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7月14日,我们离开瑞士住地前往马特洪峰游玩。马特洪峰位于瑞士瓦莱州采尔马特小镇,是阿尔卑斯山脉中瑞士和意大利的主要分水岭和边界。这一趟的车程挺特别的:我们的小车中途上了火车,由火车拉着我们穿越隧道;到了小镇,我们又坐上齿轮有轨电车爬行到观赏马特洪峰的最高点。这张照片是在中途海拔2818米处拍的马特洪峰。</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海拔3089米的火车终点站拍摄的马特洪峰。马特洪峰由地壳运动导致的岩石挤压和抬升形成,海拔4478米,是阿尔卑斯山脉最高的山峰之一,被视为阿尔卑斯山脉的标志性象征。</p> <p class="ql-block">马特洪峰气温寒冷,降雪量大,周边山峰终年积雪不化。</p> <p class="ql-block">傍晚我们到达劳特布龙嫩小镇。它位于少女峰地区的西面,从山崖上落下来70多个瀑布,以瀑布小镇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7月15日,我们出发前往意大利米兰。我们驾车在瑞士的阿尔卑斯山脉中穿行,一路的美景不时刺激我们的兴奋点,我们丝毫不感觉旅途的疲劳。今生能在这画一般的风景中驾车,真是莫大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沿途经过贝林佐纳。这个城市位于瑞士南部,因拥有三座特色城堡而被称为城堡之城。它地处三大山口的入口处,是北进意大利、南往阿尔卑斯山脉的战略要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早在公元1世纪,这里首建了一座城堡。到了中世纪,由三座城堡组成的防御工事成了坚不可摧的壁垒。1516年贝林佐纳纳入瑞士联邦。2000年贝林佐纳三座要塞及防卫墙和集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下午17点我们到达米兰大教堂参观。米兰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有“米兰的象征”之美称。教堂长158米,最宽处93米。塔尖最高处达108.5米。总面积1.17万平方米,可容纳3.5万人。主教堂始建于1386年,1500年完成拱顶,1813年完成教堂的大部分建筑,1897年最后完工,历时五个世纪。1965年安装教堂正面最后一座铜门。</p><p class="ql-block">教堂的建筑风格十分独特,上半部分是哥特式的尖塔,下半部分是典型的巴洛克式风格,从上而下满饰雕塑,极尽繁复精美,是文艺复兴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也是世界建筑史和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p><p class="ql-block">米兰大教堂在宗教界的地位极其重要。拿破仑曾在这里加冕,达·芬奇为这座建筑发明了电梯。</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外墙等处均点缀着圣人、圣女雕像,共有6000多座,仅教堂外就有3159尊之多。下面是教堂正门石柱上雕刻的浮雕和人像。</p> <p class="ql-block">这是外墙上雕刻的一座人像。</p> <p class="ql-block">教堂正面的五扇铜门完成于1896年至1965年。每扇铜门都有许多方格,每个方格内分别雕刻着教堂历史、神话与圣经故事,最具历史意义的《米兰敕令》也在其中。《米兰敕令》宣布信仰自由、基督教合法,开启了西方文明的新一页。所以说米兰大教堂的铜门是历史的大门。跨进这扇门,人们走进历史;迈出这扇门,人们走向未来。下面照片显示的是中间那扇最大的铜门,重37吨,描绘的是圣母玛丽亚的一生。这扇大门经过11年的浇铸和雕刻,终于在1906年圣母诞辰日呈现在公众面前。这天,教堂举行了盛大的开门仪式。</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米兰遭到了轰炸,教堂遭到了破坏,这座大门也受到损伤。战争的伤痕被保留了下来,希望人们永久铭记战争的伤痛。</p> <p class="ql-block">站在地面仰望大教堂,立刻就有强烈的升腾感。</p> <p class="ql-block">米兰大教堂最另人震撼的是顶部众多的尖塔。大教堂把哥特式建筑这一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极尽华美,震慑人心。尖塔有135个,每个尖塔上都有精致的人物雕刻。浓密的塔林刺向天空,给人以飞腾升华、超脱尘世之感。英国小说家劳伦斯称大教堂“活像一只刺猬”。</p> <p class="ql-block">教堂最高的尖塔高108米,建于15世纪。塔上的圣母玛利亚雕像于1774年才建成,高4.2米,为镀金铜像。圣母身裹3900多片金叶片,重700多公斤。整个圣母像在阳光下光彩夺目,是所有米兰人的共同标记。</p> <p class="ql-block">圣母玛利亚雕像(照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内部高大宏伟,石柱林立。支撑中央塔楼的四根柱子,每根高40米,直径达到10米。12根较小圆柱,高约26米,直径3.5米。这些柱子共同支撑着重达1.4万吨重的拱形屋顶。</p><p class="ql-block">米兰大教堂的玻璃窗是全世界最大的,高约20米,共有24扇,主要以耶稣故事作为主题。这些彩色玻璃制造于500多年前,至今仍光彩夺目。</p> <p class="ql-block">殿内的大祭坛是1581年设计的,祭台后的4座大型管风琴建造于1542年,1939年扩建,扩建后的管风琴有180个调音器、1.3万个音管。</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耸立着一尊令人毛骨悚然的雕像。这座雕像是意大利著名雕塑家圣巴托洛梅奥于1562年在米兰大教堂创作的。雕像的主人叫圣巴塞洛缪,他是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他在一世纪将基督教带到了印度和亚美尼亚,被当地人活活剥皮后斩首而殉教。据传说,巴塞洛缪在被剥皮后继续向听众布道。该雕塑正是描绘了圣人被剥皮后的场景,只见他目光坚定,毫无惧色,肩上披着的正是自己的皮肤。雕像精湛地运用了解剖学原理,把圣巴塞罗缪身上的每一块肌肉、静脉和肌腱都雕刻得肌理清晰,让人惊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夕阳下的米兰大教堂西侧的仿罗马式大山墙。</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广场建于1862年,是米兰市的中心,是举行政治、宗教等大型活动的地方。(照片来自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广场中心的雕像是意大利王国第一任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的骑马铜像,描绘国王在圣马尔蒂诺战役中骑马激励士兵冲锋的场景。</p><p class="ql-block">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1820年-1878年),是撒丁王国国王(1849年~1861年),意大利统一后的首任国王(1861年~1878年)。意大利人给他的绰号是“祖国之父”。出生于都灵,早年受常规的君主教育。1849年其父退位成为萨丁王国国王。1861年统一意大利,成为意大利王国首任国王。1879年逝世后,遗体葬于罗马万神殿。</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旁边是著名的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长廊。这是长廊的入口大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埃马努埃莱二世长廊建于1865年至1877年,呈十字形分布,长196米,宽105米,高47米。廊顶呈拱圆形,顶上装有彩色玻璃棚,<span style="font-size:18px;">地面是用大理石铺成的各种马赛克图案,十分精美。阳光透过玻璃棚射进长廊,</span>巨大的拱形建筑显得富丽堂皇。</p><p class="ql-block">长廊是米兰市著名的商业中心,里面销售驰名世界的意大利产多种奢侈品。</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网红冰激凌店Amorino就在长廊入口处。门前排队的人很多,我们耐心地排了45分钟才买到心仪的冰激凌。amorino在意大利语中是爱神小天使的意思,店里卖出的冰激凌酷似一朵朵鲜花。我们对比了一下,感觉还是开心果口味的冰激凌最好吃,也因此记住了pistachio这个词。吃,是记单词的好方法哦!</p> <p class="ql-block">中心圆顶下的地面上有一个金牛座图案。这原本是一个普通的图案,但据说站上去转个圈能带来好运,于是这个图案就变成了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不断有人在图案上单腿旋转,以致金牛的私处被磨出一个锥形的深坑。</p> <p class="ql-block">穿过长廊就来到斯卡拉广场。广场的花园里矗立着列奥尔德·达·芬奇的雕像。</p><p class="ql-block">达·芬奇(1452年—1519年),与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后三杰”。达·芬奇在少年时已显露艺术天赋,逐步成长为画家、雕刻家、工程师和建筑师。其成长过程中受到美第奇家族的资助。1482年应聘到米兰公国后,在贵族宫廷中进行创作。1513年起漂泊于罗马和佛罗伦萨等地。1516年侨居法国,受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礼遇。1519年在法国病逝。关于弗朗索瓦一世,我曾在《欧洲九国游(卢浮宫)》中介绍过他。</p> <p class="ql-block">华灯初上的长廊入口是另一种情调。</p> <p class="ql-block">7月16日,我们到意大利的著名小镇博比奥游玩。有学者考证毕加索的名画《蒙拉丽莎》的背景就是博比奥小镇,推断出蒙拉丽莎是博比奥人。2000年,博比奥被评为意大利最美小镇。</p> <p class="ql-block">下面照片是博比奥小镇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下面照片是博比奥小镇的修道院。</p> <p class="ql-block">傍晚我们到达法国的芒通镇。芒通位于法国东南部、摩纳哥与意大利之间,是一个著名的疗养胜地,盛产鲜花和水果。1848年成为独立共和国以前是摩纳哥的一部分,1860年割让给法国。</p> <p class="ql-block">7月17日下午,我们夫妻俩从驻地—法国尼斯打车到摩纳哥游玩。汽车停在圣母无染原罪主教座堂前。这是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原教堂于1252年建在摩纳哥主座教区,现在的教堂是1875年建造的。许多格里马尔迪王朝名人都长眠在这里,是摩纳哥王室陵园。节日和宗教音乐会期间,人们可以聆听到风琴演奏出的优美乐章,教堂还是举办婚礼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下面两张照片是教堂的侧面照片。</p> <p class="ql-block">摩纳哥是摩纳哥公国的简称,三面被法国包围,南濒地中海。总面积2.08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12月,总人口为38367人,是世界第二小国家,官方语言为法语。</p><p class="ql-block">1861年,法国承认摩纳哥独立,但领土由20平方千米缩小到现在的面积。</p><p class="ql-block">1956年,第27届奥斯卡影后格蕾丝·凯利嫁给国家元首兰尼埃三世亲王,使得摩纳哥这个小国闻名于世。格蕾丝·凯利去世后就葬在圣母无染原罪主教座堂内。</p><p class="ql-block">下面四张照片是教堂附近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下面两张照片是王宫前面的民居。</p> <p class="ql-block">站在王宫广场俯瞰港湾,私人游艇密布,摩纳哥不愧是富人的乐园。</p> <p class="ql-block">海洋博物馆是一座白色石头建筑,矗立在濒临地中海的一座悬崖上,宏伟壮丽。整个建筑高87 米,长100 米,连同地下室共有3 层。博物馆大门上面,雕塑着神话中的人鱼公主和海神、海兽及海鱼。</p><p class="ql-block">1910年阿尔贝一世国王发起创建这个博物馆,以加强对海洋生物的研究。它拥有世界上丰富的海洋收藏品,还设有科学实验室。阿尔贝一世国王热爱海洋,他本人至少参加过4次海洋科学考察。国王身边聚集了一大批科学家,他们的研究形成了一门以国王为先驱的新的学科——海洋学。</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二楼正面是一排8 米高、用整块石头雕成的白色石柱。石柱之间的檐上雕刻着曾为世界海洋学做出过贡献的12 艘考察船的名字,其中有阿尔贝一世用过的“燕子号”和“艾丽莎一世号”。</p> <p class="ql-block">王宫前的大炮和炮弹让人穿越时空,联想起当年的战火。</p> <p class="ql-block">摩纳哥王宫的正式名称是摩纳哥大公官邸。建于1191年,原本为一座热那亚人建立的要塞。在漫长的历史中,经历了无数的外来围困和炮火。难怪王宫广场上有大炮和炮弹。</p> <p class="ql-block">美国艺术家用黄金为葛丽丝·凯莉和兰尼埃三世做的头像。</p> <p class="ql-block">7月18日,我们路过圣十字湖。湖位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大峡谷的入口处,1974年建成的圣十字拦河大坝,把韦尔东河水阻隔在山谷之中,形成了法国第二大水库,取名圣十字湖。</p> <p class="ql-block">中午到达穆斯捷-圣玛丽小镇,又叫陶瓷小镇。小镇起源于5世纪,名字来源于当地的修道院。直到13世纪初,这座具有古老历史的修道院仍吸引了大量的朝圣者远道而来。修道院建在高高的山顶,拾级而上着实有难度,我们知难而退。</p> <p class="ql-block">小镇的出名,并非是修道院,而是因为盛产陶瓷。17到18世纪,这里出产一种白色的彩釉陶器(在白色的底上绘上飞禽走兽和风景),曾经风靡欧洲200年,最后败给日不落帝国的英国瓷。我在镇上见过出售的磁盘,其釉面、色彩和图案都不能和中国瓷相比。</p> <p class="ql-block">可爱的小游客。</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到达瓦朗索勒小镇。这里是普罗旺斯地区最经典的小镇之一,拥有普罗旺斯地区最大的薰衣草花田。</p> <p class="ql-block">小镇附近的薰衣草花田。我们到的时候正是薰衣草旺盛期,见到心心念念的薰衣草大家止不住地兴奋起来,照片、视频拍下不少。</p> <p class="ql-block">7月19日早晨,阳光照到房间里的镜子上反射到夫人的身上,显露出一道彩虹,预示着我们旅途的顺利。</p> <p class="ql-block">中午我们到阿维尼翁游玩。阿维尼翁是法国东南部的一个省会城市,紧临罗讷河。我们的停车点与古城隔河相望。</p> <p class="ql-block">据专家考证,公元前120年阿维尼翁就已经存在了。1309年,在法王腓力四世的支持和安排下,教皇克雷芒五世从罗马迁居到阿维尼翁,这里就变成教徒们朝拜的圣地,直到1738年教皇返回罗马,但阿维尼翁仍属教皇的领地。1792年,法国在完成了大革命以后才重新将其收回。1995年阿维尼翁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阿维尼翁城墙是完整的一圈,总长近5000米,由大块方石砌成,坚固而厚重。城垛、城塔和城门都完好无缺。城墙建于14世纪,19世纪进行过重修。在造型上,阿维尼翁的城墙与我们的城墙有很大的区别。</p> <p class="ql-block">贝内泽桥是阿维尼翁另一个有名的古迹。此桥建于12世纪,本来长900多米,有22个拱孔,是欧洲中世纪杰出的建筑。不过,大桥建成后曾多次被洪水冲垮,又多次重修,直到17世纪,人们决定放弃这种努力。如今的贝内泽桥是一座仅余4个拱孔的断桥。</p> <p class="ql-block">阿维尼翁市容。</p> <p class="ql-block">教皇宫建在高岩石山上,可以俯瞰整个城市,总面积1.5万平方米,看上去像是非常古朴的城堡,带有8座塔楼,雄伟庄严。1309年至1377年这69年的时间里共有7位教皇在这里居住。</p><p class="ql-block">下面三张照片是教皇宫的正面。</p> <p class="ql-block">教皇宫的圣约翰礼拜堂正门及礼拜堂前的十字架。</p> <p class="ql-block">十字架的背面。</p> <p class="ql-block">教皇宫的内墙。</p> <p class="ql-block">教皇宫巨大的地下金库。</p> <p class="ql-block">站在岩石山上俯瞰城墙、罗讷河和贝内泽桥。</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来到离阿维尼翁20公里外的塞南克修道院看薰衣草。塞南克修道院位于普罗旺斯地区,建于1148年,隐藏在绿林环绕的幽静山谷之中。院前的薰衣草由修道士们精心培育。薰衣草的传说大都与浪漫爱情相关,不知道怎么与隔离尘世的修道院和清心寡欲的修道士们联系在不到一起的。</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到索村看法国最大面积的薰衣草 。索村是普罗旺斯地区另一个经典小镇,被称为世界“薰衣草之乡”, 是欧洲最大的薰衣草产地。整个小镇被熏衣草的花海所包围,与瓦伦索平原不同的是这里是山区熏衣草,地势起伏,山脉蜿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