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老人的“诀窍”

根系土壤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家有两个准百岁的革命老人,让他们颐养天年,是我们家的头等大事,几经商议,决定居家养老并请住家保姆。两位老人耳背是共性。为了准确交流,只好采用写便条的方式。逐步逐步,两位老人也就口头加便条回复。一天,我们看到妈妈写的几张条子,讲了三个意思:①生活还能基本自理,希望辞退住家保姆;②外出散步不要人陪;③不要限制干家务。大家也看得出来老人有情绪,但如何回应老人的诉求?几个晚辈力推我去解决这个难题。我是抓耳挠腮,绞尽脑汁,写了这封 “信”:</p><p class="ql-block">妈妈:</p><p class="ql-block">您好!那天您写了几张小纸条,表述了心中的烦恼,其实您不说,我们做晚辈的也是知道的,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由自在,都希望无忧无虑,随心所欲。但是为什么家人还对您有些“限制”和安排呢?</p><p class="ql-block"> 首先,这是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习近平总书记说:“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因为您为党和国家做出过突出贡献,现在国家强盛了,有条件了,所以党和国家对老同志关爱有加。您健康长寿,从小处讲,是个人受益、家庭受益,从大处说,也是更重要的,就是党和国家受益——因为您的健康长寿,可以很好的体现党和国家对老干部的关爱政策,这说明我们的党和国家是有情有义的,是关心人民的,是真正践行“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 的。换一句话说,您的健康长寿是在继续为党和国家做工作、做贡献,这不正是您发自内心最乐意做的事情吗?</p><p class="ql-block"> 其次,也是客观环境要求的。改革开放几十年,由于政策对路,人民勤劳,完成了脱贫攻坚的壮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相对富裕了,老百姓的腰包也鼓起来了,原先不敢奢望的购车,已是寻常百姓都能实现的事,有的家庭甚至是人手一部车,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人多车挤路窄的局面,司机中不乏有交通规则观念淡薄的;还有些人驾驶水平不高,错把油门当刹车;有的人经验不多,但胆子不小,横冲直撞,这也就是您需要有人陪同的原因。 </p><p class="ql-block"> 最后,这也是自然规律要求的。你与老爸都是“90后”,这在中南已经凤毛麟角了,非常难得,我们也知道妈妈一辈子自主、自强,但岁月的烙印是无法抹除的,比如听力、协调性和反应能力肯定会下降。所以我们就建议妈妈只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一些重的、危险性的事(比如火、电、高温)就别去干,上班族的我们不能每天24小时陪在您们的身边,这也就是为什么要请住家保姆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总之,晚辈们相信,妈妈党性高,党悟强,一定愿意现身说法去宣传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一定会尊重自然规律、客观实际,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p><p class="ql-block"> 信给老人之后几天,我一直在关注老人的反应。嘿,妈妈有留言了,大意是说:人老了,不中用了,听你们年轻人的安排。乌拉!问题解决了。一家人和和睦睦,有说有笑,保姆和老人也日益和谐,俨然成了家庭中的一员,还成了 “忘年交”。 </p><p class="ql-block"> 这之后,我寻思,老人为什么会与我们“共频”?知道老人在乎什么、与老人“同频”是诀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