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王大犟买花秸》 <br><br> 文/乐土<br> <br> 有些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往往会耍点小聪明,以求利益更大化,孰不知有的时候即便是搜肠刮肚,煞费苦心,却也难免会弄巧成拙,得不偿失。这不,我村的王大犟就闹出过此类的笑话。<br> 王大犟本名王云峰,因为他做事说话总爱与人别膀子抬杠,有时还会争得面红耳赤,急的他是青筋暴流,唾沫星子乱溅,为此,乡亲们送了他这个响当当的绰号。记得那还是在吃“大锅饭”的年月,老百姓无以为娱,田间地头,大家还乐意和他逗逗闷子,他也喜欢往人多的地方凑,时不时的带给大家意想不到的笑料,这在当时已成为一种缓解疲劳的佐餐。<br> 一天晚饭后,他和往常一样赤背靸鞋,摇头晃脑,从容不迫地走进人群中。也许是想引起人们的注意,只见他佯咳了一声,随后脱下一只鞋垫在屁股底下坐定,听大家讲李三到山西卖蒜的经过。在有他的地方,能看到他听别人讲话那是稀罕事,多半都是人们听他山南地北的侃,他说话吐字不清,是所谓的“大舌头”,他常把一根棍子的“根gen”字,说成“根gei”,把“尖jian”说成“尖jiai”他说话节奏慢,可他的话就像日本大地震后的海啸一样,会快速漫延出去,让人听了足以记上一辈子,现在想起他的话,都不免让人哑然失笑。比如他讲自己身在异乡,对吃面条是这样描述的,“五根(gei)面条,两碗打尖(jiai),吃(qi)到肚里,像有个小老鼠(xu)一样,一鼓一鼓哩”。他的话一出口,总会触及人们那根笑的神经,有时人们模仿他的腔调重复着他说过的话,调侃他的同时,也调侃着自己那单调的生活。<br> 此时他一边听大家说话,一边酝酿着自己的话题,瞅准一个间隙便拖着长腔说道“要说xue做买卖,你们都还嫩点,今jie个我到场里买花秸,我和场管三xian下五除qi二,包了满满一大包,然后俺俩大包两边biai一站,抬着过秤,就在这时你猜qai怎么着?”他说着停下来,洋洋得意的巡视着周围人的表情,想验证一下自己的话题是否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这时人群中一个年轻人催促道:<br>“别卖关子了,快往下说呀”<br>王大犟慢条斯理的站起来,将烟锅在鞋底上磕了磕,然后冲年轻人说道:<br>“想听不bie?想听就把你的洋烟yai给俺一根gei尝尝,也好把下文wei引出qu来”<br>年轻人二话没说,从烟盒里抽出一支递给他,并且还毕恭毕敬的给他点着。<br> 由于当时社会落后,经济匮乏,人们囊中羞涩,许多人都是到集市上买晒干了的烟叶子,然后自己动手卷烟抽,有时手头紧了,烟叶子也接续不上的时候,有的人还把棉花叶、或豆叶揉碎卷烟抽,这种窘况对于王大犟来说也不例外,所以,香烟对他来说是奢侈品。他深深地吸了一口很少能抽到的香烟,陶醉的吐出一串串烟圈,随风飘散,然后吧咋吧咋嘴,自鸣得意地继续着自己的话题:<br>“我俩抬着包过秤时,绑包的绳xing头漓啦到我脚底下,我趁qen他不注意,把绳xing头一踩chai,他愣是没看见”。<br>人们听了哭笑不得,那年轻人听了更是不解的问道“王叔呀!你是买花桔?还是卖花桔?”<br>“买花桔呗!”说着,王大犟斜觑着眼,又吐出一串飘飘然的烟圈。<br> “我说王叔,你这是放屁打饱嗝,使反劲了”年轻人打趣道。<br>王大犟不以为然,眨了眨那双只有在急了的时侯才睁开的三角眼,冲着年轻人说“你个毛孩子ji,学xiao着点diai吧”。<br> 从此,王大犟买花秸的趣事,又为乡亲们的笑谈充实了新的内容。 <br><br>照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删除,在此深表感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