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71、河防口关</p><p class="ql-block"> 在北京市北部,怀柔区城关镇北15公里。因河设防,故名。为长城重要关口之一。海拔110米。河东岸村中有城堡,明代永乐年建关,属蓟镇石塘路管辖。城堡南北长250米,东西宽160米,开南门,门额上书“河防”2字,城堡及关口附近长城已于1953~1963年拆毁,城堡匾额尚存。</p><p class="ql-block"> 据《长城关堡录》载:“河防口关为亓连口东第二关,口外为连云栈,又北为沙岭儿,隘窄不能容马,防守较易。地势洼下,山路崎岖,物产不丰。旅店三家,居民百余户。永乐年建关,有堡”。现存有明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五月刻三神祠碑1座。</p><p class="ql-block"> 河防口关是明长城蓟镇重要的关隘之一,为明永乐年间所建。此关自古为极冲之地,因为这里是绵绵燕山的最南端,冲破这一关口便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可直逼北京。</p><p class="ql-block"> 河防口长城最大的特点有三:一是“单边墙”。所谓“单边”就是面向关外的一侧修有城墙,向内的一侧是山谷纵深。此段长城是明代在北齐长城基础上修建而成,敌台密集,布防严密,但损毁严重。如今对部分城墙和敌楼进行了加固修复。二是“夹扁楼”。受山势所限,该敌楼为狭长细高的长方形,长边三箭窗,短边两箭窗,在长城的敌楼建筑中独一无二。三是“鲤鱼背”。据说修建此段长城时,因山势太过陡峭,便以山为城,长城既是山,山既是长城。“城”“山”结合,融为一体,构筑了自然和人工相结合的牢固屏障。鲤鱼背,实则峰顶形似鱼背的巨石连成的一段天然“长城”,地势险要,壮美决绝,</p><p class="ql-block"> 河防口长城东连司马台长城,西接慕田峪、箭扣长城。此段长城,从美学角度上略显欠缺,但它的险峻却不亚于京北任意段长城。回看走过的山峰与城墙,它们在地图上或许就是平淡无奇的点与线,但实地攀行则完全是极具挑战、困难重重、惊心动魄的。就此而言,攀登长城,要的就是这样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河防口长城,位于怀柔区城关镇北15公里。它是明代在北齐长城基础上修建而成的,自古就为兵家所注目,明穆宗时曾派河间三卫官军戍守。因河设防,故名。今关口及关城均毁。关口遗址,仅公路西侧存一敌楼的条石基础。2011后,开始修缮包括敌楼、敌台共25座。</p><p class="ql-block"> 有关典故:</p><p class="ql-block"> 目前这里只有夹扁楼还保存完好,据说这是万里长城上唯一的一个长方形敌楼,西段的“夹扁楼”则是长城建筑史上的精品,据考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镇守蓟门时期所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