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邮票欣赏)

若谷

<p class="ql-block"><b>  中国大学教育源远流长,但这和近现代大学的概念相距甚远。中国官方认定的第一所近现代大学是1895年成立的北洋公学(现天津大学前身),1896年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而1898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即北京大学前身)是第一所近现代综合性大学。正如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大学一解》中指出:今日中国大学教育,溯其渊流,实自西洋移植而来。</b></p> <p class="ql-block"><b>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洋务运动兴起,西学渐入,出现了许多新式学堂。这一时期创办的新式学堂,以外语学堂和军事学堂为主,如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马尾福建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武汉湖北武备学堂、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等等。与民国时期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和黄埔军校两大军校从政治战术入手不同,早期的军事学堂主要从工程技术入手。此外,也出现了其他类型的学堂,如上海电报学堂、南京路矿学堂、湖北自强学堂、天津中西学堂、唐山路矿学堂、上海南洋公学、四川中西学堂、湖南时务学堂、南京江南高等学堂等等。此外,西方教会也在中国创办学堂,这一时期为主要教授外语和宗教及其他西学的书院,如山东的广文书院、武汉的文华书院、上海的圣约翰书院、苏州的中西书院、广州的格致书院、北京和南京的汇文书院等等。同时,中国的近代书院也开始创教西学。</b></p><p class="ql-block"><b> 1895年中国在甲午海战中惨败日本后,变法之声顿起。当年,天津中西学堂改办为北洋大学堂,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诞生。1898年戊戌变法,京师大学堂成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和综合大学。1902年新颁钦定学堂章程,时设京师、北洋、山西三所国立大学堂,并先后创立南京两江、武昌两湖、广州两广、北京京师四大优级师范学堂。全国官私均兴起了办学高潮。在推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方面,上海南洋公学、清华留学预备学校、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先后成为早期的三大留学预备学校。</b></p><p class="ql-block"><b> 这时期的许多新式学堂,或者书院,培养了众多近代人才,如湖南时务学堂、上海南洋公学、唐山路矿学堂等等,成绩都很显著。1912年以前中国早期的高等学校,北洋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为最重要的两所,而京师大学堂也是当时全国的最高学府。</b></p> <p class="ql-block">  大学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是否与其学术排名直接相关?在最新的全球大学知名度排名中,中国大学的排名情况。</p> <p class="ql-block">2024年中国大学排名</p> <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p><p class="ql-block"> 清华大学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学校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清华大学历经了“清华学校”“国立清华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等多个时期。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改革开放以来,清华大学逐步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长远目标,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p><p class="ql-block"> 清华大学由教育部与北京市重点共建,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高校,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p><p class="ql-block">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p> <p class="ql-block">邮票主图为清华大学二校门及新清华学堂、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及清华百年校庆标志,整体设计生动体现了百年清华的人文理念和崭新风貌。</p> <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二校门 极限片</p> <p class="ql-block">新清华学堂 极限片</p> <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p> <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 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 首日封</p> <p class="ql-block">北京大学</p><p class="ql-block">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当时既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中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大学,著名的教育家、启蒙思想家严复出任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1916年12月,蔡元培先生出任校长,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治学理念,在学术和思想上将北大造就成中国首屈一指的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返回北平。1952年成为以文理基础学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2000年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北京大学。</p><p class="ql-block"> 北京大学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学校位列国家“双一流”A、“985工程”、“211工程”。</p><p class="ql-block"> 北京大学的校训是“爱国、进步、自由、科学”。</p> <p class="ql-block">  北大标志性建筑西校门,卷棚歇山式,中部三间敞开朱红大门,建于1926 年。为了与校园已建成的建筑风格相称,校友们捐资仿照颐和园东宫门设计了西校门。“北京大学”的匾额由毛泽东题写</p><p class="ql-block">燕园西校门 极限片</p> <p class="ql-block">邮票画面以北大百年历程中三组具有历史意义的景物——京师大学堂章程、沙滩红楼、燕园西校门为图案,生动体现了北京大学的光荣传统,展示了北京大学的崭新风貌。</p> <p class="ql-block">  1917年,北大迁入了汉花园大街(今五四大街)新落成的校舍“红楼”。该楼造型为简化的西洋古典风格,地上四层、半地下一层,红瓦坡顶,主体为红砖砌就,青砖窗套,二层以下呈灰色;坐北朝南,平面略呈“凹”字形。在当时的北京,红楼实属罕见的高大现代化建筑,非常壮观醒目。</p><p class="ql-block">沙滩红楼 极限片</p> <p class="ql-block">  《京师大学堂章程》是京师大学堂的章程文件,开篇就明确了“激发忠爱、开通智慧、振兴实业、端正趋向、造就通材”的宗旨和纲领,提出了远大的办学理想和目标。1898年戊戌变法,经光绪皇帝下诏,京师大学堂在孙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创立,最初校址在北京市景山东街(原马神庙)和沙滩(故宫东北)红楼(现北京五四大街29号)等处。</p><p class="ql-block"> 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严复成为北京大学的首任校长。</p><p class="ql-block">京师大学堂章程 极限片</p> <p class="ql-block">香港大学</p><p class="ql-block"> 香港大学,简称“港大”(HKU),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一所综合性国际化公立研究型大学,有亚洲“常春藤”之称,是全球第一个界定出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病原体的科研单位。香港大学自创校以来始终采用英语教学,其学术研究多可与欧美无缝对接、良性互动,也得益于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以医学、商科、人文、政法等领域见长的香港大学都是中国高等教育界一面独特的旗帜,享誉亚洲乃至世界。</p><p class="ql-block"> 港大共有十所学院以及研究学院,教职员8636人,学生31844人,在经济、金融、会计、生物医学、牙医、教育学、人文学科、法学、语言学、政治学与社会科学等领域展现出较强的科研实力。在2022QS世界大学排名中,港大位列22,可以与清北媲美。</p> <p class="ql-block">香港大学 极限片</p> <p class="ql-block">浙江大学</p><p class="ql-block"> 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28年定名国立浙江大学。一百二十年来,浙江大学在民族危难中创立,在抗战西迁中崛起,在国家建设中奉献,在并校融合中跨越,成为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国内一流学府。“国有成均,在浙之滨”。</p><p class="ql-block"> 浙江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一所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高校,是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高校。</p><p class="ql-block"> 浙江大学的校训是“求是创新”。</p> <p class="ql-block">邮票在构图上充分利用了菱形邮票的几何特性,以浙江大学一百二十周年校庆标识中的“七彩求是鹰”作为邮票的中心,置于校训“求是创新”之中,整体看来同时具有四角外扩的张力与四边内收的凝聚力,在创新中传承了浙大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浙江大学建校120周年 极限片</p> <p class="ql-block">上海交通大学</p><p class="ql-block">交通大学(含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p> <p class="ql-block">  交通大学共同的文化符号“饮水思源碑”,体现五所交大同根同源、交融互通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寓意交通大学饮水思源的光荣传统和育人使命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  邮票近景采用铸有交通大学校徽、底座正面刻有“饮水思源”四字的纪念碑,突显交通大学在近现代国家和民族发展进程中是一座丰碑,也突显了交通大学为推动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传达了交通大学一脉相承,同气连枝,延续着百年基业和传统。 背景的蓝色渐变凸显交大人海纳百川、放眼世界的胸怀和抱负,上下链接的网格体现出“天地交而万物通”的厚重底蕴。</p> <p class="ql-block">复旦大学</p><p class="ql-block"> 复旦大学创建于我国废除科举制度的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复旦”二字由创始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选定,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 </p><p class="ql-block">  复旦大学经历近百年的沿革。1917年复旦公学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下设文、理、商三科以及预科和中学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内迁重庆北碚,并于1941年改为“国立”。1946年学校迁回上海江湾原址。到1949年学校已设立文、理、法、商、农五院20多个系(科)。1950年高校初步进行院系调整,复旦大学的海洋系并入山东大学;上海暨南大学的文、法、商三院,同济大学的文、法两院,以及浙江大学、英士大学的部分系科并入复旦大学。1952年秋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复旦大学的法学院、商学院、农学院调出。2000年4月27日上海医科大学与复旦大学强强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p><p class="ql-block"> 复旦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高校,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p><p class="ql-block"> 复旦大学的校训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p> <p class="ql-block">复旦大学燕园 极限片</p> <p class="ql-block">7、南京大学</p><p class="ql-block"> 南京大学是我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前身是张之洞于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三年后改称两江师范学堂,及至辛亥革命爆发而停办。1915年利用两江师范学堂旧址,成立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该校并入国立东南大学。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将东南大学等校合并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次年易名为国立中央大学。抗战期间,中央大学辗转至四川,直到胜利才于1946年返回南京。1949年8月,人民政府将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学校调整出工学、农学和师范等部分院系,然后与金陵大学文、理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南京大学。</p><p class="ql-block"> 南京大学是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由教育部和江苏省重点共建。</p><p class="ql-block"> 南京大学的校训是“诚朴雄伟,励学敦行”。</p> <p class="ql-block">中国科技大学</p><p class="ql-block">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p><p class="ql-block">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直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医学、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学校由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和安徽省三方重点共建,是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p><p class="ql-block">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校训是“红专并进、理实交融”。</p> <p class="ql-block">武汉大学</p><p class="ql-block"> 学校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p><p class="ql-block"> 武汉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高校;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p><p class="ql-block"> 武汉大学的校训是“自强、弘毅、求是、拓新”。</p> <p class="ql-block">武汉大学建校120周年 极限片</p> <p class="ql-block">中山大学</p><p class="ql-block"> 中山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是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亲手创办,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参与筹建的大学,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爱国奋斗精神和卓越品格追求。起初校名为国立广东大学,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工、农、医、师等学科调出,中山大学保留文理学科。2001年,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合并,为走向更高水平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2017年,中山大学入选首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2022年,再次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p> <p class="ql-block">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 极限片</p> <p class="ql-block">  邮票采用彩铅手绘的表现方式和中轴对称的构图布局,以中山大学标志性建筑“怀士堂”为主体,表现了校园内道路旁标志性的大榕树,以郁郁葱葱的绿色为主色调,大气而典雅,蕴含生机勃勃的活力,展现出中山大学百年树人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东南大学</p><p class="ql-block"> 东南大学肇始于1902年张之洞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历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1年建立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1952年以原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在国立中央大学本部原址建立南京工学院。1988年恢复东南大学校名。2000年4月,原东南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南京地质学校并入,组建新的东南大学。</p><p class="ql-block"> 东南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并与江苏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亦是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p><p class="ql-block"> 东南大学的校训是“止于至善”。</p> <p class="ql-block">东南大学建校120周年 极限片</p> <p class="ql-block">邮票画面以东南大学早期大礼堂的手绘建筑图为核心元素,下方以展开的书本、建校时间等为烘托,寓意“百廿名校、教书育人”,背景为东南大学标志的标准制图,与校徽。</p> <p class="ql-block">四川大学</p><p class="ql-block"> 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于1994年和2000年经过两次合并组建而成。</p><p class="ql-block"> 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p><p class="ql-block"> 四川大学的校训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p> <p class="ql-block">邮票画面以四川大学校徽、校训及建筑景观为元素,以钢笔淡彩的形式将其有机结合,表现了四川大学独特的风貌和深厚的底蕴。</p> <p class="ql-block">四川大学建校120周年 极限片</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工业大学</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1920年,创办名称是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后历经中俄工业大学校、东省特区工业大学校时期,1928年,学校正式定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1951年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2000年与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p><p class="ql-block"> 哈尔滨工业大学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p><p class="ql-block"> 哈工大的校训 是“规格严格,功夫到家”。</p> <p class="ql-block">邮票画面以庄严、厚重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主教学楼为主体,白色的背景衬托出雄伟壮丽的欧式教学楼建筑。</p> <p class="ql-block">同济大学</p><p class="ql-block"> 同济大学创建于1907年,早期为德国医生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取名"同济"意蕴合作共济。1912年增设工学堂,1923年被批准改名为大学,1927年正式定为国立同济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后,同济大学成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最大、专业最全的工科大学。1996年并入了原上海城市建设学院和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2000年4月又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同济大学。</p><p class="ql-block"> 同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高校。</p><p class="ql-block"> 同济大学的校训是“同舟共济”。</p> <p class="ql-block">北京师范大学</p><p class="ql-block"> 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p><p class="ql-block">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共中央确定的首批全国重点大学,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p><p class="ql-block"> 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20周年 邮票</span></p> <p class="ql-block">邮票画面以北师大校徽标志为主体内容,同时辅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校训、学校主楼等元素,并以环绕校徽的圆形细线为背景,寓意北师大“木铎金声,弦歌不辍”的余韵和着时代节拍不断激荡传播。</p> <p class="ql-block">天津大学</p><p class="ql-block"> 天津大学的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1900年颁发了中国第一张大学毕业文凭。天津大学自创建之初即以“兴学强国”为办学宗旨,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和“爱国奉献”的传统,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创造了一大批高水平的成果。</p><p class="ql-block"> 天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央指定的首批全国重点大学、首批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p><p class="ql-block"> 天津大学的校训是“实事求是”。</p> <p class="ql-block">邮票采用了历史与现代相结合的设计手法。校训“实事求是”、第九教学楼、北洋大学堂旧址、中国近代第一张大学文凭等元素的出现,表现了天津大学追溯至北洋大学堂时期一百二十年来的传承与发展,深沉的色调体现了天津大学的历史积淀与人文底蕴。</p> <p class="ql-block">天津大学建校120周年 极限片</p> <p class="ql-block">  1899年,天津北洋学堂的第一届学员毕业。1900年元月,学堂颁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张大学文凭。由于成绩最优,香港学员王宠惠成为“钦字第壹号”文凭获得者。</p> <p class="ql-block">钦字第壹号文凭 极限片</p> <p class="ql-block">南开大学</p><p class="ql-block"> 南开大学由严修、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成立于1919年。1937年校园遭侵华日军炸毁而南迁,私立南开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长沙合并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往云南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回津复校并改为国立。新中国成立后,经历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成为文理并重的全国重点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对外贸易学院、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相继并入。</p><p class="ql-block"> 南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高校。</p><p class="ql-block"> 南开大学的校训是“允公允能,日新月异”。</p> <p class="ql-block">邮票画面中心以南开大学早期校徽中的八角星形状为核心元素,结合新校徽、“青莲紫”校色、年份数字和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主楼形象,体现出南开大学百年沿革的历史感。</p> <p class="ql-block">南开大学建校100周年 极限片</p> <p class="ql-block">南开大学建校100周年首日封</p> <p class="ql-block">山东大学</p><p class="ql-block"> 山东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起源性大学。主体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中国创办的第二所官立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开启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从诞生之日起,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p><p class="ql-block"> 山东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p><p class="ql-block"> 山东大学的校训是“学无止境,气有浩然”。</p> <p class="ql-block">邮票画面以山东大学LOGO作为主要元素,LOGO部分的图形元素作为背景,进一步诠释主题。  </p> <p class="ql-block">山东大学建校120周年 极限片</p> <p class="ql-block">厦门大学</p><p class="ql-block"> 厦门大学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国内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学之一、早期建筑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厦门大学是由教育部直属副部级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福建省和厦门市重点共建高校,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p><p class="ql-block"> 厦门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止于至善”。</p> <p class="ql-block">邮票采用电脑手绘表现方式,以厦门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群贤楼群为主体,同时表现了校徽、建南大会堂及海浪等元素,采用菱形设计,画面构图严谨、层次分明,色调清新淡雅,充分彰显出厦门大学深厚的历史底蕴、蓬勃的时代气息和浓郁的地域特色。</p> <p class="ql-block">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 极限片</p> <p class="ql-block">厦门大学 极限片</p> <p class="ql-block">华东师范大学</p><p class="ql-block"> 华东师范大学是位于上海市的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该校由教育部主管,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华东师范大学的校训为“求实创造,为人师表”。</p><p class="ql-block"> 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于1951年10月16日,是以大夏大学、光华大学为基础,同时调进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创办的。1959年学校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16所重点院校之一。1972年学校与上海师范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院校合并,改名上海师范大学。1978年学校再次被确认为全国重点大学。1980年学校恢复华东师范大学校名。1996年被列入“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06年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高校行列。</p> <p class="ql-block">华东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 纪念邮资片</p> <p class="ql-block">重庆大学</p><p class="ql-block"> 重庆大学简称重大,位于中国重庆市,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校。校训为“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p><p class="ql-block"> 学校创办于1929年,到20世纪40年代发展成为文理工商法医各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1952年调整为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改革开放后,学校进行了全面的恢复调整和改革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校。2000年,原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与重庆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重庆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2022年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p> <p class="ql-block">重庆大学建校90周年 纪念邮资封</p> <p class="ql-block">兰州大学</p><p class="ql-block"> 兰州大学创建于1909年,曾用名:甘肃法政学堂,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兰州中山大学,甘肃大学,省立甘肃学院,国立甘肃学院,国立兰州大学。学校始于1909年甘肃法政学堂,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6年,成立国立兰州大学。1949年国立兰州大学更为兰州大学,沿用至今。兰州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独树一帜”。</p><p class="ql-block">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和“211工程”。</p><p class="ql-block">兰州大学建校100周年 邮票</p> <p class="ql-block">东北大学</p><p class="ql-block"> 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4月。1928年8月至1937年1月,张学良将军任校长。1949年3月,在东北大学工学院、理学院(部分)基础上成立沈阳工学院;1950年8月,定名为东北工学院。1960年10月,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3月,复名为东北大学。东北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知行合一”。</p><p class="ql-block"> 东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国防科工局、辽宁省、沈阳市共建,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东北大学建校100周年 邮票</span></p> <p class="ql-block">邮票画面展现了东北大学标志性建筑——南湖校区信息学馆,背景表现了校徽、校训及百年校庆标识等元素。</p> <p class="ql-block">西安电子科技大学</p><p class="ql-block">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简称“西电”,是国家教育部直属、以电子与信息学科为特色,工、理、管、文、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训为厚德、求真、砺学、笃行。</p><p class="ql-block"> 学校前身是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无线电学校,建校后先后于江西瑞金、陕西延安、河北获鹿、河北张家口等地办学;1958年迁址陕西西安;1960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简称“西军电”);1966年转为地方建制;1988年定名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p> <p class="ql-block">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建校90周年 纪念邮资封</p> <p class="ql-block">苏州大学</p><p class="ql-block"> 苏州大学,简称“苏大”,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举办、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航天局共建高校,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选高校。校训为“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UNTO A FULL GROWN MAN)”。校风为“自由开放、包容兼蓄、追求卓越。”</p><p class="ql-block"> 学校前身是东吴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由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复名苏州大学。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和苏州医学院(2000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p><p class="ql-block"> 苏州大学之前身是Soochow University(东吴大学堂,1900年创办),办学地点为苏州古城东南隅天赐庄。东吴大学开西式教育之先河,融中西文化之菁华,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东吴大学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也是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p> <p class="ql-block">苏州大学建校110周年 邮资片</p> <p class="ql-block">南京师范大学</p><p class="ql-block"> 南京师范大学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学校校训:“正德厚生·笃学敏行”。</p><p class="ql-block"> 学校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三江师范学堂,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时期;另一源头为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发展为私立金陵大学,1951年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原金陵女子大学)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以南京大学、金陵大学等有关院系为基础,在原金陵女子大学校址组建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p> <p class="ql-block">南京师范大学建校120周年 纪念邮资片</p> <p class="ql-block">上海大学</p><p class="ql-block"> 1922年10月23日,上海大学成立,成为国共两党携手创办、由中国共产党实际领导的高等学府:1983年5月10日,经教育部批准,上海市人民政府复建上海大学;1994年5月27日,新的上海大学合并组建。十秩春秋,薪火相传,百年上大,笃行不怠。今日之上大,赓续红色基因,弘扬改革精神,秉承"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传扬"上善若水、海纳百川、大道明德、学用济世"的上海大学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追卓越、创一流,为建成世界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海大学建校100周年 纪念邮资封</span></p> <p class="ql-block">中国海洋大学</p><p class="ql-block"> 中国海洋大学(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OUC),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的校训是:海纳百川,取则行远。</p><p class="ql-block"> 学校创建于1924年,历经私立青岛大学、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办学时期,于1959年发展成为山东海洋学院,1960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大学之一,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p> <p class="ql-block">中国海洋大学建校100周年 极限片</p> <p class="ql-block">  邮票以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一校门”及“六二楼”为画面主体,辅以校徽、校庆标识等元素,设计清新典雅、视觉内涵丰富,展现出中国海洋大学的特色风貌。</p> <p class="ql-block">北京邮电大学 </p><p class="ql-block"> 北京邮电大学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学校是“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邮电大学校训为“厚德博学、敬业乐群”。北京邮电大学校风为“团结、勤奋、严谨、创新”。</p><p class="ql-block"> 北京邮电大学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北京邮电学院;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更名为北京邮电大学。</p> <p class="ql-block">北京邮电大学建校60周年 邮资片</p> <p class="ql-block">河海大学</p><p class="ql-block"> 河海大学由教育部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经教育部批准实施“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高校,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校训为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p><p class="ql-block"> 河海大学源于1915年由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实业家张謇创办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是中国第一所培养水利人才的高等学府。1924年与东南大学工科合并成立河海工科大学,1927年并入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南京大学水利系与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水利系科以及华东水利专科学校组建华东水利学院。1985年确定校名为河海大学。2000年由水利部划转教育部管理。</p> <p class="ql-block">河海大学建校100周年 邮资片</p> <p class="ql-block">西北大学</p><p class="ql-block"> 西北大学坐落于陕西省西安市,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为教育部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西北大学校训为“公诚勤朴”。</p><p class="ql-block"> 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速成科仕学馆;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年改为国立西北大学;1937年西迁来陕的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复称国立西北大学;1950年复名西北大学。</p> <p class="ql-block">西北大学建校120周年 纪念邮资封</p> <p class="ql-block">云南大学</p><p class="ql-block"> 云南大学始建于1922年,时为私立东陆大学。1930年,改为省立东陆大学。1934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1950年定名为云南大学。该校是我国西南边疆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之一。</p><p class="ql-block"> 云南大学是教育部与云南省“以部为主、部省合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p><p class="ql-block"> 云南大学的校训是“自尊、致知、正义、力行”。</p> <p class="ql-block">邮票画面呈现云南大学代表性建筑“会泽院”的厚重历史,同时表现了云南大学校徽和百年校庆标识。</p> <p class="ql-block">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 极限片</p> <p class="ql-block">西北农林科技大学</p><p class="ql-block">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坐落于陕西杨凌示范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高校,是中国西北地区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发源地,也是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校训为诚 朴 勇 毅。</p><p class="ql-block">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34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1999年9月,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p> <p class="ql-block">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校90周年 邮资纪念封</p> <p class="ql-block">贵州大学</p><p class="ql-block"> 贵州大学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是教育部和贵州省人民政府“部省合作共建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贵州大学校训为“明德至善、博学笃行。”</p><p class="ql-block"> 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历经贵州大学堂、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等时期;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1951年11月,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贵州大学”校名;1997年8月,与贵州农学院等院校合并;2004年8月,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p><p class="ql-block"> 1902年,在贵山书院(创建于1735年)的基础上,贵州巡抚邓华熙在奏章中正式奏请设立贵州大学堂,邓华熙任命候补道尹嘉诏为监督,聘请周恭寿、廖杭等为教习。1904年,贵州巡抚曹鸿勋将贵州大学堂改为贵州高等学堂。</p> <p class="ql-block">贵州大学建校120周年 纪念邮资封</p> <p class="ql-block">河南大学</p><p class="ql-block"> 河南大学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开封市,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公办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校训为“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p><p class="ql-block"> 河南大学创立于1912年,始名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后历经中州大学、国立开封中山大学、省立河南大学等阶段,1942年升格为国立河南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 ,校本部更名为河南师范学院。后经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等阶段,1984年恢复河南大学校名。2000年6月,原河南大学、开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开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新的河南大学。</p> <p class="ql-block">河南大学建校110周年 纪念邮资片</p> <p class="ql-block">中国传媒大学</p><p class="ql-block">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p><p class="ql-block"> 学校始建于1954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创办的第一所传媒类高校,2004年8月由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学校秉承“立德、敬业、博学、竞先”的校训,以培养“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的传媒人为己任。</p><p class="ql-block"> 中国传媒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及1958年成立的北京广播专科学校。1959年北京广播学院正式成立。</p> <p class="ql-block">中国传媒大学建校70周年 纪念邮资封</p> <p class="ql-block">太原理工大学</p><p class="ql-block"> 太原理工大学前身是创立于1902年的山西大学堂(中国创办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堂之一)西学专斋,现为山西省唯一一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并通过考核成为新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太原理工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实践行立德树人初心使命,坚定不移朝着建设综合性研究型高水平一流大学目标迈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太原理工大学建校120周年 纪念邮资封</span></p> <p class="ql-block">河北工业大学</p><p class="ql-block"> 河北工业大学前身为创办于1903年的北洋工艺学堂,1995年定名为河北工业大学,1996年跻身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百廿载悠长学府,双甲子薪火相传。学校将坚持弘扬"勤慎公忠"校训精神,传承"兴工报国"办学传统,彰显"工学并举"办学特色,努力建成国内有重要影响、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学府,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做出更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河北工业大学建校120周年 纪念邮资封</span></p> <p class="ql-block">山西大学</p><p class="ql-block"> 山西大学前身为1902年5月8日创办的山西大学堂,120年来,山西大学秉承"中西会通、求真至善、登崇俊良、自强报国"的光荣传统,始终扎根中国大地,贯通中西文化、融汇科学人文,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因才,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表里山河,文脉璀璨,百廿学府,薪火相传,伴随民族复兴的时代强音,山西大学迈上了"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新平台,正向着全面建成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奋力前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山西大学建校120周年 纪念邮资封</span></p> <p class="ql-block">江西财经大学</p><p class="ql-block"> 江西财经大学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是一所财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法、工、文、理、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财经学府。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俄经济类大学联盟。江西财经大学校训为“信敏廉毅”。</p><p class="ql-block"> 江西财经大学前身为1923年秋创办的江西省立商业学校,1958年成立江西财经学院,文革遭停办,1978年复校,1980年成为财政部部属院校,1996年更名为江西财经大学。</p> <p class="ql-block">江西财经大学建校100周年 纪念邮资片</p> <p class="ql-block">澳门大学</p><p class="ql-block"> 澳门大学,简称“澳大(UM)”,是一所位于中国澳门的公立国际化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为中欧商校联盟、“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粤港澳高校联盟、粤港澳大湾区西岸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合作联盟创始成员和亚太高校书院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C9联盟+)成员,澳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获AACSB、AMBA和EQUIS认证。</p><p class="ql-block"> 澳门大学前身为1981年3月28日成立的东亚大学;1991年由私立转为公立并更名为澳门大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澳门大学 极限片</span></p> <p class="ql-block">东吴大学(台湾)</p><p class="ql-block"> 东吴大学地处中国台湾省台北市士林区,于1900年由基督教浸礼会在苏州创办,是中国第一所西制大学;1951年在台湾省复校,也是台湾第一所私立大学,历史悠久,被视为省内最佳的私立大学之一,与位于江苏的苏州大学同宗同源,并互为姊妹学校。</p><p class="ql-block">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核准东吴大学在国民政府注册立案。1937年,爆发抗日战争,此后八年东吴大学辗转迁徙各地,两校区或各自迁校或与他校联合办学。1945年抗战胜利,东吴大学师生纷纷自各地返回上海及苏州校园展开复校工作。</p> <p class="ql-block">东吴大学建校100周年 实寄首日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国防医学院(台湾)</span></p><p class="ql-block"> 台湾国防医学院或称国防医学中心,简称国医。创立于1902年,是中华民国军事院校中历史最悠久之学府。现址位于台北市内湖区。直属教学医院为三军总医院。</p><p class="ql-block"> 台湾的国防医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49年。当时,随着中国大陆局势的变化,医学院从大陆迁往台湾,开始采用以美国教育模式为主的教学方式。这一决定使得国防医学院成为了台湾早期医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与以日式教育为主导的台湾大学医学院并肩发展。</p><p class="ql-block"> 1902年(清光绪28年)11月24日,袁世凯于天津东门外海运局创立北洋军医学堂,开始招收医科学生。1906年(清光绪32年)移至天津黄纬路,更名为陆军军医学堂。1912年(民国元年)更名为陆军军医学校。1936年(民国25年)更名为军医学校。1947年(民国36年)于上海江湾改组为国防医学院。1949年迁至台北市水源地,上海江湾原址被改建为第二军医大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台湾国防医学院建院100周年 邮票</span></p> <p class="ql-block">淡江大学(台湾)</p><p class="ql-block"> 淡江大学是一所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省新北市淡水区的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学,台湾省第一所私立高等学府,现为EUTW大学联盟成员。淡大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5年港澳台最佳大学排行榜中列第16位,2019年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行榜将淡江大学被评为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淡江大学校训为朴、实、刚、毅。</p><p class="ql-block"> 1950年,张鸣、张建邦父子创办淡江英语专科学校,是台湾第一所私立高等学府,先后开设三年制及五年制课程;1958年改制为四年制文理学院;1980年获准升格为大学,改名淡江大学。</p><p class="ql-block">淡江大学建校50周年 邮票</p> <p class="ql-block">高雄医学大学(台湾)</p><p class="ql-block"> 台湾高雄医学大学,前身为创立于1954年的高雄医学院,为台湾历史最悠久的私立医学院,并于1999年改制为高雄医学大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高雄医学大学建校50周年 邮票</span></p>