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文/郑文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李欣寅,资深花鸟画名家,笔名古墨,点金斋主,籍贯浙江绍兴,1951年2月出生。现为浙江省中国画家协会会员、浙江省花鸟画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国际美术家交流协会会员,杭州市书法、美术家协会会员,书画摄影研究会会员,曾任杭州江南书画院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多家画院顾问、艺术指导、特聘画家等。</b></p> <p class="ql-block"> 李先生自幼酷爱绘画,成年后入伍也没放弃,部队转业后在杭州市委宣传部门工作。因喜欢画画在工作之余经常得到中国美院教授王赞、安百里、何加林、陈品超、钱小纯夫妇等先生指教。</p><p class="ql-block"> 在长期的中国花鸟画创作中,先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其作品立足传统,注重生活,缘物寄情,崇尚简约,以线造型,以书写的特质,厚重灵变,反映出所绘物象的本真内美,透发出时代气息。重格立品,彰显精神,以其鲜明的个性和风格特征,在业内外得到高度评价和重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李先生2000年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便可以自由支配充裕的时间了。他别无所好,唯独对绘画情有独钟,自觉精进中,美院里的师友们也都竭力鼓励他艺途同行。先生明白,真要想艺有所获,自己必须要加倍努力,加倍付出,且要有诺必践。他选择了两个老师,一是以美院里的师友为师。他将笔墨技法探索中的疑惑或感受,不时与师友们交流,不时向他们求知请教,师友们也乐意帮助他,使他获得不少教益;再就是以造化为师,热情地拥抱生活,深入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体悟草木生灵在春夏秋冬、风霜雨雪中的千姿百态、各异情状,并一一藏悟于心,再在案头不断意摹,将它们的形态特点在宣纸上一一还原出来。其中他对兰花的临写尤下功夫,细心观察,探幽抉微,将兰花的生长规律,花发态势,完全了然于胸。及至下笔,撇叶写花,无法而法,尽在自如。美院里一位老师曾称赞他的兰花作品运笔施墨,谋篇布局颇具匠心,不拘一格,自成个性,使他大受鼓舞。连他自己也想不到,后半生对国画尽是如此的痴迷。他的笔墨功夫和造型能力在汗水施灌下日益精进。</p> <p class="ql-block"> 只要下得苦功夫,技法毕竟是容易掌握的。但中国写意画不同于一味追求形似的西画,写意画家驾驭笔墨追求的不仅仅是形猊,而是要以形传神。写意花鸟画的艺术价值更是集中体现在意境意韵上,可以说这是作品的灵魂,这灵魂来自作画者的文学修养、学识积累,包括他的人生经历、操守品德、人生价值观等诸方面因素。陆严少先生关于“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的时间比例,正说明了画家读书积学的重要。李先生早在年轻时即酷爱读书,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他结合当时的工作需要,侧重于哲学、政治经济学及文艺理论的系统研习,掌握了这些领域里的丰富知识。文化与艺术在很多方面是相辅相成、互为贯通的。比如国画布局中的动与静、险与稳、藏与露、繁与简等种种物象关系的安排处理,兴对立与统一,阴阳互存等辩证的哲学观点是一脉相承的。长期的读书积淀为他今天的国画创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我们常说写意花鸟画的意境美、造型美、笔墨美,这有赖于画家深厚的学养、丰富的阅历、聪慧的才情、独特的个性。每每走进李欣寅先生的画鸟画中,总会被一种精神所感染,总会有一种心灵的幽香被牵引。他的画清幽淡雅,立意朴实明朗,有着明显的人文精神,特别是他最擅长的兰,灵动飘逸,如一幅幅拟人画诉说着各种情感,花鸟们在宣纸上或张扬或简约,有的玲珑洁雅,有的冷艳傲人,一虫一鸟一花一叶都在巧笑嫣然灿烂着生命的美丽,画中融入了自己对生活和人生的理解。站在画前,看着似乎单纯的画面,作者旨在表达的那种人和花的两相面对一一花虽不语,人却独立,那是一种了然于目又意会在心;人与画的灵魂在冥冥中际遇神合的那种真正“天人合一”的境界,同时对人的气质和花草品格共同呈现,让观者想把一种美好的精神留住。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博士、教授、著名画家何加林先生赞其作“风神超逸”,评其“下笔疾徐俪脱,颇具神逸,观其画清幽淡雅,如观其人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大约自唐宋时开始,书画家以兰花为创作题材,历代有数百上千,留下了很多画兰的传世珍品。历来画兰花不称画,而说写。这是因为兰花是以中国书法为功底,每一笔都是写。作品的落款均署上“某某写”,人们欣赏这些以兰花为主题的国画时,往往着重其书法的功力,并通过写的水平欣赏他写出了兰花的多少精髓。李先生生在绍兴,乡邻们从小重视的书法教育,长期地耳濡目染,让他有了扎实的笔墨功底,他的墨兰图,随性地生于草地上,五叶三花即有妙趣尽显风情万种,如彩蝶翩翩起舞,兰叶柔美舒展,清雅俊俏,笔笔中锋,线条流畅,柔中寓刚,写出了中国兰花清丽、高洁、飘逸的风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李先生五十余年如一日习研花鸟画,又博取广览古今名家墨迹。多年辛苦锤炼,李先生的技艺基础相当扎实,技法能力的多样即是见证。先生画花鸟相当放松,用水墨写意手法,不经意即得其各种形态,而如关键部位,如叶子形态、老树根部的用笔十分严谨有繁有简,有松有紧。李先生多次去兰花之乡的漓渚采风写生,一住农家数月,与乡农称兄交友,一起养兰、赏兰、画兰、写兰,他的兰飘逸如仙,百画百姿,因为自己精心的构思、表现在宣纸上的就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自然生命,他以一个画家的艺术语言让我们看到的是自然生命形态的外在精神和内在神韵,那不是兰在画斋临摹就可以的,这也是我们常说为何一年年那么多的美术专业的人毕业,几十年来这些专业的人群中却出不了几个真正的书画家的原因。书画是有生命的,是需要生活的积累和提练的。画的象你是写真只是个画匠,画的好需要作品中有能与你一起共呼吸的灵魂,如今浙江书画圈内,只要一说画兰,必有人提及他与他的兰画,因为那是会唱歌会跳舞的花卉。</p> <p class="ql-block"> 他画作中展现出的朦胧景致,营造出诗意、梦幻的艺术氛围,折射出画家充满灵气、纯情的心理幻景。他作画出于胸、溢于情、个性鲜明、我行我素,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他画中的景物生动传神,有着昂扬向上的精神意境。正是这一幅幅新颖独特的作品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诗的境界。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体现了艺术家对周围世界独特的感受和描绘,同时也包含了艺术家追求新的艺术之路的心声。</p><p class="ql-block"> 先生积五十载之功,不断去观察研究花鸟世界的生活,个体形态,凭借各种速写和记忆默写的方法捕捉这人世间精灵的气息,体验其生活的种种,阳光下舒展自由的快乐,风霜雪雨之中相依相偎的艰难,再用自己手中的笔墨去感应这个特别的世界,即所谓物我一全的境界。花鸟画中先生尤擅兰花,亦是他个人风格的最详实的载体,然他的功力却不尽于此。多年来的观察写生,先生把花鸟的结构、静态变化、表现特征等全部烂熟于胸,达到信手拈来,“不滞于手,不凝于胸”的程度,由此进入一个相对自由的创作状态,也使他完全融入了花鸟的世界。他笔下的花鸟形神俱备,融通一体,如闻其声,如沐芬芳。对创作来讲,这是以诚敏的态度反复地深入生活的结果;对画家来讲,是对艺术事业热诚的追求能达到“痴”情的程度,想来古人的梅妻鹤子亦不过如此。</p><p class="ql-block"> 李先生的绘画也在述说着这么个道理,在人类走过的不同时期和所处的不同层面、那些诸如哲学的、科学的、诗画的、音乐的、宗教的等文明表象,正如亘古之火,生生不熄,光芒四射。而文明创造之主体,宇宙自然之精灵的人,成就人之为人,成就兽行人而为理性人之健康向上的人性,才是自然最杰出的产物,才是文明最高境界的显现,才是最值得讴歌并传承的。“自然”是最完美的人性,人性是最纯粹的自然。绘画也与其同源的其它门类的文明一样,自诞生伊始,就时刻以其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昭示着自然,完善着生命,赞美着人性,在最大限度地皈依“自然”这一万象之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李先生的绘画仿佛也在昭示着这么个道理,中国画肇于万象而成于人性,所谓“师法自然,画由心造。"在自然世界的感召下,在理性之光的照耀下,作为一名艺术家,若以万象万物为创作的来源,以身心所感为创作的基垫,以完美人性为创作的语言,那么他笔下奔涌的就一定是“神乎其技,宛若天成"的灵光顿现,精神生命源于自然,自然就是精神生命的最高境界,自然融于笔墨,笔墨融于技法,技法融于忘我,正所谓“天人归一,技合大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