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语文教学如同一股清泉,滋养着学生的心田,塑造着他们的精神世界。然而,传统的教学往往让语文课堂变得沉闷乏味,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真正领略到文本的深刻内涵。在这样的背景下,体验式语文教学如同一缕春风,为语文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语文学习再是生硬的知识灌输和枯燥的机械记忆,而像是一场心灵漫步式的旅行,学生在语文世界里不仅获取了知识,更滋养了心灵,丰富了情感,拓展了思维。</p><p class="ql-block"> 体验式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学习和感悟语文,通过模拟情境、角色扮演、生活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本背后的情感与思想,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提升语文素养。例如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以《慈母情深》《父爱之舟》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三篇课文为载体,细腻地描绘了父母之爱的多种表现形式。</p><p class="ql-block"> 《慈母情深》:细腻笔触下的深情告白。本文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位普通母亲深沉而无私的爱。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通过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展现了母爱的伟大与平凡。这种爱,如同细水长流,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孩子的心田,教会了他感恩与坚韧。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们从文字间捕捉那些看似平凡却又饱含深情的瞬间,这些场景和细节,如同生活中的缩影,让学生们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自己的母亲,感受到那份不言而喻的母爱。课堂上,我鼓励学生们分享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故事,一时间,教室里充满了温馨与感动。这样的教学,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激发了他们对母爱的感恩之心,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珍惜与回报。</p><p class="ql-block"> 《父爱之舟》:舟行水上,爱满心头。相较于母爱的细腻温婉,《父爱之舟》则以更加深沉和内敛的方式展现了父爱的伟大。文章通过一系列生活中的小事,如父亲送“我”上学、为“我”缝补棉被等,勾勒出一位默默付出、不善言辞的父亲形象。在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谈谈自己感触最深的画面,学生们逐渐领悟到,父爱虽不如母爱那般直接,却同样厚重而深远,它体现在每一个细微的行动之中,无声却强大。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学会了从日常琐碎中捕捉爱的痕迹,也促使他们开始思考如何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亲的爱与感激。</p><p class="ql-block">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爱的双重奏。课文通过孩子的一首诗,展现了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态度:母亲的鼓励如同温暖的阳光,给予孩子无限的信心;而父亲的批评则像是一盆冷水,让孩子保持清醒与谦逊。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我组织了一场辩论会,让学生们就“鼓励与批评,哪种教育方式更有利于成长”展开激烈讨论。辩论过程中,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认为鼓励能激发潜能,有的则认为批评能促使人不断进步。这场辩论,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意识到,无论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都是父母爱的不同表现形式,关键在于如何正确理解和接纳这些爱,从而成长为更加坚韧、自信的人。</p> <p class="ql-block"> 这一单元的几篇文章让我深刻体会到,爱是多维度的,它既有母爱的细腻温暖,也有父爱的深沉内敛;既有鼓励的温柔力量,也有批评的理性光芒。这些课文,如同一座座桥梁,连接着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广阔的情感世界,而如何引导他们学会感知爱、理解爱、表达爱。更重要的是,如何教会学生在爱的滋养下,勇于面对挑战,不断成长,最终成为能够传递爱与温暖的人,这既是教学重点,更是难点。因此在教学本单元时,我开展了以下活动:</p><p class="ql-block"> 一、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初识爱之深。</p><p class="ql-block"> 1.怀揣鸡蛋:生命的脆弱与坚韧</p><p class="ql-block"> 学习本单元前两周,我让学生每人带一个鸡蛋到学校,我给每个鸡蛋盖上印章,再让学生用塑料袋装好,这两周都得把这个鸡蛋揣在包里。第一天弄碎鸡蛋者,写一篇400字的心得体会,第二天鸡蛋碎者,写300字体会,依次递减,一周后鸡蛋未碎者有奖励,若故意弄碎别人鸡蛋者,心得体会依次加100字。这枚鸡蛋,不仅承载着新生命的希望,更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坚韧。它告诉我们,生命之初,是如此地娇嫩,需要无微不至的呵护与关爱。因为有了奖惩,孩子们呵护这枚鸡蛋像母亲呵护胎儿一般,便能或多或少对母亲孕育生命的艰辛有一些感触。</p> <p class="ql-block">2.气球塞肚:成长的张力与束缚</p><p class="ql-block">气球,五彩斑斓,轻盈飘逸。当我们轻轻吹气,它逐渐膨胀,展现出一种向上的生命力。第二周,我让学生把气球吹到一定的限度,塞进衣服,在学校体验一天。随着气球的增大,它也面临着更大的张力与束缚。再通过融合体验、思考讨论,观看视频、教师讲述等让生感知与共鸣怀胎十月的历程,体验母亲孕育孩子的艰辛与牺牲。因为的爱与期待。她愿意承受这份束缚,因为那是生命成长的必然过程,是母爱最真挚的表达。让学生对母亲有足够的关注与理解,学会更加珍惜身边的人,更加感恩生命中的每一份付出与收获,也更加珍爱自己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 二、回顾人生:感悟无数第一次,体会父母之辛劳</p><p class="ql-block"> 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经历了无数个“第一次”,从蹒跚学步到牙牙学语,从初次踏入校门到第一次离家远行,每一个“第一次”都如同生命中的里程碑,标记着我们的成长与蜕变。而在这些珍贵的瞬间背后,总有两双温暖而坚定的眼睛,默默注视着我们,给予我们无尽的力量与勇气,第一次离家求学,是父母深情的目送;第一次面对挫折,是父母教会我们坚韧;第一次感恩回馈,是父母笑容中最美的风景。因此,我让家长们给孩子讲述其成长路上印象深刻的事,翻看相册,回顾每个难忘的瞬间,再次在这十来年的时光中,父母点点滴滴的付出,这一环节也为本单元的习作提供了素材。</p> <p class="ql-block"> 三、书信情深:读父母手迹,悟父母良苦用心</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快节奏的数字时代,电子邮件、即时消息成为了我们沟通的主要方式。然而,敞开心扉的交流却显得难能可贵。因此,我要求家长们用心为孩子写一封信,将自己最想说的都寄予文字。在外务工的家长写后拍照发给我,我再打印后给孩子。课堂上,当孩子们打开一封封信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父母那或工整或潦草的笔迹。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透露出他们对孩子深深的爱。在书信中,父母不仅表达了对孩子的关心,更在字里行间传递着他们的人生智慧与价值观。他们用自己的经历作为教材,教导孩子如何面对生活的挫折与挑战,如何珍惜眼前人,如何保持一颗善良与感恩的心。这些无声的教诲,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孩子前行的道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