走来,他们举着一面写着“寻根谒祖”的红色条幅,身穿蓝氏服装步伐坚定。</p><p class="ql-block">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庄重和虔诚。他们沿着村道前行,沿途的村民们纷纷向他们致意,场面温馨而感人。</p> <p class="ql-block"> 来自外迁的宗亲,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此刻却因为共同的血脉而汇聚在一起。大家相互问候,分享着各自的生活点滴,场面温馨而和谐。</p> <p class="ql-block"> 报喜!旅疆开拓事业的白土村的优秀乡贤蓝美成&黄梅夫妇,再次向白土村蓝氏基金会慷慨捐助人民币壹拾万元整。加上之前的捐款,和本次宗族活动,已累计捐赠达13.98万元。</p><p class="ql-block"> 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修缮总祠及支持其他蓝氏家族事业。白土蓝氏理事会对蓝美成宗亲的善行深表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 “一脉同宗”表达了他们对家族血脉的认同和对先祖的敬仰。这一刻,无论是来自哪里的宗亲,都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p> <p class="ql-block">嫩一郎公墓地重修前</p> <p class="ql-block">嫩一郎公墓地重修中</p> <p class="ql-block">嫩一郎公墓地重修后</p> <p class="ql-block"> 瑞华会长,世东秘书长代表白土蓝氏宗亲,向宗族各长辈们,关切询问其饮食起居情况,叮嘱注意身体健康,并向百岁老人熊细秀等送上慰问,弘扬本族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让他们感受到宗亲的关爱和温暖。</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兄 弟 言 和 向 未 来——记嫩一郎公神主牌重安暨嫩一郎公墓地重修敬香仪式(蓝伟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白土村。公元2024年12月2日,农历甲辰十一月初二,蓝氏开基祖嫩一郞公暨一脉宗亲神位牌,重新上座于总祠神龛里,实现上村永聪公、下村永诚公乃至广东永生公三兄弟裔孙的再次融合,开起兄弟言和向未来的崭新时代。重安神位牌典礼,喧闹了仲冬的白土村。这一天,具有里程碑意义,将载入白土蓝氏史册!</p><p class="ql-block"> 一、活动筹备聚宗亲时间倒回到去年___月___日,蓝瑞华、蓝世东、蓝新红等白土村宗亲,在广东召开的中华全国蓝氏宗亲会议上,遇到白土村外迁湘、浙、赣和桂等地的宗亲,遂建立起“白土蓝氏外迁宗亲群”。借助这个平台,宗亲提出于今年清明期间,返村寻根谒祖的愿望。瑞华把这一信息向村里宗亲通报并提出初步建议后,立即得到积极响应。3月23日,正式筹备“2024年白土村外迁宗亲返村寻根谒祖”活动。从3月23日到4月4日清明节,时间仅剩11天,新成立以蓝瑞华为理事长的白土蓝氏理事会,立即着手准备。</p><p class="ql-block"> 遇到的第一个尴尬是:前些年,有少数外迁宗亲返村,是上、下村各自接待的。这缘于一时说不清什么年份,上村永聪公、下村永诚公乃至广东永生公三兄弟后裔闹起了矛盾。</p><p class="ql-block">已知的事实是:在清朝、民国时期,上村、下村各自为政,比如,行政区分里,上、下村各为一保;在西湖寺十月十六的十方醮会中,上、下村各为一方。</p><p class="ql-block"> 位于上村的总祠,为上村永聪公后裔所用。永诚公后裔则在下村建有永诚公祠。时间来到1962年,更是出现了下村首先、上村继之的恶性事件。</p><p class="ql-block"> 永生公后裔则掘起祖坟,带到迁居地供奉了(这迁往广东的一脉,至今也未寻访回来,这是后话)。三兄弟后裔由此演化为“陌路人”。讨论中,老书记蓝善龙宗亲认为,这种状况如果延用于本次较大规模的蓝氏外迁宗亲返村寻根谒祖活动,无疑会让旁人尤其是外迁宗亲诟病。道理、情理一经摆在桌面讨论,村里的宗亲就形成了一致意见:清除历史纠结,大家都是嫩一郞公后裔,血脉相通,当统一实施迎接外迁宗亲返村。</p><p class="ql-block"> 于是,总体筹划、组织实施、按需准备,这个系统工程,对于村里宗亲而言,是一次设计、协调、执行能力的大考验。圆满完成了“2024年白土村外迁宗亲返村寻根谒祖”活动,当记理事会宗亲们一功。</p><p class="ql-block"> “2024年白土村外迁宗亲返村寻根谒祖”活动还衍生出新的项目:修缮总祠、重安始祖神位、重修嫩一郞公墓地。这便有了本文开头的场景。二、活动庄严献诚心神位开光庄严肃穆。重安始祖神位牌典礼,是庄严隆重的。</p><p class="ql-block"> 白土村蓝氏德高望重的长辈和各房代表、外迁湘赣浙的代表,分列于香案前。僧侣(道士?)虔诚地诵经、点灯、祈福,将特殊的能量和力量请来祠堂,待八时十八分吉时良辰一到,即赋予神位牌中,使神位牌承载起神圣性和有效性,成为连接人与神、心灵与宇宙的桥梁,并亮相于裔孙。</p><p class="ql-block"> 此时,堂外烟花喧天,堂内乐器齐奏,裔孙们依次叩首、敬香的外在动作之下,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心灵的净化。 </p><p class="ql-block"> 祖墓上香崇敬凝重。嫩一郎公墓地上一次修建于清乾隆丁亥年(公元1777年)仲秋,迄今已有247年,多年的风雨侵蚀,外形让人心酸,如果地下有知,也会觉得蒙羞。4月份宗亲提出重修后,白土村宗亲认真组织实施。重修后的墓地,在原址山岭水口,保留原状白鹤衔书形,格局大气,气象风光。和着司仪“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上香”的口号,宗亲们先后向嫩一郞公先灵鞠躬、上香。在墓地周边,宗亲心情凝重,遥想当年,先祖父子仅凭双脚,奔波于山岭、朱蓝乡(现称处明),再落脚于白土谋生,筚路蓝缕,与自然抗争、野兽搏斗,用简陋工具开辟出一块块适宜耕种的土地,何等艰辛。</p><p class="ql-block"> 是一脉祖先繁衍生息,迎来了今天裔孙数量众多、事业有成,从而可以告慰在天之灵。</p><p class="ql-block"> 下午,首先进行的是对接族谱。各地宗亲把历史、当代编辑的族谱,以吊线方式,理出了蓝氏嫩一郞公的枝繁叶茂。从中,也发现个别地方的族谱,存在世系、代数、名字、堂号等方面的疑点,进而又提出今后研究的话题。 作为参与活动的纪念,外地宗亲分别与白土宗亲在祠堂前合影,留下永恒的瞬间。</p><p class="ql-block"> 今年恰逢中华蓝氏总会成立十周年,宗亲们谨录出向总会致贺的视频,表达嫩一郞公一脉裔孙的诚意。</p><p class="ql-block"> 三、活动花絮诉衷情甲外迁宗亲远道归。江西修水玉明、兴国连生、永新先锋等,湖南耒阳开华等,浙江金华剑辉等25位宗亲,他们或如玉明宗亲,虽然早过古稀之年,还梦牵故地,千里奔波而来;或如征宙后辈,这是一名年仅10岁的晚生,他听说父亲要去福建寻根谒祖,吵着要父亲帮他请一天假,以回祖地看看老祖宗的圣堂和灵地,向老祖宗敬上一香。</p><p class="ql-block"> 更多的是,花去二三天时间,放下手中繁忙事务的宗亲,目的只有一个:归祖地寻根、访兄弟叙情。乙亲切慰问百岁人。白土村位于十方镇北侧,与武东镇、城厢镇相邻,群山环抱,水源清洁,鸟语花香,村容整洁、民风淳朴,是人们生活居住的优良之地。据2023年9月统计,白土村的老人60岁以上346人,其中80岁以上76人,分别占户籍人口数的22.7%、5.0%,长者们幸福享受着桑榆晚景,成就了白土村是周边小有名气的“长寿村”。</p><p class="ql-block"> 如今102岁的熊细秀婆婆,生活能够自理,能做简单的家务,让人羡慕不已!她的长寿材料,伟文宗亲采写了《自我享乐登百岁》文稿,并于2024年6月28日为美国《海华都市报》刊登。秉承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瑞华会长、世东秘书长代表白土蓝氏宗亲,向宗族长辈们,关切询问其饮食起居情况,叮嘱注意身体健康,并向百岁老人熊细秀婆婆送上了慰问金。</p><p class="ql-block"> 丙文化作品现精神。书法能寄语。武平县书法家协会仁有宗亲,听到白土迎接外迁宗亲返乡参与祭祠活动,欣然舞笔榜书“一脉同宗”。 这是一幅隶书作品,我们从外行人角度,来解读其两处“寄语”:一是,首字一,“一波三折”,似乎可以理解为,我们的祖先一脉,乃至今天我们的生活历程,并非理想化的一帆风顺,而是难免“一波三折”,前辈具有同困难抗争的经验,我们得有与眼前困难抗争的勇气。</p><p class="ql-block"> 二是,四个文字的重心,都比较低,似乎可以理解为,心沉下一点、人心低一点。也就是说,放下心来,先别问自己的努力,有什么结果,尽管扎扎实实去做就是。“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与泉州开元寺里的“心”字石刻——心字中间的一点,从斜勾的上方沉到了下方——有异曲同工之妙。</p><p class="ql-block"> 佛家的禅意,为书家借用,在人心浮躁的当下,不正是一剂醒世良方吗?无论来自哪里的宗亲,与白土宗亲在“一脉同宗”前握手、留影,都传达了他们对家族血脉的认同和对先祖的敬仰。这一刻,内外宗亲都在书法文字背景里,找到了共同的归属感。对联聚才情。对联是一种无孔不入的实用文体,它用简洁的两行文字,叙事抒情中,能看出作者的才情,传递着作者的心声。</p><p class="ql-block"> 11月19日,作平宗亲首先在群窗口,上传了“嫩绿田园繁子衍孙千秋兴;一脉源流养人育才万世旺”等3副祠堂对联,跟着,伟文、顺辉、瑞华等宗亲提交了联作响应。鉴于多数作品意境虽好,但与联律有些距离,伟文宗亲上传了《联律通则》供分析、欣赏、创作对联参考。</p><p class="ql-block"> 理事会则发出紧急征联消息。至12月1日中午,共征得春方、德芳、逢英、桂生、锦文、良忠、连生、瑞华、伟文、秀杰、玉明和作平等12家62副(其中良忠提交了39副,精神可嘉),另录得旧联10副。经7位宗亲初选出20副入围联,理事会终审选出6副书写联。</p><p class="ql-block"> 但由于时间紧迫,事务繁多,选用对联来不及书写而搁置。丁美成乡贤捐巨资。祠堂修缮、祖墓重修,要实施这些项目,经费是少不了的。自3月23日晚的筹备会议集资起,至今已有_____位宗亲捐资_____元,其中,旅疆优秀乡贤蓝美成、黄梅夫妇,慷慨向白土村蓝氏基金会捐资累计人民币13.98万元,占当前捐资总额的___%。美成的善行,自然得到宗亲们的热烈掌声。</p><p class="ql-block"> 戊文艺活动娱村民。村文艺队队员,白天得劳动,排练多在夜晚进行,为了赶节目,也为了精益求精,排演起来常常忘了时间,有时直到凌晨两点才结束!功夫不负有心人,得来的回报是:村文艺队的娱乐节目,把典礼再掀一个高潮。当日下午,白土村文艺队在村部内坪施展才艺,从寓意幸福生活的《好日子》扇子舞开演,民间娱乐主打的“船灯”一经推出,就强烈地勾起村民的观赏兴趣。而“花鼓”的铿锵之声,和着山歌的流畅曲调,伴以夸张的舞蹈动作,更是把村民看得如痴如醉......己活动圆满闻谢声。一天的活动,从庄重、虔诚流向欢快,大家都经受过一场洗礼,感受就一个“值”!实施活动的理事会,终于可以松开气,喝杯热茶。</p><p class="ql-block"> 理事长瑞华宗亲,现场向各位致谢后,又在宗亲群里,对大家支持、参与所传出的努力,致以诚挚的感谢!尤其对不远千里,来祖地参加活动的外迁宗亲表示感谢!对外迁宗亲对祖地白土的捐赠表示感恩!祈愿祖宗保佑大家平安顺遂,家庭幸福!并提出:愿我族人以重安始祖神位及重修祖墓为契机,一则缅怀先祖之功德,弘扬家族之传统;二则凝聚族人心力,共谋家族之发展;三则启迪后生,传承文化,共创蓝氏家族之美好未来!秘书长世东宗亲提议,希望理事会全体人员继续努力、再接再厉,把我们白土蓝氏嫩一郎公家族事业做大做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p><p class="ql-block"> 宗亲的反馈,则是对理事会成员的辛苦表示感激,正如作平宗亲说: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瑞华宗亲案前马后,不遗余力,可记头功。而白土村主任、书记保福宗亲“我仅是一个走脚板的”自我评介,这“干部就是人民公仆”的回归,更是让大家由衷地赞赏。庚活动感受述内心。活动会有结束阶段,但人们的心灵回味,则才开始。</p><p class="ql-block"> 请看部分宗亲的感受辞——蓝军:关于此次闽西寻根问祖一行我的一点感慨,自小长辈传来自福建......每论此事总感觉有一份遗憾,无奈和期待。正如校生贤弟所描述离别情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唯恐迟迟归”,奈何!奈何!此一别山高水远,再聚首愿非经年,从此门前山巅年年雁儿过,未有一丝昌儿音......先祖良昌公秉承着为家族开创基业,播衍子孙开枝散叶之理念和责任,满怀离情踏上饱含辛酸,艰苦奋斗的迁徙之路。</p><p class="ql-block"> 先祖良昌公迁徙之路的艰辛、脚步的沉重,过程的渺茫等等,以及如何来到奉乡之路有待我们继续探寻。</p><p class="ql-block">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寻全族谱、族群,追寻家族根源、探寻先辈足迹,挖掘历史背景、文化及传承情况是我们对先祖最大的敬重和怀念。</p><p class="ql-block"> 前往闽西途中时,冥冥有一种跨越时空血脉相连的召唤,踏足白土,与白土宗亲相见时的感觉,就似回家了,无需太多言语,很亲切自然很随意,屋里屋外拉着凳子就坐......忽然之间感觉全身轻松,仿佛一种去掉枷锁,血脉相连的喜悦与激动,这也许就是先祖心意达成的欣喜和祝福。</p><p class="ql-block"> 启贵:在白土村蓝氏理事会的倡议下,为修缮嫩一郎公祠、墓地及举办重大活动筹集资金,获得外迁和本村宗亲的热心赞助,为开展各项工作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本次活动组织有序、各司其职,取得了圆满成功,白土村蓝氏理事会成员辛苦了。外迁宗亲远道而来,精神尤为珍贵。</p><p class="ql-block"> “天下蓝氏一家亲”,愿嫩一郎公后裔宗亲携手同行,共创辉煌。玉明:赴福建武平白土祖地寻根谒祖感怀晴空万里艳阳天,遥望东南情万千。游子思乡常梦绕,先宗故地令魂牵。枝头绿叶恋根土,古艾裔孙感祖恩。</p><p class="ql-block"> 今日回家终了愿,依依不舍意缠绵。先锋:寻觅先人记忆,传承种玉文化,深掘源头活水;徜徉白土故地,弘扬祖辈精神,厚植血脉根基。横批:一脉同宗伟文:笔者行文到此,受宗亲启发,也附庸风雅,献上拙词一阙,权当本文的结束语。</p><p class="ql-block"> 诉衷情令·重安始祖嫩一郞公神位牌典礼重安神位聚宗亲。</p><p class="ql-block"> 湘赣浙归闽。春芽承露荣茂,瓜瓞共追根。 </p><ol><li> 牲并果,烛和醇。诵祥文。铜锣腰鼓,爆竹烟花,喧闹全村。<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蓝伟文)</span></li></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