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抗日战争中,腾冲是中国远征军与日军交战的主战场,是抗日战争以来中国部队收复的第一个有日军驻守的城镇,被称为英雄之城。腾冲为此建立了国殇墓园和滇西抗战纪念馆,以全面再现辉煌的滇西抗战历史,弘扬不屈的民族精神,缅怀先烈。</p><p class="ql-block">国殇墓园是为纪念1944年收复腾冲的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阵亡将士而修建的,园名取自屈原的《九歌·国殇》。</p><p class="ql-block">1944年冬,腾冲光复后,时任云贵监察使的腾冲人、老同盟会员李根源等倡导筹建腾冲国殇墓园。园陵由毕业于金陵大学的建筑设计工程师吴正规划,墓园选址由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亲自勘定,1945年7月7日落成。这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抗日烈士陵园,如今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腾冲市国殇墓园位于市内叠水河畔小团坡。这是国殇墓园大门。门额镶有李根源所书“国殇墓园”。门两旁绘着一龙一虎,意指中国远征军们英勇、顽强。</p> <p class="ql-block">如今,国殇墓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p> <p class="ql-block">于右任题写的"天地正气","地"与“正”各少了一笔,据说是象征当时神州大地尚未完全光复。也有人说,这是纪念滇西抗战的十万英灵。民间解读为山河破碎所以“地”不能全,汪伪助纣为孽所以“正”有缺憾,至今尚未补笔是因为宝岛未归。</p><p class="ql-block">每天来国殇墓园的人比较多,而且会献花,在墓碑上留下糖果、饼干、香烟等。</p> <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名录墙。1942年,日军进犯滇西,切断了滇缅公路。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发起了滇西反攻,经过43天的浴血奋战,歼灭日军6千多名,远征军将士牺牲了9千多名,收复了抗战以来的第一座城市——腾冲。</p><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名录墙刻有找到姓名的103141位中国远征军将士、盟军将士、地方抗战游击队、地方参战伤亡民众、协同参战部队和单位人员。</p> <p class="ql-block">上面中英文写着:抗战血线 </p><p class="ql-block">滇西抗战,是我国抗日战争战略性反攻的开端,也是亚洲战场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新性战役之一。</p> <p class="ql-block">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第五十三军抗日阵亡烈士墓。</p> <p class="ql-block">2004年建立的盟军墓地。1944年,滇西抗战进入反攻阶段,盟国军队来华参加收复腾冲的战役,美军少校麦姆瑞等19名官兵因此壮烈牺牲。</p><p class="ql-block">纪念碑的中间是碑文和姓名,两旁是石刻的和平鸽浮雕。这是按照欧美陵园风格所建的。为此,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代表美国人民寄来了感谢信。</p> <p class="ql-block">盟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远观树丛中的忠烈祠。</p> <p class="ql-block">忠烈祠,重檐敬山式建筑,上面的“河岳英灵”匾额是蒋介石题写的,“忠烈祠”匾额是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右任手书的,祠内外立柱悬卦何应钦及远征军二十集团军军师将领的题联,祠内正面为孙中山像及遗嘱,两侧墙体嵌阵亡将士题名碑石,共9618人。</p> <p class="ql-block">忠烈祠的正殿,匾额“河岳英灵”是蒋中正所题。</p> <p class="ql-block">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抗日阵亡将士碑。</p> <p class="ql-block">在小团坡主墓区,密密麻麻地排列着3346方阵亡烈士墓碑,共埋葬包括无名烈士在内的9168人。参战的中国远征军士兵最大的26岁,最小的13岁,平均年龄不到18岁。看到墓园让人非常震撼,感叹和平来之不易。</p> <p class="ql-block">小团坡顶上高十余米的纪念塔,上部有霍揆章题书的“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克复腾冲阵亡斗士纪念塔”,下部是李根源题书的“民族英雄”。</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下面有腾冲抗战纪要铭文。</p> <p class="ql-block">这是从上往下看烈士墓。</p> <p class="ql-block">远处红色墓碑是腾冲市革命烈士陵园里的烈士墓。</p> <p class="ql-block">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第五十四军第一九八师抗日阵亡烈士墓碑。</p> <p class="ql-block">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第五十四军第三十六师抗日阵亡烈士墓碑。</p> <p class="ql-block">英烈碑。这是1994年为纪念在滇西抗战中牺牲的两名腾冲籍(旅缅华侨)英雄谍报员而树立的。</p> <p class="ql-block">抗日名将寸性奇之墓。寸性奇是腾冲人。1989年,云南省民政厅将中条山战役殉国的寸性奇中将的骨灰从山西省垣曲县迁回腾冲国殇墓园进行安葬。这是国殇墓园中军衔最高的一位烈士。</p> <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抗日阵亡将士墓。</p> <p class="ql-block">2011年9月建成的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纪念碑,由画家杨恩田先生设计,由纪念广场和中国远征军抗日阵亡将士墓构成。纪念碑正面以中国远征军“芒友会师”为背景创作,背面是“中国远征军七十年祭”,两侧20个<span style="font-size:18px;">侧碑</span>镌刻着中国远征军简介、战斗序列、主要战役、殉国高级将领等内容。纪念碑前地面上有“华岳英灵”四个字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缅印战区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七十周年祭。</p> <p class="ql-block">墙上刻着“中国驻印郡缅北战场战斗序列”和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缅甸)战斗序列”。</p> <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殉国高级将领名录墙。中国远征军牺牲的高级将领有14位。</p> <p class="ql-block">国殇墓园广场的中国远征军<span style="font-size:18px;">持枪站立士兵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国殇墓园旁边是腾冲市革命烈士陵园,共安葬着170位革命烈士、11位病故的解放军指战员。</p> <p class="ql-block">雕塑《小战士》。娃娃兵“小战士”铜像真实原型叫李占宏,年仅13岁就已服役两年了。</p> <p class="ql-block">雕塑《饿死不吃军粮》。滇西反攻时,腾冲人民为远征军苦运军粮,有近4000民伕死在运粮路上,其中有位妇女饿死在运粮途中,但压在身下的袋中军粮却颗粒未少。</p> <p class="ql-block">李根源雕像。李根源(1879–1965)是云南腾冲人,云南辛亥起义的名将,先后担任云南陆军讲武堂监督、总办,云南军政府军政总长兼参议院议长,云南陆军第二师师长,驻粤滇军总司令,农商总长,云贵监察使,代理国务总理等。解放后任西南军政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p> <p class="ql-block">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史迪威将军与飞虎队陈纳德将军塑像。</p> <p class="ql-block">雕塑《雷打树下》:腾冲籍抗日名将寸性奇将军的父亲寸大进恨自己年事已高,无力报国,遂在一棵被雷击断的古树下绝食而亡,死不瞑目。</p> <p class="ql-block">雕塑《滇女情深》。记述一位傈僳族妇女勇救美军重伤飞行员的事迹。在滇西抗战中,腾冲人民冒着生命危险救护了7名美军飞行员。</p> <p class="ql-block">张问德《怒斥日寇》雕像。张问德(1881-1956)是云南腾冲人,1942年夏,日军铁蹄逼近腾冲,年逾花甲的张问德临危受命出任腾冲县长,组建战时县政府和滇西北抗日前方根据地,人称“抗日县长”。</p> <p class="ql-block">雕塑《筑路》。为修滇缅公路和飞虎队机场,20万民工中有3500多人死于坠崖和疫障。</p> <p class="ql-block">筑路用的石滚。</p> <p class="ql-block">雕塑《砸石子》。滇西人民包括哺乳期的妇女也为修路和机场砸石子,支援抗战。</p> <p class="ql-block">雕塑《痛打日寇》。最近网上传出腾冲一家酒店不接待日本人的事。对此,11月8日腾冲文旅发布视频称:缅怀,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并晒出了腾冲多个纪念馆的照片,以最直接的方式力挺酒店工作人员。</p> <p class="ql-block">墓园大门左侧墙边的倭冢。这里埋葬着日军第五十六师团第一四八联队长藏重康美大佐、代理联队长太田正文大尉、桑弘大尉。这是一座象征侵略者惨败、具有陪祭意义的坟墓。“倭塚”二字是李根源书写的。</p> <p class="ql-block">国殇墓园里的碑廊。这是碑廊后记。</p> <p class="ql-block">侯镜如(1902—1994,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爱国将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杰出的领导人)题写的“中国远征军”、李根源题写的“重光节”。</p> <p class="ql-block">左为李根源题写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p> <p class="ql-block">著名抗战将领刘建章(1908-1998)题写的“缅北歼敌 扬我国威”。</p> <p class="ql-block">右为蒋纬国题写的“前赴后继 可歌可泣”。</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长子、曾任中华民国考试院、行政院、立法院三院院长的孙科题写的“鉴往知来”。中华民国时期的著名将领白崇禧题写的“民族光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