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武研教,“语”你共赏——茂南第一中学语文科“课堂大比武”

吴桂青

<p class="ql-block">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p><p class="ql-block"> 12月3日我校“课堂大比武”活动拉开帷幕。</p><p class="ql-block"> 本次共3位语文教师参与课堂大比武活动,在课堂上每一位老师都展现出了各自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p> <p class="ql-block">  柯少容老师执教《乡愁》。本节课教学重点突出,注重引导学生参与,着重学生语言训练,让学生通过改变原诗中的量词和叠词去品味乡愁。学生在品读诗歌语言中感受到了“浓郁的乡愁情感”,在语文学习中深刻了解20世纪台湾民众对祖国大陆的深深眷恋与热切期盼归乡之情。</p> <p class="ql-block">  老师还重视朗读指导,从朗读中品味深情,带领学生一次次走进文本,感受文字背后所隐藏的思念故国的深情。</p> <p class="ql-block">  江东云老师执教《猫》。老师先让同学快速浏览课文,提取文中的主要信息,通过填表让学生品读课文,体会情感,再通过让全体同学一起去查芙蓉鸟被害案,深入剖析造成第三只猫死亡的悲剧。然后进行拓展,让学生了解在同一件事上,作者因对待猫的态度不同,因而猫的遭遇也不同,让学生悟出“同情弱小,关爱生命”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  老师所做的努力就是带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走近作者,与作者沟通交流,产生共鸣,继而谈生活的体验与感悟。</p> <p class="ql-block">  学生的反应非常积极,课堂很活跃。</p> <p class="ql-block">  冯鹤敏老师执教《猫》。老师另辟蹊径,从鲁迅先生的《狗•猫•鼠》导入本文,通过让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填写文中三只猫的死亡档案,再用《巴黎圣母院》中敲钟人的丑来进行类比,借助背景资料助读,让学生了解文中我伤害丑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  老师课堂上通过主问题的设计,既挖掘了学生的表达力,又让学生自主品味出作者对三只猫的情感态度的变化,从而使学生产生爱猫,爱生活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  你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样子真好啊!</p> <p class="ql-block">  比武场上,老师们各展风采。精彩的课堂教学,犹如知识的盛宴。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汲取知识的养分。</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评委老师已经完全沉浸其中!</p> <p class="ql-block">  讲台上,赛课老师在课堂上展风采;教室后面,听课老师们认真学习观摩。他们现场感受参赛教师精妙的教学设计和精彩的课堂呈现,开拓教学视野,提升教学能力。</p><p class="ql-block"> 瞧,他们的眼神多么专注!你认真听课的样子真美!</p> <p class="ql-block">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一次经历一次成长,只有躬身于实践,才能更好地参与,前行,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