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 璧 归 赵” ,‍ 昌 和 平

小气的神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原书记赵富林同志,于2024年10月28日在南宁逝世,享年93岁。</p><p class="ql-block"> 赵老前辈晚年著述頗丰。他依据几十年积累的两百多万字的日记,时间上以襄樊地区、荆门县、江陵县、洪湖县、荆州地委、湖北省委、广西区委为主线,写成九本回忆录(限本人所知)。有《火红的年代》《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大跃进年代》《我与荆门群众共度荒年》《江陵十年》《洪湖情谊深》《荆州巨变》《履职省委副书记》《探索奋进 繁荣八桂》《改革开放潮涌壮乡》!</p><p class="ql-block"> 我得到老人家赠送的七本回忆录,都有亲笔签名和赠书留言。</p><p class="ql-block"> 老人家的赠书留言既有诗意的也有直白的,他给我的留言中有“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人事有代谢,鉴往而知今”,“我在有生之年写了××一书,现送你一本,请阅存”,也有“送某某同志阅存”的留言。九十岁以后,老人家落款不写年月日,均为“时年九十有一”“时年九十有二”,似乎在表明对自己高寿的骄傲与自信。记得老人家是解放前的速成师范,一笔字含蓄内敛隽永苍劲,有功力很耐看。近几年来,因身体原因,明显开始笔力不支结构不稳。但赠书留言绝对郑重,十分认真,一丝不苟,一如一辈子对事业的坚守。我发现老人家有时先在一张纸上打个草稿再往书上誊写。即便对晚辈也决不马虎。去年为我写赠书留言时,老人家端坐桌前,吸着氧气,一笔一画目不转睛,其情其景让我这个晚辈真是感动万分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 我有老人家赠送的七本回忆录,这里要记述的是老人家写有亲笔字“自留阅”的回忆录(荆门)专辑——《我在荆门与群众共度荒年》一书与我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老人家是河北省大名县人,其独子赵涛与我是连襟。因为老人家年龄比我们岳父小,所以我们称赵叔叔。</p><p class="ql-block"> 赵叔叔既是我们湖北荆州德高望重倍受尊敬的老书记,更是我们这些晚辈发自内心敬爱的和蔼仁厚温润亲近的长辈。他老人家的去世我们深感悲痛!</p><p class="ql-block"> 2021年,有朋友热忱向我推荐网上发表的老人家《我在荆门与群众共度荒年》一书的相关章节。阅读后,我一下子就被文章的情节及其质朴无华深沉厚重的文风所吸引,更为老人家当年在困难时期深入基层田间地头、走村进户访问群众、设身处地体察民间疾苦的务实作风和高尚品格所感动折服。</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打电话向赵涛索书。由于这本书己经出版发行七年之久,他们家里也只有赵叔叔自己保存的唯一一本亲笔在书的封面右上角写有——“自留阅 2014年11月14日刘锡海同志送到南宁家”的书了。</p><p class="ql-block"> 赵叔叔听说我要这本书,老人家欣然同意让赵涛邮给了我。</p><p class="ql-block"> 收到书后,我一天时间一口气就把这本近九万字的书看了一遍,后来又认真读了两遍。</p><p class="ql-block"> 在这本书中,第一、二页用笔在许多姓名下划的杠杠是赵叔叔自己划的,回忆的是他到荆门县第一次参加书记处会议的成员,从县委第一书记梅白下面杠起,一人名下一小杠,一直杠到他自己的那个“我”字,还把“我”字画了个圈。我想老人家是在清点计算荆门县书记处12个人有没有漏掉的!我当时看到这里自己不禁笑起来,觉得老爷子太可爱了!赵叔叔拿到书的时候是2014年,83岁,这正是人生第二个最具童心的可爱期。其他地方是我在阅读时划的杠杠。如55页写县里宣传的浮夸口号“肥料堆得像华山,高梁长得像电杆,一颗芝麻九斤半,三粒大米做碗饭,一边蚕豆做铺板,葫芦锯开做木船,一粒菜子当球玩,南瓜牵到峨眉山”等,就是我划的杠杠。</p><p class="ql-block"> 我当时就想,那么多翔实准确的原始资料,几十年过去了,没有像抓工作一样坚持不懈写日记的坚韧作风,怎么会有如此鲜活生动的文字。细节可以透见一个领导者的精神情怀。</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这本书的珍贵。由于封面过于光滑,老人家在上面书写的字不小心就会擦拭掉。当时,我专门用透明胶把老人家在封面右上角亲笔书写的四行24个字进行了覆贴保护。不然,这24个字可能早就面目全非了。我保护保存了珍(真)迹,我要认真点赞一下自己!</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3日,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我在南宁向赵叔叔遗体告别并全程参加了后续相关活动。</p><p class="ql-block"> 11月4日早晨7点26分,我在宾馆正在早餐准备返程,收到连襟赵涛发给我的微信——“大名县档案馆说,保存老爷子的回忆录,上面有老爷子的字就更有保存价值。他们保存的八本回忆录中七本有老爷子亲笔字,唯一没有亲笔字的就是你手里有亲笔字的那本”。不用说,这应该是赵涛认真考虑后发给我的,话说的很含蓄很艺术,意思却表达的很清楚,这符合赵涛低调智慧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我一看,哈哈,这是要我“献书”!我当即表示,一定要遂赵叔叔遗愿和河北省大名县档案馆这个心愿。赵涛又很有意味给我回微信说“算了,你保存也很好!”。</p><p class="ql-block"> 我很早就知道赵叔叔对故乡的那份浓浓的桑梓情。赵涛不仅怀有对故乡的深情并深深理解自己父亲对家乡的挚爱,才会清早给我发这条微信,带着人性的光芒和传统道德的力量,这种家国情怀故乡柔情是令人感动的!</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忍痛割爱,把这本书寄给赵涛,由他赠送给河北省大名县档案馆,演绎一段新的“完璧归赵”!我觉得这样更有价值更有意义,为这本书赋予了更多时空的人性的温暖的元素!</p><p class="ql-block"> 这也是我对赵叔叔最好的悼念怀念与追思!</p><p class="ql-block"> 写下这些,亦是对此书出版发行的纪念!</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8日凌晨荆州</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