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欧洲行 2 - 汉堡

老虎

<p class="ql-block">汉堡是德国的第二大城市,全称: 自由汉萨市汉堡。汉堡也是德国最大的港口,外贸和传媒中心。作为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汉堡港始建于12世纪,是欧洲第二,世界第九大港,被誉为德国通往世界的大门。1189年汉堡得到巴巴罗萨皇帝的特别允许,成为帝国自由市。</p> <p class="ql-block">汉堡也是音乐家云集的地方,许多著名音乐家曾在这里工作,生活。更不用说这里是大名鼎鼎的约翰内斯.布拉姆斯的出生地。汉堡市有一个“作曲家街区”,在 Peterstraβe 20355 Hamburg。在这个街区的街道只有数十米长,在重建的古式房子里有六座博物馆。展示出生或在汉堡居住过的七位著名作曲家的生活和成就。在德文中作曲家街区为两个字,开头字母为K和Q, 因此“KQ”就成了街区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Peterstraβe (彼得大街)只有数十米长,幽静而美丽,这个街区吸引着全世界的音乐爱好者。这里七位著名作曲家的六个博物馆是:约翰内斯.布拉姆斯 (Johannes Brahms),泰勒曼 (Telemann), 卡尔.菲利普.伊曼纽尔.巴赫 (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 约翰.阿道夫.哈塞 (Johann Adolf Hasse),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 (Felix Mendelssohn) 和他的姐姐 范尼.门德尔松 (Fanny Mendelssohn), 以及 古斯塔夫.马勒 (Gustav Mahler)。其中布拉姆斯博物馆是一个单独的门牌号,Peterstraβe 39, 其余作曲家的博物馆合在一起,在Peterstraβe 29。</p> <p class="ql-block">古斯塔夫.马勒及其他五位作曲家博物馆的大门,门的上方有“KQ(作曲家街区)” 标志。走进大门,五个博物馆是连在一起的,每位作曲家有一个专区。在这里可以看到他们的生平,家庭,他们的社会交往和他们对音乐的贡献。还有他们当年使用过的乐器。许多熟悉,美妙无比,震撼人心的旋律,就是在面前的琴键琴弦中产生的。</p> <p class="ql-block">约翰.海斯 (1699 - 1783),从一位歌剧歌唱家成为著名作曲家。</p> <p class="ql-block">乔治.菲利普.泰勒曼 (1681 - 1767)。1721 年泰勒曼被任命为汉堡约翰教堂领唱和五座主要教堂的音乐总监,一直到1767 年去世,在汉堡共46年。他一生有3600多首作品,风格涵盖了那个年代几乎所有音乐流派。</p> <p class="ql-block">泰勒曼博物馆中陈列的提琴</p> <p class="ql-block">CPE巴赫 (1714 - 1788),JS.巴赫的儿子。1768来到汉堡直到去世,二十年的时间他塑造了汉堡的音乐生活,被人们称为“汉堡巴赫”。</p> <p class="ql-block">CPE 巴赫的小键琴。小键琴(Clavichord), 也叫击弦键琴或翼琴,最早出现在14世纪,音量极小,不是用在音乐会上演奏,而是用来作练习或者作曲家用来作曲的,大概这样不会吵别人。</p> <p class="ql-block">古斯塔夫.马勒 (1860 - 1911)在汉堡创作了他的著名的第二交响乐“复活”</p> <p class="ql-block">在马勒身旁聆听马勒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和他的姐姐范尼.门德尔松都是著名作曲家。由于当时欧洲的社会意识,女性作曲家的作品难以发表,所以范尼的作品很少公开见到。</p> <p class="ql-block">布拉姆斯博物馆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布拉姆斯曾经使用过的桌式钢琴,1859年由Baumgardten & Heins 公司制作。这个公司改进了钢琴制作技术,改进了钢琴的音色,受到布拉姆斯的青睐。1861 - 1862年布拉姆斯曾用这架钢琴为一位汉堡商人12岁的女儿上课。</p> <p class="ql-block">布拉姆斯是浪漫时期的代表作曲家,和约翰.施特劳斯是朋友。1894年他们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汉堡的作曲家街区除了著名作曲家的博物馆外,还有一个花园住宅小区。整个作曲家街区是2015年按德国古典风格建造。和博物馆一样,住宅小区的房子从外部看是古典外形,而内部则是现代化住宅的设备。</p> <p class="ql-block">走进这个住宅区使人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街区周围的房舍环境也是美丽无比。</p> <p class="ql-block">离开作曲家街区,大街对面是汉堡市最著名的圣米迦勒教堂(St. Michael's Church),是汉堡市的地标。这座教堂是汉堡市五座路德新教的教堂之一,高132米,巴洛克式建筑。教堂始建于1647到1669年,1750年3月被雷电击毁。1786年重建。二十世纪又重建了两次。第一次是在1906年大火之后,第二次是在 二战大轰炸之后。1983年后又进行了修复。</p> <p class="ql-block">教堂以天使长米迦勒命名。在教堂正门上方,是表现米迦勒战胜魔鬼的大型青铜雕塑。我们来到教堂时,正值教堂在做礼拜,无法去里面走一走。</p> <p class="ql-block">看完圣米迦勒教堂,乘17路公共汽车去市政广场的路上,在圣尼古拉教堂下车。圣尼古拉教堂也是汉堡五座新教教堂之一,建于1846到1874年间。高147.88米,1874 到 1876年间曾经是世界最高建筑, 现在仍是汉堡第二高建筑。教堂主体毁于二战轰炸,已是废墟。唯钟塔留存,并向公众开放。乘坐电梯可达77米高的平台,在这里可以俯瞰汉堡市。</p> <p class="ql-block">人们排队购票乘电梯。</p> <p class="ql-block">平台四周的窗都用铁栏防护,以保护文物和游客安全。</p> <p class="ql-block">从钟塔俯瞰汉堡市政大厦。</p> <p class="ql-block">向不同方向俯瞰汉堡市</p> <p class="ql-block">圣尼古拉教堂旁的马路(Willy-Brandt-StraBe)跨过尼古拉水道(Nikolaifleet) 运河,这条水道是汉堡港最古老的部分。</p> <p class="ql-block">汉堡市政厅大厦始建于1886年,完成于1897年。高112米。外观的建筑风格为新文艺复兴式样,是汉堡为数不多的保存完整的历史建筑。大厦正门上方的露台上装饰著汉堡市守护女神哈蒙妮雅的马赛克拼画,城市的市徽,与用拉丁语所写的汉堡汉萨自由市格言: Libertatem quam peperere maiores digne studeat servare posteritas. (自由乃汝先祖奋斗所得,愿后人致力于珍惜之。)</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大厦前面是一个广场,继续向前是一个人工湖 - 内阿尔斯特湖。湖中的喷泉水柱高达60米。内阿尔斯特湖一端通过内水道运河与易北河连接,另一端与外阿尔斯特湖相连。人称阿尔斯特湖为汉堡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内阿尔斯特湖与易北河相连的水道从市政厅大厦一侧流过,我们沿着内水道向易北河方向走,去看那著名的汉堡港。</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大楼之间穿行,大约十多分钟后,眼前突然开阔,我们来到了夕阳下的汉堡港 。</p> <p class="ql-block">远处可见著名的易北爱乐厅(Elbphilharmonie)</p> <p class="ql-block">夕阳余晖下的易北河。</p> <p class="ql-block">夕阳下的汉堡港美丽无比。在易北河大桥上站了好一阵不想离去。但是连续的奔波,有些累了。正好背后就是一座 S Bahn (地面铁路)车站,早上买的是一天票,可以见车就上。十多分钟后我们回到了驻地。</p><p class="ql-block">在汉堡,随时都感觉置身于深厚的文化历史宗教和美学的海洋之中。满满的收获感,满满的成就感,不虚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